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试图对钢铁上市公司2008年和2007年的第四季度盈利能力做一个同期对比分析,以找出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盈利较为平滑的钢铁上市公司,且分析了具体原因,希望对钢铁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钢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钢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篇1: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开发培训工作探索与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处于该背景下的钢铁企业,要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实现中国钢铁行业“排头兵”的宏伟目标,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企业强。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钢铁行业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开发培训工作将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应当值得大家去广泛关注和认真思考。

一、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进入到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阶段。作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极高的钢铁行业将随着经济新常态进入大变革、大调整的新阶段。只有深刻认识新常态,才能适应新常态;只有正确认识新常态下钢铁企业所面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才能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切实增强做好企业高管人员开发培训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挑战。从行业本身看,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突出地表现为“两高两低两紧”的新常态特点。

1.1“两高”一是产量高。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3亿吨,占全球比重升至49.4%,但国内粗钢表观消费为7.4亿吨,同比下降4%,粗钢产能利用率低于70%,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较为突出。二是成本高。钢铁行业整体看,期间费用高、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人工成本等居高不下。

1.2“两低”一是低价格。市场供大于求造成钢价总体处于低位徘徊并持续下跌,价格指数已降至历史低点。二是低效益。2014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882.07亿元,实现利润304.44亿元。其中,钢铁主营业务仅实现利润81.83亿元。全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85%,处于主要工业行业末游水平。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企业经营更加困难,预计"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仍不乐观。

1.3“两紧”一是2015年1月1日起,史上最为严厉的新环保法和新的钢铁行业系列标准全面实施。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估算,如果要达到新的排放标准,吨钢环保投资比重需增加到总投资的13%,较现在的水平翻一番;吨钢运营费用要增加到约200元,比目前增加近40%。二是资金紧张。作为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来说,受国家化解过剩产能、限制对其金融支持政策的影响,钢铁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特别是部分银行采取了大额抽贷、压贷等措施,导致钢铁企业资金链断链风险加剧。

2.机遇。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钢铁企业一定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措施,牢牢把握好新常态下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

2.1新常态下行业内的分化和重组。随着钢材消费规律和特征的变化,钢铁企业的经营发展必然会出现分化。好、中、差的区分已经越来越明显,区域不合理、结构不合理、自身改革不到位的企业面临的生存形势更加艰难,尤其是内陆型企业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因此钢铁企业要冷静分析、合理规划,分析自身产品的结构和流向,并结合成本分析和竞争力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域性的能力布局及调整。

2.2新常态下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新常态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治理结构和相关政策的深刻变化,例如面对电力体制的改革、能源战略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钢铁企业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利用机会重新审视制定自身战略,破解自身在决策、人事等制度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治理制度改革,加速提升自身运作效率和效益。

2.3新常态下国内新的经济布局。在新常态下,国家必然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条件确定新的经济布局。所以钢铁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一定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谋篇布局,要把整个区域的钢铁工业乃至相关行业的发展,都纳入到自身布局调整中来,寻求與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建立与相关上下游企业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盟关系。此外,新常态下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对钢铁行业产生积极意义和影响。

二、加强新常态下钢铁企业高管人员开发培训工作的基本策略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作为钢铁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基地要以新的姿态,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手段,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方向、布局和抓手凝心聚力抓好高管人员队伍建设,确保企业在行业格局的重新洗牌中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1.注重融入大局。要把高管人员开发培训工作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要深入研究探讨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商业环境,所处行业、产业链条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聚焦企业和员工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培训工作与国家、社会、企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坚持开放式办学。要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和办法,立足自身,放宽视野,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工作理念和丰富的优质资源,综合考虑、共同探讨人才开发培训工作的内在规律、外部条件、时代要求和具体措施等。

2.注重人才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决定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主导产业转型需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开发培训符合企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多元发展的优质人才,确保人才不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建立人才引进信息发布渠道,适时推进 “高端人才引进工程”。通过开发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强“新领域”科研开发,抢占先机,充分掌握产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注重人才质量提升,突出人才本位。人才作为经济持续繁荣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因素。注重人才质量提升,以人才为本就是要通过高标准、定制化、有针对性的开发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才创造价值能力和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增值;要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和竞争淘汰机制,让人才永远充满活力和幸福感,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岗位、干成事的有地位”、彻底打破“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能涨不能降”的局面;要通过定期慰问、定期谈话等心理关怀机制和高层论坛研修等沟通交流平台,营造重才敬才、识才用才、引才聚才、优才留才的政策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激发人才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能量。

4.注重创新,打造专业化的工作平台。探索建立高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和人才测评中心,定制开发人才测评方法和工具,充分应用互联网络、数字化信息交换手段及平台为人才开发培训工作提供前瞻性的分析与洞察,依靠数据分析提高人才开发培训工作的信度与效度,让整个人才工作更有效,更切实可行;通过对人才“碎片时间”进行有效集成与模式创新,充分将微学习、移动互联网学习等新元素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应用于人才开发培训领域,以满足新常态下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

5.要注重开发培训工作在企业智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高管人员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设计者、改革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及实践者。通过策划实施高端学习研修项目和创新培训方式,充分激发高管人员的新思考、新理念和新举措为集企业扭亏增效、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资源保障。复杂的生存环境和紧迫的发展危机将使高管人员开发培训工作在助推企业战略突破、构建未来竞争优势、辅助高层战略判断和协同推进重大事项落实等方面彰显出巨大力量并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5年第一次信息发布会新闻稿http://www.chinaisa.org.cn/gxportal/DispatchAction.do?efFormEname=ECTM40&key=B2QPMFkyWDlWNwM0XjkNbFM3UDAAZFFnAzNWYVUzAzALGA1CXkVSYgobUBdeSQBi,2015-1-29.

[2]刘国胜:《宝钢领导力》,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李国志

钢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篇2:

金融危机下钢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 试图对钢铁上市公司2008年和2007年的第四季度盈利能力做一个同期对比分析,以找出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盈利较为平滑的钢铁上市公司,且分析了具体原因,希望对钢铁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 金融危机;钢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因子分析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增速持续下滑。钢铁下游行业增长均呈明显下降态势。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低迷,汽车、家电和集装箱行业均呈同比负增长态势,国内钢材市场需求萎缩。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钢材需求迅速萎缩,我国钢材出口大幅下滑。再加上下半年钢材价格的持续下跌,致使钢铁企业第四季度盈利状况出现较大波动,不少企业出现全面的亏损。

一、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评价指标包括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本文为了对比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钢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选取反映08年第四季度和07年第四季度盈利能力的同比增长指标进行分析。具体包括销售毛利率的同比增长、总资产报酬率的同比增长、净资产收益率的同比增长、每股收益的同比增长、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净利润的同比增长。

二、因子分析实证研究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30家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为主营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自网易财经网公布的各样本公司2007年和2008年第四季度的单季财务报表。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常采用Z-score将数据标准化。

3.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通过对上述经标准化处理的同比增长指标数据进行检验得到:KMO值为0.787(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541.714(P<0.000),拒绝零假设,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阵,可以考虑进行因子分析。

4.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与累积贡献率

在进行因子分析时,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通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钢铁上市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单季盈利能力的同比增长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评价指标相关矩阵特征值及其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1)。

从表1看出,前两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791%,能比较全面地反映6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选取两个公共因子。为了便于对公共因子进行解释,分析中采用方差极大法正交旋转。使得每个因子上的具有最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少。简化对因子的解释。

5.公共因子的经济解释

表2为旋转因子载荷估计值。其统计意义是因子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得:公因子F1对销售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以及净利润等的同比增长载荷较大。揭示上市公司的整体资产规模和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可解释为规模结构因子。公因子F2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载荷较大。可解释为业绩成长因子。

6.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钢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同比增长得分

首先根据因子得分矩阵计算两个公共因子得分,然后使用公共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再将各公因子得分代入综合评价模型即可得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同比增长得分。

F总=77.019%×F1+16.772%×F2

盈利能力同比增长得分越高说明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越小。现将各公司盈利能力同比增长得分排名和各因子排名(表3所示)。

三、评价与结论

通过对表3的排名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1.排名第一的是包钢股份。说明金融危机对包钢股份盈利能力的冲击最小。主要源于包钢股份的公因子F2排名第二。公因子F2反映的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即业绩成长因子。面对第四季度低迷的钢材市场,很多钢铁上市公司的销量大幅下降。但包钢公司通过重新细分目标市场,使得其第四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实现了正增长。这是包钢股份排名第一的重要原因,说明企业市场定位的准确与否以及调整的及时与否将成为逆境生存的关键因素。

2.通过分析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可以发现抚顺特钢和凌钢股份其公因子F2的排名位居倒数之列,但公因子F1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位,使得两家公司的排名挤进了前十位。这是由于公因子F1的贡献率达到77.019%,可见,公因子F1的得分对排名有很大影响。说明盈利能力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大小主要是由公司总资产和自有资产两方面的盈利能力决定,即公司的资产规模、结构的不同会带来企业不同的抗风险能力。

3.从整体排名来看,总资产规模偏小的企业排名靠前。对于宝钢、鞍钢这样大型的上市公司,其排名却靠后。说明大型钢铁公司业绩下滑更为明显。这其中有相当部分原因与2008年特殊的行业外部环境有关。2008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钢材价格也急剧攀升。面对高涨的外部市场,不少大型钢铁企业大量囤积原材料以待后期生产。下半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钢铁行业遭受重创。内需不振、外需疲软,钢材市场价格大幅缩水。不断走低的钢材价格再加上上半年囤积的高价原材料,双重压力使得不少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盈利出现巨亏。相对而言,中小规模的钢铁公司由于资金实力有限,避免了高价的存货积压。金融危机对规模较小经营灵活的钢铁上市公司影响较小。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可以看到虽然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对整个钢铁行业第四季度的盈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公司不同的市场预期和定位,以及经营灵活性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表现。钢铁企业管理层应多加强风险经营意识,提高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及时根据市场调整经营策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经受住外界市场的风雨洗礼。

参考文献

[1]李晓荣.因子分析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应用[J].财经科学.2002(7):218~220

[2]陈军飞.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港口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J].水运工程.2002(9):23~24

[3]府亚军,黄海南.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12):44~46

[4]张宝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探讨[J].財会通讯.2006(7):43~45

作者:徐 婉

钢铁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篇3:

基于生态系统下钢铁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命脉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钢铁企业也迎来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结构调整和战略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白万纲编撰的《钢铁企业:战略、管控与发展》(2010年10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立足于钢铁工业的产业溯源、现状特征和发展战略,与国际知名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深度的制度、结构、技术和模式的对比,进而更好地认识我国钢铁企业的优劣势,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的产业集聚和优化钢铁产能的时代大趋势,推动钢铁企业的现代化高速发展,打造协调、良好、高效、可持续的钢铁品牌。

该书共包括五大部分,分别论述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历史现状,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发展现状,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对策和并购重组,钢铁行业的集团管控策略,以及米塔尔、浦项制铁、新日铁、宝钢等知名钢铁企业集团管控的案例分析。在该书的论述中,编者始终贯彻了钢铁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一体化”,也就是说,在产业一体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下,编者认为我们应当将钢铁企业及其品牌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发展,做到重点突出、全面发展、协调行动,最大化聚集产业资源,实现钢铁企业的生态布局和跨越式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的行业发展理念,笔者认为在钢铁企业及其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至少包括以下三大类型的关键要素: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

一、主体要素:创新型钢铁企业和钢铁品牌的转型建设

作为企业生态系统的活动主体,钢铁企业在整个企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显著的核心作用,从钢铁品牌建设的角度来谈,钢铁企业应当顺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时代潮流,实现创新型企业的转型,加大对钢铁品牌的运营投入,树立创新的、现代化的民族钢铁品牌形象。

一方面,钢铁企业要搭建好产学研合作的桥梁,让钢铁产业的生产经营与钢铁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创新科技在钢铁产业生产中的应用效率,为钢铁品牌添加显著的创新标志。另一方面,钢铁企业要发挥主体功能,为钢铁品牌建设的各项活动提供物质支持、人力支持和制度等支持。

钢铁企业的主体要素是钢铁品牌建设中的主导者,它需要以科学的产业布局理念和与时俱进的产业创新战略来完善实施钢铁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推动钢铁企业品牌建设的高效完善和发展。

二、功能要素:钢铁品牌建设中的人才要素和资本要素

功能要素一般体现在钢铁品牌建设一体化生态系统建设的过程之中,它是钢铁品牌建设重要环节的内在驱动力,包括人才要素和资本要素等。人才要素包括知识和人才两大方面,钢铁企业的品牌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它是钢铁企业优化自身产能配置的重要途径,在这个问题中,知识和人才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本也是钢铁企业品牌建设生态系统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在品牌建设的开创期和市场投放期,因为技术创新和品牌转型带来的市场风险需要得到更多的金融和资本保障,以实现创新型钢铁企业品牌的顺利转型。

三、环境要素:钢铁品牌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

钢铁品牌建设的目标在于重新树立钢铁品牌的创新形象和绿色发展形象,它具有显著的市场价值和国民经济发展价值。因此,在钢铁品牌建设的生态系统中,市场环境要素和政策引导要素都是其中不可分割的关键要素。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深化改革、“一带一路”产业升级等政策的引导下,钢铁企业的品牌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为钢铁企业的品牌建设营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在钢铁企业的优化升级和品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钢铁企业的产业一体化进程正在逐步推进和深化之中,在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的综合性管理和发展中,钢铁企业要做好品牌再定位,挖掘钢铁品牌及产品在区域市场的竞争优势,并优化各项实施策略的协调共进,包括品牌建设、市场推广、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巩固传统业务,开拓创新业务,以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銷为新的工作重心来实现钢铁企业资源配置和战略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钢铁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

[基金项目:2017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生态系统背景下汉钢品牌力的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JK1133)的阶段性成果]

(张静/硕士,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讲师)

作者:张静

上一篇:经济增长质量分析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