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常的中职学生是在考试失利的情况下被动地选择了中职院校,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进而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的方式,成为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问题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问题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篇1:

赏识教育在问题学生中的有效运用

赏识教育能激发人的潜力,振奋人的精神,增强人的自信。我们在转化问题学生时,善用赏识教育,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理解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赏识问题学生,就要理解问题学生,清醒地意识到他们不一定是坏学生,而是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不明确,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这是难免的,教师要细心去挖掘问题学生错误行为背后的思想动态。

有一次接到一位家长的投诉电话,说班里的小周打了他儿子小李,小周是体育插班生,成绩不好,性格倔强暴躁,学生隔三差五就来投诉说他又骂人打人了,我对他的印象很差。刚开始叫他来了解情况时,任凭怎样询问,他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我的火气慢慢上来了。但转而一想,他是不是有什么苦衷才默不出声呢?于是又叫来跟小周要好的一位同学沟通交流,才知道原来是小周看不惯小李老是欺负另一位同学,所以就动手打了小李。再次叫来小周时,我笑称他是“梁山好汉”,他愕然地看着我,我表扬了他的动机是好的,想保护同学,打抱不平,但以暴制暴是不对的,不仅违背美好的初衷,而且讓事件更加恶化。因为他的正义感,我提议让他做一个月班里的纪律委员,他听后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起来,怕自己做不好。我鼓励他,让他放下思想包袱,挑战自己,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教师。事情过后他主动向小李道歉,而且纪律委员也当得不错,到学期结束时,他已很少有违纪记录。

二、寻求契机

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耐心地等待,寻求教育的契机。如在一节语文课堂上,讲到《背影》所传达的父子深情时,看到小敏露出了鄙夷不屑的表情。小敏自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读初一时才跟在父母身边,她天资聪颖,但成绩时上时下,跟父母的关系闹得很僵,时不时就与父母大吵一顿,我苦口婆心地与她交流了好多次,但收效甚微,我也束手无策。我突然想到,学校要求各班下周一举行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何不让小敏来负责和主持这次班会?下课后,当我把这个担子交给小敏时,她一再推辞,我便从班会的内容设置、节目安排、人员挑选方面一一对其进行指导,并一再表扬小敏有口才有胆识,一定能把这场主题班会办好。

经过一星期紧锣密鼓的准备,同学们都表现出色,在班会中通过朗诵、小品、歌唱、演讲等方式深情地叙说了父母的艰辛,传达了对父母的爱,小敏在这种氛围中也有所触动,特别是听到我暗中安排的两位跟小敏经历相同却跟父母相处融洽的同学演讲时,更是眼眶泛红。班会结束后,我大力表扬了小敏的组织和主持才能,并继续创造机会让她去绽放身上的闪光点。后来,小敏的父母告诉我,小敏虽然跟他们还不亲近,但与他们吵闹的次数少了,家里处于比较平静之中,小敏的成绩也稳步上升,到初三毕业时考入了重点中学。

三、因材施教

相传华佗给两位腹泻病人治病时,开了两副完全不同的药,一副是专门止泻的药,另外一副则是调理药。别人不理解,询问原因,华佗解释为其中一人是因为风寒感冒引起腹泻,只要止泻病就好了,而另一人是吃了有毒食品,毒素还在体内,毒不除,腹泻不止,所以要泄后调理。原因不同,方法不能一样。我们赏识问题学生时,也要根据学生身上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赏识。下面我谈谈如何针对两类“病因”不同的问题学生做好赏识教育。

一类是条件优越而又天资聪明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是家人的过度宠爱和教师的特别青睐,使他们养成骄傲自私任性的个性。他们在学习上自私,不肯帮助同学,不会与人合作,情感上冷漠,不关心班集体,不会感激别人。对于这类问题学生,我们要先与家长沟通好,在家长面前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班里教师适时布置一些较有难度又需要合作的任务给这类学生,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滋味,适当挫其骄傲性格,让其意识到自己不是最完美。但是在孩子丧气和悲观的时候,就应该赏识他们的优点,给他鼓励和信心,否则又会陷入另一个极端,变得自卑起来。

还有一类是学习和品德都差的所谓“双差生”。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遭受着家长的训斥、教师的说教和同学的白眼,使得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起来。这些学生虽然有很多的缺点,但他们身上总是存在一些闪光点,他们也希望教师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此时教师就要带着爱心和耐心,用明亮的眼睛细心去观察,只要这些学生表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就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这就像划火柴,火柴刚划着的时候,人们经常要用手掌护着,因为,开始时火焰弱,经不起气流的冲击。学生的成长亦是如此,尤其是问题学生表现出进步的苗头,教师一定要十分小心,保护这小小的进步火焰不要熄灭,用赏识的语言或眼神让火焰越燃越旺。

四、赏识有度

赏识学生不是无原则地表扬学生,放纵学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还是要适当地惩罚,但这种惩罚不是语言呵斥、不是劳动改造,这些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而是要开动脑筋,掌握学生的心理,进行巧妙地惩罚。如班里的张亮总是在他值日时逃跑,不管你怎样处罚,下次值日时他照跑无误,我无计可施。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发现张亮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自尊心也很强,就在班里宣布张亮做一个星期的值日班长,让他负责监督每天班里的学习、纪律和卫生情况,而且每天放学后要向我汇报班级的当天情况。一个星期他都忙得不亦乐乎,可以看得出他十分负责,也十分劳累,但精神状态很好,每天意气风发。一个星期后,同学们对他的工作交口称誉,纷纷要求他当值日班长到期末,他激动得红脸赤颈,当然此后他再也没有值日逃跑了。

《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让我们善用表扬和鼓励,让我们真诚地赞美和微笑,让我们的爱在赏识阳光中一束一束地发散开来,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灵,让问题学生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在赏识的阳光下让问题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 韦英哲

作者:汤简渊

问题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篇2:

通过赏识教育激发中职问题学生潜能研究

摘 要:通常的中职学生是在考试失利的情况下被动地选择了中职院校,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进而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的方式,成为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多采用赏识、鼓励的方式来重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从心底改变自身,从而促进学生的努力奋进,使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数量得到有效减少,让学生能够在院校当中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促使中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中职学生 中职院校

在美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曾讲到:“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最真实的人性的本质,这样一种本质存在于当下的每一位人当中,中职当中的问题学生当然也不能例外。在经历过中考的失利之后,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与挫败感,并且心里面会产生看不起中职院校的想法,这是一种不对的想法。但是教师却很难通过语言上的疏导来扳正学生的这种想法,因此,中职院校当中的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多去鼓励学生、赞美学生,采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心中的“被人赏识的渴望”能够得到满足,从而让每一位中职问题学生可以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变得有冲劲,打心底想改变自己,促使中职院校当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这一现状得到改变,改善各大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教学风气,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来达到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分析现有的中职院校当中问题学生的自卑、自弃的心理特征,以及不认真对待的学习现状的成因,阐述了赏识教育的优点与特点以及中职院校教师究竟如何采用赏识的目光来改善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

1 中职院校问题学生的成因

各大中职院校当中问题学生之所以数量庞大,是因为在经过中考的失利后,还未成年的学生无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其产生一种失落感、挫败感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进而使得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容易变得自暴自弃。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对其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也是促使学生中考失利的一项主因,而在学生失利后家庭方面也无法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促使了学生向问题学生的转变。中职院校作为学生除家庭之外接触最为频繁的场所,学校在管理以及教育方面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首先,学校对体育类或者课外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容易造成学生散漫、悠闲的性格,使得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精力过剩,无从宣泄,从而引发一些事端。中职院校的教师在面对这一类学生时,往往也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不管不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就不再去关心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愈加趋远,这是一种非常不对的做法,在这样一种做法下受到影响的学生也会加剧自身的自弃、自卑感,引发学生自身问题向更加严重的情况转变,导致问题学生这一问题成为各大中职院校的难题。

2 赏识教育的优点与特点

赏识教育与其他正常情况下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同,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碰撞。教师首先通过肯定学生、尊重学生,可以使得学生逐渐地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加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轻易退缩,敢于挑战;尊重学生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自洁、自爱,减少问题学生引发事端的几率。再者,学生内心渴望赏识的欲望在通过教师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中职院校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大胆地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问题学生身上所蕴含的一切潜力,使学生得到释放,建立更加强大的自信心,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中职院校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保证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发掘,教师还需胆大心细,要敢于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某项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使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朝着全面、优秀的方向转变,从而使得赏识的阳光真真正正照进问题学生的内心,发挥赏识教育的优越性,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以及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

3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还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心里的自尊感是最为强烈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最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只有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爱护之后,学生才会接纳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但在现实情况当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将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作为“差生”来对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学生们的心智还未成熟,这样的一种做法对他们而言没有激励的作用,反而更多的是摧毁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心里就会越来越扭曲,越来越消极,导致问题学生数量越变越多。面对这样的现状,中职教师需要以身作则,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将问题学生与正常学生一样看待,从心底尊重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充分了解,进而施行正确与有效的关爱,保证问题学生的自尊不受侵害,使得问题学生重拾自尊心,愿意去接纳教师,让中职院校教師能够对其施行有效教导。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有问题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需要耐心一点,并且正视问题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不能因为他们成绩不好或者是某方面存在缺陷,教师就存在歧视,将他们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如果教师不能够做到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需求,那么这不仅仅是教师师德上的缺失,而且也不符合我国中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而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当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那么他们自己的心态也会慢慢地发生转变,从而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虽然说可能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与教师教学的内容相符合,或者是一些很肤浅、很简单的问题,但是教师还是要依然认真仔细地回答,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积极地、踊跃地进行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 教师要发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建立自信

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或多或少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中考的失利,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失利而否定学生本身。人的身上拥有着多种的智力组合,运动智力、学习智力、语言智力是每一位人身上都拥有的且不可缺少的。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中职院校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以及潜能,进而对某为学生身上的某项潜能进行发掘,扬长避短,促使学生的优点得到扩大,教师在一旁进行正确的引导,之后经常地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让学生们的特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使问题学生得到有效的转变,进而让中职院校当中的班级,乃至学校的风气都有所好转。

例如,中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抛弃原有的以成绩定输赢的教学观念,在中职院校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发现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优点,而且要鼓励学生去发展和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优点。假设在一个班级当中,有一名问题学生小明,他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的下游,加上因为成绩的原因,所以小明在班上表现出来的状态经常是沉默寡言的,但是小明在音乐上很有天分,尤其擅长吉他,并且吉他弹得非常好,而且小明在进行吉他弹奏的时候,整个人像脱胎换骨了一般,神采奕奕的。因此,中职教师要认真看到小明这一个优点,要多与小明交流,和他聊聊音乐上的问题和事情,慢慢让小明对教师敞开心扉。同时在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小明坚持在音乐上的道路,同时让小明将对音乐的热情也带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他知道其实平时的学习生活也是这样的,而且只有自己深刻感受平时的生活,音乐才会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不仅能够发掘小明身上的音乐天分,还能够让小明将对音乐的热爱转移到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由此一来,小明的音乐天分与日常学习经过教师的引导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了赏识教育的目的。对于其他的问题学生也是这样,教师同样要认真分析这些同学的相关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从而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梳理自信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

5 结语

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本身就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家庭所不能给予的,学校以及教师要尽可能地补偿给他们。促使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家庭原因,或许是学生自身的经历,这一切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中职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要尽可能地对他们进行了解,充分掌握班级当中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形成的点,进而再实施正确、有效的教导。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让问题学生们能够得到自我觉醒,让学生们真正地看清自身,让学生能够看到自身的优点,而不再是耳边经常回响着的批评的话语,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促使问题学生的心理向着好的方面转变,由内在到外在,做出改变,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是接触学生最为频繁的角色之一,因此,广大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不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问题学生,而是真正能够做到从心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赏识的阳光照进问题学生的心里。要知道赏识会让学生越来越好,批评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坏,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块璞玉,经过教师细心的雕琢都是可以成才的。这不是一段轻松的路程,中职院校教师还需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新的、好的教学方式,不断地为减少、改善问题学生这一问题做努力,本人与广大中职院校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 杨春华.让賞识的阳光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空——班主任的赏识教育[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教育科学,2015(8):191.

[2] 杨妮妮.让生命之花灿烂开放——转化中职问题学生的点滴体会[J].生活教育,2016(6):109-110.

[3] 郭金花.赏识是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J].学周刊, 2013(1):32.

[4] 黎晓.对中职学校班主任转化“问题学生”工作的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5(4):64-67.

作者:耿阳

问题学生赏识教育论文 篇3:

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初探

摘 要: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转化“问题学生”上有其独到之处。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赏识教育对问题学生转化的功能、途径、运用原则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大家更好地实践赏识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赏识教育;问题学生;实事求是

用赞美来教育学生。这和我们传统教育的“严师出高徒”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使我联想到了我的课堂上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对信息课毫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课堂练习,睡觉,走神,更有甚者打扰其他同学,对老师的耐心教导置若罔闻,任凭老师“磨破了嘴,操碎了心”,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让很多老师都束手无策,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学生“问题”在哪里

对问题学生这个概念是很难下定义的,我们应该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理解和看待,它是衡量学校教育工作与学生的重要尺度和依据。国务院在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对问题学生做出一个初步的定义:问题学生是指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差或者某些方面相当差的学生。从外延方面看,可以包括形态、生理、心理、品德等水平的差异。比如,有些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道德水平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偏差正常的学生,在他的行为、语言等方面就让老师头疼,令同学不屑。在传统方法对这些问题生已经不起作用时,赏识教育是怎样的呢?

二、何为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起源于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他发现日本教育出了大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学习由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铃木深入地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欣赏、夸奖、鼓励,使每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很难的语言形式。铃木由此得到启示,他想:这能不能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一经运用,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三、賞识的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

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于其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虚荣心的过度膨胀,效果适得其反。

2.全面对待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教师既要充分发掘“闪光点”,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问题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老师、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良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老师更多地看中学生的一次成绩,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在大力推广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信心,已是大势所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赏识学生,给学生的心灵一片蓝天,鼓励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我们的课堂上永远没有问题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走向未来,迎接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周弘.翘起你的大拇指.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刘秋菊.一种富有魅力的教育:赏识教育.科学教育,2008(02).

[3]赖举梅.浅谈赏识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运用.龙岩学院学报,2006(06).

[4]刘天骄.论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第六中学)

作者:刘园园

上一篇:援外项目管理制度论文下一篇:事业单位辞职申请书(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