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器械管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人的健康离不开医疗器械,以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主要应用的医疗器械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主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医疗器械无论是在正常状态下,还是故障状态下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医疗器械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医院医疗器械管理论文 篇1: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方案设计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医疗机构改革和信息化发展,医院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需求也持续增加。医院采用智能化、信息化的医疗器械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医疗器械使用效率,为医院节省经济成本。本文提出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方案,能够大幅提高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疗器械;器械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1.1 C/S模式

C/S網络架构模式主要是由客户端发送请求,由服务器端提供服务。C/S模式的客户端主要有三种功能,分别是数据处理功能、数据表示功能和接口实现功能。服务器端的核心功能是实现数据库存储。C/S模式的功能分布指的是由系统终端将任务进行分解,再由不同模块完成子任务。

1.2 VC++语言

VC++语言属于面向对象语言,可以继承C语言和C++语言的全部优点,实现可视化集成编程。本文选择VC++语言作为系统开发工具,是因为该语言编译速度快,适用于MIS系统,使开发设计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1.3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本文选用的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属于非过程化语言,其编写的数据库程序能够实现移植,并且可以由用户对数据记录集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将全部任务集中于一种语言,与其他数据库语言相比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2系统结构设计

本文提出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系统是根据不同权限的用户操作实际需求进行功能模块设计,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基本信息设置、数据录入、查询与统计、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系统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3.1基本信息设置

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基本信息设置功能主要实现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包括医疗器械名称、器械型号、器械编号、采购单价、所属部门等,以及对医疗器械基本信息的查询、统计、汇总、报表生成等。

3.2数据录入

系统数据录入功能主要实现多种报表的数据录入、修改、查询、存储和删除功能,包括采购清单、入库清单、使用清单、出库清单和报废清单等。还可以根据医疗器械的采购时间、所属部门、器械名称、器械数量等汇总生成医疗器械盘点登记报表,同时提供报表下载和打印功能,以供医院采购、报废医疗器械时参考使用。

3.3查询与统计

系统查询与统计功能可以实现对医疗器械各类数据报表的查询,或根据医疗器械的编码等方式进行查询。系统管理员查询完成之后,还可以通过数据录入模块生成统计清单。信息录入和查询与统计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具有权限的用户可以随时统计各类医疗器械的信息,并进行总账分析。但是,由于医疗器械信息涉及到患者就诊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高度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所以系统管理员在进行用户授权时必须谨慎操作。

3.4用户管理

按照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可以配置系统管理员、操作管理员、采购管理员等。授权采购管理员负责对医疗器械的采购进行信息录入和数据维护;授权操作管理员对系统医疗器械的整体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和汇总。系统管理员负责完成对系统的维护工作,以及对不同用户的授权。

3.5权限管理

由于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系统需要强大的安全保障,本文基于用户角色设置了响应的权限管理方式。将用户全部划分为系统中相应的角色,该角色则被系统管理员授予了一定的系统权限,所在角色组的用户自动获得该权限,可以对部分功能模块进行操作访问。

4系统应用实现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针对以下模块实现过程进行分析。

图2和图3分别实现了医疗器械采购入库和查询与统计功能。医疗器械采购入库可以为用户提供医疗器械入库过程中各种信息的录入和查询,包括采购单号、采购供应商、采购人员、采购部门等。医疗器械的查询与统计可以实现按部门、按时间、按器械种类等方式的查询和统计汇总。

总结

本文基于计算机技术下,提出了采用MIS系统和C/S模式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提出可以为医院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的医疗器械管理平台,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患者医疗服务,有助于医院医疗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系统在数据传输方面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需要在后续对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田冠博.基于安全云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技术创新,2020(12):194-196.

[2]陈盛帆,黄建琪,高正.基于云计算的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20,44(02):141-144.

作者简介:郁伟华,男,汉,江苏 1988年3月6日,学历:本科,职称:中级,工作单位:射阳县人民医院

作者:郁伟华

医院医疗器械管理论文 篇2:

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摘 要:人的健康离不开医疗器械,以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主要应用的医疗器械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主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医疗器械无论是在正常状态下,还是故障状态下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医疗器械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的现状,阐述了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医院实际,介绍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医院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 应用

近年来,医院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迅速发展,关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层出不穷,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方面势态发展良好。但另一方面,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弊端,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医疗器械管理中加强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现状

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医疗器械寿命周期的全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跟踪和循环往复的管理工作,在我国,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虽有一定的发展,但风险管理并不深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突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不达标,风险管理的方法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预防和控制风险;另外,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医疗器械生命周期全过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其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概念性层面上。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比较缓慢,医疗器械管理各责任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基于此,加大对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2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无处不在,在医院中,风险是指因医疗技术的使用不当而造成对病人或者使用人员的伤害。造成医疗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医疗器械损伤或电击造成损伤的物理风险;二是医疗技术应用不当,医疗机械操作不合理引起的临床风险;三是医疗器械性能指标下降或测量错误等而造成的技术风险。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不仅仅因为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还体现在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风险。

医疗器械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大量运用于医院的诊疗过程中,但由于其管理不当就会给病人以及使用人员造成各种风险。医疗器械在医院诊疗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同时对医院的信誉以及医疗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测,风险分析、评估预建档,并制定切实可靠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医疗设备安全可靠,降低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与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医疗器械管理的基础。

3 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某三等甲级医院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应用实际,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即在其使用、维修维护以及回收报废的整个环节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同时要加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风险分析、检测、评估与防范,加强对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保障医疗器械安全可靠。

3.1 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构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不仅仅依赖于医疗器械的治疗保证,或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降低风险,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对其风险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风险意识,并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对风险管理进行分工协作。该三等甲级医院从各个部门中组织人员,成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委员会的职责进行完善与分工,在原有的医疗器械购置论证的职能上,增加了医疗器械质量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等职能,强化委员会的风险管理意识。

3.2 加强医疗器械风险评估与分析

该医院将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划分为三个板块: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对风险分析与评估进行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同时,该医院对医疗器械的风险分析与评估主要在医疗仪器使用前和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1)医疗仪器使用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在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前,根据仪器的各种警示内容,如防护设施、安装设备以及配套条件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高频电离辐射或多台设备联合使用可能对病人造成的危害干扰等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

(2)医疗仪器在不同使用环境下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或有毒气体对医疗器械的危害等,或者由于使用者的错误使用,以及医疗仪器存在故障的环境下使用等,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3.3 加强医疗器械预防性维修及日常维护

对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修是该院在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与日常维护相结合,消除医疗器械的潜在风险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主要对医疗器械的工作状态、使用环境及情况、医疗器械的电源系统、软件测试系统、光学系统、随机附件等进行风险评估与检测,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并做好归档工作。

3.4 加强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与管理

医院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较大的维修之后,风险管理人员的质量观念不强,不会进行进一步质量检测,风险意识薄弱,造成医疗器械的使用性能极不稳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严格把关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加强维修后的质量检测与管理,使医疗器械的质量具有可靠性及稳定性,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

本文在分析我国医院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之上,阐述了风险管理对于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医院风险管理实例,介绍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运用。经分析,加强对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做好医疗设备风险分析、评估、监控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将风险管理运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的各环节之中,不但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还能使医疗器械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与信誉。

参考文献

[1] 李伟,王澜.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风险分析的方法[J].现代医院,2012(7):6-8.

[2] 王帆.关于我国医疗器械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3] 叶丹丹.基于领域工程的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开发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4] 吕大雷.风险管理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9.

作者:李松

医院医疗器械管理论文 篇3:

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

【摘要】 通过分析目前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与日常维护所存在问题,强调管理与日常维护的重要性,提出相关措施,使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与日常维护得到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与日常维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各家医院均先后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于此同时,在显著提高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医疗安全问题。其中不乏由医疗器械的性能和不恰当使用所引起的事件,因此,必须重视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

1 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的工作精确度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各大医院内的医疗器械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其高科技含量也在逐渐增涨。但是,医疗器械的管理和日常维修、维护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使得部分医院因医疗器械经常出故障,准确度及精度差降低直接影响了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而且明显降低了医院的声誉及效益。因此,医院必须高度注视医疗器械的管理及日常维修、维护工作,加大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及维护的力度,才能保证医院的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进一步发展。

2 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所存在的问题[1]

2.1 医院对医疗器械管理与日常维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医院管理者往往仅注意到医疗器械在诊疗过程中所起作用及其为医院所带来的效益,忽略了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及日常维护。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绝大部分医院缺乏先进、完善的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制度及条例,无法达到现代先进医疗设备的管理和日常维护的要求。

2.3 医护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 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不够重视,不能主动参与管理与日常维护。

2.4 缺乏专业管理及维护人员 多数医院中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的人员不仅未经过正规、专业学习,而且缺乏工作经验,不仅所采用的维护手段比较落后,而且维护技术也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不能圆满完成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2]。

3 加强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管理规章制度及条例 提高对医疗器械管理的认识,重视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的原始记录、储存控制、资质控制、质量控制以及验收控制的管理体系,并由专人负责监督执行[3]。

3.2 设立专门管理小组 设立由具有较强责任心及管理能力的人员组成管理小组,对医院内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统一管理,并且责任到人。

3.3 建立医疗器械管理档案 对医院内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归档,做到从采购、验收、运输、储存、使用、维修、检测、报废都有案可查。

4 加强医院医疗器械日常维护的措施

4.1 提高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可以由使用者进行,因此,要求使用医疗器械的医护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对医疗器械进行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异常,并主动采取维护措施。

4.2 建立日常维护制度 将参与医疗器械维护作为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要求每位使用者必须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进行必要的检查与维修。

4.3 对使用医疗器械的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掌握所要使用医疗器械的性能及参数,在使用医疗器械时能够做到操作规范、得心应手,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4.4 配备医疗器械日常维护设施 部分医疗器械对于光、尘、温度、潮湿程度等都有特定的要求,为不影响医疗器械的各项功能,医院在储放医疗器械的房间内要配备防尘、避光、防潮、防污染、温度、湿度调节等调节设施[4]。

4.5 设立专业维修小组 组织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强培训和实践,提高其专业维修水平,协助使用医疗器械的医护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并进行定期检查及维修。

5 医院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日常维护、检查和定期检查、维修

5.1 日常维护 主要包括对医疗器械外部的清洁。首先对医疗器械表面的污渍或血迹等要及时擦拭干净,并且要及时烘干;其次在清洗或擦拭医疗器械时要尽量避免拆动零部件;再次注意避免直接用湿物接触电子元件。

5.2 日常检查 主要包括检查电源是否稳定、开关机是否正常、电线或电缆有无扭曲或断裂、有无噪音、有无小零部件脱落等,其主要目的是考察器械的精准度以及耗损度,消除故障隐患[5]。日常检查要注意不要随意拆动医疗器械,做好检查记录。

5.3 定期检查与维修 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主要包括对医疗器械内部进行清洁及检查医疗器械的使用状况,并对医疗器械的性能及参数进行校对及调整,及时更换易磨损的零部件,做好预防性维修工作。

总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器械设备在现代医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提高了医院的临床诊疗水平的同时给医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保证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及医院自身经济效益的增涨,医院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葛大为.关于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8):72.

[2] 孙旭东.浅谈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与维护[J].技术与市场,经营与管理,2013,20(2):89.

[3] 顾凌威,吴比,楚振升.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及维护[J].科技传播,2011(2):59-60.

[4] 郑志远.医院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与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7.10,22(10):65-66.

[5] 肖雪莲.浅谈医疗器械管理及维护[J].科协论坛,2011,(9)(下):75.

[6] 端木俊.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刍议[J].中国保健营养,2012,4(06):584.

作者:郑华荣

上一篇: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论文下一篇:病人术前心理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