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职高英语学科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面向市场需求,面向企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本文作者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觉得树立职高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创设专业情景,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与专业教师协同上课;学以致用,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等策略是解决上述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1:

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实施项目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如何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且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站得稳”、“展得开”,笔者认为,就中职服装专业而言,实践教学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服装专业 项目课程 实践教学 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都提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当地区域产业结构。目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服装行业极为发达,共有服装企业700多家,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近150家,亿万以上的企业30家。大多数企业为迎接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技术的更新,积极主动地与国际市场零距离对接。因此,服装产业对人力资源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明显升级,要求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站得住”、“展得开”。然而,目前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结构与岗位工作结构错位

当前,中职服装专业主要采用“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即普通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并体现了前者分别是后者学习基础的观念,且各成体系。这种课程模式导致学生学完所有课程也难以在工作情景中应用,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脱节

课程内容呈现出了繁、难、深的特征,且文化课、理论课比例偏高。课程开发缺少行业专家参与,不考虑企业的需求,漠视学生的实际基础,从而使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严重脱节。为此,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资质,培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已成为职教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

二、概念界定

(一)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是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其主要特征是:(1)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2)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学习结合任务完成过程来进行。(3)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组织教学。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来展开,每个项目所要学习的工作任务可以交叉与重复,即学习项目设计是跨工作任务的,不必拘泥于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

(二)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不同的训练项目;再紧紧围绕这些项目,在强烈的任务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并在完成既定项目的同时,促成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

(一)构建项目课程的方法

服装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步骤应包括八个部分,分别为专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校本教材、学材的编写、教案的制定、干部、教师的培训、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新课程的改进与完善。以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该校服装专业按以上课程开发步骤进行探索,基本完成了全部的课程开发工作(详见图1)。

(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要求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包括专门化方向)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再对工作项目进行分析,获得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要对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按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分析的基本步骤为:第一步将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含所有专门化方向)按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第二步按工作的性质与要求,将每一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第三步分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要求用简洁的操作性语言表述,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邀请了萧山区服装生产企业专家、学校课程专家、课程理论专家,组织了服装技工市场岗位调查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研讨会议,圆满完成了服装制作、服装样板、服装裁剪和服装外贸方向的工作任务分析,并形成成果示意表(见表1)。

(三)项目的构建

项目课程内容是将表1中表述的职业能力落实在相应的项目中,明确专业(实训)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相关学科、建议学时数等内容。表2是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举例。

(四)项目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桥梁。

下面举例来说明项目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

例1:服装专业项目化教学实例——编制男衬衫袖头制作工艺单。

首先,确定项目。教师出示成品男衬衫袖头成品一对。要求写出制作男衬衫袖头的工艺流程及方法。

其次,制订计划。全班42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分发一对男衬衫袖头成品。小组内同学进行工作分配。并确定工作步骤。(1)描述产品外形;(2)测量各种部位规格;(3)分析部件组合;(4)排出工艺流程;(5)分析每一步骤的制作工艺。

再次,实施计划。

一是根据成品实样,小组交流共同确定产品外形的描述。

男衬衫宝剑头袖衩及圆头袖头,袖口两个褶裥,袖头缉0.6厘米止口,袖底缝采用扣压缝,正面缉0.1+0.6厘米双线。

二是测量各部位的规格(见表3)。

三是分析部件组合。

男衬衫袖头由袖片、袖头、门襟袖衩、里襟袖衩四个部件组合。

四是制作工艺流程。

通过组内分析、论证,推出制作工艺流程为:

做袖衩→装袖衩→缝合袖缝→做袖头→装袖头。

五是写出每一步骤的制作工艺。

做袖衩:按袖衩样板扣烫。门襟袖衩长15+1厘米,宽2.3厘米。里襟袖衩长11+2厘米,宽1.1厘米。

装袖衩:先装里襟袖衩,正面压线0.1cm,后装门襟袖衩,要求开衩上端封口牢固,后面不毛出,封口规格准确。正面压缉0.1cm止口。

缝合袖缝:袖缝用扣压缝,正面缉0.6+1厘米双线。

做袖头:袖头面烫粘衬后用划线样板划出夹线位置,然后夹线0.6cm,圆头处修至0.3cm后,翻出烫平,正面压0.6cm止口。

装袖头:采用夹缉法装袖头,缉

0.1cm止口。袖口折裥,倒向门襟袖衩,裥间距1厘米,注意袖头两端不可冲头。

最后。检查评估。各组派发言代表将本组设计计划、说明及工艺单内容向全班同学说明。然后由教师与各组代表对各组的工艺单进行评比。

以企业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增强学生的任务意识,使他们从关注“知道什么”转向“要做什么”,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例2:模拟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操作的项目教学。

模拟服装企业生产“流水线”操作的项目教学法具体是这样实施的:专业教师直接采用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性文件,参照企业的生产样衣进行课堂教学和模拟生产实践。以男西裤制作为例,在西裤的制作之前,每一名学生根据教师或产品的规格,参照服装公司的生产质量要求,先写出工艺制作的技术文件,包括面辅料的配置,各部位工艺制作要求,工艺流程,并根据款式特点、工艺流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较合理地排出一至二条西裤生产流水线进行制作(具体操作流程见图2):制作好的西裤成品一般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质量分析讨论,最后请服装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会诊”,并评定产品等级。

为了让学生适应服装企业的“流水线”操作,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内集中摸拟实践环节。通过校内的实习工场摸拟生产线,进一步熟悉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各年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安排高三学生当“主角”、高二学生当“配角”、高一学生当“副角”。这种安排符合服装企业进行生产的内在序列和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使实习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先是操作到高层次的进行组织管理,并且还形成了高三学生对高二、高一学生的传、帮、带,可以充分发挥实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为“流水线”操作项目教学的延续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实施项目,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加强了学生流水操作技能和互相协作的能力,让学生树立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在协作劳动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以一种“准员工”的使命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同时,学校可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做讲座或技术指导,用其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直接与学生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距,提高学校产品的质量。

四、结论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经过相关的理论学习、服装企业调查、职业能力分析和服装专业课程分析以教学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一般规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程改革经验,教师的专业素质、课程开发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同时,编写了符合服装企业各个岗位能力要求的模块化校本教材,并已初步形成系列。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自学能力大大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也使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就业率大为提高。

(责编 胡 佳)

作者:胡国寅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2:

职高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职高英语学科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面向市场需求,面向企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提高英语学科教学质量。本文作者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觉得树立职高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创设专业情景,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与专业教师协同上课;学以致用,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等策略是解决上述难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专业教学;服务;探索实践

一、职高学生英语基础现状分析

在当前“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冲击下,中考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奔向普高,不少职业学校惟有大幅度降分招收学生入学,甚至出现了“直升生”现象。客观上造成职高学生生源素质不理想的现状,相当一部分职高学生身上存在着不良行为习惯倾向、不良性格倾向、不良学习行为倾向、尤其是英语成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给我校英语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二、职高英语教学与教材现存弊端

中职英语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受到传统方式的深刻影响。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甚远,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职业无有机结合。教师偏重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生活,联系所学专业不够。并且,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常常以传统的普高模式进行。随着高职的扩招,应试教学逐渐抬头。职高英语课教学有为升学而准备的倾向。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学不致用,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职高服装专业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1、创设专业情景,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

职业教育的专业就其属性而言,不是学科性专业,不是按照学科体系构建的“压缩饼干”,它总是与从事该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有着紧密联系,是对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一种能力组合,职业教育专业的这一属性反应在教学中,集中体现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过程与相关职业领域的行动过程,工作过程所具有的一致性。因此,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只有跳出本学科体系的藩篱,与其专业课有机的整合,并在课堂上创设专业工作岗位的情景,才能实现培养出适合其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人才。具体我们进行了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上课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案例一:

李老师所执教的服装专业《服装结构制图》学科在进行外贸单子裤子制板时与任英语课的王老师进行协同上课。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在高三阶段一般采用专题式的上课内容,即在课堂上创设企业工作情境模拟服装企业技术科工作,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学生各司其责,分工合作,完成制板,放缝,推码,工艺单撰写等工作。

由于服装专业教师英语水平达不到能翻译各种外贸单的水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无法独自完成教学任务,而与英语教师的协同“作战”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专业上的技术问题由专业教师教学,辅导,而外语部分的翻译就由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使学生的从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大的提高。

案例二:

陈老师在执教《服装材料》课时与英语课的王老师进行协同上课,胡老师结合企业生产,从企业中收集的若干面料小样,面料各项指标中有不少英语需要翻译。

因此胡老师在讲授面料成份,组织结构,面料性能及使用原则时,接触到英文需要翻译的由英语王老师负责上课。这样服装材料任课教师与英语教师协同上课的形式,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拉近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距离,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使用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以致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学的知识必须以应用为目的。必须加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做”中求知,在“用”中增知,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案例三:

王老师在上服装专业班英语课时,要求每位同学收集外贸服装的各种商标,并能够自主翻译各种商标的内容,在小组内和班级进行交流,展示。以下是几位同学收集到的几个外贸产品的商标。

学生作了一定的翻译。学生首先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最后,教师和同学一起探讨、分析、归纳得出最恰当的译文。由于这样的活动使英语课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们慢慢地改变了对英语课的看法。变得积极、主动。

案例四:

王老师在英语课时把学生带到服装市场进行市场调查,把英语课堂搬进了广大的服装市场,使同学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服装专业英语信息。这样既使英语课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与所学专业十分贴切。一位学生在服装市场调查体会中这样写道:本来英语老师按照教材内容给我们上课,由于平时没有说英语的习惯,也没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因此,总觉得英语课是在浪费时间,学了不用,马上就忘记了,学了也白学。经过这次服装市场的调查,才觉得原来英语在服装上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特别我国加入了WTO组织以后,外贸服装越来越多地充足着服装市场,像面料成份,颜色,洗涤方法等等都使用了英文,使我们认识到了学习的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案例五:

英语教师王老师与专业课老师根据学校安排到三弘服装公司参观企业,这是一家外贸服装企业、加工的服装、家纺等都是外贸单子,同学们在参观考察服装企业的生产情况和各道流水线运作情况的同时,接触了大量的外贸单子,其中极大多数是英文单子,经过这次企业之行同学们感触很深。下面是其中一位同学写的一篇参观企业后的感受和体会。

一周前,班主任就通知我们将要去三泓服装集团公司去参观服装企业的实际生产,我们全班同学都满怀着期待。

这一天终于来了,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和英语课王老师带队,我们来到了三泓服装集团公司。我们首先参观了缝纫车间。车间很宽敞,整齐地排着足有几百台缝纫机,工人们在紧张、有序的忙碌着。看她们的操作速度快的惊人。我们是远远达不到,心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如此熟练呢。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裁剪车间,师傅们为我们介绍了各种裁剪设备的名称和作用,例如,自动拖布机、断布机、电动裁剪刀等等。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技术部的“板房”,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的服装外贸单子,由于在参观前,老师对我们强调了在参观时,我们该多注意技术部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情况,说是我们毕业后的工作可能大多在技术部门。因此我特别留意了技术人员的操作情况。师傅们可真细心,对样板的外形和规格在进行反复的校对。有些在剪大样板、有些在剪小样。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工人师傅在制版的单子绝大多数都是英文单子。我问了几位工人师傅看得懂上面的英文吗?师傅们说:“经常用到的几个单词还认得出,多数不认识,不过专门有人会理单的;。”师傅还跟我们说:“你们现在在学校学习一定要重视英语的学习,现在企业里要做外贸业务员或理单、跟单,英语都需要四级以上呢。”好在英语老师也跟我们一起去了,有好多地方我们都去问英语老师,她还真厉害,都一一给我们作了翻译。

通过这次企业参观,使我感到,我们学生的操作技能还需加强。尤其该重视英语的学习,原来服装上有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上英语。也希望英语老师在上课时能结合一些与服装有关的英语,这样,会使我们更加对英语课感心趣。

3、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

我校的订单式培养实施是在高三年级的第六学期,在各类会考等级考任务全部完成后。根据学校与企业签订的用人订单,组织有关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前的教学活动。

案例六:

今年上半年,我校与达利集团,江宁制衣等几家外贸服装企业签订了共16名外贸理单,跟单及业务员。学校安排了英语组王老师配合服装组的专业老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我们根据服装企业提供的外贸单子进行各个环节的教学和训练。王老师会同服装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理单培训。

学校广泛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按需定做”既解决了企业急需专业人才而自己无条件培养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把握不准市场需求的难题。可谓一举三得。可以说“订单式”培养模式适应了学校的发展需求。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更使英语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成绩与效果

1、学生学习行为有了明显地改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英语学科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非常的明确。为以后的就业作充分的准备。因此逐渐把学好英语作为了自己的需要。以前,捣乱课堂、顶撞老师、上课睡觉等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代之而起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同学们会积极去寻找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材料,能够自觉地去使用一些英语的工具书。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学习英语的问题,请老师辅导等等。英语会考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2、学生的从业能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目前,绝大多数服装企业都采用了工业化大生产的流水线,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还有少数企业引进了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服装发达国家的自动化流水线,采用现代化的管理与生产手段。并且大多数服装企业都经营外贸产品,因此,企业除了要求学校毕业的学生通晓服装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人才以外,还急需懂一些专业英语的外贸型人才,我校的英语学科为学生专业服务的实践,使学生的从业能力大大的提高,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更加宽泛。

3、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笔者认为,职高英语学科为学生所学的专业服务,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服务的实践对教师的挑战是全方位的,不仅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更是教育智慧,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等方面的提高,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意识到教学成败得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叶立群.《职业技术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

[2]叶高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视野》,2005.5

[3]朱慕菊.《走進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作者:王列群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3: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学校 服装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应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因此,应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应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主要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合,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它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1]戴教林等.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9.

[2]周萍等.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范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1.论文网在线(www.lunwenwang.com).

作者:蔡迎春

上一篇:信息所党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年上半年党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