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视角下网络文化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章在阐述英语新词内涵、分布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及其语义特征,旨在加强人们对网络英语新词的了解,促进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英语作为主要的网络媒体语言,深受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影响,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英语新词。现阶段的网络文学、网络新闻、网络广告等使用的都是网络新词。网络新词的发展使其逐渐衍生出具有特色的自身语言规范和语言特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网络新词视角下网络文化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新词视角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1:

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

【摘要】随着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汉语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语言形态。这种新兴的语言形态具有简洁明了、词意丰富、语言幽默等特征,是对当下社会发展及流行态势的深刻反映。特别是在文化碰撞的的跨文化交际视野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十分重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文针对跨文化视角下汉语流行语的形成、基本特征、语言特点等来展开分析,并对如何实现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提供了方法和指导。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社会

【作者简介】李珊珊(1984- ),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其中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在我国汉语语言发展的基础之上、综合了当前社会网络流行趋势而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通过研究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策略,对于促进我国网络文化国际化发展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概述

所谓的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环境中所形成一种特殊的流行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诞生于网络交流需要:网络交流双方为了较好地提升交流效率或者满足特定的网络交际情形需要,从而促进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诞生和普及。而这种语言形式也被使用者带入了更加广阔的交际环境之中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及应用,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新时代的年轻人思维活跃、视野广阔,他们在进行网络交流的时候,十分擅长对于新词的运用,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对汉语词语进行创新,这样就形成了新的词汇。从整体上来看,汉语网络流行语可以分成新词、旧词新意、混合词语、外来词、数字词汇等几个方面:第一,新词。比如“房奴”(mortgage slave)、“蜗居”(dwelling)、“宅男”(Dickson)、“Hold住”等,都是受众根据社会发展现实所创造的新词汇,这些词汇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人们受欢迎的日常使用语。第二,旧词新意。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之上,增加新的含义和内容,反映时下的社会形势。比如“老司机”(pro)、“打酱油”(It’s none of my business; pass by)等词语。第三,混合词。前几年十分流行的词语“偷菜”(vegeteal),还有Togayther、sextray、chinsumer、don’ttrain等都属于网民自创的词汇,同时也被更多的外国人所接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第四,外来词。比如“血拼”(shopping)、“克隆”(clone)等等。第五,数字词汇。比如,“拜拜”(88),“一生一世”(1314),“就是就是”(9494),“我爱你”(520)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网络流行语往往会体现出简洁明了、创意十足的特点,是时下年轻人个性、创新的展现。在网络文化日益发达的社会大背景下,积极实现对于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是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

二、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及基本特征概述

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用语,往往体现出以下的语言特点:第一,简洁明了、易于记诵。由于网络流行语反映的是时下人们的生活热点,特别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这些网络流行语不胫而走,带来巨大的传播效应,这就要求网络流行语必须要简洁明了、易于记诵。比如,“表叔”、“打酱油”、“猪猪女”、“疯狂打call!”等,这些词汇虽然简洁但是依然能够准确地表达深刻的含义,反映词汇后面的真实内容。还有不少的网络词汇是以拼音缩写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比如BT(变态)、PF(佩服)、ASAP(as soon as possible 尽快)等,充分体现了网路词汇简洁的特点。第二,结构清晰、逻辑分明。比如以网络词汇“白骨精”为例,这个词汇的内涵是白领身份 + 公司骨干 + 社会精英,代指高素质的女性;又如白富美、“矮矬穷”、“黑穷丑”、“土肥圆”、“蛋白质、“特困生”等,都是结构分明、指代清晰的网络词汇。还有很多网络词汇具备“副词 + 名词”的结构,比如“很老虎”等网络词汇。第三,善于修辞,增强寓意。网络流行语善于通过隐喻、一语双关等修辞方式来进行词汇的挖掘,从而让网络词汇更加具有深意。比如“恐龙”指长相丑陋的女生,“青蛙”是指長相不够帅气的男生。这两个词汇就是利用了恐龙、青蛙的外形特点,从而来对指定的人群进行借代。又如,“偶像”被理解为“呕吐的对象”、“再见”被指“再也不见”等,都是在一般意义基础之上的创新和表达。

通过以上研究不难看出,汉语网络流行语具有丰富的意思和足够的隐喻,这无疑象征着汉语网络用语的发展速度。作为汉语言的重要延伸,网络流行用语体现出较强的深刻性、随意性、多样性和实效性。一般来说,网络流行语是网民自由创作出来的,是不经意的网络聊天中所创作的,因此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此外,网络流行语种类繁多,表达方式多元化,让网络流行语备受人们的欢迎;再加上其时效性很强,因此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有较为广泛的运用,比较容易过时。

三、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音译的基本原则

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音译过程,需要翻译者充分把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实现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从而确保音译的准确性。特别是中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环境、表达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汉语网络流行语音译的难度。具体而言,在进行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音译的时候,应该遵循注重准确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兼顾音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强化对于词汇“神似”的表达等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注重准确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进行网络流行语音译的时候,翻译者必须要准确地把握这一词汇的现实意义,同时还要考虑英语的表达方式和受众接受度,从而能够将词汇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比如对于“凤凰男”的音译,则可以生动地表达为“a poor man who succeeds after hard work”,这一音译能够让受众很清晰地了解到这一词汇的来源和含义。

第二,兼顾音译的简明性和忠实性。为了更好地强化汉语网络流行语音译的效果,就需要兼顾音译的简明性和忠实性,即不仅仅要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同时更要忠实于词汇的本身含义,实现这两者的兼顾。具体实际音译过程中,往往需要在简洁翻译的基础之上再增加必要的注解,以此来确保被受众更好地了解。

第三,强化对于词汇“神似”的表达。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很多时候在进行词汇音译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将词汇的“神似”表达出来,这样就无法有效地还原网络词汇的情景,难以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吓死宝宝了”如果翻译成“Baby is scared”,就无法将具体的情景真实还原出来,正确的翻译方法是“I’m scared.”又比如,在翻译“躺枪”这一网络词汇的时候,就要理解这一词汇的意思是“伤及无辜”,因此就可以翻译为“do harm to an innocent person.”所以,在进行网络流行语翻译的时候,应该充分地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并努力做到“形似”和“神似”的统一,以此来更好地达到音译的目的。

四、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

汉语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是对我国汉语言的充分表达。在进行汉语网络流行语翻译的时候,应该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以及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力求能够最大化地保证汉语网络流行语音译的有效性。具体而言,跨文化视角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的音译有多种方式,下面着重来对直译、意译、直译+注释等三种常用方式来展开分析。

1.直译。所谓的直译,是指结合汉语网络语的字面意思进行直接翻译,不需要经过深入的加工和思考,就可以清晰地对词汇进行翻译的过程。直译这一音译方法,最大化地保证了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忠实于原有的词汇。直译这一音译方式最大的优点是,简明直观地对网络流行语以另一种语言展现出来,只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不涉及深层次的语言内容的改变。比如铁饭碗“the iron rice - bowl”、丢脸“to lose one’s face”、大锅饭“big pot system”等,都是通过直译的方式来进行词汇音译的,这一方面可以最大化地保证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本土特征,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达成英语翻译之后的效果。又例如,团购 group - buying、高富帅 tall,rich and handsome、草莓族 strawberry generation等,直接翻译的方式,能够实现词汇的最准确表达,让受众能够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意思。

2.意译。意译这一音译方式,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实现信息和主题的准确表达,但是不在翻译形式和结构上做过多的限定。很多汉语网络流行语比较特殊,无法通过直译的方式来进行音译,此时就需要结合西方文化背景来实现词汇转换,从而更好地达到音译的目的。比如“打酱油”一词,并非是真正的打酱油这一行为,而是指不对外界事物有过多的干涉,认为什么都与自己无关,相当于“路人”的意思。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意译的方式来进行表达,It’s none of my business;或pass by都是比较正确的翻译方法。又比如“囧”的网络意思是心情沮丧、懊悔等,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可以意译为“ gloomy/depressed”。总之,在进行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时候,就必须要对原有词汇的真实含义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其背后的真实含义,以此来更好地保证英译的准确性。

3.直译+注释。中国汉语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在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翻译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保持源词汇的风情,同时又能够更加详细地表达词汇的意思,这时候就有必要通过直译+注释的方式来进行英译。比如对于网络词汇“杯具”来说,它真实的表达意思应该是“悲剧”,在进行英译的时候,可以在翻译成“cups”的基础上,增加有关说明(“cups”与“tragedies”同音),从而来更好地让对方所理解。又比如,“做人不能太霍頓”可以直译为“Being a man can not be too Horton.”为了让受众明白Horton的意思,就可以在后面注释,里约奥运会上澳洲游泳运动员霍顿的粗鲁行径。通过直译+注释的英译方式,既直观明了,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其真实的语境和含义,达到了英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阳.跨文化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J].文学教育(下), 2017(02):110-112.

[2]何碧龙.翻译模因论的迁移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策略探究——以2016年中国网络流行语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4):65-67.

[3]牟薇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分类及英译策略[J].凯里学院学报,2017,35(02):60-64.

[4]李建平.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7-8.

[5]孙爱平.当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以跨文化为视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1):303-304.

[6]Nord,Cht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作者:李珊珊

网络新词视角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2:

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分析及研究

文章在阐述英语新词内涵、分布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及其语义特征,旨在加强人们对网络英语新词的了解,促进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

英语作为主要的网络媒体语言,深受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影响,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英语新词。现阶段的网络文学、网络新闻、网络广告等使用的都是网络新词。网络新词的发展使其逐渐衍生出具有特色的自身语言规范和语言特点。对这些网络英语新词内涵、分布、构成、语义规范和特点的研究是当前英语研究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1. 网络英语新词的内涵

网络语言是指为了获得良好交际效果而选择应用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基本载体的国际化大众语言形式和符号。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网络语言是网民进行网络交际时候所应用的一种新兴语言形式,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网络语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 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分析

2.1 派生词

派生词是在原有词汇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上相应的词缀,由此形成新的英语单词,通过派生词构成的新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比如reboot、refresh、retry的前缀“re”;preset的前缀“pre”等。

2.2 合成词

合成词就是将两个词合在一起构成新的单词,英语合成词的主要造型方法有比拟法、简缩法、引申法等。合成词的产生和应用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根据社会交际表达需要产生的。语言本身的不断发展是合成词产生的重要基础。合成词在网络英语新词中占据比较大的比重,比如“online transaction”(在线交易)、“cyber cast”(网上播放)等。

2.3 缩略词

縮略词的构词简单明了,能够充分体现出网络英语新词交际简单的特点,常见的缩略词构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首字母缩略法。首字母缩略法主要是应用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子母(大写)进行组合来替代词组的语句,有时候应用一个字母代替整个单词,有的时候应用字母代表部分单词的缩略词。第二,截短缩略法。这种方法是指通过截去词尾、词头而构成新词的方法,比如rep=reputation、uni=university、com=command等。第三,同音借用缩略法。同音借用缩略法主要是根据词汇或者句子读音进行简化改写的方法,比如IC=I see、Y=Why、U=You等。第四,借用数字缩略法。借用数字缩略法主要是应用数字替代重复字母或者用数字替代字母的方法,比如B4=before、B2B=business to business、C2C=consumer to consumer 等。

3. 网络英语新词的语义特征

3.1 语义丰富、含义深刻

网络英语新词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展现新旧事物之间的密切关联。比如“bug”(故障)原来意义是昆虫,在网络英语新词中借用这个意思来代表网络故障,因而最早的一次计算机故障就是因为一只飞蛾引起的。

3.2 英语单词语义简练明确

很多新颖别致的网络词汇是利用常用的词根及词缀按照词法规律进行创造性的重构,这类词汇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方便相关人员的记忆,常见的有net、online、e-等构成的合成词,也有以hyper、cyber等构成的派生词。

3.3 忽略首字母的大小写

在网络交流中 人们会不自觉的追求一种口语交换信息的速度,在表意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忽略一些语法规则。第一,句首字母大多小写,如“how are you?”第二,专有名词不大写,如“british”、“japan”。

3.4 网络英语新词更新速度快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出现了多种新词,其中就包含了丰富的网络英语新词。网络英语新词更新速度很快,数量众多。在网络英语新词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人们把握网络英语新词的更新规律,适应网络英语新词的快速变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媒体语言,为人们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网络新词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在对新基本词义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了解英语新词在语境中的含义,掌握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和语义特征,从而为人们的英语学习和生活提供重要支持。

[1] 杨琳,李广伟,闫玉玲.浅析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及产生原因[J]. 校园英语(上旬), 2015(13): 215-215.

[2] 刘毅.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2014年Word Spy英语新词意义建构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5.

(作者单位:河北正定中学)

作者:谭可欣

网络新词视角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3: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媒体新词研究

摘要:全球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媒体新词层出不穷。以生态语言学为视角,分析和研究网络媒体新词对语言生态系统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网络语言生态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网络新词;语言

互联网是一种交互式平台,一旦发生重大的国际、国内焦点事件,网民就会对事件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创造性的创作出一些独具匠心的新词,这些新词很快就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并被网民们迅速接受和认可。这些新词就被称之为网络新词。生态语言学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它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也提高了语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并为语言生态环境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得语言生态环境达到一种新的动态平衡。

一、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兴起于20世纪末,整个学科及其理论还处于不断成长发展之中。关于语言和生态的关系,大量的学者在其著作或论文中将“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生态学”互称,认为二者是相同的概念。对于生态语言学的定义,学界尚未统一。《语言与逻辑辞典》将其定义为“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该学科创始人之一的豪根将其定义为:“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它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①虽然以上定义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提到了语言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运用生态理论来透视语言现象,透过语言现象,勘测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语言的影响的学科。语言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环境,还会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各种影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所以语言也要不断適应变化着的环境,来不断维持着语言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网络媒体新词

在互联网络世界里,时间和空间不再是问题,任何一个网络媒体信息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在各种网络交际平台中,网民对一些公众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创造性的创作出一些新的词语,这些独具匠心的词语迅速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并广为网民所接受、认可和使用。网络媒体新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语言生态系统,使得我国汉语的表现形式更细腻,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有力。很多网络媒体新词都与当下热点事件联系紧密,折射出我国社会文化生活各个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创造出的新词语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例如“蓝瘦、香菇”、 “老司机”等词语,这些都充分展现出汉语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对我国语言生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这些表达方法和形式,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不破坏国家语言生态环境,我们就应该对其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三、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态系统的意义

(一)网络语言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是指各类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形成的有机整体。语言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并与社会融为一体。语言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其展现了语言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是语言在科技发展推动下的一场革新。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有别于传统语言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互联网这一特殊的语言使用环境和网民这一特殊的语言使用主体,使得网络语言拥有了独到的特点。比如,互联网络环境中的语言交流都是通过键盘输入进行的,但是键盘交流的速度相比于口头交流就会慢许多,为了突出简便,人们就会对一些日常的语言内容进行简化,例如“狗带”,这个词是“go die”的谐音,源自艺人黄子韬在一次演唱会上表演的英文Rap。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经常有人用该词来表达不满或者无奈。中国的网民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互联网上交流的目的也多为放松身心,因此,为了使得交流更具有娱乐性,网民就会挖空心思来创造出许多活泼生动、又具有幽默感的新词,试图在交流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快愉悦的气氛,例如“友谊的小船”,该词来自于漫画作家喃东尼最开始创作的漫画“友谊的小船”。两只萌萌的企鹅共同坐在一艘小船上,一段对话最终导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网友们由此衍生出了更多“翻船体”,如爱情船说翻就翻了、卡里的余额说没就没了等等。网络媒体新词一般都具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等特征,算得上是开创了人类语言一种新的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是建立在对键盘语言的灵活运用上,通过人类的创造力,使得其形式越来越灵活多变。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媒体新词是语言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独一无二的语言特征使得语言的多样性更加明显。

(二)网络语言促进了语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语言的多样性是保持语言神态系统动态平衡的首要条件。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网民提供了开放、自由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创新机会,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网民创造出层出不穷的网络媒体新词。例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想静静”等,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这些词虽然简洁,但是词义一看就能够明了,而且还蕴含深意,让人能够深思。网民善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创造新词,从文言文词汇、到汉语语法、再到外语词汇等,这些都成了网络媒体新词创作的源泉。网络语言给现代汉语带来了一股强烈的冲击。可以说网络媒体新词的一小步,就是我国语言生态发展的一大步。很多的网络媒体新词一经诞生,就被网民广泛使用,例如吴亦凡说到的“freestyle”等,这些媒体新词都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的新词。网络媒体新词能够在当今社会迅速崛起,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络是一个传播能力很强的领域,网络语言的传递、接收、认可、使用的速度非常之快。网络媒体新词以其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在语言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使得语言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而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四、对网络媒体新词未来发展的思考

虽然网络媒体新词对我国语言生态系统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发展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网络媒体新词中夹杂着许多符号、数字,一些说法和我国汉语的语法结构有冲突,容易产生一些歧义,对汉语的语言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二是音译的词语、方言词语等也出现在网络中,偶尔还会出现一些别字,对青少年的汉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一些不和谐、不文明的表达时有发生,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因此,在网络新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不断加强语言生态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促进口语的规范,构建更加和谐的语言生活和语言生态环境。

(一)坚持网络语言本身的生态优选原则

从网络媒体新词的角度来说,就要坚持择优选择的原则。在选择网络媒体新词的时候,既要考虑要词语本身的意义,还要考虑到词语是否雅观。简单来说,首先是要求新词能够传递出想要表达的准确意义,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在满足这一条件基础上,还要考虑到传统文化对词语高雅、文明、内涵的要求。

(二)增强网络语言使用者的自我约束意识

从网络媒体新词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一如既往的加强使用者的自我约束,在互联网络中使用规范、文明的词语,杜绝和反对一些违反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网络词语,切实增强网络媒体新词使用者的综合素养。此外,还要健全长效机制,加强互联网络的监管。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来对不文明的词语进行屏蔽。同时,还要对互联网络的进行实时监测,促进我国的互联网络和谐发展。

(三)从制度层面加强网络语言的生态规范建设

从网络媒体新词规范者的角度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国家层面来研究网络媒体新词。一是要增强网络语言的相关制度建设,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对还未健全的法律法规要加大力度进行调查研究,促进法律法规的出台。二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带动引领作用。从业人员要起到带头规范网络媒体新词的作用,同时,对于不文明的网络新词要进行抵制,防止扩散造成不良影响。三是要对外来的新词和语言形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些好的语言和语言形式可以充实到汉语的词汇中,但是对于不好的词语和语言形式,就要旗帜鲜明的进行抵制,不断推进我国互联网络语言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语言是全世界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新词层出不穷。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体新词的出现和迅速崛起,不仅丰富了语言生态系统,还促进了语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虽然网络媒体新词对我国语言生态系统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发展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进行解决,文章从网络媒体新词本身、使用者和规范者三个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网络语言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建設起到一定的作用,创造更加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

注释:

①吴小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外来词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7):22.

参考文献:

[1]吴小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外来词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7):22-27.

[2]韦献妮.从生态语言学角度看中国网络语言的衍生与影响[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98-100.

[3]张先亮,李妙文.从语言生态看新词语的产生和流行——以“颜值”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6(7):124-130.

[4]吴慧.论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新词语衍生变异[J].殷都学刊,2011(4):128-131.

[5]杨勇,张泉.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及治理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3):137-141.

[6]韩忠军.语言进化视角下的新词语诞生现象[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72-277.

作者简介:肖敏(1977-),女,湖南邵阳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闫爱花(1972-),女,河南新乡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作者:肖敏 闫爱花

上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租赁发展论文下一篇:群众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