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艺术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识字,是学习个学科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在语文新课标中,不管是哪个年段,第一个要达到的目标是识字与写字。而在低段则在识字更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并且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识字教材一般可分为读韵文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两种类型。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艺术课堂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艺术课堂教学论文 篇1:

优化语文艺术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1 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结语、讲述、点拨、小结等都力争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笔者巧设悬念,设计这样的导言:“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学生一听精神大振,跃跃欲试。笔者马上接着说:“什么地方呢?”说完板书:桂林。“哦!”学生恍然大悟,议论纷纷。没去过的学生产生疑问:桂林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而去过的学生则大谈桂林风景之美。这时,笔者顺势引上一语:“桂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她的美丽吸引了广大的中外游客。谁知道桂林什么最吸引人?”去过桂林的学生马上回答:“桂林山水!”笔者接着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接着把课题板书完整:桂林山水。这样的导言,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所以导言应当鲜明而富有启发性,简洁而富有艺术性,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应引导学生定向思维。

讲解课文,推敲导言固然重要,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结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结合板书设计,有的应照应导言设计,有的应扣准文题设计,有的应抓住中心设计,有的应根据写作特点或训练要求设计,从而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还是《桂林山水》一课,笔者结合板书设计结语:“同学们,游览结束,桂林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马上随着笔者的手势,借助板书和板画,同笔者一齐吟诵:“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又奇又秀又险,那里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这样一来,课虽然结束了,但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继续学习的艺术空间。

2 巧妙引导体会情感

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教课入“情”,学生读书才能入“境”。教师讲课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也像老师那样投入情感,倾情阅读。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笔者先用带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情景:“一个又阴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卖火柴。”再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让学生体会:在那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苦的小女孩受尽欺凌和痛苦。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想象大年夜街头的情景,体会富人们是如何欢度佳节的。再让学生把穷富两方对照,联系起来体会,唤起全班学生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

笔者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闪亮明旺的大火炉、冒着香气的烤鹅、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的圣诞树,并且启发学生将之与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对比。然后把课文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就使学生进入作者创造、教师再创造的情景中,更进一步激起他们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动用想象的艺术来抨击那个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的社会,以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断地随着教师的引导,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下得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也同教师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很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

3 注意创造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4 关注师生的互动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教师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总而言之,注意讲究教学艺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铁山中心小学)

作者:李玉兰

语文艺术课堂教学论文 篇2:

谈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艺术

【摘 要】识字,是学习个学科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在语文新课标中,不管是哪个年段,第一个要达到的目标是识字与写字。而在低段则在识字更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并且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低年级识字教材一般可分为读韵文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两种类型。教师,作为一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可以采用多种识字方法,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的识字热情高涨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字发展 识字方法 识字兴趣

一、汉字分类

汉字可以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一)象形字

象形字是用摹拟事物形象的方法造出的字,其“形”与“义”浑然一体。象形字在汉字总数中只占5%左右,然而它是其它几类汉字滋生的基矗掌握了象形字就能掌握一批批汉字。例如 “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二)指事字

指事字大多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符号而成。例如“木”是个象形字,在它下面加“一”表示树根,成为“本”字,在它上面加“一”表示树梢,成为“末”字,这一横有“指事”的作用。又如“旦”是在“日”下面加一横,表示太阳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刃”是在“刀”上增加一点,表示刀口之所在。对于指事字,弄懂了字义,也就记住了字形。

(三)会意字

会意字是用合字表义的方法造出的字。例如日月合成光明的“明”字;小土合成灰尘的“尘”字;双木是“林”字;三木是“森”字;火上加一个盖,就是“灭”字;家中起了火,就是“灾”字;不正就是“歪”字;不上不下就是“卡”字;用两手分开东西就是“掰”字等等。这种把字形与字义紧密结合起来的识记方法,当然容易记得牢固。

(四)形声字

在形声字里,意符就是形旁,它一般能指明字义的类别。例如“冫”古为“冰”字,今作“冬、冻、冷、凉、凌、冽、凛”等字的意符,其意义都和“冰”有关。“氵”是“水”的左偏旁变形,以“氵”为意符的字“河、湘、汪、汛、汗、溶、滨、灌、泣、泥”等,其意义都跟水或其他液体有关。又如:从“欠”的字“歌、歇、欣、欢、嗽”等,都跟口有关,也就是和口中出气有关。从“文(pú)”的字“收、改、教、攻、救”等,都与手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形体近似的意符还有“礻—衤”、“木—才”、“忄—十”、“刀—力”等等,把它们辨别清楚,对于识记形声字很有用处。

二、识字方法

在了解了汉字的多种形态,在了解之后我们也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识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拆新变熟,以熟记新

“趣”、“譬”、“畸”等字,我们可以把“趣”拆成“走”、“耳”、“又”或“走”、“取”来进行教学;把“譬”拆成“尸”、“口”、“辛”、“言”或“辟”、“言”来进行教学;把“畸”拆成“田”、“大”、“可”或“田”、“奇”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不仅让孩子们记住了新字,又可以重新记忆以前所学的字,可谓是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二)同音发散,更部记新

教学中的很多生字往往有很多字的读音是差不多的,而且字形也差不多,识记这些字往往让孩子们搞得头昏脑胀,死记硬背其结果却不怎么可观。例如,在复习“清”时,我会让孩子们举出与“青”字有关系的字。这时“请”、“情”、“晴”、“蜻”等字都出来了,甚至孩子们还说出了“轻”字,接着我会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让他们组词,强化记忆。在教学中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很多生字在学生手中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有趣了。

(三)以玩激趣,乐中记新

低年级小朋友对游戏最感兴趣了。在以往的生字教学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因为字形教学的枯燥和效果不佳而苦恼,如果我们能抓住儿童最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可能其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学“丛”时,难点是要与以前学的“从”区别开来,同时记住“人”的捺变为了点。根据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来完成:请两位个头差不多高的学生走上讲台,请他们勾肩搭背地走在一块木板上,就编出了“两人桥上走,一捺变成点”这样的顺口溜,难点就不攻自破了。除了顺口溜以外,猜谜识字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告”字学生很容易把上面部分写成“牛”字。我用“一口咬掉了牛尾巴”这个字谜来记住它,深刻地记忆很难让小朋友们再犯毛病。

(四)循规蹈矩,掌握字形

学生在学习生字字形时,如果每一次都现学现记,很可能杂乱无章,但如果平时注意帮助学生总结积累,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并掌握规律。如在第一次学“土”旁时,记住了最后一笔要变成提,再学其他带“土”旁的字,就能举一反三,知道最后一笔都是提。以后再学到“王”字旁,“牛”字旁时,最后一笔都是提。这时,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一下,就会发现规律了。

三、结语

巧妙的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的"枯燥无味"的问题。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独特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吴燕燕

语文艺术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漫议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引起业内许多人士的关注。李怀源曾在《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中提出:“语文教师怎样教学生,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才能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呢?”由此,对语文教学艺术的探讨显得非常重要。

对语文艺术课堂的理解

语文艺术课堂必然是语文味浓郁的课堂。高超的语言驾驭艺术,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得语文课堂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陶醉其中,分享学习语文的快乐。

语文艺术课堂必然是饱含美学元素的课堂。这种美首先在于语文教材的内容。沈龙明认为:语文教材可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学科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示人类社会中那些艺术特质的美的东西。那些精美的古代诗文,那些带有强烈异域色彩的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记录了作家独特内心感受的中国文学作品,那些妙趣横生的童话、寓言故事,那些逻辑严密的议论文章,无不向学生展示着人类对美的发现,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内容进行艺术地讲解,其过程也必然流露出诸多的美。吴松年说:“教学艺术用其独特的教育人格和审美价值去发现教学中的美,展示教学的美感,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个情境的描述,一个生动而内容丰富的讲解,一段激发学生的导入,一个引人深思的设问,一个充满欣赏和激励的点评,一段充满真情的师生交流、互动,一个充满智慧的指导,无不体现教学艺术的美感。”

语文艺术课堂必须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的。艺术离不开科学,展示教学的艺术,必须坚持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的科学性体现为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学固有的规律办事。而教学规律是一个永不完结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艺术必须体现其所处时代的先进教育理念。语文艺术课堂是对语文教学的优化,它拒绝照本宣科,但是,必须是在规律的前提下对教学的优化处理。

语文艺术课堂初探

要想进行艺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要想进行艺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做到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艺术化的课堂必然是生动活泼的,但是,艺术课堂必然有各种无法预设的因素存在。语文教师要想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做到从容应对,收放自如,首先要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因为只有讲解的知识了然于胸,才能不失時机地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领悟到文章的优美感人之处。

要想做到艺术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熟读成诵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绝妙之法。诵读不同于机械地反复朗读,不同于死记硬背,在教师恰当引导下的诵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堂气氛高涨。如果诵读的是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韵语、儿歌、古诗,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们展开富有个性的联想,这样,诵读不仅使得学生们的语言更加丰富,还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情感。

“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一门艺术,可以拿到语文教学中来。盐城市景山中学的薛海潮老师一直坚持用非指示性教学法,即: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心灵去领悟,自己的观点去判断,自己的思维去创新,自己的语言去表述。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中可以看出一个语文教师从容、大气,得之于大道的教学艺术。

语文艺术课堂离不开表演。有些文本,像剧本课,像《三国演义》、《水浒》等里面有错综复杂的人物,这样的课文教学,适当地加入一些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角色的不断转换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艺术课堂涉及语文教育教学的许多方面,有许多可以探讨的空间,本文只是做了扼要的论述。阜宁县施庄中学陈穗校长认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育人境界,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去体验、总结、感悟,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发掘自身的教学潜能,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他要求语文组艺术课堂试点启动后,语文教研组戴海波主任积极响应,拟订方案,要求每一位教师公开课教学必须有特色,否则重开。在这样的教学研讨的环境下,施庄中学的语文教学别具一格。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沈龙明.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艺术.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韦淑红)

作者:王海东

上一篇:语文复习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情感渗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