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探讨了借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来构建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体系,把突出专业特性,遵循社会评价的动态过程,兼顾定性与定量评价,关注人文素质等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论文 篇1:

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凸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独特性的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产业机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创业教育日渐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而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使得高职创业教育的独特之处未得到充分体现。本文主要对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凸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独特性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问题 独特性 策略

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技能是现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创业拉动就业也成为了解决现阶段就业难问题的重大举措,具有极强的时代感与紧迫性。在教学、课程体系、创业服务等创业教育领域,高职院校仍存在明显的缺陷,高职创业教育的独特之处也未得以体现。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由于缺乏成熟的模式进行参考,因此目前其体系仍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学科专业教学未包含纳入创业教育。多数高职院校会组织种类丰富的创业比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此类活动的能够获得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其总体的影响仍旧是有限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开展创业比赛的同时研究如何将创业教育的系统化,从而使学科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并丰富创业教育的形式,完善教材、课程以及相关的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增强教育教学的可行性。

第二,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师各方面能力也应提升,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现阶段各类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大多由兼职教师授课,其仅仅将部分精力投入至创业教育之中。加之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教学标准、实践方式与评价手段均为形成体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难以从整体上掌握教学的方向,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困难。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存在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为此,我国的教育管理部门对部分的高职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教学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在广度与深度方面仍难以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三,创业教育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高职教育主要结合岗位实际要求,培养满足社会服务与生产管理需要的一线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对于职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并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许多高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将创业教育引入教材体系中,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未真正地重视,授课的时间较短,且多数教师不知从何入手展开教学,最终导致创业教育逐渐边缘化。另外有关创业活动的实践也仅仅是针对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仍是创业教育的旁观者。

第四,缺乏相关的支持性政策。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并不完善,缺乏成功的模式进行借鉴,另外创业教育试点并未得到政府的充分重视,支持力量薄弱,人们对于创业教育的信心不足。具体体现在有关政府部门未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如较强的动手能力、思维活跃、熟练的操作技能等,创业园的建设较少,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在融资途径、创业环境等方面缺少优惠政策。

二、凸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独特性的策略

第一,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创业教育团队。创业教育课程与管理学、经济学存在较多的共同点,因此高职院校应组建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一体的创业教育队伍。建设这样一支创业团队主要有以下两点优势。一是能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主要的形式包括在职进修、脱产培训、学术交流等,同时可让部分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岗挂职,收获更多的实践经验。二是运用“外部引进”、“内部消化”、“实践应用”的形式缓解创业教育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此外可以聘请具备实战经验的创业团队或专家到学校任教,从而有效节约培训所需要的精力与时间,使创业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也有助于培养符合创业教育要求的骨干型教师。

第二,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实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载体,课程内容与体系对于现阶段的创业教育现状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对教学进行调整与改革,才能够推动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创业教育应渗透至专业教学之中,并建立有助于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的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将课堂教学这一教学主要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具有多样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真正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课程设置要将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充分结合,以增强创业教育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创建横向复合型课程,即由创业实践到创业模拟,最后到创业实践。其次,教材的组织要在收集骨干教师、专业学者以及科研院所有关建议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从而使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应及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新,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最后是教学评估。将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情况与学习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此外还应建立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为衡量标准,从而不断调整与完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将素质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创业教育,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高职教育内容进行贯彻实施。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具备专业操作技能之外,还应具备综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因此高职院校应使创业教育思想充分融入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其渗透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以及服务育人的过程之中。使学生认识到创业能力与素质对于就业的重要意义。

三、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创业教育将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专业、师资以及外部环境的优势进行教学改进,从而更好地以高职院校为突破口,不断强化与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侠.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4(11):141-142.

[2]袁玉芳.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以广西为例[J].广西教育,2013(35):48-88.

[3]王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管理及完善[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3):170-171.

[4]夏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途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53-55.

作者:安奇

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论文 篇2:

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看高职教育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本文探讨了借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来构建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体系,把突出专业特性,遵循社会评价的动态过程,兼顾定性与定量评价,关注人文素质等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社会评价体系 原则

2014年11月,笔者有幸考察了南京几所高职院校,南京的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高职院校83所,全国第一,在校生近70万,在这样学院密集的城市,某些高职院校还能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示范性院校,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互利互惠是校企合作走出困境的动力,在校企合作方式上“与技术链的上游企业、行业、政府合作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服务,为专业群提供实训基地、创新基地和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的第三代校企合作模式(简称UPD模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与中兴通讯合作建立的“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办、中国新能源领域内专业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中认南信实验室,以公司的方式来运作,引进企业设备和人力资源,服务于教学。

江苏海事职业学院以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定位,以水运经济产业链为支撑形成水路并举、港航并重的专业布局。启用学校、海事局、用人单位的校行企的三方评价,三方接轨,课程、企业、工学通融。组建四方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专业链——产业链——就业链”三业一体的专业建设。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行企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企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150多家大中型企业如雨润集团、苏宁电器、如家酒店集团、苏浙皖物流等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华润苏果建立生产实训基地,提供200个实习岗位;建立光华科技园,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教师工作站,提供400余个顶岗实习。

从以上江苏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来看,产教融合几乎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突破、创新的主题主线。检验产教融合模式是否成功,不靠国家政府的意志,而是看是否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的需求,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因此,高职院校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迫切需要了解社会需求,也迫切需要社会的了解。而社会评价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

一、构建社会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突出专业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具备对经济方式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使得高职专业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之路,唯一的评价标准并不能凸显专业优势。因此,应从专业实际出发,把握专业特色,处理好专业的独特性和内在性,独特性表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定位和专业特色,内在性表现在今后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强弱如何影响未来职业的发展。

2.评价过程应该动态化

社会评价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需求量、专业课程设置、就业状况、媒体排行等多重因素的交联。通过用人单位反馈的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就业服务工作评价等来探索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3.评价应该尊重多元主体的价值观

当评价主体转变为政府、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就业单位、行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协商时,能最大限度激发学校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评价应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就业率、对口率、岗位胜任度、职业满意度、岗位晋升、换岗等通过量化实现数据评价、克服质性研究带来的片面性。

5.评价应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

目前的高职教育太多地注重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或许是因为技能技术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并见成效,而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地潜移默化。现在,社会上的各行业更多地看重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个人修养等,主要是人文素质经常是一个人在今后职业生涯中潜力发挥的源头。

二、构建社会评价的方案

表1 高职专业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办学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计划、方案

办学定位与思路 人才、方式、层次定位

人力资源构成与利用 专家指导委员会 组成、制度、运行机制

任课教师团队 师生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兼职比,双师结构,挂职锻炼

教学过程监控人员 管理组织、队伍及制度,信息管理系统,教学文件管理,教风和学风建设,督导人员结构

服务人员 市场调研人员、服务内容、方式、效果

专业设置特色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的目标、内容、步骤、可行性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效果

课程体系 课程计划、方案、内容、标准,教材,实验指导

课程改革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

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场所 实训室数量、实训设备、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利用率

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基地数量,行业专家、管理制度、实践项目,利用率

图书资料 与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数量,管理制度,读者服务

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基本技能与专业能力 技能大赛开展,双证书获取率,获奖率

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内容、成果,学生作品,公益活动,人文讲座,人文选修课

就业能力 就业率、对口率、职业满意度,岗位晋升

用人单位评价 专业能力、团队精神、品格、素质、修养、潜力

【参考文献】

[1]姚爱国.关于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6-17.

[2]周应中.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5-9.

作者:杨晶

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论文 篇3:

加强高职院校高职生爱心教育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高职生不能正确认识经济利益,在对待利益方面迷失自我。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对培养高职生的爱心进行了某些方面的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绝大多数措施是把爱心教育局限于某些捐款活动中,很难真正使爱心内化为高职生的精神,外化为高职生自身的行为。

爱心教育是以爱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活动,爱心教育不是为谋私利而去学习爱的知识与技巧,而是为了让被爱者健康成长,造就受教育者主动爱的能力,把主动爱作为责任付诸实践而无私奉献直至献身的高贵品格。

一、加强爱心教育是高职院校高职生职业技能发展的要求

当代高职生大多生于改革开放年代,较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往往被娇生惯养。浸染在这种环境中的高职生,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对他人、社会、人类的责任感。还有些高职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爱心往往附加着诸多的功利性因素。当自身付出爱的时候,得不到预期的回报,他们往往就会放弃爱心行动,走向冷漠。这其实不是真的“爱心”。绝大多数高职生渴望付出爱,因为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高职生在接受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爱社会,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然而,部分高职生由于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爱社会,自身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内心很难走向幸福之路,人格很难得到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高职院校,不仅需要高职生内心的和谐,更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爱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学会关爱他人。通过爱心教育,高职生学会在学习、生活中关心同学、老师,加强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关心,增强了对学习和学校的责任感。一个抱着“学校收了钱就应当为自己服务”思想的高职生,是不可能带着爱心去看待同学和老师的,更不可能奉献自身的爱给其他同学和老师。高职院校要和谐,就需要高职生以一种宽容的、大度的胸怀来看待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以爱心来化解发生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争端,防止程春明事件、马加爵之类事件的发生。

二、形成高职院校高职生爱心教育的多元化措施

现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把教育当作商品卖给高职生,从中收取较高的学费。这种销售模式,导致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教育方面的投入,特别是教育技能。因为,只有把自身的商品(特别是教育技能培训)做大做强,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买主,就可以卖得更好的价钱。这就决定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是以教育产品为本,而不是以高职生为本,以投资高职生、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一个没有以高职生为立身之本的高职院校,又如何能够做到去爱高职生呢?特别是在丧失了大学精神的当今,即使有关教育部门下达强制命令,要求高职院校把爱贯穿于高职生教育的全过程,也可能无济于事。高职院校虽然一时会去关心爱护学生,但是很难长此以往,因为它缺乏热爱高职生的内在原动力机制。高职院校要做到真正爱学生,就必须把学生当作自身生存发展壮大的立身之本。高职院校只有以高职生为本,关心高职生、热爱高职生、帮助高职生,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才能使高职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卖”得出去,“卖”得较好的价钱。高职生毕业以后,由于教育给自身带来太多的好处,也会大力去回报母校。美国哈佛大学的大部分办学经费,其主要来源就是毕业生的捐款,也就是毕业生对母校“爱心”的回报。

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是池塘,爱是水。”高职院校作为教育的地方,没有以爱为本,又如何去建构一个富有爱的教育地方?有人会说,如果高职院校爱学生了,学生毕业以后没有回报母校该怎么办?那只能说,如果绝大多数高职生毕业以后,因为自身的高职教育而在经济方面得到较多的好处,却没有一丝回报母校,作为母校的高职院校难道就不应当反思自身爱的教育吗?当然,很有可能会出现。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极少数毕业后的高职生不作为而放弃对绝大多数在读高职生的爱。然而,现实却是众多高职院校教师不认识学生,学生学无所长,毕业后收入甚少,甚至一毕业就失业。因此,较多高职生对自己的母校没有感激之情和留恋之意,这又如何去要求他们去回报母校呢?

爱心教育不是仅仅设立一门课程就够了,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与其他相关的人文学科共同配合,形成一个整体,互相呼应。如果说,开设“爱的教育”课程和在其他人文学科中贯穿爱的教育是爱心教育的显性教学,那么,高职院校进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对高职生进行环境熏陶,就是对高职生进行隐性教学。为了防止部分高职生对爱心教育的叛逆心理,那么加强对高职生进行隐性教学非常必要。高职院校从校园物质环境来看,要充分体现关爱高职生中的弱势群体。从人文环境来看,要充分富有人文关怀,使学校不仅是高职生学习的地方,更是高职生成长、生活的摇篮。

高职院校要培养高职生的爱心,教师的榜样示范是最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不例外,这表现在:尊重高职生的人格,用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缺点和不足;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用美好的心灵去唤醒他们的良知;用爱心去激励他们等等。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格塑造,使高职院校教师不仅是高职生的授业者、解惑者,更是高职生的传道者,传递爱心的信使,成为高职生爱心教育的榜样和楷模。高职院校教师的爱心,不仅是高职生的学习榜样和楷模,而且还是激励高职生奉献爱心的动力。

高职院校还应当努力开展各种献爱心的系列活动。这种爱心活动不仅仅限于爱心捐款捐物,还应当进一步拓宽爱心活动的方式。有些高职院校在有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观看具有感染性、观赏性、艺术性的电影、电视来对高职生进行爱心教育。这种爱心教育的方式在某种情况下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很难使高职生把爱心养成自身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爱心教育不仅要“进入”高职生的大脑,更重要的是爱心要“走出”高职生的大脑,付诸实践。高职院校应努力挖掘各种潜能,利用各种机会,及时开展“爱心”系列活动。例如:开展“我为他人(让高职生选择同学、老师、家人、社会作为献爱心对象)做件事”,使高职生能够在实践爱心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增强高职生爱心奉献意识。同时,在爱心实践过程中,高职生爱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更为重要的是,高职生在奉献爱的过程中,由于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尊重,爱的心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此外,高职院校开展爱心教育要注重高职生的心理疏导,从心理角度去消除高职生的困惑,引导、鼓舞高职生去实践爱。

党的十七大报告谈到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首次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实质就是要“爱”人,“爱”正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注重人文关怀,不仅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南,也为高职院校开展和加强爱心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依据。◆(作者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罗亨江 许倩晔

上一篇:党支部上半年总结3篇下一篇:竞选班长演讲稿(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