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消费研究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共享经济作为宏观经济背景下不可逆的一种发展趋势,正在成为目前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共享经济为能更好扩大使用领域,需要满足当今社会可持续消费理念,因此在对基于可持续消费视域下的共享经济发展趋势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其发展特征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将可持续消费理念不断融合到共享經济发展中,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可持续消费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可持续消费研究论文 篇1:

当代我国可持续消费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可持续消费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循环链中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当代消费转型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对已有文献中有关可持续消费的含义、基本特征、实现的基础以及实现的路径的分析与总结,可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实现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

综观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可持续消费问题研究文献,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大主题: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含义、可持续消费的特征、可持续消费实现的基础和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途径。以下对各个主题的研究内容做一回顾和总结。

一、关于可持续消费的含义

(一)可持续消费的定义

国际学术界正式提出“可持续消费”一词始于1994年奥斯陆专题研讨会会议,同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发表《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首次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1]。此后,这一定义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

(二)我国学界对可持续消费内涵的扩展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的基础上,我国学界又从不同的角度对可持续消费作了解释。俞海山认为可持续消费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消费发展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消费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消费行为,他指出,可持续消费的本质内涵在于实现消费“可持续性”与“发展性”的双赢过程。肖彦花也持同样的观点,强调要把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并使二者的定义域保持逻辑空间的一致性,要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相配套的,能够保持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人口互相协调的崭新的消费模式[2]。曾一昕从可持续消费的合理内涵上做阐述,认为可持续消费重点在于强调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3]。唐平华从人本主义出发,指出可持续消费是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消费模式[4]。司金銮以“三元需要理论(物质消费需要、精神文化消费需要与生态消费需要)”为逻辑起点来考察人类消费在需要构成层面上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说明人类消费是由原始的“一元消费需要到物质消费需要”再到当代的“三元消费需要”的不断得到满足与扩展的转换过程。他总结道:可持续消费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建立可持续消费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5]。易培刚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来认识可持续消费,强调可持续消费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应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并因时间、地域、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收入分配状况、习惯和偏废等而不同,而且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应实行合理、适度、健康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杨家栋、秦兴方对可持续消费的研究也费尽心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他们把可持续消费定义为一种既符合代际公正又符合代内公正原则的能保证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和促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消费,这就较为周全地考虑到了消费的代际传承和代内消费质量的跃升问题,要求人们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国民中加强可持续消费的宣传教育[6]。

二、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特征

关于可持续消费的特征,学界有多种认识,以下将几种最主要的观点做说明。

(一)可持续消费是适度、公平、理性的消费

香小敏等认为,可持续消费模式是在滿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基础之上的科学、理性的生活消费方式,它不同于因贫困和物质匮乏而引起的消费不能,也不同于因富裕和物质丰富而引起的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挥霍性消费等。他归纳总结了可持续消费的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适度性,要求个人消费要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社会整体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公平性,强调代内消费要公平合理,实现代内和谐,当然,也要考虑资源的配置问题,保证代际消费公平,保证后代人的物质消费、精神消费、生态消费的需求及实现能力;三是和谐性,要求在消费时建立一种人—自然—社会相互协调的关系[7]。

(二)可持续消费是人性化的消费

司金銮通过对现代社会消费主义思潮的剖析,批判了消费主义时代消费者成为消费的工具、人性在消费洪流中迷失的现象,进而提倡消费的人性化特征,强调人的需要应当成为支配消费的唯一目的,物的使用价值应是消费的真正价值论基础,消费必须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合理的消费应当是人性化的消费,只有人性化的消费方能将人从沉沦中挽救[6]。

(三)可持续消费体现消费生态伦理

朱利民等认为实现可持续消费是一个消费生态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如何用消费生态伦理规范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即充分发挥消费生态伦理对人们消费活动的引导作用,因此,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特征就表现为绿色、适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8]。

(四)可持续消费包含公平、适度、和谐与共同性原则

余颂、汝丽提出了可持续消费四原则:一是适度性原则,要求人类必须把消费需求的规模、水平、结构及其发展,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二是公平性原则,要求人类在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时要遵循公平性原则,它具体包括代际公平原则和代内公平原则;三是和谐性原则,要求把消费放在由人、经济、社会和自然(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世界复合系统中来考察,研究每一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相互矛盾,并要求各子系统中诸行为相互协调,以实现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四是共同性原则,即环境危机的全球性使人们意识到历史挑战的共同性、人类努力的共同性和人类未来的共同性,为此,人类必须行动起来,本着命运同一、使用同一的原则,发展全球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责任感,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管理我们共同的资源[9]。

(五)可持续消费是包含五个基本规律的消费

孙鑫在研究了国际可持续消费运行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可持续消费系统的模型假定及因子间动量关系的一般求解,提出可持续消费运行的五个基本规律:可持续消费需要对新型消费品结构及其市场开发的役使规律、可持续消费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调规律、可持续消费结构对可持续产业结构的导向规律、生态消费力与生态生产力的对应规律、可持续消费实践对可持续消费能力主体的提升规律。他通过对以上规律的分析与验证,确立了可持续消费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三元结构循环体系的对接机制。

三、关于可持续消费实现的基础

可持续消费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问题,国内学者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

(一)可持续消费基于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

吴晓青在2008年可持续消费国际研讨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强调指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模式,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10]。

(二)可持续消费以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前提

高俊书认为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前提,以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他指出,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他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以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核心,说明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和进程,是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11]。方智毅等人完全赞同高俊书的这一结论[12]。另一学者李宁提出,可持续消费必然依赖于经济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可持续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人类一方面要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科技的发明创造,凭借科技的力量发展生产、创造财富;另一方面,更应以负责的精神来追求可持续消费,彻底改变奢侈消费、盲目消费、炫耀性消费的行为,推崇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消费观念[13]。

(三)可持续消费是横跨多学科、多领域的社会问题

洪大用从经济学、环境学、心理学三个角度讨论了“适度”消费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消费有“度”的问题,既不能超前(否则会导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也不能滞后(否则会导致经济萧条、市场疲软)。从环境学角度看,消费有“度”的问题,过度消费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增加对资源的压力,产生过多废弃物,通过带动工业发展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而消费不足(即贫困)也会导致人们对环境的掠夺不择手段,造成环境破坏。从心理学角度看,消费也有“度”的问题,因为并非消费越多越幸福。因此他认为,从总体上看,不仅要反对和抵制消费主义,而且也要解决消费不足问题,促进社会均衡消费。张洪慧、李家芝的观点与洪大用相似,他们同样提出了适度消费模式(要求消费适应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绿色消费模式(要求消费行为应该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梯型消费和公平消费模式(要求消费行为要有利于缓解稀缺性资源压力)。

(四)可持续消费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孙国志、丁长青认为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持续消费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要避免资源耗竭型消费,消费必须做到立本、执中、求和,坚持适度消费、公平消费、生态消费和精神消费,确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4]。钟茂初在分析可持续消费特征的基础上,把人类需求划分为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由此提出要引导消费者有效处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物质财富与非物资财富、排他性消费与公益性消费、正效用消费与负效用消费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主张[15]。

(五)可持续消费有赖消费者及消费环境的支持

龚建国等认为可持续消费要求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消费知识和科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日常消费活动,完善消费结构,使既定的收入获得最佳的消费效益,要选择健康正确的消费方式,避免过度消费所造成的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使人类能够合理、均衡地使用有限的资源,尽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求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升迁[16]。俞海山说明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与环境友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要坚持科学原则和和谐原则,在衣、食、住、行、游等消费领域,要用科学知识来指导、规范消费行为,形成健康的消费方式,主张对传统消费模式的扬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协调,最终从消费的角度建立自然、社会、经济相协调的关系[17]。

四、关于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途径

对于可持续消费的模式构建上,我国学者给予了系统的分析。

(一)可持续消费是多种社会构建的共同结果

郑文生认为技术、社会与心理、法律、经济和制度因素是影响消费模式的重要因素,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18]。卢嘉指出实施可持续消费,第一要有可持续消费的眼光和战略意识,這种眼光和战略意识是公民的觉悟和认识的融合和统一,第二还必须有系统的可持续消费机制提供保证。他说,可持续消费的实施机制是一个系统,它包括可持续消费的控制机制、组织机制、宣传机制、教育与培养机制和市场机制。这五种机制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实施机制,才能确保可持续消费的实现。实施可持续消费需要借助于各种组织力量,需要企业和生产者从根本上提供保证,需要在政府、社区、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监督领导下进行[19]。

(二)可持续消费构建的关键问题是制度性问题

杨艳琳、陈银娥在考察了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多种途径后,认为关键的因素是制度性问题,他们提出要用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约束来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正式的制度安排主要表现在国家层面的设计上,提出要加强消费立法、司法,要切实规范生态环境的利用与保护、优化生态消费环境,要将继续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鼓励可持续消费。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主要在于一系列的观念、意识、习惯层面,要求人们养成节俭观、保护生态观[20]。

(三)可持续消费构建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持

解振华在客观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与社会的有关情况后指出,地球所拥有的资源以及环境承载力都是有限的,伴随着全球人口增加,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必须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呼吁人们要转变现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走一条依靠科学技术、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文明发展道路,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21]。

(四)可持续消费构建需理性的消费者及消费文化做保障

唐平华、刘云说明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有赖于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政策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措施来引导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1.积极宣传可持续消费思想,提高公众可持续消费意识;2.建立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化的价格体系;3.研究和开发可持续性产品;4.加快建立可持续消费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4]。邝小文从文化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文化的制约,可持续消费的实现离不开可持续消费文化的支撑。可持续消费文化包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可持续消费观以及体现可持续消费理念的消费风俗习惯等内容。构建可持续消费文化的对策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可持续消费文化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可持续消费文化意识;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可持续消费的思想舆论氛围;开展健康文明消费方式创建活动,形成可持续消费的良好社会风尚[22]。

(五)可持续消费构建应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

程宇航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社会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总系统中实践态的生产与消费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了构建可持续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人口素质与教育人文支持体系、高新技术支持体系以及政府与规制管理支持体系。

(六)可持续消费构建应以系统论进行控制

杨家栋、秦兴方在对可持续消费的定义、内核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梳理了实施可持续消费的途径,提出了“源头”、“动机”、“尾部”、“系统”四大控制,主张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对可持续消费过程进行监督、检测和控制的体系。此外,他们还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考察了可持续消费问题,认为从制度上安排实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行为收益最大和行动成本最小的消费,指出制度安排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方面消除不可持续消费行为产生的经济根源(贫困),通过经济发展提高消费水平并使消费结构合理化;二是将个人和家庭消费的社会成本(即社会处理消费对环境污染的成本)纳入消费者消费效用—成本的考虑之中,以改变其消费行为决策。

(七)可持续消费构建需加快我国各项制度创新

司金銮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中国可持续消费的目标模式与宏观微观支持体系及其发展战略,认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需要加快中国可持续消费制度体系创新:一要加快消费环境制度创新,吸收借鉴国际可持续消费与生态环境管理经验,改革消费生态环境体制;二要进一步推进消费社会制度创新,营造可持续消费发展的社会制度环境;三要推进消费经济制度创新,建立中国消费循环经济发展新机制,建构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组织体系与产业政策;四要加快国家核算体制创新,设计出中国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要通过发展消费教育与公众参与,不断提高可持续消费的主体能力,发展生态消费力与推进消费社会文明[5]。

(八)可持续消费构建应借鉴经济管理观念

耿莉萍主要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在消费、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关系上对可持续消费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从企业与消费者可持续观念的确立到共同行动需要达成的共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传统“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号召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抵制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23]。

五、结论和展望

近年,我国在可持续消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对指导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消费模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研究范围来看,面太窄,仅局限于部分领域和人群:二是从研究方法来看,规范分析的研究多,而实证分析的研究比较少。今后我们的研究应当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有关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从多学科视角探讨可持续消费具体问题,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结构以及消费的公平性、合理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二是要加强对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以及文化、宗教信仰相异的人群的消费观的研究,从而为实现全国性的可持续消费提供科学参考。三是要加强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诸如未知的环境污染和网络犯罪等负面效应,引导人类步入风险社会,因此,我们在消费中应充分认识科技这把“双刃剑”的作用,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UNEP.Element of policies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R].Nairobi,1994.

[2]肖彦花.论可持续消费及其指标体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8—70.

[3]曾一昕.探索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途径[N].人民日报,2007-01-29(9).

[4]唐平华,刘云.未来中国消费模式的选择——可持续消费[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2):43—45.

[5]司金銮.中国可持续消费创新的理论思考[N].消费日报,2004-10-11(8).

[6]杨家栋,秦兴方.可持续消费:世纪之交人类共同面临的战略性研究课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1—6.

[7]香小敏.消费社会的危机与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6—70.

[8]朱利民,等.可持续消费及其核心理念[J].西北师大学报,2005,(4):134—137.

[9]余颂,汝丽.区域消费经济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10]吴晓青.建立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8-06-11(1).

[11]高俊书.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4-09-16(16).

[12]方智毅,张恩碧.消费主义与可持续消费——从物本主义到人本主义[J].消费经济,2005,(2):90—93.

[13]李宁,王子彦.论可持续消费[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5—48

[14]孙国志,丁长青.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我国消费模式的路径选择[J].晋中学院学报,2009,(4):56—58.

[15]钟茂初.可持续消费——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视角的阐释[J].消费经济,2004,(5):47—50.

[16]龚建国,等.可持续消费的几个问题[J].财经科学,2004,(2):118—122.

[17]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原则[N].光明日报,1999-07-16(6).

[18]郑文生.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构建探析[J].再生资源研究,2004,(1):5—8.

[19]盧嘉瑞.可持续消费的实施机制[N].光明日报,2003-10-14(7).

[20]杨艳琳,陈银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转变[J].消费经济,2007,(2):83—86.

[21]解振华.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N].人民日报,2007-01-29(9).

[22]邝小文.论可持续消费的文化建设[J].消费经济,2009,(3):82—85.

[23]耿莉萍.对人类消费行为的再认识[J].商业研究,2004,(24):69—73.

责任编辑 姚佐军

(E-mail:yuid@163.com)

作者:赵金亮 杨丽梅

可持续消费研究论文 篇2:

基于可持续消费视域下的共享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共享经济作为宏观经济背景下不可逆的一种发展趋势,正在成为目前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共享经济为能更好扩大使用领域,需要满足当今社会可持续消费理念,因此在对基于可持续消费视域下的共享经济发展趋势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其发展特征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将可持续消费理念不断融合到共享經济发展中,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共享经济;行业发展

1 引 言

可持续消费能够为相关产品提供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相关服务,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将产品在使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与废物降到最低。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绿色、适度、健康、文明,强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在这一模式下实现社会、自然与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新的适度消费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可持续消费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党的“十七大”中就已明确指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新的消费模式。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消耗的加剧,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投入高、排放高、消耗高但是效率低的情况,为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2]因此,为保障我国可持续消费观的建立,对基于可持续消费视域下的共享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2 可持续消费视域下共享经济行业发展趋势特征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到共享经济这一发展趋势中,这种看似共享的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商业模式,但这种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行业。企业需要根据行业自身特点在发展共享经济的同时将可持续消费观念坚持下去。

2.1 符合可持续消费观念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发改委在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制定《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大力提倡企业增加可持续发展产品与服务。可持续消费观念成为共享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且可持续消费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市场消费理念。[3]为保持与市场需求一致性,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与市场可持续消费理念相匹配的项目更加容易成功。可持续消费理念也很好地符合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初衷,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产品利用率,更加吻合政府经济引导理念。

2.2 产品使用与消费频率高

共享经济作为传统经济的升级模式,其营销理念主要以传统经济模式经验为基础,结合可持续消费理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点。想要在共享经济下得到发展,行业中产品需要具有刚性需求且使用与消费频率较高,同时在传统行业模式下运行较为容易的行业,同样也适用于共享经济模式。例如,共享单车作为一项共享经济下出现的新型产业,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短距离出行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的普遍现象。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曾采取过增加短途线路、公交线路调整等多项措施,但由于其中存在的多种原因无法彻底实施。而共享单车的出现则更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也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共享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3 产品购买单价过高

产品购买单价过高成为共享经济下该产品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目前出现的共享充电宝项目,充电宝作为普及率较高的一种产品,方便携带,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会拥有自己的充电宝。因此,当人们手机没电又要出门时,带上一个充电宝远比去公共场所寻找共享充电宝方便。用户手机需要充电作为一种所需条件,而充电宝作为一种高频率使用物品,但共享充电宝则不一定使用频率高。因此,相较于共享单车来说,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在属性上就存在着较大区别。共享单车购买价格较高,且不便携带,因此按时租赁的方法更符合人们的需求。[4]因此,在共享经济下产品自身单价过高,且遗失与损坏成本过高,这种情况下产品更加适合发展共享经济。

3 可持续消费视域下的共享经济发展趋势

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可持续消费观念与模式,是实行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可持续消费可促进共享经济发展,降低共享经济成本的溶蚀,扩大环境友好市场规模,最大程度扩大资源利用率,推动共享经济发展,形成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可持续消费视域下的共享经济发展需要做到从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废物利用以及售后服务一系列环节都要存在可持续发展意识。这需要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相关信息,引导消费者确定购买方向,同时企业还应向消费者宣传与灌输相关产品与服务的观念,促进消费者对产品与自身需求的正确认知。

3.1 实现资源大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

可持续消费视域下,共享经济领域的不断扩大,也推动了我国优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实现共享,能够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不断强化不同国家、地域以及企业之间的交互。[5]共享经济减少了地域之间的差异,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创新,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近些年来我国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数万亿,增长率持续增加,而共享经济服务者达到数千万。共享经济向着可持续消费理念发展,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在可持续消费视域下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 推动就业格局重新分配

可持续发展消费视域下共享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市场就业格局的重新分配。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并衍生出一系列的新兴行业。共享经济使得社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地资源整合,对原有劳动型产业进行升级,通过企业科技化程度与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得企业中劳动力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促进劳动人员的职业转换。因此可持续视域下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就业格局重置,促进部分劳动力的解放,同时激励劳动者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实现进一步的职业创新。

3.3 实现共享经济多领域发展

现阶段,可持续发展消费视域下共享经济发展迅速,目前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领域,而在其他领域共享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向着更多领域发展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我国共享经济有着良好的市场与环境发展空间,为其今后在教育、医疗以及经济等多个领域应用提供广阔空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共享经济的发展将会保持在一个拥有强大优势的良好状态,使社会经济发展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4 结 论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型经济模式,也是宏观经济背景下不可逆的一种大趋势。共享经济的发展促使一些传统行业不断改变,而一些企业由于盲目跟风导致企业发展前景受限。共享经济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才能逐渐成熟。而目前经常消费需求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可持续消费理念,因此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这一消费理念不断融合到经济发展中,通过政府的引导与规范才能使共享经济发挥出自身最大优势,实现共享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亮. 消费者参与共享经济的行为归因和干预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J]. 贵州社会科学, 2017, 86 (8):89-95.

[2]赵星, 董晓松. 基于协作消费视角的共享经济传染机制实证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17, 16 (8):96-102.

[3]林卡, 李骅, 李勇. 共享经济、共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导向——从共享经济案例看共享发展的关键[J]. 福建论壇(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13 (11):107-113.

[4]相博, 陈可可, 田龙伟. 共享经济视角下新型绿色交通的个体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以共享单车为例[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84 (2):80-88.

[5]王晓雪. 共享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基于三大典型案例的启示[J]. 商业经济研究, 2018, 79 (3):30-32.

[作者简介]赵晓蓓(1998—),女,汉族,山东大学(威海),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郇延虎(1998—),男,汉族,山东大学(威海),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赵晓蓓 郇延虎

可持续消费研究论文 篇3:

可持续消费方式的价值诉求

[摘要] 可持续消费方式以消费的代际公平为起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在价值诉求上,可持续消费方式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理念、坚持尊重生态文明的绿色消费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消费理念、坚持构建“节约型社会” 的文明消费理念的价值精神。

[关键词] 可持续 消费方式 价值诉求

可持续消费是以消费的代际公平为起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在价值诉求上,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理念、倡导尊重生态文明的绿色消费理念、弘扬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消费理念、追求构建“节约型社会” 的文明消费理念的价值精神。认真研究可持续消费方式的价值诉求,有利于从思想认识的高度提高公众推进可持续消费方式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理念

以人为本,转换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推进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消费方式的根本价值诉求。改变人类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要求生产和消费方式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体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并实现的,它既是一个内在的合规律、合目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在现实生态环境中发展的过程。人的消费需求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人的需求意义主要体现在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人需要的不同层次表明人的不同的发展程度。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开始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并且将享受和发展的要求定位到物质上,物欲的满足成为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重要标准,形成了一种崇尚过度消费的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这种消费模式直接导致了人异化于自然,自然界成了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的贪婪最终造成了自然界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降低甚至于丧失。过度强调对物欲的追求,造成人类精神家园的空虚,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危机。要真正实现人的发展的可持续,除了要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合理对待局部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关系外,还要处理好代际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把发展的权利与发展的义务统一起来,既要实现和维护当代人的发展权,又不能剥夺了后代人的发展权,为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尽义务、负责任。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既符合代际公正原则又符合代内公正原则的保证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不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消费方式。

从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维度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一要从社会整体角度改变现行不利于人的发展的高消费、高(资源)耗费、高浪费和高污染的生产消费模式向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转变。要充分遵循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的法则,在进行消费时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或人们的利益为代价;当代人要自觉担当起在不同代际之间合理分配消费资源的责任,妥善利用可再生资源,保护好不可再生资源。二要从社会个体角度改变现行有违各种非理性的消费现象,引导消费者进行文明、合理消费。文明、合理消费是人性化的消费,即以人为目的消费。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体现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正像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既有形而下的各种物欲的追求又有形而上的精神与理性的追求。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消费,但消费不过是实现人的存在价值的形而下的手段与过程,而不是人的存在价值的终极目的。通过消费不仅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精神生活上的各种需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价值得以实现。

二、坚持尊重生态文明的绿色消费理念

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追求树立尊重生态的绿色消费价值理念。树立尊重生态价值的绿色消费理念,其实质就是要求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摒弃了传统消费模式的弊端,是一种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效率的以遵循生态规律为前提的现代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它要求人们在获得、生产、使用、消耗或享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又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生态绿色消费要求我们把握的消费尺度,既要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要确保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开发和利用。要求树立和贯彻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环保意识,反对出于贪欲对自然资源的肆意掠夺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上要把人们的消费和享乐限制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挥霍地球资源的条件下,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绿色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行为将导致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消费结构的改变必将导致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绿色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绿色消费要求生产者以提供绿色产品为生产理念,实行绿色生产模式;绿色消费要求消费者改变传统的生活消费模式,引导人们购买那些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要求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注意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要求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实现消费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建立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绿色消费“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意味着人与自然走向真正的和谐,而且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将迈进科学文明的新境界”。

推行绿色消费要解决由于绿色产品要求生产者和消费者额外支付的环境成本对绿色消费发展所造成的障碍问题。就生产者而言,企业在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开发或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产品研制出来后必须争取绿色商品标志等。企业投入的增多决定了相同功能的绿色产品相对传统产品而言,具有较多的环境成本。对消费者而言购买绿色产品要付出比传统产品价格更高的代价。消费者从个体自身的健康和安全的利益角度考虑会购买有机食品、生态服装、绿色化妆品、环保家居装饰材料等私益型产品,却往往不会主动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购买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保护他人和后代的健康与安全的如可降解饭盒等公益型产品。化解这一问题,一要从制度上激励绿色消费行为,如通过价格、税收、收费、奖惩等手段来鼓励消费者和生产者使用和生产绿色产品。二要从制度上约束非绿色生产和消费行为,加快环保法规、企业绿色生产法规等法律制度的建设,严格约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使得企业的违规成本超过绿色生产所支付的环保成本,从而有效的制止企业的非绿色生产行为。三要加快建设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绿色发展机制,要将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不仅与经济发展相连,而且与环保状况相连,从而保证各种环保制度、鼓励绿色消费的税收制度、奖惩制度的真正落实。四要重视绿色消费道德教育,加强绿色消费道德建设。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绿色消费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绿色消费的发展有赖于伦理道德的约束。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理念,激发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平衡,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人际和谐,注重对消费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使人们明白消费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设计,而且关系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引导人们无论是在制造消费品还是享受服务的过程中都重视生态平衡,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热爱自然有机结合起来。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消费理念

现行的工业社会的消费方式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巨大代价的,产生了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日益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中国不能重复工业化国家的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来换取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从价值指向上看,推行可持续消费方式体现了一种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消费理念。

现代消费理念注重消费的适度性与和谐性。一要提倡适度消费。适度消费否定浪费型消费方式,关注消费内容的质量而不是数量,通过适度消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适度消费摒弃“消费和拥有更多物质财富就更幸福”的价值观,把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作为消费标准。同过度消费相比较,适度消费以节俭为特征,它不反对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只是反对“为地位而消费”的过度消费的挥霍和浪费。适度消费既是一个平等和公正的社会要求又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需求,是实现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适度消费,首先要求制造和选用消费品,无论品种、类型还是质量、数量,都应适合特定的生产或生活需要。要着眼长远发展。无论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都要通过节约为自己和后人的长远发展留余地。其次要有适度的消费增长水平。从消费与收入、收入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和把握消费适度增长,按照适当增长的标准来调节消费增长率。二要倡导和谐消费。消费必须贯彻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理念,体现社会公平,注重消费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实现消费自身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消除目前社会消费领域存在的迷信消费、愚昧消费、灰色消费、黄色消费、消费结构畸形等种种不和谐现象。要实现消费内部的和谐,注重消费结构的协调、消费差距问题的解决。要重视消费与外部的和谐,重视消费与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协调。要达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统一;社会消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物质消费、精神消费与生态消费的和谐统一,实现人和自然双盛,人和社会双赢,并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到最低限度的现代性。可持续消费不是降低生活品质,恰恰相反,是对真正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可持续消费不是反对消费,而是开拓了更丰富广阔的消费空间,创造更高级更多样的消费需求,从而开拓了经济发展的新的契机。

四、坚持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文明消费理念

“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取代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也就是要把消费纳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采取符合自然生态演化规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行为和方式”。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内在蕴含着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价值取向。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口增加,消费水平提高,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长。需求的无限性是永恒的,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供给能力有限。今天,需求的无限与资源的有限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推行可持续消费方式,折射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文明消费价值理念。节约型社会是一种良性的价值诉求,是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的必然逻辑,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品质以及审美情趣的综合反映。

通过可持续消费推进构建节约型社会,一要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坚持“全面厉行节约”的政策。生产领域的节约是以经济效益即投入与产出之比来衡量和规范的。注重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与合理使用,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活领域的节约是提倡正当消费、文明消费。要引导公众明确节约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明确节约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要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引导合理的消费行为。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国家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大力倡导厉行节约、文明生产,对节约能源和资源的企业及个人予以奖励,对节能降耗的技术、设备、产品予以推广;对达不到标准者予以惩罚。要建立规范、公开、透明的项目准入制度。从资源如水、土地、环境等方面制定较高标准,满足标准的项目才能上,否则就不准上。要建立落后产品、工艺、设备淘汰制度。要建立重要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调节消费运行,这对于提升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维护消费安全,构建节约型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朱步楼:积极倡导可持续的文明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6,(12):10

[2]吴丽兵黄志斌:论当代中国可持续消费模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刘少山

上一篇:党员培训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情况调查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