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色彩设计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可强化内容情绪的表达,正确传递情感认知,因此电影艺术中,巧妙的色彩运用已蔚为潮流。西班牙知名导演阿莫多瓦(PedroAlmodovar)的创作,在国际上咸被认为具有西班牙风土民情的气息,他善于用女性演员表演传达作品中心意涵的能力也备受肯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中色彩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中色彩设计论文 篇1:

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看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设计艺术

本文以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在对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设计的特点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设计所具有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色彩设计艺术

张艺谋对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创作了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还体现在他对电影色彩设计与运用所做出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将主观意念融入到色彩当中,并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不同色彩笼罩下的阴霾之气,这种成熟的色彩敏感度与大胆的色彩运用风格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1 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设计的特点

1.1 大胆、夸张且浓郁的色彩运用风格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色彩是十分关键的电影语言,并且对视觉冲击力的执着追求也是张艺谋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理念。从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一直简直这大胆、夸张与浓郁的原则,这正是因为如此,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在画面方面中总是能够彻底的表达出自身的主观意念,并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刺激。事实上,在电影艺术中,色彩所具有的表现力不仅体现为色彩本身的绚烂,同时也体现为色彩之间的合理搭配以及色彩对电影情节、叙事的介入以及对电影主题内涵的表达方面。从《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经典的张艺谋影片来看,色彩运用相对于张艺谋早期的作品而言具有了更加成熟的特点,并且形式感的特征也更加明显。其中,大胆泼辣的红色能够体现出一种灼伤感,并表达除了对生命所具有的骚动,而其他同等夸张的色彩在运用中也营造出了冷寂、凝重的气氛,表达出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对人性的压抑以及悲剧性。另外,这部电影中的色彩运用于基于色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戏剧含义和心理含义,因此,这些色彩也能够表达出影片叙事所需要的文化氛围与心理刻画,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主题内涵的表现。

1.2 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

张艺谋在电影领域中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张艺谋初中的形式营造能力以及在特定主题与题材中开展创造与突破传统的自我表现能力等。他的电影作品在色彩运用方面具有着强烈的对比冲突,这种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和艺术能力让张艺谋看成为一名优秀的色彩艺术家。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冷暖色调所形成的强烈对比经常被当做烘托环境、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毫无疑问的,冷暖色调所形成的强烈对比,能够给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震撼,而这种视觉震撼,出现在张艺谋几乎所有的电影作品中。从《大红灯笼高高挂》来看,暖色调与冷色调形成的强烈对比凸显出了陈家大院近乎死寂的氛围,特别是在冬日的寒风暴雪中,只有灯笼的红色发出丝丝光亮并照印在陈家大院灰色的墙壁之上,虽然灯笼的红色略显孱弱,但是却具有着引人注目和个性张扬的特点。陈家大院高墙的冷色调将这种微弱的红色紧紧地包裹起来,从而形成了冷色调色彩与暖色调色彩的对立,两种色调的对立关系也渲染出了陈家大院阴暗、幽闭的特点。

2 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设计的功能

2.1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设计的表意功能

通过张艺谋的电影作品,观众可以轻易的发现张艺谋对红色的热衷,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等,都是以红色为“主题色彩”。张艺谋之所以在电影色彩设计中对红色情有独钟,与红色带给人们的心理体验具有着紧密的关系。红色代表着欲望、生命与热烈,而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主题与内容,也都表达除了张艺谋对生命的崇拜与愿景,因此,红色与张艺谋电影的主题思想以及艺术风格相契合。在张艺谋的电影中,无论是红高粱、红灯笼还是红棉袄,都并非是作为单纯的色彩而出现的,而是张艺谋在电影创作中对自身思想情绪进行表达、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重要手段。另外,张艺谋在电影色彩设计中还喜欢对黑色进行运用,黑色具有着严肃与浓重的特征,象征着权威、传统与霸权,如土黑色的城墙、古老的房屋、寂静幽深的院落、男性的服饰等,经常使用黑色来进行表现。由此可见,张艺谋的电影在色彩设计方面不仅极具个性,而且也促使这些色彩具备了表意功能与隐喻功能。当不同的色调在影片画面中得到组接与对比时,这些色调也可以对环境进行渲染,并彰显出电影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灯笼的红色具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灯笼熄灭之后的灰色则具有着强烈的视觉收缩性,这两种颜色的结合与对比,传达出了压抑与反抗的气息,而影片中最后的一片白色,则令人望而生畏并使观众对电影画面的恐怖感油然而生。

2.2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设计的文化功能

在电影色彩设计艺术方面,张艺谋堪称为一个形式主义大师,他对色彩的理解以及运用不得不令人叹服,在此方面,张艺谋特别擅长使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色彩来为影片奠定主题基调并渲染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画面氛围与效果,尤其是对红色这一与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心理及其契合的颜色,更是被张艺谋运用的炉火纯青。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渲染下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特征,在每一个电影画面中,色彩与光影都极其考究,这些色彩与光影和具有中国北方文化特色的人物以及建筑的结合,更是共同构建出了具有写实性特征的图画。鲜艳的红色、压抑的灰色与黑色、凄凉的白色等勾勒出了女性群体的生活环境,也体现出了故事情节所具有的紧张感。其中,红色表达出了人们的欲望,也宣泄着人性的呐喊。在中国民间传统审美视域下,红色具有着崇高的民间地位,并且象征着热情与喜庆、代表着权力与威望。但是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只代表着一种标志,即女性争宠以及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

参考文献

[1]姚丹,吴海清,姚芳.多元文化视野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意义生成[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04:82-85.

[2]李潇莹.浅谈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特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4:41-42.

[3]杨忠国.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看张艺谋的民俗情结[J].电影文学,2010,01:44-45.

作者简介

刘昉(1988-),女,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学位。现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电影学。

作者单位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作者:刘昉

电影中色彩设计论文 篇2:

阿莫多瓦电影之色彩表现与意涌以《玩美女人》为例

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可强化内容情绪的表达,正确传递情感认知,因此电影艺术中,巧妙的色彩运用已蔚为潮流。西班牙知名导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的创作,在国际上咸被认为具有西班牙风土民情的气息,他善于用女性演员表演传达作品中心意涵的能力也备受肯定。在制作成本上,阿莫多瓦舍弃高额制作成本,靠着动人写实的剧情及画面鲜艳色彩的调和赢得观众的掌声及影展的肯定,虽非高成本制作的电影,仍能靠着诸多因素获得观众的认同,其制作方式值得台湾现今电影制作行业之参考。因此本研究针对阿莫多瓦的作品,取其2006年最新创作《玩美女人》中,主要女性角色的服装色彩,配合剧情的演变与角色情绪的转化,探讨色彩表现对画面呈现的影响,及画面内的象征意义。研究结果发现:1、《玩美女人》中五位角色因个性的差异而使用不同的色彩呈现以营造效果。2、对于多位主角同时出现的场景配色设计,利用色彩调和的原理,使得画面不至平板单调。3、在用色彩进行气氛的营造上,使用红色配合剧情发展,进行暗示并使观者得以接收讯息的传递。

1 前言

(一)研究动机

公元1935年彩色电影问世,迅速取代黑白片成为主流。完形心理学者安海姆(Rudolf Arnheim)在其“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1 998)书中说:[光几乎是人所能获得的感官经验中,最辉煌壮观的体验。]经由灯光、明度、彩度的控制,色彩对影片气氛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可提高画面的力量,正确传递情感认知,增强观众的情绪性反应,对观众接收影片内容讯息有相当大的帮助,已成为不争之事实。因此电影艺术中,色彩设计蔚为潮流。

电影色彩在使用上有某种程度约定俗成的性质,具有情感传达与象征表现的功能,约定俗成的部份包含自身分析、感知认同度与剧情的转变相辅。因此本研究选择擅长色彩表现的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以其作品《玩美女人》中的色彩运用和电影情节间的相互关系加以分析,以探讨电影中的色彩讯息。

(二)研究目的

电影配色需针对情节组构画面,随着场景及出场角色身分与其内心情绪的变化,画面上呈现的配色状况,会直接影响讯息所传递出的内容,受限于篇幅,本研究仅针对阿莫多瓦的电影《玩美女人》,探讨电影色彩传达意涵的手法,研究目的条列如下:1、电影之中角色个性与其色彩表现2、多位角色的场景配色设计3、营造气氛的色彩运用方式。

2 文献探讨

本研究以色彩相关理论为基础配合符号学的理论,对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作品进行分析,以下简介相关文献,和阿莫多瓦作品的特性。

(一)色彩文献

林书尧曾在[色彩认识论](1986)中提到色彩的冷暖感觉,根据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彩度来说,最受人注意的是色相要素、其次是明度要素、然后才是彩度要素,下表2-6也指出人类的色彩基本感受的反应类型。

颜色的色相能够率先引起观者的注意,Robert F.Wilson(1960)说:只要是有正常的色感觉的人,对于色知觉的判断是暖是冷,必然有一定相同的反应。下表依照[色彩认识论]一书中将色彩的冷暖色系分类如下色彩被视为文化的一部分,陈其澎(2000)曾说,当色彩运用在空间中,除了感觉色彩直接对眼睛产生作用并且在视觉上引起变化之外,色彩也向人们心灵发生作用,促使人们对于色彩的象征性产生联想。如战争中一片焦土,而绿油油的大地其中的绿色就代表着和平的意义,如红色可代表热情、或是生命力的象征,但在特定情况即可明了是隐述着血及凶猛的意象。

色彩功用中的色彩联想,其内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想到具体的物品,例如由黄色联想到香蕉,红色联想到西红柿、辣椒,另一种则为联想到抽象的观念或情感,如白色联想到纯洁、红色联想到热情,此抽象性联想有可能变成共通的经验及反应,建立起其概念性意义,在电影中导演能利用色彩,透过大众对色彩的了解传达隐藏于电影内的文本。

(二)色彩对电影的影响

Louis Giannetti(1998)认为色彩是电影中的下意识元素,在心理上有强烈的情绪性、表现性和气氛。由此可知,色彩能经由场景及角色外观暗示影片文本内容,并营造气氛,对剧情的呈现产生重大影响。

英国美学家瓦伦汀(1962)在其所著的[实验审美心理学]中提出根据剑桥大学实验室所进行之系列色彩实验,对照其早先所作的色彩实验有关联,而后经由验证确认无疑,此一实验证明多数人在欣赏与理解事物时,的确优先受到其外表色彩的影响。

王博、石亮(2008)提到感觉心理学早已证明,色彩是富于主观性的感觉。所以电影艺术家总是把色彩看作是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的一种手段,看作是情绪上感染观众的一种重要的造型因素。电影中的色彩连同景物周围环境的色彩搭配和变化来衬托整部电影的色彩,从而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情。

阮绿茵、张欣荣(2004)在《卡通角色性格与配色初探》研究中发现角色的个性与其外表的色彩应用之间有特定的关联,显示出色彩所蕴涵的性格意义有共通性。如果将同样的研究结果进而应用之真人所演出的电影,其角色个性与导演所设计的色彩表现之间的关联,亦相当具有研究的意义。

(三)阿莫多瓦的生平与影像风格

西班牙电影工业在1980年代严重衰颓,但由阿莫多瓦领军的家族企业[欲望无限公司](EI Deseo S.A.)制作的影片之票房却屡创佳绩,并不断获奖。他也是在美国具有票房保证的少数非英语系电影导演之一。

阿莫多瓦于1949年生于西班牙拉曼却省(La Mancha),凭借着对电影抱有的强烈热情,以及对西班牙和马德里的热爱,至今已拍摄了十七部电影,全部的剧本均自行编写并担任导演,内容采用当代的故事,情节离奇热闹,背景遍及西班牙各地,主题集中在性别、民族性、同性恋等之探讨,对女性心理的描述更为其专长。角色多着流行服饰,电影画面用色活泼且极端要求画面质感,处处洋溢着西班牙特有的风情,国际上咸认为其作品富有观赏及娱乐价值。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样本《玩美女人》完成于2006年,是一部发生在西班牙La Mancha省乡下,由民间习俗及迷信传说交织成的电影,本片6位女角色同获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片中蕾木妲及索蕾两姐妹回乡下老家为父母扫墓及探望年迈的阿姨。返回马德里后,蕾木妲的丈夫巴可酒后想强暴女儿葆拉未得逞,被葆拉用刀刺死,母女俩遂合力藏尸。年迈的阿姨过世后,索蕾回乡下处理后事,母亲卡门莫拉跟着她回到马德里并和蕾木妲重修旧好,还揭露当初老家的邻居奥古斯汀娜的母亲失踪前跟蕾木妲的父亲有婚外情,最后卡门莫拉前去照顾奥古斯汀娜,并将告诉她母亲的下落。

本片的6个女性角色都有着各自的问题,她们人生中都曾经历过谎言、仇恨、绝望、恐惧、猜忌等负面的情绪,但即使如此

不幸,却都没有因而对生命失去希望,随剧情互相依靠妥善处理各种生命中的突发事件,最终圆融了彼此的生命。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以符号学的理论为基础,用质性研究中的文本分析法,对《玩美女人》剧情参照角色个性,比对画面呈现之色彩元素加以分析,探讨其间相互关系。电影研究者根据符号学理论解析电影文本中的暗示及隐喻手法,将导演使用于叙事内容及场景的呈现效果之中,探讨其文本内容的隐含意义,进行分析与解释,本研究根据分析相关理论,对阿莫多瓦导演的作品进行分析。

调查的内容分成三个部份:1、《玩美女人》中五位角色个性与其色彩表现。2、对于多位角色的场景配色设计。3、导演利用色彩营造气氛的手法。

4 色彩分析

本研究将影片文本的构成元素分为3种:角色性格与造型、场景及戏剧事件。其中后两者有密切关联,故一并解析。

(一)角色个性与造型

1、蕾木妲:她是女主角,配合她直肠子及感情丰富的个性,蕾木妲的造型多变,以强调女性象征,线条简单的裙装为主。衣服的色彩从暗紫色、黑色等较暗沉的色彩或是天蓝色、淡蓝色等冷色系色彩、红色、紫色等暖色系色彩,鲜艳多变的颜色配合着她丰富热情的个性。轻便的运动服装采用蓝色,上班服为浅蓝和深蓝色与白色,显示出她为出卖劳力的蓝领阶级。

2、索蕾:她为家庭主妇,经营家庭理发业,她的打扮简单朴素,常着浅蓝或灰色长裤,始终素颜未特意打扮。她出现的场景多为在家,穿围裙表示她在工作中,暗示她工作份量多。索蕾的服装型式线条都很简单,色彩多采冷色系,以黄粉红、天蓝、绿蓝等为主,发型为朴素的中长发,使她看起来像是个单纯的以家庭理发为业的主妇,无侵略性。

3、奥古斯汀娜:她以素颜登场较多,除了在上电视节目时特别化妆及穿上了裙子但仍掩盖不了她的紧张及身为乡下人与都市的突兀。奥古斯汀娜服装的变化小,多以绿色及蓝色为主,并无使用饰品,衣着符合乡下人身份。

4、卡门莫拉:她是两个熟龄女儿的母亲,所穿着的衣服多是两件连身式,属于一种旧时代的服装,颜色多以冷色系的天蓝为主,配戴着小耳环饰品,发型也属于典雅端庄的短发,直至片尾换上了红色的连身长裙及典雅米白色毛衣,显示角色情境的转变。

5、葆拉:她是蕾木妲的女儿,服饰以鲜艳色彩为主,明亮的桃红色,红色、橘色,配戴着项炼,并放下褐色及腰长发,手上更少不了手机。

(二)场景配色设计

《玩美女人》故事进行的季节,由角色服装皆以短袖为主及外景内容看来,应在春、夏之际。本片的男性角色少且份量轻,但有5位重要的女性角色。经本研究统计由三位以上女性角色同时出现在画面时多达18场戏,因三人以上的画面构成复杂视觉效果,由下表可见导演利用角色衣服明色系与暗色系之间的对比,以达成色彩调和。因篇幅所限本表列出具代表性的三张影格。

(三)营造气氛的色彩运用方式本片导演运用5分钟铺陈[巴可之死]桥段,运用红色的暗示描写与死亡有密切关系的血色,营造悬疑、紧张之气氛。下图撷取其中的4个影格,凶手葆拉身着红色上衣与背景的巴士站牌及处理善后的蕾木妲也是红色上衣及红花色裙,皆充满着红色的意像,而死者巴可则身着蓝色及绿色配合背景的蓝色地板,强调红色血迹的明显。

5 结论与建议

阿莫多瓦导演在《玩美女人》中妥善利用人们对色彩的注意力对五个女性角色做出区隔,而多位角色出现在同一画面时导演以具变化的色彩配置及对比色的调和,也配合着剧情需求运用色彩的强烈暗示性。根据色彩相关理论配合反复观赏影片进行解析,本研究做出以下结论:

(一)《玩美女人》一片中有5位主要的女性角色,在剧情中的个性有明显不同,导演及服装设计师在造型设计上以不同的配色策略及服装类型的搭配,制造角色间的差异性。

(二)电影中描述多位女性角色以积极面对困境设法解决的方式,来处理人生的苦难,在色彩的运用上,便偏重于明亮与鲜艳的对比色,由于本片共有5位主要女性角色,角色同时出现时衣服用色也未见重复,导演使用对比色的调和手法同时呈现于画面上,使得角色意像并不重复画面也不至于单调。

(三)电影中运用长达5分钟的时间来描述巴可之死的事件,在这段叙事过程中导演使用大量的红色暗示血这项元素在凶案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阮绿茵 耿维泽

电影中色彩设计论文 篇3:

16部电影解析女性闪光之路

《后窗》

上映时间1954.8.1 产地:美国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后窗》里的女主角是一位潮流时尚的富家大小姐——穿巴黎最新高定、提HERMES的Kelly包、翘腿看侦探冒险小说,聪颖灵敏且极具行动力。看似是电影中的主动、独立女性角色,其实从内核来看她是被动的——直至影片结尾,女主角在男主角睡着时才将迎合男性口味的侦探小说换成了Harper’s BAZAAR杂志——她的一切主动行动也是意图迎合男主角的心意。

《迷魂记》

上映时间:1958.5.9 产地:美国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迷魂记》中将变焦与移动镜头重叠使用,成就了最著名的楼梯镜头,在由远处慢慢推镜头至楼梯,并将长焦镜头缓缓拉成广角镜头,这种拍摄手法是摄影技术上制造奇特心理幻象。另外,从其主导的镜头视点来看,此片也是一部典型的在男性凝视视角下的电影——女主角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自在自为的主体存在,而仅仅是为满足男性想象中的虚构形象。

《郵差总按两次铃》

上映时间:1946.5.2 产地:美国

导演:泰加尼特

冷硬派犯罪小说家詹姆斯·坎恩的《邮差总按两次铃》自出版以来多次被搬上银幕。极具戏剧冲突力的原著内核下,1946年的黑白电影是一部典型的男性凝视视角作品,开头女主角的出场即可明晰其态度——一管从楼梯滚落的口红、一双自下而上特写移拍的性感美腿,主角还未完整出现,情欲与诱惑却早已跳出镜头,以男性窥视视角勾起直露的欲望。

《公民凯恩》

上映时间:1941.9.5 产地:美国

导演:奥逊威尔斯

《公民凯恩》在影史上视效镜头满分。极具质感的特色深焦镜头、随着主角年岁变化而明暗反差变化的灯光视效设计、诗型景观的早期特效合成技术、大量特制低天花板特色场景仰视拍摄等,因此,这使整部影片被分为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形式主义三种视觉风格。但剧中性别权力差异巨大:完全以男性凝视为主宰,女性角色彻彻底底沦为陪衬。

《末路狂花》

上映时间:1991.5.24 产地:美国

导演:蓄德利·斯科特

《末路狂花》是1991年最卖座的电影,以冒险为主题的公路电影叙事颠覆传统,使女性终于处于影视叙事的中心地位,男性则处于被动地位。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风景摄影师不可不知的美国66号公路,《阿甘正传》《逍遥骑士》《邦妮与克莱德》《在路上》《疯狂的葡萄》都在这条公路上取景,夕阳雄壮,黄土飞扬,是风景摄影的好去处。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上映时间:1962.4.11 产地:法国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女主角的设定一反常态:时尚懒散、长相甜美却时常被空虚折磨、内心充满恐惧焦虑、自我迷恋又有些轻佻暴躁。虽然一改惯常的传统女权主义电影作品中理想进步的女性角色,但却是完全从女性视角绝无暗含男性对抗性的方向来构建的镜头。这部作品里的女性角色性格缺点明显却散发着女性、人性的解放,满屏溢出令人怜惜与喜爱的氛围。

《美丽佳人奥兰朵》

上映时间:1992.9.1 产地:意大利

导演:莎莉·波特

《美丽佳人奥兰朵》的主角被设计为经历两种性别的综合体,打破对性别的界定,冷峻而古典,一定程度上在编剧手段上弱化了男性在历史中的主导地位,是一部以经历性别错乱、双性同体的方式来传达女性主义观念的非典型电影。电影是以七幕主题式分剧本,而非历史进展的角度去呈现400年跨度的奥兰朵,“生”“死”“性”“诗”等主题穿插其中。

《安东尼娅家族》

上映时间:1995.9.12 产地:英国

导演·玛琳·格里斯

《安东尼娅家族》以一曲清新的荷兰田园牧歌娓娓道来女性的淡然独立与豁达智慧。五代同堂、借种生子、倒立促孕,影片中多有奇特、超现实之处。其次文本内导演不断解构与建构,解构好莱坞经典叙事法则、解构影像中女性刻板的二元化扁形人物形象,构建了一个多元、立体、真实、充满隐喻性的女性群体,并打破男女分工,建立母系乌托邦。

《隐藏人物》

上映时间:2016.12.25 产地:美国

导演:西奥多·梅尔菲

《隐藏人物》的摄影手法较为学院派,格局略微拘谨,美术指导和服化道在还原时代性的同时,一定程度地偏向迎合女性审美的艳丽的色彩设计。影片选取三位女性作为主要角色,在工作中遭遇了种种歧视,却依然保持以女性身份书写自我价值。另外,影片不仅对女性奋斗进行讴歌,还表现了对有色平权的争取。

《时时刻刻》

上映时间:2002.12.27 产地:美国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由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电影《时时刻刻》中的女性主义内核已不再是以往激烈反抗与自我解放的主题,一改往常对抗性别歧视和处处受挫的社会压力题材,不再挑战情色与艺术的边界。该片更多地回归到对坚定的个体独立性的描述,重构个性尊严、剖析女性内心,分析其自我困惑与割裂男性空间后的女性孤独。

《霹雳娇娃》

上映时间:2000.11.3 产地:美国

导演:约瑟夫·麦克金提·尼彻

在千禧年连续数周位居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的电影——《霹雳娇娃》是一部典型女性动作片。女版“007”般的新式女英雄式影片,它打破了以男性为主导的英雄片叙事模式,内容刺激、色彩艳丽、打斗场面精彩,镜头虽俗却充满趣味性,看似平庸却极度过瘾,以其独特风格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

《钢琴课》

上映时间:1993.5.17 产地:法国

导演:简坎皮恩

女性导演简·坎皮恩的代表作《钢琴课》是一部影史经典的以反映女性觉醒意识为出发点的作品,取景于罕见的奥克兰黑沙滩,其镜头静谧精美,蓝色海面、暗红天空、幽暗潮冷的森林,冷淡寂寥感的光影与诗化的电影语言,以油画般的画面从女性视点来改写渗透主流的电影,建立女性观影快感。

《黑寡妇》

预上映时间:2021.57 产地:美国

导演:凯特·绍特兰

一直被指缺少女性英雄为主角的漫威电影,计划将在2021年上映以女性英雄为主角的《黑寡妇》科幻动作电影。该片由斯嘉丽主演,并聘请女性导演凯特绍特兰进行执导。在女性主题之外,还可关注的是美国电影如何拍摄处理这位被剧情设计为俄国籍的女英雄的故事。

《355》

预上映时间:2022.1.14 產地:美国

导演·西蒙金伯格

女性主义商业电影里,女特工题材是卖好卖座的永恒主题。该片导演曾执导《灰姑娘》,讲述世界各地顶级女特工们联合拯救世界的故事,大女主影片剧情简单,其难点在于为完成任务她们必须克服文化和政治上的分歧,形成一种纽带,共同努力。

《永恒族》

预上映时间:2021.11.5 产地:美国

導演:赵婷

导演赵婷曾凭《无依之地》领跑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并斩获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最佳摄影、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奖项,其西部片《骑士》入围戛纳,并被评价为“野且大气”。这名在北京出生以文艺片走红的女性华人导演如何执导美国好莱坞漫威电影实属值得期待。

《爱玛》

上映时间:2020.2.14 产地:英国

导演:奥特姆·代·怀尔德

《爱玛》是奥特姆·代·怀尔德执导的处女作,改编自英国国民读物简奥斯汀的经典文学作品,“剩女”是其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美术指导和服化道在还原时代性的同时又极具时尚,灯光、摄影也符合现代时尚质感,构图精巧、色彩浪漫的童话,其女性角色独立、灵怪可爱,符合当下时代需求。

男性凝视下的女性角色

“好好甜心”“堕落女人”“浪荡情妇”“邻家女孩”——在电影初期发展的历程中时,女性角色总被设计拍摄为被凝视的客体,反之男性角色则以凝视的主体出现,男性审美被冠之以理想主义的名义,成为权力主导与凝视主体。“凝视”作为影视创作与接受的重要美学名词,在经典叙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早期父权制的影视运作宣扬男性主体凝视权力,而被凝视的女性客体则被男权社会主体铸构为其欲望中的理想状态,并常以男性角度描绘世界。“看”被赋予极为性别对立的权力意识。

劳拉·穆尔维的电影实践

二战以后,社会岗位极度空缺,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进入社会,自由主义思潮涌动,女性批评理论开始觉醒。“男性凝视”一词最早出现在劳拉·穆尔维于1975年发表的文章《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她以经典好莱坞电影文本作为研究焦点,分析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提出镜头代表的都是男性凝视的目光,同时对电影观众窥视和拜物的两种观看模式进行了区分,并引入精神分析学、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等话语来回应性别上的“阉割焦虑”。此时,电影中的女性主义开始觉醒。

新世纪以来的女性电影

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摄影镜头、新的后期制作方式、新的荧幕表现手法和新世纪的叙事方式的革新。在叙事结构上,都市电影在性别解放后,传统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形象已经过时,更加丰富立体的女性角色在电影叙事技巧中的气质开始又一度地重构与进化。“前卫”与“实验”早已不再是女性主义电影的标签。从文本外来看,在新世纪的女性电影中,随着受众群体的大幅增加,其也成为商业影院的一份子,商业元素的增加,使得新世纪女性主义电影“卖好又叫座”的现象不断出现。

新征途的女性舞台

据报告指出,现如今影视行业中的性别结构正悄悄发生改变。自派迪-詹金斯在2017年以DC电影《神奇女侠》收获商业成功后,女导演在好莱坞越来越被重视。一方面有数据显示,在2020年,百部卖座大电影中每六部就有一部是由女性导演的作品,女性导演的大片数量创纪录,虽然行业内的职业性别不平衡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推进性别平等仍然任重道远,但情况有着明显转好的趋势。另一方面,女性主题的影视作品也大量涌现,有些还未播先火,紧随行业脉搏。

作者:428

上一篇:扶贫活动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企业年终总结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