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课主题教学体会

2023-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校开设服装专业多年, 一直研究专业课教学改革。近两年来学校申请了重庆市级科研课题——《中职服装专业课主题教学法模式改革研究》。在教学改革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就业为导向, 能力为本位, 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构建了任务引领教学的新课程体系。两年的主题教学感受很多。

1 改变教学理念, 确保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教改初期, 部分师生质疑“主题教学模式”是否适应中职学生, 众说纷纭。认为主题教学模式不适合中职教学, 中职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服装缝制技术, 因为学生就业只能做缝纫工。根据市场调查, 确实如此, 绝大多数中职服装专业学生从事服装缝纫工。此时的我也有些迟疑了。但是调查确发现另一现象, 从事缝纫工的很多学生因为工作时间长、辛苦, 且只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他们没做多久就改行了。于是我决定一定要把课题研究进行到底, 改变目前的教学理念, 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 改变学生就业现状。主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 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方式, 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打破时间与空间的传统格局, 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课前收集与课后整理同时进行,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学生不仅要教会学生缝制技术, 更重要的是能掌握服装设计、制版、成衣制作、成衣展示及销售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主题教学法就是比传统教学法好。

2 改变教学方法是中职服装教学改革的有力措施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是一种灌输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然而主题教学不再是老师主讲, 而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及研究过程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主题教学有一条主线, 但没有固定程式, 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 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学中有部分老师很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对学生突然提出来的问题难以解释, 这时我们就召集相关老师集体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由“单干式”教学转变为“团队式”教学。这样学生的问题迎刃而解, 创新思想得以实现。

教学内容还要紧跟时尚节拍, 不断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掌握服装时尚信息, 不断更新时尚观念, 把自己对时尚的解读融入到教学中。

对待学生作业随时点评, 指导修改, 定时开展交流。让学生广泛获取意见, 即时调整思路, 提升作品质量。

3 改变备课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

传统教学的备课方式是分学科一节课写一个教案的分散式备课, 专业教学没有方向性和主题性。然而专业技能训练是具有机动性和灵活性的, 往往预期的任务, 可能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按时完成, 需要延长教学时间。于是导致多节课的教学任务相同, 教案也相同。因此, 主题教学模式的教案按多学科整合的教学内容分阶段集体备课, 每一阶段写一个教案。当某个时期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时, 可以在其他时间调整进度, 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完成。服装专业课主题教学法教案书写内容划分如下:

(1) 灵感源, 包括了主题的理解、灵感源的收集、整理、提取设计元素和关键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理解主题的内涵, 采用什么方式获得灵感源, 怎样观察分析灵感源图片, 在图片中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设计元素, 并且用最精简的文字表达出来, 课前做好充分的构思。

(2) 造型表达, 学生根据灵感源的设计元素和关键词的描述做造型模仿。运用什么样的材料,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从哪些方面进行引导, 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集体备课时应充分思考。

(3) 面料研究, 就是将前期的造型转化成服装面料,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服装面料的材料要求轻、薄、美观, 还要符合主题设计元素的要求。教师备课时该如何引导, 需要运用什么才料来表达, 面料工艺怎么设计等都是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备课是很特别的, 没有具体的教材, 没有具体的备课内容, 全靠教师根据灵感源及设计元素和关键词做一些设想, 揣摩学生可能有哪些想法, 该如何解决问题。所以必须要求全体教师集体备课,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广泛征求意见, 统一教学策略。

(4) 款式设计, 包括款式图、效果图、色彩研究三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个写一个教案。

(5) 样衣制作, 包括板型设计和样衣缝制两个部分;

(6) 成衣制作, 可以分为裁剪及裁片处理、面料小样缝制、工艺设计及缝制三个环节完成;每环节各写一个教案。

(7) 成衣展示和电子手册制作, 这一阶段主要要求书写电子手册制作的教案。怎样运用X3和CS3软件处理图片和编辑图册。成衣展示要求写活动方案。

由此可见, 完成一个主题教学只需写十几个教案。教案重点是教学方法的思考, 怎样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们在开始写教案时也有些茫然, 经过教学团队多次讨论, 渐渐地理解了这类教案的书写方法。我们还整理了主题教学教案集。

4 学生成绩评价多元化

传统教学中, 学生成绩是以平时成绩、半期和期末考试综合考评的, 分学科计分。然而主题教学法则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 没有半期和期末的考试成绩。苏州工艺美院建立了一套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包括综合技能、合作态度、实现目标等。我们结合中职教育的特殊性, 把综合技能考核与全国技能大赛要求和标准相结合, 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技能考核与技能大赛人才选拔的考核方案, 由教师确立主题, 提供灵感源图片, 并提取几个相关设计元素, 让学生从中选择1~2个元素进行创作设计, 做3~5个造型表达和面料研究的造型 (2小时) ;绘制一个系列3个款式图和一款电脑着色的效果图 (3小时) ;然后将效果图手工制板立体造型 (4小时) ;再做CAD制版与放码 (3小时) ;最后裁剪、缝制成衣 (5小时) 。根据作品质量和完成时间评定学生技能成绩。合作态度与实现目标就是平时成绩, 根据主题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作品及合作态度情况记分, 包括:造型表达、面料设计、款式设计、样衣制作、成衣制作与展示、作品手册等。这两项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的专业总成绩, 不再分学科计分。这样的考核, 涉及的专业技能全面, 有时间限制, 有操作能力和操作速度的检验。

综上所述, 在主题教学中, 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也有辛酸的苦楚, 主题教学是在困难中成长, 在成功中完善。通过实践证明, 中职服装专业课开展主题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优越于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将继续在中职服装专业课中推广主题教学模式。探究出更好、更有效的主题教学方法。彻底改变目前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就业现状。让中职学生在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加广阔的天空。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备课方式、成绩评价等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体会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课,主题教学,改革,体会

参考文献

[1] 《桃花坞年画与丝绸》王建良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

[2] 中职骨干教师培训2008教师论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海洋石油工程建设项目降低成本的举措下一篇:理工类院校历史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