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现行的监管体系、检测机构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四个方面指出农产品监管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制定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以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1:

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分析研究

摘要:农业环境质量状况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标志,本文就环境问题对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环境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关键词: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生活和身体健康,而环境的优劣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1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根据国家的目标要求,地方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化,促进农产品从高产量向高品质的顺利转型。目前一些地区制定了农作物产地的环境保护和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了农业污染整治区和无污染农业生产区,并监测和评估部分农作物产地的环境状况。保山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部分农业耕种田地的环境绿化覆盖面较好,市区周边覆盖率超过50%,一部分农村耕地周边的绿化面积达到70%以上,这样清洁无污染的农耕环境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但还有一部分受污染的农田区域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企业周围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的区域。

近年来,保山市农业环保部门把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加强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等作为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的重要措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农业环保部门始终把加强源头治理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坚持一手抓农产品生产环境,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

农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化肥、农药对作物的使用、塑料薄膜的大量应用而造成的土壤污染,还有部分水体污染等。

2.1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农药残留问题是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农药残留对农产品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施用农药是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消除病虫害,增加产量,部分未被吸收的残留物直接污染了农产品;农药的施用影响了作物周围的空气、水土环境,而恶劣的环境反过来还会对农作物产生污染;农药与农产品放置不当,使农药扩散或洒出污染农产品;残留农药的农作物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2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保山市下辖四县一区,都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品的生产在养分的投入上主要需要化肥,化肥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作物易于吸收,充分合理平衡的化肥投入可以提高产品的数量和品质,但其成分单一,有效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施肥水平不高,滥施的情况下,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氮肥施用过多,会明显提高农产品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长期食用亚硝酸盐超标的食品,可诱发消化系统癌变;二是生产劣质磷肥的同时存在伴生元素铜、汞、镉、砷、铝、铬等杂质,也会进入肥料,施入农田,导致重金属超标;三是肥料的单一化,使土壤中的钙与其残留物反应生成难溶解的钙盐,造成土壤板结。

2.3塑料薄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保山市耕地面积238万亩,旱地134万亩,水田104万亩,地膜覆盖面积103万亩,占耕地面积42%。主要是用在烟草和玉米种植上。近年来,大量的塑料薄膜得到推广和使用,“白色革命”增加了农产品的总量,但是废弃的塑料薄膜抑制了土壤的呼吸,并使农作物降低汲取营养的能力。

3保山市农业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3.1农药污染的控制策略

用药次数的减少是控制农药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掌握引起病虫害的原因、时间及病虫害种类,在关键时期,选对关键药物类型进行施用,减少用药次数;掌握有效的农药喷洒方式,使用易降解及高效的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对农药污染严重或超标的田地改种不食用的农产品,用以保护人体健康。

保山市为扭转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这一局面,2004年1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在我市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公告》,明令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18种农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甲胺磷等19种农药,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混配剂在我市销售和使用,严格控制农药污染;在具体工作上,以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种子执法年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月活动为抓手,强化以农药为重点的农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3.2化肥污染的控制策略

近年来,保山市针对化肥的单一过量使用、土壤养分失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状况,相继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到目前为止,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达到上千万亩次,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农作物需肥规律施肥,让农作物吃上了“营养餐”。

3.3地膜污染的控制策略

宣传教育农民适量的使用地膜,并选择能够降解的塑料薄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4结语

保山市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农业环境问题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注重源头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农作物生长环节,农作物生长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本市农业部门严把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關,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好琢.我国农业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6).

[2]赵锡澄.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J].北京农业,2012,(24).

[3]化肥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农村新技术,2014,(02).

作者简介:师桂玲,大专学历,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环境保护监测。

作者:师桂玲

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对策探究

摘 要 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现行的监管体系、检测机构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四个方面指出农产品监管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制定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以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关键词 质量安全;农产品;安全监管

我国经济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也随之水涨船高。然而,随着财富的到来,各种环境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也接踵而至。在经济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开始不再局限于原来吃饱穿暖的物质要求,而是不断地追求更加优质安全的生活水准。农产品作为最基本的食品形态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而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则显得尤为重要。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始终是围绕增产进行的,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有力的监督与控制。近年来,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农业发展方向逐渐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各级政府也逐渐加强了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1]。在国家层面,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的颁布,以及农产品质量相关机构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正在逐步构建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仅影响着食品安全,更关乎人民生活的品质,体现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更是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的必然要素。

但由于体量较大、起步较晚,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仍面临很多问题,尤其是处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的乡镇一级,更加欠缺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甚至有些还是盲区[2]。总的来说,由于法律法规、财政投入、监管体系、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2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多部法律虽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了基本的约束,但和现行的农业发展及市场规律仍有部分脱节,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这也给监管工作的法律溯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不明晰

现行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造成了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现状。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主要是由政府来进行,这也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市场规律决定的。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农业、食品、工商、质检等多个领域,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

2.3 检测机构建设不完善

检测机构发展缓慢,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定以及认证体系的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决定了监管的有效性、及时性、持续性[3]。然而,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位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的县乡一级检测机构建设还很缓慢,这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

2.4 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需要财政的大力投入,主要体现在检测、执法等方面,这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石和根本所在。然而,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就导致了财政投入的欠缺,造成了恶性循环。

3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对策

3.1 制定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只有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才能约束市场、约束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也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的。可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根本所在[3]。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农产品、生产环境、投入品的安全水平是随着时间、环境和种植技术不断变化的,这也就需要在制定规则时不断地细化、深入,做到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3.2 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责任

监管方的混乱直接导致了监管能力的低下,所以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杜绝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现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根据职能划分,捋顺监管主体,明确责任担当,依法履行职责,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再缺位。

3.3 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

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发展直接制约着监管能力的提升,所以加强检测机构建设,为監管方提供法律依据和有效支撑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重要助力。农产品检测机构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有效评价并对农产品生产提出指导意见的重要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4]。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尤其是县乡一级的基层检测机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亟待实施的。

3.4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监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在相关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监管能力建设、监管模式探索等方面都需要财政的投入。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专业人才的引进。无论是专业的检测人才还是法律方面的专家,都需要破除固有的人才管理方式,让专业人才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投入[5]。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要提高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建设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

4 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需要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做到有法可依;需要明确监管主体的责任担当,做到有法必依;需要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大力支持,做到有章可循;需要财政的大力投入,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有所依托。

参考文献:

[1] 罗万纯,杜娟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社会心理视角[J].农村经济,2015(10):30-33.

[2] 田新霞,赵建欣.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比较:理念、体系与制度[J].河北学刊,2016,36(1):216-220.

[3] 王可山,李秉龙.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理论、方法与进展[J].调研世界,2005(7):32-35.

[4] 王可山,王芳.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其借鉴[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13-418.

[5] 吴淼.激励不相容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治理困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60-65.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祝金 冯岩

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篇3: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案例调查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农业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未来新世纪下世界经济体系发展方向的导航标。但农业迅速发展所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同样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切入点,简述了我国在农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尚且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望对我国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与安全 管理体系 对策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一直以来,以中国为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却不得不面临着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尴尬现实。在三聚氰胺、多宝鱼、苏丹红一系列事件被曝光的现实下,体现出了是现阶段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农产品安全的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2012年,清华大学针对中国群众的“食品安全信心”调查显示,有95.8%的普通群众对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存在不信任,“食品安全”也成为了继医疗保障之后国人最大的不安。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发达国家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各发达国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彰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农产品监督政策,构建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将成为以中国为首的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的主旋律。

1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分析研究

1.1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用分散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共同维护农产品安全

随着以发展中国家为首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创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未来新世纪下世界经济体系发展方向的导航标,而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同样是将农业生产作为生产调控的有力手段的国家之一。美国是现阶段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1997年,农业出口额为534.45亿美元,2001年为576.23亿美元。其中水果蔬菜类的出口增长非常迅速,从1997年的74.99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80.14亿美元。畜产品出口的增长也十分可观,从1997年的50.54亿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60.7亿美元,鱼及鱼加工品的出口近年来在35亿美元的幅度里波动,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在近20多年里也有很大增长。美国“农产品类”出口至中国的统计分类包括“大宗谷物”“中间原料农产品类”及“消费导向的农产品类”三部分。其中以“大宗谷物”以10.9亿美元居首位,“中间原料农产品类”以5.76亿美元次之,“消费导向的农产品类”则以2.85亿美元居于末位。美国“林产品类”及“水产品类”外销至中国贸易金额分别为1.37亿及1.27亿美元。在如此庞大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的过程背后,是一套极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上,美国采用国家—政府的多部门共同监管的体系,国家层面上主要由农业部和环境保护署所负责,根据农产品的类别进行明确分工。地方政府层面上则采用对口化的部门管理模式,人员与农产品一一对应,例如地方农产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包括了4个协助部门,4个协助部门下又具体划分为动植物健康检验局、农业研究服务局等等。这些不同层次的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共同维护美国庞大的农产品生产规模的安全。此外,在农产安全监测方面,美国也具有极为先进的质量监测手段,自生产阶段开始就严格控制了不同类别农产品的合格率,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组织采用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农产品安全控制

二十世纪末,欧洲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过多的偏向畜牧业,使得欧洲的产草量不到上世纪的1/4,进而影响了全球的农业经济建设。但近几年来,随着农业日益演变为现代的产业部门,很大一部分的欧洲国家农业的产业结构渐渐发生了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的演变。在这种演变过程中,粮食在农业中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欧洲国家的产业结构总体而言仍是趋于多样化,世界范围内重要农产品的产量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数值。而欧盟作为多国组织,不能像美国一样实施国家主权,但为了确保欧洲各国家的农产品安全,欧盟不仅建立起了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种管理体系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是行之有效的。欧盟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与美国的多层次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专门的农产品安全管理局来行使权力,农产品安全管理局可细分为管理委员会、行政主任会、科学委员会等等。其目标除了建立起有效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评估农产品安全风险等,还包括了为欧盟各国政府制定相应的农产品管理政策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盟发表的《食品安全白皮书》在进口农产品准入控制、农产品官方监控等多个领域都提供了有效指导。可以说,欧盟这种高度集中式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实现多国组织的农产品安全控制方面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

2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调查分析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以中国为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人均耕地面积上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比显得远远不如,中国即使幅员辽阔,却仍要面临国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尴尬的关系。2013年最新的全球土地资源联合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25公顷,这甚至不到发达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的1/10。随着近几年来农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世界上农民收人与生活水平多数在近二十年来不同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世界农业的体系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民收入低下,仍然生长在较为贫困的环境当中。这就使得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中,从管理者到生产者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有待提高。表1为湖南省长沙市针对某县城农户对影响农资选择因素的评价得分,不难看出,“政府要求”和“价格保证”仍然是农户的首要考虑因素,而“健康保证”的得分为289分,仅仅高于“环境保证”的274分。这一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农户仍然受到了中国旧时代尤其是生产年代的农产品生产管理模式的影响,仅仅只关心农产品的经济利润,虽然政府的主导因素也会对其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而言,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在质量安全意识的表现上仍然显得不尽人意。同样,作为农产品生产的管理阶层,部分地方政府做的也有所欠缺。2010年,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在湖南省展开试行工作,部分管理者在试行工作中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项目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却没有再接再厉,而是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体现了消极态度。基于此,若想做好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从农户到管理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2.2 农药化肥的污染处于较严重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迅速发展,农药、肥料和化学添加剂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然而,投入量大大增加的农药和一系列化学添加剂中往往含有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有害物质。实际上,农药在去除杂草、控制人畜共患传染病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有效的使用农药不仅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还能极大程度的保障农作物的质量。但由于部分地区农户过度追求经济消息,农药的使用情况并不容乐观。湖南省农业厅针对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的调查显示,约有56.3%的农户认为,尚不能明确认识到过渡使用农药行为所产生的危害。然而,无论是农药的使用还是化肥的添加,给整个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都是难以磨灭的。近几年来,部分省市开始组织农民签署《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要求农户对所负责的农产品尽到一系列责任。但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以湖南省怀化市为例,其直辖的县城地区共有两万多名农户签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但这份责任书上仅仅是规定了种植农作物过程中明确禁止的农药种类,在化肥和化学添加剂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明文要求。此外,这份文件对于违反条例的农户的处罚措施也并不明确,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也还存在执行力度不够、无明确信息参考等一系列问题。根据表2,仍然有很大比率的农户在肥料的选择上倾向于富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料,而富含微量元素的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也因经济效益等原因难以被农户所青睐,这种过于单一的施肥模式极其容易造成可种植土壤的酸化程度进一步上升,特别是钙、锌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迅速下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农药化肥的污染仍然会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处于较严重水平。

此外,为了分析农产品中有机磷类农药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本文参照了湖南省湘潭市某大型农贸市场中的部分农产品样本的随机抽查结果(见表3)。其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借助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其余农药含量均运用QuEChERS方法提取,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表3显示,在共计150件的蔬菜水果样品中,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检测率较高,氨基甲酸脂类次之,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多种农产品样本中的残留量已然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

3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3.1 加大农业生产体系资金投入,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重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全球过去十年的共同趋势,但随着全国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逐渐暴露,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必须在未来的20年来得到有效解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国必须加强对农业生产体系资金的总投入,在技术以及经济上不断参考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中的先进技术及经验,使得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水平逐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3.2 杜绝农药化肥的滥用,将土地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发展核心

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作为整个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源头,在农产品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此,地方政府需要从源头着手,以有效的农业安全管理标准来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安全管理,进一步普及农药化肥的相关使用知识,以帮助农民有效使用农药,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药化肥的滥用情况。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药化肥处于较高水平的地区的高危险、高残留农药的宣传活动,使得该地区的农户充分了解使用这一系列农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二,相关部门要对农户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农药的正确投放方法、投放数量以及不同农作物种植应选择的农药种类,还应该涵盖农产品安全用药的实地使用示范,确保相关的农户能够对农药的标准化使用和安全化使用有初步了解。其三,相关部门还应从自身着手,进一步健全农药监管制度,对于签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的部分地区,还应当在完善禁止使用农药类别的基础上,添加不允许使用的化学添加剂类别,并将不同农药的种类和对农产品及环境的副作用列入其中,进行汇总登记后,再印刷分册发放给相关农户,确保高危险、高残留的劣质农药无所遁形。综上所述,地方政府需要将土地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发展核心,避免过于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农药化肥的频繁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加大新型农药的研制,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3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方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就西方的部分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管理制度而言,我国的农产品检测体系还处于刚起步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还是农产品检测的相应标准,都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检测人员必须持有“验级员”的上岗证,并且完成了正规验级员的培训后方可上岗。我国可以仿照这一制度,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后方能上岗。同时,在确保常规项目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非常规项目的检测机制,如化学农药残留检测等等。而为了进一步满足农业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地方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技能,加大检测人员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检测工具的技术水平,还可在部分地区设立起农产品专属质量检验站,实现源流并重的管理模式,全方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 结语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必须依靠政府制定灵活而又相对应的政策来实行,任何偏颇都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发展不稳定甚至是停滞不前。我国现阶段针对农产品质量的改革仅仅是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冰山一角,若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还需要我国充分借鉴以美国为首的先进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来弥补自身相关经验的不足,更需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农产品安全质量加以完善。而如何从理论中不断进取,如何从实践中开拓创新,更是我国农业在未来数十年发展的所面对的棘手难题。

参考文献

[1]宋萍生.无锡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经济学家,2011(12):169.

[2]蔡城龙.基于质量与安全的生鲜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2):97-105.

[3]常平生.农牧结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战略需要[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版社,1997.246-248.

[4]陈玄明.中国农村产业结构演化问题研究[J].可持续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110-116.

[5]查铭.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农业结构[J].金融天地,2009.113-119.

[6]郑武.世界农业与世界经济[J].经济学概论探究,2011(104):71-77.

[7]刘哲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村结构与全球经济,2012(208):120-126.

[8]吴蕊.设施大棚农药污染残留调查分析[J].农学周刊,2009(94):11-12.

[9]吴伟平.蔬菜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及验证[J].食品工业,2010(98):55-56.

作者:张俐

上一篇:货币政策控制资产市场放纵论文下一篇:财政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