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之生命教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键词〕感悟生命;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活动背景】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迷茫和脆弱,校园伤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疾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感悟生命之生命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悟生命之生命教育论文 篇1: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中绽放

【摘 要】

语文是一门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发展的人文学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断认识和感悟生命。语文的学习既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与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生命体。所以,实际上语文教学就是一个生命活動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我自己”,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命教育 探索 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与生命教育的理念相契合。在语文学科中结合生命教育进行教学,既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学面对生命教育都无从下手。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更是令人头疼。缺乏对生命教育内涵的深入理解,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致使在语文教学中集合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才能将生命教育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

1.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人们有很多看法,在1968年美国学者出版的《生命教育》一书中就探讨过生命教育。提出要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真谛。在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多个地区都大力提倡生命教育。那么生命教育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12年推出的职业培训课堂《生命教育导师》就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所谓生命教育,就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要让人们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更要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2.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实行生命教育,既能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又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创造更高的生命价值。在语文科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并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3.小学语文中结合生命教育的措施

3.1找准切入口,注重挖掘生命教育内容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其实隐藏着很多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只要用心挖掘就会发现。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其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大量的阐述生命、感悟生命、呼唤大家热爱生命等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例如讲解《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时,通过两个非常悲壮的小故事来表达生命的悲壮。一个讲述的是一群蚂蚁被烈火包围,烧得都发出了焦臭气味,但它们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方向突围。外层蚂蚁被烧死。可即使是这样,它们依然誓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表达出了蚂蚁面对生死的大无畏精神。另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羚羊被猎人赶到了悬崖边,它们进行了一场生命的接力——老羚羊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年轻羚羊架起了一座座生命桥。表现出了老羚羊们的大无私精神。它们这种可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自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让生深入阅读,更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3.2深入体会,在阅读与思考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语文教学少不了阅读。在教学中教师挑选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能启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与思考中感悟出生命的真谛。例如在教学《孔繁森》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首先是在阅读中学生学会生字、生词。其次通过阅读能够把句子读通顺。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通过讲述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且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悟到生命在于奉献。面对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关爱他人。从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孔繁森在西藏工作十年,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了藏族同胞。和那里的臧胞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精神,他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使千千万万的人心灵为之震撼。通过阅读与思考,使学生逐渐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3.3认识生命的价值,实现自我

人的生命具有社会化属性。教师要认清这一属性,并在教学中特出这一点。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学会感恩,勇于承担责任。懂得付出,点滴之恩也要记在心头。生命教价值在与勇担责任,而生命的意义则是感恩。心存感恩,才能与人相处和谐。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渗透着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伟大领袖的对于生命、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文章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对生命的不同态度。毛主席面对用水困难的沙洲坝的父老乡亲,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肩负起了对生命的使命感。沙洲坝的乡亲们感念毛主席的好,解放后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字样。以此来表达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恩之情。通过解读文章,让学生明白“饮水思源”的道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了给我们生活带来帮助的人。做到心怀感恩,懂得付出。

【结 语】

浇灌语文教学中的生命之花并非易事。教师需要在深入掌握生命教育的内涵,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既是语文教师的价值所在,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之花容易凋零,但正是因为如此,生命才更加美丽。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对自我的无限超越。在新课改的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灿烂。

【参考文献】

【1】王春东.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途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7)

【2】吴小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26)

作者:陆玲艳

感悟生命之生命教育论文 篇2:

感悟生命 珍爱人生

〔关键词〕感悟生命;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学生们变得越来越迷茫和脆弱,校园伤害、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疾首。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有关生命教育主题的心理课程或团体辅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感知生命,体察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从而敬畏生命。

2.体验生命的挫折,懂得珍爱生命,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活动重点】体验生命的挫折,感受并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活动准备】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纸和一把尺子;多媒体课件,视频:《生命、生命》《没有四肢的生命》《最好的未来》

【活动对象】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引出课题

活动:我的生命线。

预测死亡年龄的依据:本人的健康状况、家族的健康状况、所生活地域的平均寿命。

找出今天你所在的位置并标注上年龄、日期。

想想高中毕业后你将在哪里?标注一下。

设想一下,你将何时参加工作?

标出你60岁的位置。

师:请大家找到你现在的位置,把之前的一段撕掉,这段时间已从你的生命中流逝,一去不复返;请找到你高中毕业的时间,之后把它撕掉,看看目前你所能掌握的时间还有多少,对此你有何感想?(适时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面对生命的过往与未来,思考一下,在你的心目中,生命是什么?

二、感悟生命的情怀

播放《生命 生命》动画朗诵视频,体验、觉察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师:提到生命,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生命词语联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师:我最想说的是:生命是个奇迹。

三、生命是个奇迹

PPT呈现(图片赏析,体察感悟):

什么时候,你感受到生命是个奇迹?

教师自我分享:每当我想到,人是从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成长为眼前有着各种相貌、各种性格的人,就足够让我觉得生命本身的奇妙,就足够让我觉得生命是个奇迹了。

请大家以“每当我想到_________,就让我感到_________”的句式,谱写我们生命的赞歌。

例:每当我抬头仰望天空,想到人类能够以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宇宙空间,就足以让我感到生命的伟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教师点评。

师:然而生命有时也是脆弱的,在巨大的天灾人祸面前不堪一击。

四、生命很脆弱

请看一组图片(教师PPT展示):5·12汶川大地震,日本海啸组图。

现场互动:面对生命的脆弱,你有何感想?

教师引导:在天灾面前,生命变得很脆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人祸”。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此外, 还有校园暴力、自杀事件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得过且过,还是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你自己之外,你的生命属于谁?

学生发言。

师:自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你的生命属于你,同时也属于那些爱你的人们。

(教师PPT展示)算一算:孕育成长的代价。

1.一个生命的孕育、成长需要父母花费多少时间?(假设父母每天花在孩子身上的交流、接送、辅导等时间是2个小时。)

2.一个生命的成长需要父母花费多少金钱?(据统计幼儿一个月花费1000元不算多,中小学生每年花费约1.5万元至2万元,另外还有各类的补习和培训费。)

3.从小到大需要多少个老师的辛勤付出?

4.需要哪些人的关爱?国家社会要提供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生命没有彩排,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将痛苦留给最疼爱你的亲人。生命中总会碰到挫折、失败和不如意,这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才能让生命绽放光彩?

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游戏体验:鼓掌游戏。

师:请大家高举双手,热烈鼓掌(全体学生掌声一片);再请大家鼓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更加热烈);请大家鼓出最整齐响亮的掌声。现在请大家双手交叉在背后,体验失去双手的不适感,尽量保持这种感觉。现在请大家鼓掌(学生们稍怔片刻,立刻以双脚使劲“鼓掌”)。

教师:假如有一天你遭遇不幸,失去双手,你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假如你自己不能鼓掌了,你还能否让这个世界为你鼓掌?想想看,有没有这样的人,自己失去双手,却让全世界的人为他鼓掌?(学生马上想到无臂钢琴师刘伟)是的,刘伟是一个生命的强者,他说:“至少我还有完美的双腿!”假如一个人既没有双手,也没有脚,他的生命会是怎样的呢?

播放视频:没有四肢的生命——力克·胡哲的故事。

师:享受生命可以如此简单,连手和脚都可以不需要,胡哲以他的残缺之身作为一个生命的见证,以他的生命去和别人进行连接。

今晚回去请告诉你的父母,感谢他们,给予你如此健康的身体;感谢命运,让我们以一种生命的形态体验生活的美好;感谢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故而弥足珍贵;时光不能倒流,生命不可逆转,所以,从今以后,让我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今以后,让我们热爱生活,善待自己,推己及人,我们也要善待和尊重别人的生命。

最后,请全体起立。请把右手放在胸前偏左一点,让我们感受心跳,感受生命,一起向生命宣誓:

生命的誓言

我郑重地宣誓:在生命的每一天,珍爱自己的生命。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在短暂的人生路上,保持乐观的态度,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创造人生的辉煌,享受人生的幸福。

最后,播放音乐视频《最好的未来》,课程结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徐州,221006)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于 洪

作者:朱海梅

感悟生命之生命教育论文 篇3: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创设意境,感悟生命;反复诵读,品味生命;加强习作,体验生命;延伸阅读,珍爱生命,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意境 品味 体验 珍爱 生命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强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应引领学生珍爱生命,关切个体生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拥有敬畏生命的情怀,引领学生欣赏生命,让学生体味生命的精彩和自然生命的绚丽。结合我个人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创设意境,感悟生命

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知识、能力、情感的应用都应该更加趋向综合化,从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展示并得以充分发展。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满腔感情,可以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始终以父亲的“背影”作为意境构图的中心,先后四次经行点染与刻划。第一次在开头,离乡20多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描写父亲送“我”上车后,还特意为我买一包桔子,他艰难地爬上月台时,“我”看见他的“背影”。第三次写“背影”的隐没。第四次是结尾,“我”手捧父亲离开人世的来信,深深怀念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就像一块礁石,一次次撞击着作者感情的浪花,显示着感情回旋腾挪的流程。在充满凝重滞涩的惜别情韵的意境中,淋漓尽致地抒写着父怜子、子爱父的热切深挚的天伦之情。同时,通过欣赏刘和刚的《父亲》这首歌,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点燃学生生命的激情,触动学生对生命的思索。

二、反复诵读,品味生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扣住关键句子、关键语段反复诵读是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以重现诗人那黄钟大吕般强音,重现他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情景,从而使学生领会到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反复诵读中,学生的声音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有激情,当读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每个人都像一团火在燃烧,撩拨得在座的其他听者都仍不住要大声诵读起来了。这里作者未作一字分析,但学生却早已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不分彼此,完全沉醉在了杜甫的精神世界里!从而品味到杜甫穷困潦倒却还是那么关心天下人的安危。

三、加强习作,体验生命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体验生命,抓住教学中的素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他们对春天生命盎然的感悟,写出自己家乡充满诗意春天的美景,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话说千古数风流人物》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利用教材,通过教学对历史上建功立业的风流人物进行宣扬,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这些人物,了解他们的功绩,崇拜他们,找到激励自己上进、学习的动力。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崇拜的人物进行习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领会什么是真正的“风流”,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偶像观、生命观,从而激起对风流人物的敬仰之情,培植理想主义信念和远大抱负。生命本身就是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也可以是自然界可爱的小生命。许多学生家里养有小狗、小猫、小兔、小鸟等小动物,让他们一边悉心喂养,一边认真观察动物的身体形态、习性等特点,写成作文,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爱。

四、延伸阅读,珍爱生命

语文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中,应该延伸到课外阅读,这也是语文积累的重要环节,因此将生命意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从中得到生命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让名人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生命观。推荐作品如《简爱》《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教学了《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让学生明白自己虽然是生活当中的一只“丑小鸭’,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历经(下转第110页)(上接第52页)坎坷,最后会变成一只“白天鹅”。如教学《重塑生命》后,让学生读贝多芬、张海迪,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饱含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和无比眷恋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就应是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丰富的生命活动,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搭建一个生命教育的平台,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作者:岑红山

上一篇:监理半年工作总结集合下一篇:酒店(宾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