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高等专业金融教育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合格的金融人才。但是,也不能忽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接受高等金融专业教育后所占据的职位与专业的对应程度低,这表明学生的就业机会与社会需求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契合。为使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有必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论文 篇1: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建设及教学实践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金融行业渐渐的变成了我国主要的专业力量。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当中,金融行业已经成为了整体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上的多方面都受到金融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趋势还在不断的扩大,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当中金融结构已经越来越能够左右我国的经济。由此可见,日益发展的金融产业对我国的人才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金融相关产业的崛起就需要我国培养大批新兴的金融人才,这其中不仅包括高端的国际接轨的金融人才,中层和基层的技术人才也是我国的重点培养目标,而国家对中层以及底层金融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不谋而合,对于中层和基层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设置结构对于人才的培养,金融相关产业的推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内学生的成长与以及专业水准,学生个人的多方面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然而根据近几年的就业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大多数高职院校没能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在相关的专业设计方面也没能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以及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的高职院校教育体制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僵化,教育结构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和缺陷,现有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会遭受到极大的压缩,这对高职院校以及校内相关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学实践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建设的缺陷

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育模式经常被认为是最能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的就业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选择就业岗位决定就业环境。但事实上根据近几年的就业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大多数高职院校没能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在相关的专业设计方面也没能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以及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1.过分强调理论的课程安排

一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内的学生在经历了三年的金融专业教育过后,觉得自己已经充分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能够立刻投入进工作岗位,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大多数的金融相关企业却不认为学生们学习的内容能够很好的适应岗位的需要。形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除了一部分管理者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以外,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缺陷,由于长期以来的高职院校教育体制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僵化,教育结构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和缺陷,现有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会遭受到极大的压缩,这对高职院校以及校内相关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过分强调理论课程体系的高职院校极大的缺乏了职业性,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内容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即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实践课程的内容,也难以在课程安排的范围内对实践课程进行保质保量的完成。

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育模式经常被认为是最能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的就业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选择就业岗位决定就业环境。但事实上根据近几年的就业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大多数高职院校没能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在相关的专业设计方面也没能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以及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2.实践教育的匮乏

日益发展的金融产业对我国的人才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金融相关产业的崛起就需要我国培养大批新兴的金融人才,这其中不仅包括高端的国际接轨的金融人才,中层和基层的技术人才也是我国的重点培养目标,而国家对中层以及底层金融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不谋而合,对于中层和基层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设置结构对于人才的培养,金融相关产业的推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内学生的成长与以及专业水准,学生个人的多方面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但是在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下,实践教育并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僵化,教育结构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和缺陷,现有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会遭受到极大的壓缩,这对高职院校以及校内相关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过分强调理论课程体系的高职院校极大的缺乏了职业性,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内容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即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实践课程的内容,也难以在课程安排的范围内对实践课程进行保质保量的完成。

1.3.专业人才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培养

根据近几年的就业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大多数高职院校没能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在相关的专业设计方面也没能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以及学生的综合竞争力。长期以来的高职院校教育体制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僵化,教育结构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和缺陷,现有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会遭受到极大的压缩,这对高职院校以及校内相关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

从当前的情势上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金融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仍然将对人才的培养着力于满足当前社会上的各个金融结构的岗位人才,盲目的将自身的优势进行压缩,成为了其他社会上的本科院校上的缩影,并没有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的培养模式特长,也就是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注重于实践的培养特点。事实上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职工人员需要积极的面对高职院校内的学生与社会上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差距,如果盲目的参考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自身特长就会压缩其自身的培养特色。

二、针对高职院校相关问题的解决意见

日益发展的金融产业对我国的人才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金融相关产业的崛起就需要我国培养大批新兴的金融人才,这其中不仅包括高端的国际接轨的金融人才,中层和基层的技术人才也是我国的重点培养目标,而国家对中层以及底层金融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不谋而合,对于中层和基层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设置结構对于人才的培养,金融相关产业的推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内学生的成长与以及专业水准,学生个人的多方面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但是在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下,实践教育并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僵化,教育结构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和缺陷,现有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会遭受到极大的压缩,这对高职院校以及校内相关学生的长期发展以及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过分强调理论课程体系的高职院校极大的缺乏了职业性,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内容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即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考虑到实践课程的内容,也难以在课程安排的范围内对实践课程进行保质保量的完成。

事实上,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上来看,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适当的加入相关课程的实践教育,例如实地实践,校内模拟实践,创建校外实训基地等。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应当跟紧社会上金融相关产品的更新速度和质量,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训课程来达到学生短时间内的迅速适应,在现代社会当中,学生在校外的社会环境进行课程实践学习是最重要的途径,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学校如果能够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双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那么就可以使得学生的实践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金融行业渐渐的变成了我国主要的专业力量。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当中,金融行业已经成为了整体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上的多方面都受到金融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趋势还在不断的扩大,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当中金融结构已经越来越能够左右我国的经济。由此可见,日益发展的金融产业对我国的人才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金融相关产业的崛起就需要我国培养大批新兴的金融人才,这其中不仅包括高端的国际接轨的金融人才,中层和基层的技术人才也是我国的重点培养目标,而国家对中层以及底层金融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不谋而合,对于中层和基层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设置结构对于人才的培养,金融相关产业的推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内学生的成长与以及专业水准,学生个人的多方面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从当前的情势上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金融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仍然将对人才的培养着力于满足当前社会上的各个金融结构的岗位人才,盲目的将自身的优势进行压缩,成为了其他社会上的本科院校上的缩影,并没有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的培养模式特长,也就是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注重于实践的培养特点。事实上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职工人员需要积极的面对高职院校内的学生与社会上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差距,如果盲目的参考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自身特长就会压缩其自身的培养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育模式经常被认为是最能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的就业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选择就业岗位决定就业环境。但事实上根据近几年的就业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大多数高职院校没能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在相关的专业设计方面也没能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以及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事实上,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上来看,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适当的加入相关课程的实践教育,例如实地实践,校内模拟实践,创建校外实训基地等。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应当跟紧社会上金融相关产品的更新速度和质量,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训课程来达到学生短时间内的迅速适应

作者:朱钰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论文 篇2: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高等专业金融教育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合格的金融人才。但是,也不能忽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接受高等金融专业教育后所占据的职位与专业的对应程度低,这表明学生的就业机会与社会需求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契合。为使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有必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进入21世纪,金融全球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国际金融的原有结构,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国内金融市场也在迅速扩大开放,各种金融因素活跃起来,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量外资金融机构加入中国金融市场,使中国金融机构更加多元化。不仅有公共金融机构,还有国内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也有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这为金融专业人士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并增加了培训要求。高技能的金融人员是决定金融业能否赶上经济发展并走向经济前沿的重要因素。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大学也从最初的包罗万象的核心大学扩展到应用型职业院校

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金融教育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随着金融专业招生范围的扩大,。但是,通过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分析发现,很多高职专业院校普遍遵循本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向简明的高等教育转型,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大部分都是模仿大学的模式,没有结合自己学校和市场的特点培养人才,不适用于高等专业院校。

(二)课程内容滞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在社会需求和生产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不应千篇一律,而应多元化。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和设立合适的金融专业课程,也没有研究当前和未来金融行业的特点来设计和定义核心课程,而是照搬本科院校入门课程体系,在行业需求之外,没有形成特色,也缺乏自身优势。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单一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和孤立,特别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在教学方式上,高级金融专业人士不能像一些工科专业那样参加制造企业,也不能参加工业实习。由于大型金融公司具有经常与金钱打交道的专业特点,即使是在金融公司实习,也大多是方便快捷的岗位,无法接触到金融领域的专业问题。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获得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然后在学校的课堂上进行少量练习。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金融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由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很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课堂教学方法。部分教师教材陈旧,实例不新鲜,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金融业的发展。

(四)从教学条件来看,金融实验实训投入不足

实训是专业院校金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条件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教育设备不足,实训场地条件简单,实训课程难以模拟企业实际经营环境。因此,高等教育金融专业人士只能通过案例研究和模拟学习来实现学习目标。动手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师资水平有限,动手学习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教育实验资料的缺乏和课程实验体系的不完善,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利用好实验室资源,迫切需要提高实验训练的有效性。尤其是教学内容不够完整,无法涵盖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学生就业机会的提升有限。因此,许多学校的实践实际上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衍生物。

二、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策略

(一)需求导向的正确定位

需求导向并不意味着直接让学生为无需培训即可工作的雇主做好準备。需求导向基本上是指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参照点,了解金融市场、秩序、监管等方面。学生在正确理解和吸收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准确了解金融行业的现状,这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正确定位市场需求,以科学理念引导教育模式改革,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二)提高专业建设成效

在高等专业院校攻读金融专业的学生,应有明确的经营计划。如果他们以工作为导向,他们必须通过职业培训对金融市场有适当的了解。了解金融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规划自己的学习方向,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对于这种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需求驱动的职业建设规划并加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适当改进、完善专业建设纪律,并提高效率以提高专业建设的效果。

(三)优化有关的基础设施

高职院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有较高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复杂基础设施,学生才能了解金融市场的真实情况。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既要向国家申请适当补贴,也可以动员校友筹集资金,使需求驱动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提高,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强化人才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金融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对当前金融环境、市场调查和制度进行有效研究,为需求驱动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其次,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合作,定期邀请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举办适当的校园演讲活动,或聘请他们进行培训,分享他们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将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想法,以促进需求驱动的专业建设成果。

三、结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等专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目标设定,完善课程体系,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现行的高等职业院校金融教育体系面临诸多挑战,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金融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承钊.大数据视角下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内江科技,2020,41(11):136-137.

[2]黄娟.需求导向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8):381-382.

[3]李若羚.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时代金融,2020(3):122-124.

[4]孟磊.浅谈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9(36):179-180.

[5]张炳达,钟小平.需求导向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9(2):171-174.

(作者单位: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0000)

作者:张雁茹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论文 篇3: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摘要]目前我国人才就业形势严峻,因此教育事业正在改变模式,进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方法应运而生。现有的现代学徒制体系不健全,存在政策、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为主体,构建一个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从社会层面明确培养模式,确立师傅标准,完善相应课程设置,大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并进行效果考核。通过实验验证,证明该体系可以有效实行,并且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0177

1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系统培养为基础,突出“师傅”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作环境下进行体验式学习,过程中还是以技能培养为主。[1]这里的“师傅”不仅仅是指企业的师傅,也指高职院校中的教师,企业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师傅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纽带,通过师傅教授学徒理论知识、辅导技能操作以及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实现学徒培养目标。[2]另外,企业在这种培养模式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的大力支持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以培养未来企业员工为目标,共同参与完成学徒制人才培养计划,极大程度保证了学徒的培养质量,并改善当前高职教育的就业现状。

高职院校是连结高职学生与社会企业的过渡性学习场所,不仅仅需要通过高职教师授课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观,辅导其进行职业发展前景规划,完成顺利就业的目标。[3]现在施行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保障不到位、企业参与性不足、社会保障体制不足等,为了全面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水平,本文以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例,通过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学徒制培养,提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就业率。

2构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

(1)明确培养模式。通过明确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职院校中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人员的适应性。明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学校、师傅、学徒及政府之间达成共识,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良性互动达成利益共识;通过政府维护模式发展平台,提供政策支持,保障体系构建并有效运行。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还需要法律层面的支撑。由于学徒制是一个以劳动就业为目标,期间包含劳动对象的模式,其中的学徒基本权益及校企双方责任权利等事项都需要得到法律规定,同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也需要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此外,政府应考虑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要通过这种模式进入企业,所以企业在学徒制中担任了社会人才接收的责任,对其应给予政策及财力上的支持,做到有效的宏观指导,为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构建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进行积极探索。

(2)确立师傅标准。师傅是现代学徒制的一个重要教学主体,只有师傅的教学水平、职业素养水平高,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徒,师傅的选择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4]现代学徒制的师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教师,二是企业师傅,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形成双导师制。这种模式本身就具有双重性,需要确立选人标准,建立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

要重视高职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师之前进行的理论知识教育,由于教师多为师范院校培养的理论型人才,其教学水平有局限性。通过遴选金融专业授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技术培训,了解学生未来就业实际工作内容,事先学习互动企业文化。通过掌握新技能、方法去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及工作内容,调整教学教材,完善教学方案。在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加入实践开发与应用模块,以培养一批兼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最终目的。

对于企业中的师傅,不仅需要其掌握先进的生产劳动经验技术,还要具备必需的职业技术教育知识。因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应用培养,其技能培养的主要责任人就是企业师傅,所以建立企业师傅选拔培训制度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设定师傅的任职资格,明确其权利义务,培训其职业技术教育能力,并通过考核确定师傅的相关能力。

(3)完善课程设置。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设计是保障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国家层面的课程开发机制还没有形成,这就要求企业积极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发挥校企“双主体”效应,为学生建立一条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教材,共同进行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课程开发要遵循“职业性”和 “高等性”两个开发原则,符合企业员工培训、晋级提高的需求的同时,要兼备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课程的利用率。具体的课程体系结构可以依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四个模块:职业素养模块、技能基础模块、岗位群技术技能模块及学徒个人职业发展模块。整个课程体系都以金融专业学徒的未来职业规划为方向,设计的课程体系前部分以学徒的职业素养培养为主,安排职业素质需求學习,并进行职业体验,融合学习兴趣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理论学习。中间过程通过金融岗位实践,培养学徒的专业能力。最后再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置,体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精髓,实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徒岗位迁移能力。[5]与之前高职院校推行的项目化课程改革不同,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立标准就是未来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将课程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施,发挥课程优势。

(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的大力支持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关键。脱离企业的支持,学徒制就无法推行,但是对企业的选择也十分重要。首先选拔实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应该要有一个标准,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实施学徒制。选择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让学徒有适宜的工作环境,接受最先进的技术。选择的企业要具备先进的管理模式,要具备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高尚的社会行业品质和文化品格。

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学徒制程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现实情况下,高职院校自主设立招生人数、招生录取标准、招生人数等,最初的招生过程中并没有关照到为了企业实习阶段。因此,要有效推行现代学徒制,就要让企业拥有参与权发挥主体作用,让企业参与招生。在培养过程中,要融入企业的需求,融合高职院校职业化培养人才的原有特色,在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标准确立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体现面向企业发展的态势。[6]要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中赋予企业考核评价权,进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由于在学徒入企实习阶段,企业需要承担人才培养费用,并且企业中的师傅也需要适当的薪酬才能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教育中,这一部分的支出对于一个原本以追求经济为主的企业来说是不必要的,因此需要保证学成的学徒最终流向,避免资源外流,签订相应的培养就职合同,让企业主体也得到根本保障。

(5)实施教学质量考核。通过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考核去衡量该制度实施成果。通过建立学徒在校学业成绩考核、在企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去全程监控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现代学徒制培养主体的高职院校,在发展学徒制过程中不断完善内部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弹性学制。对实施学徒制的金融专业试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企业内的考核要把学徒当作实习员工进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考核。

除了校企双方联合制定的学徒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外,还可以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加入第三方的质量评价,使评价结果更为生动、客观。建设一套基于实践能力水平的以技能证书为终极目标的过程评价体系,校企联合成立专业质量检查小组制定学徒考核标准,进行学徒技能达标考核。为了学徒制度能得到社会认可,还应协调有关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评估学徒制的实施质量,设立相关的资格证书,通过为达标学徒颁发证书确认其学习结果有效,并为学徒未来工作提供资格证明。

3实验论证

为了验证文章构建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性,以 A市金融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为实验对象,联合当地金融企业,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原始培养方法,一组按照文章构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为期5年的实验,统计两组在校学生实验期内的就业率,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由实验结果图可知,实行本文设计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的学生就业率逐年递增,且最终的就业率接近90%,大大高于传统方法培养下学生的就业率,证明构建的体系有效,可以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结果的最优化。

4结论

本文构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实验论证,证明该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希望本文的設计可以为高职院校施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提供思路,为未来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佚名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学徒)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 职教论坛, 2018, 69(8):114-118

[2] 俞滨,郭延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地抵押市场双重效应研究——以浙江农地抵押改革试点区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8(4).

[3] 潘玉成 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 2018, 39(2) :69-72

[4] 佚名 建设类高职院校“1+1+X”现代学徒制共同体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 17(25):63-66

[5] 蔡南珊, 朱琴 中外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证分析——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7, 38(17):8-12

[6] 叶娜, 兰先芳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招考实施的困境与超越路径[J]. 职教论坛, 2018, 92(4):138-142

作者:俞滨

上一篇:国际商务专业商法论文下一篇:环保工作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