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造型艺术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音乐剧作为舞台艺术形式之一,在表演中往往融合了多种元素,其中服饰作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具有吸引观众、推动剧情发展、彰显人物特征等作用,能够极大地提高音乐剧舞台表演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服饰仅仅是音乐剧表演的重要部分之一,需要与灯光、音乐等元素相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音乐剧表演的艺术效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服饰造型艺术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服饰造型艺术论文 篇1: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造型艺术之比较研究

摘 要:北方各少数民族服饰的造型艺术,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是长期的文化历史积淀,是个人意识与集体智慧的统一。衣冠服饰既然是构成人们生活的主要要素之一,它除了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需要之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是推动人类进步发展的文化现象。北方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造型艺术,是服饰文化与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的综合反应,是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造型艺术;原始信仰;毛皮文化;民间文化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造型艺术来源于各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审美意识,来源于少数民族同胞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之初,渔猎狩猎活动是人们求得生存、延续生命的主要条件,并创造了人类原始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原始信仰(包括萨满教文化、信仰文化等)艺术;二是毛皮、兽皮文化艺术;三是鱼皮文化艺术。

1 北方少数民族服饰造型的原始信仰艺术表现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信奉的宗教。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翰尔族等民族都信奉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的萨满教。萨满服饰是萨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一件萨满服饰上,都蕴涵着萨满的鬼魂观。在鄂伦春族中,共发现了九种不同的萨满服饰。尽管这些萨满服饰属于不同地域、不同部族、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在饰物造型和装饰图案上也有着一些差别,然而它们对自然崇拜的造型特征却有着惊人的一致。在北方民族的狩猎活动中,鹿是重要的猎取对象。萨满神冠上都有耸立挺拔的鹿角(有的在双鹿角之间塑铜鸟)冠下额前饰流苏。萨满从鹿的角斗中得到启发,在做法时佩戴鹿角代表神灵与鬼神相斗。萨满神冠后面饰以红、黄、蓝三色布飘带,分别代表了火神、山川大地和天空河流。

北方游牧民族受生产方式所限制,多以兽皮为原料加工制作服饰。将去毛的光板本色皮,放入柞树皮熬煮的水中进行染色,缝制成袍后还要在衣服上装饰铜或铁制作的配饰,神裙带及飘带上多饰以蛇、熊、狼、蛙、蜥蜴等动物造型,在袍摆饰以各色布带皮带或铜铃。萨满在族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界天堂,中界人间,下界鬼神,人们相信萨满能沟通神灵,生病、受灾都要求萨满跳神。萨满服饰主要有神冠和神衣,神衣包括上衣、围巾、神裙、鞋袜、被褥等,萨满服饰的色彩、图案、纹饰造型各异,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和审美表现力。

2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毛皮服饰造型文化艺术

鄂伦春民族是一个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这个只有几千人的民族,没有太多的受到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袭扰,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其原始的与狩猎生活息息相关的装饰艺术的单纯性和独特性,因而,鄂伦春民族的装饰艺术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北方狩猎民族古老装饰艺术的“活化石”。以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为代表的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草原的北方狩猎民族,衣食住行依赖于原始狩猎生产,他们创造了北方毛皮装饰艺术。

毛皮制品加工首先要鞣皮,其次是剪裁,最后用马鹿、驼鹿、狍筋等制成的兽筋线进行缝制。“毛皮文化”因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审美多样性而有着丰富的内容,毛皮制品有皮袍、皮衣、皮裤、皮帽、皮靴、皮包以及各式皮具,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毛皮镶嵌工艺类;皮袋、皮包工艺类;毛皮服饰类。

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熟练掌握了毛皮镶嵌的工艺技巧,不论是造型设计还是装饰纹样的组合都已到了娴熟的地步。毛皮镶嵌工艺可以制作服饰、鞋帽、手套及各种包袋等,多以狍子毛皮、灰鼠毛皮、鹿兽毛皮为原料,将不同质地、颜色、花纹的毛皮组合排列镶嵌图案,制作工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板皮上绣出各种主次分明的几何纹、云卷纹图案,主纹四周镶嵌几何形色块。多在服饰中间以刺绣的形式作适合纹样,以二方连续的毛皮图案作为边饰,形成了以四周粗犷的皮毛色块烘托纤细秀丽的刺绣纹样,从而形成强烈的质地与纹样的对比,其中以镶嵌象征爱情的“南绰罗花”最为流行。第二种是将不同毛色的几何形原料镶嵌组合,这种形式多为各种毛色等量、均衡排列的四方连续骨架形式。各种兽皮在他们精心设计和巧妙使用后,成为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毛皮艺术品,在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 北方少数民族兼具实用与艺术的鱼皮服饰文化

在北方少数民族中,赫哲族是唯一使用鱼皮制作服饰的民族,被称为“鱼皮部落”。赫哲族是全世界穿用鱼皮服饰时间最长的民族,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至今仍有鱼皮制作技艺传承的民族。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文化是北方少数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服饰,是赫哲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服饰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

赫哲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鱼皮的厚薄、软硬等特性结合鱼皮的自然纹理,用不同鱼种的鱼皮制作不同的衣物和器具。赫哲族传统鱼皮服饰主要包括长袍、短衣、套裤、鞋、袜子、手套、袖带以及绑腿等。制作衣袍的鱼皮可以选用鳇鱼、大马哈鱼、鲤鱼、草根、白鱼、鲢鱼等,鞋靴一般选用怀头鱼、哲罗鱼、狗鱼、细鳞鱼等鱼皮制作。从选鱼到服装制作完成,要经过剥皮、晾晒、鞣制、裁剪、拼接、缝纫、染色和贴饰等数道复杂的工序。首先将三、四尺长的鱼皮完整的剥下来、去鳞晾干,用木棒捶打柔软;其次用刮刀将鱼皮上的杂乱纤维刮干净,将不整齐的边角剪掉,根据鱼皮的颜色深浅、自然纹理进行拼接、缝纫成衣;最后用植物染料染色和装饰。

鱼皮长袍、短衫是赫哲族鱼皮服装的典型代表,其式样类似于旗袍,偏襟或对襟,男女老幼皆可穿着。赫哲人喜欢用鳇鱼皮制作长袍,因为鳇鱼皮的厚度堪比牛皮,张幅较大,剪裁拼缝较简单,保暖性和耐磨性都远胜于其他鱼皮。赫哲族的鱼皮衣袍上半身大都染成紫色,在衣领处、衣襟处、袖口处用各种各样的云纹、花鸟、山水、风景图案和许多海贝、鱼骨、铜铃、珠子等装饰物进行装饰,还在背面有贴缀或拼接的呈左右对称的鱼皮剪刻装饰图案。下摆处用红色、紫色、白色滚边,造型粗犷、奔放、古朴、自然。赫哲服装不但精美,它还具有轻巧、抗寒、抗湿、耐磨、防水等特点。轻巧细薄的鱼皮衣,不仅面料为鱼皮,就连缝衣服的线也用鱼皮制成。鱼皮线细如尼龙丝,柔韧耐用、针脚细腻,也使得赫哲人的传统服饰缝合工艺不同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皮革服饰制作。鱼皮服饰造型优美,色彩分明,集穿着与装饰于一体,融实用与艺术于一身。

这三大类文化艺术基本上包含了北方少数民族狩猎时代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大方面。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造型艺术,是服饰文化与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的综合反应,是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参考文献:

[1] 张馨之.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民间服饰[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2] 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6.

[3] 钟茂兰,范朴.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 苏日娜.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5] 李宏复.萨满造型艺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作者:孙薇

服饰造型艺术论文 篇2:

音乐剧服饰造型艺术特点及作用探析

摘 要:音乐剧作为舞台艺术形式之一,在表演中往往融合了多种元素,其中服饰作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具有吸引观众、推动剧情发展、彰显人物特征等作用,能够极大地提高音乐剧舞台表演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服饰仅仅是音乐剧表演的重要部分之一,需要与灯光、音乐等元素相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音乐剧表演的艺术效果。鉴于此,文章通过分析音乐剧表演中服饰造型的艺术特点与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出强化音乐剧服饰造型艺术作用的有效措施,旨在增强音乐剧舞台表演效果。

关键词:音乐剧;服饰造型;艺术特点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音乐剧创作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JKH20200598SK)研究成果。

音乐剧自诞生以来,就凭借表演华丽等吸引了大量观众,并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发展成就。而音乐剧舞台表演往往需要服饰、音乐、灯光等元素的相互配合,以营造相适应的氛围,使得音乐剧表演更具艺术效果。其中,服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吸引观众注意力、推动情节发展等。但是要强调的一点是音乐剧服饰造型并非日常服饰,由于表演中往往涉及大量且幅度较大的舞蹈动作,所以其服饰造型设计需要考虑多项因素,这样才能促进音乐剧舞台表演效果的强化。

一、音乐剧服饰造型的艺术特点及重要作用

(一)服饰造型的艺术特点

在音乐剧舞台表演中,服饰作为重要构成部分,其造型艺术特点包括象征性、自由性和夸张性等。

1.象征性

音乐剧服饰造型设计高度重视抽象观念与具象事物的联系,简单来说就是舞台剧人物性格、特性等主要依靠服饰造型设计来体现。例如:服饰采用红色等暖色系,会让观众感觉此角色具有热情、阳光等特征。因此,在服饰造型设计中,运用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情感的不同、风格的不同,这样既可以增强舞台表演效果,又可以促进音乐剧内涵的升华[1]。以《猫》为例,不同的猫有着不同的性格,且有相应的颜色和妆容,如“迷人猫”是穿着红色皮毛的明媚猫,“英雄猫”则是带着光泽的银灰色猫。这些不同的颜色不仅起到了区别猫的作用,还在角色性格塑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自由性

在一场完整的音乐剧中,往往会涉及多个场景,要求表演者快速换装来适应特定场景的表演需求。因此,为满足表演者快速换装的要求,设计人员应考虑服饰是否方便穿脱、一衣多穿等因素,这无疑增加了服饰造型的设计难度[2]。以《歌剧魅影》为例,在表演期间,女主角一衣多穿,先是在开场以上身为紧身胸衣、下身为流苏裙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之后随着场景的变化,换装人员将下裙系在其腰处,并运用舞装带进行装饰,瞬间完成变装,不仅满足了场景换装要求,还能够给观众带来一次精彩绝伦的换装表演[3]。

3.夸张性

从情节角度而言,绝大部分音乐剧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但在服饰方面,为了达到舞台表演效果,音乐剧舞台服饰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服饰具有显著的区别,其中绝大部分的原因在于舞台和观众之间有较远的距离——为确保观众可以欣赏到一场效果震撼的舞台剧,设计人员在设计表演人員的演出服饰时,往往要融入一定的夸张元素。例如:在小剧场舞台表演中,观众与舞台之间的距离较近,观众可以清晰地观看到演员的动作和表情,为确保观众快速理解和掌握音乐剧情,并把握人物特点,要考虑根据人物角色特点进行服饰细节设计;在大剧院中,因为观众和舞台相距较远,在服饰设计中,往往会考虑服饰的材质与张力[4]。以《歌剧魅影》为例,在服饰设计中,有夸张的灯笼袖形、镶嵌反光珠饰的面料等,使得演员造型更加丰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乐剧的观赏效果。

(二)服饰的重要作用

音乐剧作为叙事为主的舞台戏剧表演,具体是通过歌唱、舞蹈形体动作,并融合其他艺术元素(服饰、灯光等)来强化舞台效果。在音乐剧舞台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服饰与日常穿着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其受场景限制,即要根据现场要求来更换服饰造型、颜色、材质等[5]。不仅如此,服饰还要高度尊重历史事实,不得毫无根据地改动。只有在整体方面实现各元素的有机统一,才能充分发挥服饰的点缀作用,有效增强舞台表演效果。另外,在音乐剧舞台表演过程中,良好的服饰往往可以帮助观众深刻理解角色,使得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以便观众在观看时获得更佳的体验感。

好的舞台服饰,往往可以产生诸多价值,如增强舞台表演美感、增强舞台表演艺术氛围等。总之,无论是服饰造型的局部点缀设计,还是服饰整体设计的优化,都可以提升音乐剧舞台表演效果。同时,不同的表演者对角色的诠释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表演者在诠释同一人物角色时往往穿着不同的服饰,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体验感。以《小说》为例,具体由三组卡司和七位演员构成,虽然角色统一,但是设计人员针对七位演员进行了量身设计,具体是根据不同演员的风格、气场等,选择性地进行服饰局部调整。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在服饰设计过程中,在整体大部分不变的情况下,对颜色和局部配饰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得服饰更加贴合人物角色,从而提升音乐剧的艺术内涵,有利于音乐剧舞台表演效果的增强。

二、音乐剧表演中服饰艺术特点和重要作用的有效强化措施

(一)合理选择服饰材质

从材质选择角度而言,音乐剧舞台服饰与日常服饰存在一定的区别,不仅不强调穿着的实用性,还不追赶潮流,这是为了适应音乐剧的不同场景表演需求,推动情节发展。因此,在服饰材质的选择上,往往以角色需求为核心来选择合适的材质。以《饼干小子》为例,为了突出角色形象,设计人员在服饰材质选择上,广泛使用泡沫、海绵等,既可以突出角色的活泼性格,又增加了戏剧性,从而有利于增强舞台表现效果。除此之外,为了完整体现角色的社会属性,需要结合其社会地位来合理选择不同的服饰材质。

(二)强调服饰配色的作用

在音乐剧表演中,为确保表演效果能够打动观众,往往要借助特定的色彩搭配来打造相应的舞台风格,如夸张、朴实等。因此,在音乐剧服饰设计中,应强调服饰配色作用的体现,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剧情发生时间、背景等,初步确定服饰大部分的色彩基调。二是基于人物性格选择合适的服饰色彩,以此彰显出人物性格,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色彩往往可以展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可以让观众了解其形象。三是考虑舞台背景、灯光等因素,以充分发挥颜色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如舞台灯光颜色为红色,服饰颜色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同色系,应选用对比色,这样才能突出人物形象。

(三)强调服饰造型的夸张性

在音乐剧表演过程中,无论是大剧场还是小剧场,观众与舞台之间都必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使得无论表演者穿着如何浮夸,都会因为距离而被消除。需强调的一点是音乐剧的内容及题材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音乐剧舞台服饰并非直接套用现实生活中所穿着的服饰,而是要根据故事背景、人物特点等设计,保证造型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在音乐剧服饰造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如表演效果、观众需求等,以此进行局部调整,并在局部突出设计重点,使得其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作品,又不会因为服饰的单调而影响舞台效果。但是要强调的是布局重点设计时,不可过于夸张而脱离现实背景,即确保服饰造型设计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音乐剧是集音乐、舞蹈、服饰、灯光等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其中,服饰作为重要构成部分,既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又间接影响表演者情感的代入。因此,在音乐剧服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多项因素,并在具体的设计中合理选择服饰材质,同时要强调服饰的配色作用及服饰造型的夸张性,这样才能将服饰与舞台表演完美融合在一起,提升服饰艺术水平的同时,有利于舞台效果的强化。

参考文献:

[1]郝姝雅.论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舞台服饰对人物塑造的作用[J].戏剧之家,2020(25):6-7.

[2]梁帅.原创音乐剧民族化实践路径探索:评原创音乐剧《木兰前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0(2):93-97.

[3]熊若佚.魔术音乐剧《王牌游戏》的服饰造型构思与设计[J].四川戏剧,2019(5):71-74.

[4]尹小微.传统粤剧服饰中的造型艺术研究[J].戏剧之家,2019(11):24.

[5]喻梅,胥筝筝,叶鸿.浅析越剧服饰及其艺术特征[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5):39-42.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

作者:于淼

服饰造型艺术论文 篇3: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蝴蝶纹样的造型艺术探析

摘要: 蝴蝶纹样是中国的传统纹样,其形象传承已久,在中国民间服饰上甚是常见。以江南大学近代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服饰上的蝴蝶纹样为研究对象,对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上蝴蝶纹样的造型艺术进行探究。对其造型进行详细的划分,首先对常见的蝴蝶纹样造型进行归纳,其次对造型醒目特殊的蝴蝶纹样进行解析,分析蝴蝶纹样造型上的艺术之美,总结蝴蝶纹样的造型特点,挖掘其独具的艺术内涵,最终剖析所研究的蝴蝶纹样在造型中所体现的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蝴蝶纹样的结构形态。

关键词: 蝴蝶纹样;近代汉族;民间服饰;造型艺术;造型规律

Study on modeling arts of butterfly pattern used on Han folk clothes in modern China

GAO Aibo, CUI Rongrong

(a.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b. Jiangs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ase,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Key words: butterfly pattern; modern Han nationality; folk costume; plastic arts; modeling law

收稿日期: 20160502; 修回日期: 20161105

基金項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5AG004)

作者简介: 高爱波(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文化与服装设计理论研究。通信作者:崔荣荣,教授,cuirong3369@ sina.com。蝴蝶,其自然形态以它独具的风姿展现给人们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感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因而人们赋予蝴蝶“大自然的舞姬”“美的精灵”等名。蝴蝶以其独特的生长历程及绚丽的外表,给千百年来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无穷的灵感[1]。而这一美丽的形态同样频繁呈现在中国近代汉族民间传统服饰品上,它被人们以织绣纹样的方式跃然于各个服饰品类之中,并成为传统女性极为宠爱的纹样题材。现今国内虽有少量文献对蝴蝶纹样进行了研究,但并非专注于传统服饰上的蝴蝶纹样;而在论述传统服饰上的蝴蝶纹样时,内容主要以黔东南台江施洞苗族、黔东南西江镇苗族的服饰为主,其中只掺杂少许对蝴蝶纹样造型艺术的描述。国外在关于纹样的专著中对蝴蝶纹样的象征意义有零星介绍,但大多都是对蝴蝶的形态进行图片展示。本文对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蝴蝶纹样的造型艺术进行了细化研究,选取了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上千件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中带有蝴蝶纹样的服饰品共计256件,其中包含了袄、卦、衫等上装,裙、裤等下装,各类服装饰品如帽、眉勒、荷包、云肩、围巾、鞋垫、弓鞋等。并对附着在这些服饰品上的蝴蝶纹样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与归纳,在造型上从其出现频率和造型特点进行了细化归类,最后对其造型过程中遵循的共性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

1常见造型的蝴蝶纹样

在对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上蝴蝶纹样的造型进行研究时,有些造型出现的频率颇高,这些造型规规矩矩,没有出其不意的表现形式。这种蝴蝶纹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装饰意味稍弱,主要是用于搭配主体纹样,且与主体纹样组合起来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一类以蝴蝶的写实造型为主,主要在于模仿自然中蝴蝶的真实形态。根据对所研究的蝴蝶纹样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出现频率颇高的常见造型的蝴蝶纹样约占83%,可见这类造型的蝴蝶形态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

1.1简洁造型的蝴蝶纹样

这类蝴蝶纹样在整个纹样组合中所占比例偏小,表现蝴蝶体态时大致分为触角、虫体、翅膀三部分。布局方式在总体设计上遵循造型艺术法则,形成相互对称与自由均衡的视觉构造方式,往往运用阴阳、大小、前后、疏密、凹凸等造型手段,追求形象内容的运动对比、安静婉约,相互之间达到统一、协调、联系的依附关系[2]。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蝴蝶纹样的构造布局正是如此,而其中简洁造型的蝴蝶纹样多与植物纹样相互组合,以简约的造型点缀主体纹样,在造型大小、与主体纹样的空间关系上作出调整,以达到相对平衡的视觉审美,形成动静相宜的美感。简洁造型的蝴蝶纹样造型特征大同小异,前翅形状或由平滑的稍大半圆、椭圆、狭长的柳叶形、三角形构成;后翅形状或与前翅形状相对应,或用前翅造型中的其他造型代替且大小均较前翅稍小。这类造型的蝴蝶纹样注重意境的营造,充满着写意的风格,但同时所蕴含的吉祥意义并未减弱,图1中截取的是一件肚兜领线下蝴蝶与莲花组合的纹样,其中莲花纹样居中,蝴蝶纹样前后翅仅用半圆弧线勾勒外形,居于左上角对称展开,既突显表现的主体——莲花纹样,又将欲表达的吉祥寓意完整呈现。正如有学者所说:“图案语言的简洁是指图案语言的简洁明快,民间吉祥纹样经过反复应用,只是一个小小的图案而反映着浓厚的文化意识。”[3]看似简单的造型与主体纹样共同组合成一幅幅反映吉祥寓意的画面,蝴蝶纹样以概括分明的造型协调着整个纹样题材的分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Fig.1Combined pattern of butterfly and lotus1.2寫实造型的蝴蝶纹样

蝴蝶作为装饰纹样以来,写实的蝴蝶纹是蝴蝶纹饰中最常见的艺术样式之一,受“观物取象”思维影响而与真实形态比较接近,但并非是对原形的重复再现或截取,而是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形成视觉思维上的写实[4]。这类造型呈现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上时,有的会作为主体纹样单独呈现,但大多还是会以组合纹样的形式出现,其抓住自然中蝴蝶的主要特征进行塑形,不会刻意夸张蝴蝶原貌,在刺绣过程中采用点线面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元素相结合来塑造蝴蝶身体的各部分,从而以最直观、最接近自然的形态展现。一般这类造型较简洁造型的蝴蝶纹样相比体态较大,且蝴蝶所居服饰的位置比较显眼,如置于上衣衣片的视觉中间、帽饰的正中间位置、鞋子的鞋头位置等。如图2是截取的旗袍上侧面角度写实造型蝴蝶纹样,其采用了折线、曲线、直线、圆点等多种元素对蝴蝶的造型进行艺术表现,竭力在蝴蝶原型与艺术手法的表现中达到平衡,准确地抓住蝴蝶自然形象的精髓,展现蝴蝶美丽斑斓的形象特征。

Fig.2Butterfly pattern with realistic modeling2特殊造型的蝴蝶纹样

蝴蝶纹样除了以上造型外,有些造型则会给予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形象的塑造在所有蝴蝶纹样中“脱颖而出”。它们的形体塑造较其他形态特征显著,与众不同,这种“特殊”的形象给人更强的想象空间。同时,精心塑造的造型充分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造诣和非凡的创造力。

2.1“似花似蝶”的造型

民间服饰上有些蝴蝶纹样乍一看与周边花朵无异,仔细看才发现其身上具有蝴蝶的外形特征。这类“似花似蝶”的造型有着花一般的唯美,苗画大师秧初兴就曾描绘过苗族服饰中这类“似花似蝶”的图样。如图3是馆藏陕西围兜上的刺绣纹样,可见图案左边的蝴蝶与中央位置的花卉十分相似。花卉的造型里层是圆润的花瓣,外层边缘似尖尖的叶子般层叠将花瓣包围,这一造型将蝴蝶的翅膀取代,并将蝴蝶与花卉茎部的叶子相连,而在花朵上也同样有蝴蝶触须的造型与之相呼应,使得蝴蝶隐现于花卉之中,似花似蝶。曾有学者这样形容这类造型:“蝴蝶蝶翅生花,蝶须成蕊,就像一朵朵交融盛开的花。”[5]以这种造型呈现的蝴蝶,使得蝴蝶纹样在整个综合的刺绣纹样中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蝴蝶隐藏在花卉之中,更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朦胧之美。

Fig.3“Like flowers like butterfly” butterfly shape2.2“长尾圆眼”的造型

这类形态的蝴蝶造型独特,有鼓鼓的富有灵气的大眼睛,弯弯长长的触角,向内呈弯曲波浪形的翅膀边缘,并且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它长着长长波浪形的尾巴,飘逸自由,体型偏大,这种造型一般所依附的衣饰华贵精美,为大家贵族才能拥有。另类的造型充分彰显了创造思维的奇特,为此对其创作时所依托的客观载体、具象的出发点进行了探究,从而发现在自然界的生物类群中,有两种蝴蝶科类——凤蝶科和蛱蝶科。它们是中型或大型蝴蝶,色彩艳丽,凤蝶科一般有2~4条尾突,而有的种类的蛱蝶科也会有1~2条尾突,并且凤蝶科在蝶类中是最漂亮的科类[6]。这一自然界中的蝴蝶造型原貌与本文所研究的“长尾圆眼”的蝴蝶造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服饰上蝴蝶纹样的造型进行了更夸张的修饰。“蝶中最美”的形态,正与服饰上的这类造型较其他造型奇特、工艺精湛、色彩精美相互匹敌。如图4是清代一褂上面绣有的此类蝴蝶纹样,其细节刻画得精致灵巧,这样的纹样造型配以华丽丰富的色彩,刺绣在衣服上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雍容高贵的感觉,有着独特的造型艺术特征。

Fig.4“Long tail round eye” butterfly shape2.3“蝶中含喜”的造型

这类造型是一种以形造型、形中附形的结构方式。“蝶中含喜”顾名思义,简单来讲就是蝴蝶的外形内包含有喜字,但所研究的这类蝴蝶纹样在与“喜”字的构图上却别具匠心。如图5是清代一云肩上的此类蝴蝶纹样的造型,可见,喜字形置于整个造型的中央位置,且巧妙地代替了蝴蝶的虫身部分,在视觉上表现得和谐而不突兀;并且整个造型以喜字形成左右对称构图,平衡且庄重。服饰中这种造型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它应用了具有剪纸特点的挖云工艺,将第一层布料塑造成镂空剪纸的形式,并附着在另一层布料上,从而透过镂空再在第二层布料上对蝴蝶翅膀进行刺绣装饰,在造型的表现形式上极具创造力。文字作为字体出现在民间服饰中,其内容大都为表达美好祝愿的吉祥用语[7]。喜字就是传统人们婚嫁中必用的吉祥文字,而蝴蝶本身具有代表爱情的寓意,因此对于“蝶中含喜”这种形中形的造型除了外在形制上极富特色外,实际上也代表了人们对爱情、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民间通过塑形的方式来表达求全祈福的心理特征。

Fig.5Modelling of “Xi in butterfly shape”3蝴蝶纹样的造型规律

蝴蝶纹样作为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增强服饰美感、传达服饰内在情感的表达元素,它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所表现出的造型存在着共性关系。根据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服饰品上蝴蝶纹样的造型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在造型上受到与它相组合纹样形态的影响,在形态塑造的过程中也遵循着一定的造型规律。

3.1相辅相成的造型关系

“相辅相成的造型关系”这一规律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蝴蝶纹样的造型以协调统一整个纹样题材为主旨。在服饰中,蝴蝶纹样多与其他纹样组合出现,而蝴蝶纹样在造型时与搭配纹样相生相成,若与蝴蝶纹样搭配的主体纹样形态具象生动,那么必然蝴蝶纹样无论翅膀、触须及尾突的形态都会依托主体纹样的造型风格显现得更加协调生动,反之依随其抽象呆板。即同柳维和所言:“写实风格的花卉或果实,配写实风格的蝴蝶,装饰风格的花卉或果实,配装饰风格的蝴蝶等。”[8]因此在上文所提到的各式蝴蝶纹样中,蝴蝶的造型都会与所搭配的纹样相互协调,结构上保持风格统一。

另一方面是蝴蝶纹样根据与之搭配纹样种类的多少呈现不同的造型形态。根据对江南大学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中蝴蝶紋样造型的研究分析,当与蝴蝶纹样搭配的纹样题材不超过2种或者蝴蝶纹样单独作为主体纹样时,由于作为其中的主体纹样其造型更加决定着整件服饰品的美感,因此经统计这类蝴蝶纹样造型约80%都是写实或繁复的造型风格。如图6是近代汉族山西地区一件单独绣有蝴蝶纹样的上衣,可见蝴蝶纹样飞舞的造型具象生动,大小不一,边缘轮廓结构清晰精致,角度上侧面造型和正面造型会不断变换,着重凸显蝴蝶婀娜的体态,美感强烈。然而,当蝴蝶纹样搭配的纹样种类繁多时,一般如云肩、凤尾裙,每种纹样在服饰品上划分的空间变小,所以这类蝴蝶纹样的体态较小巧,结构简洁,且多做点缀纹样。

Fig.6The butterfly pattern on the coat3.2向花而飞的造型视点

在所研究的265件带有蝴蝶纹样的服饰品中,有230件服饰品上的蝴蝶纹样均与花卉纹样进行组合,而这其中蝴蝶纹样的形态91%都是以朝向花头的视觉角度塑形。蝴蝶纹样朝向花头的造型之所以如此多见,源于蝴蝶的自然属性也源于蝴蝶与花卉组合的美好寓意。蝴蝶的天性就追随于花朵,“鸟声流向薄,蝶影乱芳丛”[9]的诗句在民间传唱;民间“蝶恋花”因其形富有魅力,也是吉祥纹饰的题材[10],且两蝶相逐的“喜相逢”纹样也是幸福的象征,因此这都验证了蝴蝶“向花而飞”的形态塑造渊源深远。同时在研究中发现,面朝花卉的蝴蝶纹样会将其飞舞的形态大致分为三个方位进行塑造,分别是蝴蝶身体偏向花朵45°角倾斜、蝴蝶与花朵方向垂直或与花朵方向水平并排。其中发现成对的蝴蝶面朝花朵时,它的造型方式大多依据如图7近代汉族民间上衣底摆上蝴蝶的造型规律展开。虽其他服饰品上蝴蝶纹样的造型不会完全相同,但它们的共通之处就是在塑造形态时将每对蝴蝶安排在花朵的两侧面面相觑且造型基本一致,并以花朵垂直或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相对称。这种类型的蝴蝶纹样在汉族民间服饰中常出现在袄、褂或衫上尤其是在下摆衣角上、马面裙“马面”底边的两个直角和一些对称的服饰品如眉勒上,其造型使整个纹样题材塑造得更加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Fig.7The butterfly pattern on the coat hem4结语

在研究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上蝴蝶纹样造型艺术特征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蝴蝶纹样多变的形象及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服饰艺术长河中所包揽的丰富内容,蝴蝶的形象在中国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珍贵的造型艺术研究价值。中国民间女性用她们的艺术才华及她们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呈现给人们千姿百态的蝴蝶纹样的织绣形象,其丰富变化的各类造型及所遵循的造型规律更是让蝴蝶纹样充满让人探索的魅力,反映着民间人们的艺术审美。

参考文献:

[1]朱静,王学.蝴蝶图案在艺术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3(12):289.

ZHU Jing, WANG Xue. The application of butterfly pattern in the art[J].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12):289.

[2]李学伟.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品格及设计意化表现[J].丝绸,2015,52(1):5459.

LI Xuewei. Character and design meaning performance of folkclothing pattern in modern China[J]. Journal of Silk,2015,52(1):5459.

[3]刘晶.图案语言的简与繁[J].美术大观,2010(5):108.

LIU Jing. The simplicity and complexity of pattern language[J]. Art Panorama,2010(5):108.

[4]包小燕.蝴蝶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8.

BAO Xiaoyan. The Rea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Butterfly Pattern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D]. Hangzhou: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2014:8.

[5]郭世华.湖南湘西苗绣蝴蝶纹样造型研究[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3(9):536542.

GUO Shihua. A study of the butterfly designs in Miao ethnic embroidery of western Hunan[J]. Hunan Provincial Museum,2013(9):536542.

[6]顾茂彬,陈佩珍.蝴蝶文化与鉴赏[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6095.

GU Maobin, CHEN Peizhen. Culture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Butterfly[M]. Guangzhou: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2009:6095.

[7]李非非,崔荣荣.近代民间服饰中“文字”的艺术解析[J].纺织学报,2013,34(9):120124.

LI Feifei, CUI Rongrong. Characters artistic exploration of folk costume in neoteric China[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9):120124.

[8]柳维和.蝴蝶图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2.

LIU Weihe. Butterfly Pattern[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1980:2.

[9]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EB/OL].[20160810].

http://so.gushiwen.org/view_3898.aspx?WebShieldDRSession Verify=mtNVD3PYgBBSHdFccJ0D.

LUO Binwang. Saying to Gaosi while visiting Dezhou in the summer days[EB/OL]. [20160810].

http://so.gushiwen.org/view_3898.aspx?WebShieldDRSession Verify=mtNVD3PYgBBSHdFccJ0D.

[10]张道一.吉祥文化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428.

ZHANG Daoyi. On Auspicious Culture[M].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2011:428.GB/T3920—1997100%121℃500mg·mL-1)[12]%), 48h(24hXDS|1B(a)对照组;(b)S1;(c)S2;(d)S3

作者:高爱波 崔荣荣

上一篇:林业工作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信息科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