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媒介叙事视角下网络IP剧的出版策略与反思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两年来, 网络文学作品以IP为核心, 通过版权的开发, 进行再度创作和解读, 形成了以文字作品、再度创作、广告投放、宣发、剧目投放多个环节组成的IP产业链, 被改编成影视剧、游戏、综艺节目、二次元等形式的作品屡见不鲜。网络IP剧整体呈现出“大众化创作、跨业界运营、全版权开发的特点”。基于视频平台资本溢出、文学作品粉丝效应、“互联网+”的大趋势和用户、IP、平台商共同构成的平台生态, 这四个方面成功驱动了网络文学IP的影视开发。伴随着互联网多屏时代对于视频IP的需求和网络文学IP的改编热潮, 网络IP剧成为视频网站的“宠儿”。在网络IP剧如此大幅增长的前提下, 网络文学IP改编而来的网络IP剧仍有巨大潜力。

尽管现在网络IP剧势头很猛热度不减, 但从题材到受众口碑评价各方面有平缓趋势, 且针对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并不多。目前众多版权方和渠道方正在IP开发的道路上继续的探索, 寻求更加适合的出版运营模式, 本文在超媒介叙事的理论框架下, 审视国内网络IP剧出版市场, 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其出版策略, 以期为行业经营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网络剧IP的超媒介叙事视角审视

(一) 叙事的连续性

在超媒介叙事理论中, 虽然叙事发生在不同的媒介出版平台上, 但是所有媒介的叙事需要具有连续性, 在塑造的环境中用时间顺序串联起整个叙事过程。

(二) 体验的泛在性

叙事的内容被呈现在多种媒介载体中, 能够更多的覆盖多元化的受众群体, 各个媒介载体分别发挥自己的优势, 对叙事的过程互为补充。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具有一定的渴求, 并且具有多元化的信息接收途径且可能不在媒介之间互相转化, 产生泛在式体验。

(三) 受众参与的广泛性

超媒介叙事相较于传统叙事策略属于媒介融合的文化转型, 而受众广泛的参与其中也为文化转型提供了基石。优质的网络IP剧能够吸引忠诚度较高的粉丝, 粉丝利用不同媒介传递的碎片化信息来探索故事发展的完整脉络, 并介意不向其他受众传播, 完成对叙事本身的二次创作。是基于社会化媒介的传播方式转变, 受众的积极参与对于网络IP剧出版物的生产和传播意义重大。

二、网络IP剧的出版策略

(一) 向超级IP倾斜, 塑造精品系列内容

作为超媒介叙事体系的根本, 优质的内容资源是网络IP剧跨媒介出版的基础。面向互联网原住民和互联网移民群体的市场一直是视频网站的核心力量。在这个范围中, 产生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超级IP。例如:腾讯视频的《鬼吹灯》系列。

随着网络IP剧市场逐渐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深入, 六大视频网站也是更加注重打造精品系列内容, 在投资和制作方面规避了传统电视剧制作中的大规模投入, 改走精细化路线, 纷纷创造收视新高;并持续通过原创、合作、并购的方式, 充分掌握丰富的原创作品资源, 打造出优质的精细化的资源库。在叙事的连续性和体验的泛在性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

(二) 通过作品实现环境交互, 打造泛在式体验圈

2017年六大视频播放平台的出版规模以及内容创作规模呈现较好趋势, 达到135部, 与传统影视作品全部制作较为精良相比, 网络IP剧效果参差, 但其中不乏有创造了现象级播放量的《鬼吹灯》系列等优质作品。这些现象级的作品在虚拟环境和塑造的现实环境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交互。受众参与度明显不足, 在一部网络IP剧出版运营之后, 在视频网站平台上几乎只能通过评论和弹幕进行交互式互动, 即使线下推出了相应的衍生品, 但是衍生品的类别仍以剧中明星装饰品为主, 浮于表层。

三、对于网络IP剧持续发展的冷思考

(一) 聚焦传统文化:创造优质IP

优质原创IP是影视产业的核心内容, 打造优质IP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的来源是网络文学IP的创作源泉。利用想象力和故事力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创作。深耕传统文化, 用泛娱乐的形式打造IP, 增强用户参与的广泛性, 打造优质IP。

(二) 影视相关衍生:延长IP生命

动漫游戏改编、影视改编是IP开发和运营的关键阶段, 衍生品、品牌授权是IP持续运营阶段, 每个阶段都是网络IP剧生命成长的延伸。尤其是更加直观的影视IP作品网络IP剧的二次销售价值, 文具、餐具、唱片、游戏、服装等商品, 伴随着商品的流通, 每一次消费都为网络IP剧做一次品牌传播, 有助于网络IP剧辐射更多的受众, 可以实现IP利益最大化。

(三) 加强受众参与程度:IP资源交互

对此, 应加强受众参与程度, 尤其是原著粉对于网络IP剧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们从内而外的有着发言的欲望, 想要参与到创作之中, 但是目前各大平台的IP和粉丝互动的程度有所不同, 基本也只有通过弹幕和评论的方式进行资源的交互, 并没有将此深入展开。

四、结语

本文从超媒介叙事理论的三个重要维度来看, 网络IP剧在叙事的连续性和体验的泛在性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 而在受众参与的广泛性上还存在不足。目前, 国内的网络IP剧市场已经有深入发展的势头, 并没有本土化的运营模式, 对此, 提出三点思考:第一, 聚焦传统文化:创造优质IP;第二, 影视相关衍生:延长IP生命;第三, 加强受众参与程度:IP资源交互。

摘要:近两年来, IP在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都备受瞩目。随着近几年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 网络IP剧出版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从超媒介叙事理论视角出发, 基于文本叙事、内容体验以及受众参与三个维度, 对网络IP剧大热环境下的出版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对于创造优质IP和延长IP生命的思考。

关键词:超媒介叙事,网络IP剧,出版,优质IP

参考文献

[1] 秦枫, 周荣庭.网络文学IP运营与影视产业发展[J].科技与出版, 2017 (03) .

[2] 刘荃, 韩晶.超媒介影视叙事的概念厘定与特征研究.现代传播, 2013 (01) .

上一篇:鞋靴产品与色彩设计的形式构成关系分析下一篇:试论做好建筑防水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