语文阅读习惯管理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各中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来达到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本文从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乏味、学生阅读量过少以及缺少课外阅读习惯四个方面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阅读习惯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阅读习惯管理论文 篇1:

基于行知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浅析

摘 要:“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中的内容,它们对现代教育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所以“行知理论”也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本文简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进行知理论的重要价值,并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多个方面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初中语文;重要价值;阅读方法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49

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在改革的过程中势必会引进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而对行知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就是为了顺应引进教育思想的步伐,为阅读教学寻找最佳的教育理论,从而创建起以学生为本位的阅读课堂,真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下将对陶行知理论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展开分析和解读。

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进行知理论的重要价值

从实际的教育经验来看,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其影响较为深远,而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因材施教”和“爱满天下”等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会在阅读课堂上为学生选取适宜的阅读方法,根据他们的实际阅读能力和现存阅读知识储备等元素,制订科学化的阅读方案,并采取积极的鼓励式教育,所以学生参与阅读课堂和主动开启阅读活动的兴趣就愈渐浓厚。第二,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学生不单单会从教材的阅读文本中获取知识,他们还能养成用语文思维看待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习惯,进而拓宽汲取知识的路径和范围。第三,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他强调了教育应将主场还给学生,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中,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升[1]。

二、陶行知理论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生活即教育”——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这就说明教师应提出生活化的教学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1. 提出生活化问题

现实生活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地,生活化的教学问题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生活问题,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閱读文本内容和主题,进而收获独特的阅读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全面分析教材阅读文本和了解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与学生现实生活具有较强关联度的内容,将生活化的内容分门别类地展示出来,结合初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演进历程,选用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合理的一部分,据此设计教学问题,并借助提问、反问等多种问题模式将其展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深度解读和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而在学生深度解读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理解了文本的真实含义以及隐藏的探究价值,并以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形式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摆脱了以往阅读课堂中存在的“浅阅读”现象,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由此,“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真正扎根于语文阅读课堂上,阅读教学也能在生活教育模式下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率。

2. 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及增强他们的文本感悟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从阅读文本出发创设生活情境,那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大大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以及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或者模拟生活情境,以生活角色情境、生活对话情境的方式,重现阅读文本中的事件、人物的发展过程等,将学生带领到情境中感知文本内容,由此,学生对于文本的感悟会更加深刻,他们也能在熟悉的生活事物的支持下,产生更加积极主动的阅读情绪,进而达到增强阅读效果、提升阅读感悟力的目标[2]。而为了保证生活阅读情境达成既定的效果,教师在教学准备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所要教学的阅读文本,设计形式新颖和内容多元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经验储备和阅读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制订生活情境预设方案。然后,在阅读课堂中实施预设方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由地选择对话或者表演等形式的情境,按照他们自由选择的结果,将其分为不同的情境小组,让其在组内展开阅读和排练,最终通过演绎人物故事、再现文本情节的方式,在阅读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增强初中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背影》的阅读教学中,文本中提到了“站台”等一系列景象,这些景象与当下初中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在前期准备阶段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父亲之间发生的真实案例,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事物,作为创设生活情境的主要内容。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展开以对话或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排练活动,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离别事件。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情境类型,在课堂中与同学一起借助对话和表演的形式,再现现实生活中和文本中出现的具体场景,促使学生深度体会文本的含义,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班级内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进而增强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在学生增强感悟力后,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也会明显提升,这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社会即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落实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也有利于建构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阅读教学体系,这足以说明实践活动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上述分析出发,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内容以及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职业体验、社会公益、问卷调查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通过制订详细的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具体流程、内容和各流程预期达到的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搜集和整理阅读知识,并将在实践中的感悟或者真实收获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结合阅读文本的真实内容,展开微型写作活动。而后,教师将学生写作的内容收集起来,在分析和整合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收获,并根据学生的漏洞或者不足,针对性地展开阅读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生获取知识的路径变得更加宽阔,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提升。与此同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阅读教学,也能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接触到类型更为多样的文本,进而使他们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做合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在以新课改理念为主导思想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课堂中的中心,这就说明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反之则无法破解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自主阅读板块和创建合作阅读小组的方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升语文阅读的实效性。

1. 开设自主阅读板块

在语文课堂上开设自主阅读板块,有助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果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和深入探究,那么初中生的阅读水平以及探究能力就会明显提升。而开设自主阅读板块,教师可以结合阅读课堂的实际教学进度,在导入、课中教学以及课堂末尾等不同的阶段,为学生设置自主阅读任务。在导入阶段,教师设置趣味化的阅读任务,结合阅读课堂中的教学主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明确后续的学习方向,而在课中教学阶段,教师要针对阅读文本的重难点问题,设计指导性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以探究性的方式,分析重点和难点问题。除此之外,在自主阅读板块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价值也显现出来,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长足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3]。

2. 创建合作阅读小组

合作学习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阅读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合作阅读的空间,那么初中生就能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多元思维、深化阅读感悟。以上述分析为基点,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作阅读的时间,他们可以通过创建合作阅读小组的方式,对小组的结构和人员安排等展开精心的规划,保障分组的合理性,随后依据阅读教学的内容,为各小组分配阅读任务,给予学生深入探讨和集体思辨的机会,从多个方面论证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将问题落实到“小组合作阅读任务单”中,教师在收集和整合“阅读任务单”时就能了解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在互动和交流中增强思维的活跃性,也能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展开多元思考,这对于增强阅读效果、拓展初中生阅读深度具有较强的价值。

(四)“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性教学方案

差异性的教学思想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阅读课堂中实施差异性教学方案,有助于提升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展开阅读和探析。基于上述分析,教师可以从学生真实需求出发制订差异性的阅读教学方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内容,让他们能够在契合思维发展特征的指导下,提升阅读能力。而不可否认的是,現阶段的阅读教学,并未构建起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其阅读效果尚不乐观[4]。对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借助电子档案等工具,及时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以及阅读储备、思维发展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根据多种数据,将学生按照综合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并选择能够被学生接受的阅读教学内容和形式,据此设计出科学化的阅读指导方案,在差异化方案的指导下,学生会获得与之阅读水平相近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进而逐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建立起了阅读信心,他们也能主动获取阅读资源,进而构建一个良性的阅读教学循环。

比如,在《孔乙己》的阅读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指导方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首先,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通过电子档案,记录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具体表现情况,将其按照思维能力、阅读水平等元素,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况,制订难度不同的阅读方案。其次,在阅读课堂中实施差异阅读指导方案,针对思维能力和阅读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文章的结构安排有哪些特征等,让他们对文本形成整体化的感知;针对阅读水平中等的学生,在基础阅读任务之上,教师可以选择文本中个别词语和短句,引导学生解读其在文本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进而增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最后,针对具有较强阅读水平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展开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将文本与时代背景、文本作者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引导他们深度解读文本内涵,进而深化阅读感悟。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差异性的阅读指导方案,符合不同学生的真实阅读需求,他们对于阅读的抵触情绪得到了消解,这也真正体现出了陶行知先生的“因材施教”理念。

(五)“爱满天下”——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

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情感教育和激励性的语言行为能够调动其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积极情绪,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那么学生就能产生积极情绪,更加坚强地应对语文阅读中出现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爱满天下”的教育原则,深度解读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激励式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针对性的客观评价,在学生坚定信念后,他们就能在阅读课堂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对于性格乐观外向的学生,在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后,引导学生找准自己在阅读中的漏洞。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中坚定学习信心,主动投入自主阅读学习中。

三、结语

行知理论即陶行知先生的著名教育思想,将其渗透和融入初中语文的课堂中,无论是对语文教学还是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说,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在运用行知理论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教育理论的真实内涵,思考其现实可行性,将其与初中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和思维特征等元素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劼,严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8):73.

[2] 王丽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科学咨询,2020(24):253.

[3] 戈胜芳.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才智,2020(16):41.

[4] 马如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90):31.

作者:周晓红

语文阅读习惯管理论文 篇2:

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各中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来达到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本文从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乏味、学生阅读量过少以及缺少课外阅读习惯四个方面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教学观念

就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學水平看来,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缺乏语文阅读兴趣的现象。而“少教多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极大程度地缓解了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师从以往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将关注重点由教材转向了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还在根本上提升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过于传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课堂氛围比较差的情况。虽然目前的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各学校对于现有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改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是偏向以教学为主,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了教师即使在课堂上分析得再仔细,学生依然没有课堂参与度,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学习效率不理想。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得教学费时过多,却得不到相应的教学成果,从而制约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发展。

(二)教学方式单一乏味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一直处于偏低的状态,这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良好的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较为单一,长期不合理的教学体系与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以及单一刻板的教学评价方式都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大量的初中语文课堂却还是以讲教材为主,一节语文阅读课堂基本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效果甚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任课教师疲惫不堪,学生处于被动方,个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得不能发展。另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刻板评价机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进行了抹杀,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

养成。

(三)学生阅读量过少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来说主要有两项任务,一项是作文写作,另外一项便是阅读理解。但是对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来看,一直是教师在进行阅读,本应该是教学主体的学生却没有真正参与到语文阅读中来。教师在课前细心地准备教学材料,对于阅读参考书进行反复的阅读思考,力求将最为标准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由于学生自身阅读量的过少,只能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单向的交流和传授,学生与教师之间难以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其次,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内容一般缺乏深度,在阅读之后没有进行思考的习惯,大多只是应付了事或者只注重考试重点。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际阅读量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即使是要求学生进行阅读也是浅层次的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来说用处不大。

(四)缺少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留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想要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需要从学生的课余时间入手。但是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还缺乏一定自主性,课外阅读几乎空白。有部分教师可能会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但是难以保证学生真正地完成阅读任务。据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在课堂上所布置的课外名著阅读任务,80%的学生都不会主动完成,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自身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作用,也没有意识到阅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学习和成长。学生缺少课外阅读兴趣可能与家庭教育环境或者社会教育环境有关,但是究其根本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二、“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优势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少教多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与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语文教师通过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积极应用,可以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在的课堂环境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极大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起到提升作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不是单纯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成绩,而是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学习技能、情感表达以及价值观的体现等诸多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为学生以后的写作以及实际应用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平衡发展。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少教多学”模式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少教多学”模式主要注重于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一方面进行任课教师的“少教”,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多学”。“少教”指的是科学管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将讲授内容控制在最低;“多学”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增加学生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间内能够进行多看、多读、多写以及多思考,从而收获更多的学习体验。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一般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实际掌握的学习效果有所忽视,而“少教多学”模式的有效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对于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看法,真正地把学生摆在教学工作中的中心位置,不再单单以教为主,更多的是向以学为主进行转变。通过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以及自主实践来进行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语文阅读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控制,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好的思考。一般情况下,在初中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工作,留给学生进行有效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常很少。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大量内容难以进行及时的消化和掌握,导致语文阅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精简,使得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自由阅读的时间,发挥出“少教多学”模式的真正价值,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途径

(一)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想要更好地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实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由传统的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少教多学”模式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作为基础,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自主性。另外,“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中的“少教”并不是让教师减少实际教学点的讲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其次,在构建“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时,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课堂交流环境。例如在对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现在最盼望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下课或者快快长大等等其他一些答案,这时教师可以接着提问:有一个人他一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于预习过文章的同学可能就已经知道了是朱自清先生,因为《春》这篇文章开头的第一句就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通过教师的灵活引导这种方式,自然而然地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入了课堂教学的情景之中,从而更加方便教师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开展。

(二)完善“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

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也是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适合自身语文阅读学习的方法体系。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独特的阅读思维以及发展潜力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掌握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其改正,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采取一定的鼓励方式,从而建立起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学到《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一句时,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会认为这是在着重描寫潭中的鱼儿非常多;有的同学则认为作者主要描写的是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景,表示鱼儿非常的自在;可能还会有学生认为作者主要是通过对鱼儿多以及鱼儿清晰的游动身影的描写,在侧面更好地表现出小石潭的水非常清澈。教师通过这三种不同的看法可以发现,第三种看法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但是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学生的看法也不可以进行直接的否定。因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往往只能起到一个案例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少教多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与此同时,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针对相同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看法与见解进行统一的归纳和整理,依据实际的学习内容对其展开讨论和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

(三)营造轻松的语文阅读课堂环境

想要营造一个轻松的语文阅读课堂环境,需要将传统的问题课堂变成活动课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开展活动课堂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活动任务、活动目标对完成目标所要用到的方式方法展开设计。活动课堂设计不单单是问题设计,不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觉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阅读魅力的活动过程,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来寻找问题答案。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课堂环境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自主地深入探究语文阅读,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对说明文《说屏》一课的教学进行设计时,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后提出以下问题:(1)通过阅读全文,用文中的句子解答什么是屏?(2)根据作者的表述,说说屏有哪些特点?(3)文中提到与屏相关的哪些知识?(4)结合全文,谈一谈作者对于屏有着什么样的情感?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自行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看看哪一组可以更快、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这种类似于课堂竞赛的教学方法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小组互动交流的形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灵活地将每个教学任务贯穿到一起,不仅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还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四)进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给别人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技巧。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不如通过有效的引导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只有学生切实掌握了语文阅读的方法技巧,才能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迅速地把握住文章中心思想,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中,有效地节省了教学所用时间,教给学生的都是精华部分即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也就是“授人以渔”的另一种表现。例如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进行赏析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文章内容,或者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后提出自己的感想。学生在看到文章题目或者粗读一遍文章后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这篇书信是谁写给朱元思的?具体有什么样的目的?”“在这篇书信中作者为什么对富春江的景色进行大篇幅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朱元思的书信想要具体抒发怎样的情怀?”教师在总结学生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想要解答的问题再次进行阅读,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学生第二次阅读结束之后,基本上都会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这时教师再展开教学就变得简单多了。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自己来解答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自我复习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时,还要尽可能关注学生大量的真实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生命,学生不会阅读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很困难。想要在语文的阅读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强阅读积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阅读对于现在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来说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量,所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便显得格外重要。初中生的课余时间还是相对充足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其课外阅读提出一些建议和方式方法上的要求,促进学生进行真实阅读。例如在八年级第二周的阅读指导学案中,就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1—6回对学生提出了研读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其文章内容提出以下研读目标:(1)复述你认为小说中最为精彩的故事情节;(2)对第四回中的“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乱判葫芦案”进行重点阅读,并谈一谈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3)背诵5句你较为喜欢的经典诗句。通过诸如此类的阅读设计,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细致和具体。

(六)实现课内外的联合教学

语文阅读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回归到生活中去。为了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促使学生主动地深入学习,真实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来实现。例如:举办语文优秀文章阅读比赛、经典诵读诗词大会、读书演讲交流会等一系列的阅读活动,通过课外活动的举办,提高学生自由阅读以及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达到课外阅读活动的实际目的,需要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举办的活动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可以先从每个班级进行小范围的推选,然后是校级评选,最后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县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活动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想要展示的欲望,始终保持对于语文阅读的高度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对于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反思自我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活动中还可以观察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不断进行自我启发,实现自我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这是在课堂上无论做多少次练习也达不到的。进行初中语文阅读课内课外的联系教学,可以在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兴趣的同时,丰富其课余生活,这些经历与体验也可以作为日后学生进行写作的素材、与他人交流的话题,让学生明白阅读来源于生活,作品来自于生活的琐碎,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总结

综上所述,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体现,想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需要对“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贯彻和落实。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根据实际教学发展要求,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和改革,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丽.语文阅读如何应用少教多学模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32).

[2]刘东雁.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

[3]于传胜.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6).

[4]夏义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7(9).

[5]祁正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应用[J].科普童话,2017(34).

[6]杜华炎.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7(07).

(编辑:陈岑)

作者:钱玉慧

语文阅读习惯管理论文 篇3: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阅读策略探究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加快,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逐渐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得课堂上的内容更加的多样化,让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打造出一个充满趣味、具有吸引力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出合理的方法和策略,由此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分析总结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并结合实例探究了小学语文中信息化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阅读策略

一、 引言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设出了现代化的教育环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学生思维逻辑等都有着积极作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而且教学内容受到教材与课程标准的限制,学生没有办法收获好的阅读学习体验。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阅读授课,能够有效改善之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出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阅读策略成了众多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成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质的有效途径,笔者在下文中谈了谈相关的看法与做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与借鉴。

二、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教学程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受到时间、地点等多方面的限制,而且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从而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情况。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生动直观、立体形象等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作用和地位,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体验,学生能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挖掘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潜力。学生喜欢上了阅读,这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拓宽学生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材,在之前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材料比较少,通常只能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内容,这很不利于学生优秀综合素养的形成。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能够为教师带来许多不一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由此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知识含量。另外,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将大量的课外知識引入语文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之余开阔视野。学生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越多,越能促进学生的不同方面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也就更能发挥出来。

(三)降低学生阅读难度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在思维逻辑及认知方面能力较弱,对于阅读文本中的很多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不仅会影响学生阅读体验,而且还不能准确把握文本的含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将文本中的重点与难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与引导下,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对文本进行分析,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能逐步梳理清楚文本内容,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记忆,拓展学生的阅读,进一步发挥出阅读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作用。

三、 小学语文中信息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灵活导入阅读内容,点燃学生阅读热情

兴趣有很多的好处,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效率与阅读质量。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导入阅读内容,由此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使其主动参与到课文的阅读之中。比如,在讲解《海上日出》的时候,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师以朗读和描绘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展示了相关的视频及图片,以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讲解《草船借箭》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展示相关的三国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设置相关的悬念,使学生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产生疑问,由此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导入需要读的内容,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其在阅读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提升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

(二)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及想象能力比较弱,对文本中的很多内容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难以深入到文本当中探究蕴藏于其中的深层含义,无法充分感知作者的具体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出相关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所布置的情境之中进行深度思考,准确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以此顺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介绍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并讲解了抗美援朝战争及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使学生对英雄人物黄继光的事迹产生了阅读兴趣,随后,又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从内心深处唤醒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英雄人物黄继光充满了崇敬之情,为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做好了情感铺垫。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相应的阅读情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升华了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阅读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且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受到这样一个全新的观念的引导,再加上信息化教学所提供的许多优势,教师要结合学生具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带领学生完成对某个文本的阅读训练以后,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组织开展了“大家来阅读”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并且教师可以用新型的工具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再上传到线上的平台当中,使更多的人看到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在合作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有效提升了阅读品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巧用信息化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引入课外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照教材与课程标准或自身的经验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使得阅读教学的内容受到一定的局限,不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多下些功夫,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引入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及知识视野,由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和《自相矛盾》的时候,这两篇短小的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学生在学完之后收益颇丰,而且似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教师便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了类似的课文,并引导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并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除此之外,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采用“类文阅读”的方法,为学生推荐了一些与《田忌赛马》相似的文章,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思考,等到再上课的时候相互交流分享。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阅读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所在,并且形成了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发展。

(五)加大家校合作力度,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家校合作能够确保对学生教育的连贯性与持续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拉进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家校合作的力度,与家长一起对学生开展不同角度的教育方向指引,共同为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奉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加强了家校合作的力度。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安排了特殊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阅读鲁迅出色的作品《朝花夕拾》当中的部分内容,然后教师利用线上的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将孩子的阅读情况上传上去。在家校合作下,不仅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监督,而且也让家长积极参与到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当中,确保了教育指导的持续性与统一性,由此不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六)完善閱读总结评价,升华阅读教学品质

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总结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信息化教学为阅读总结评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现有的阅读总结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阅读结果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阅读态度、情感投入、发音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及时、准去地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断地升华阅读教学的品质。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快乐读书吧”阅读任务,并且指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发音问题,为学生设计出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策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基于信息化教学完善阅读总结评价,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升华了阅读教学的品质。

四、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化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难度,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信息化教学水平,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质,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凤仪.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

[2]陆晓霞.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

[3]邱春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

作者简介:陈风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二中学。

作者:陈风枝

上一篇:个人德育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大学生暑期实践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