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及防范探究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行业在社会经济日渐复杂的形势下,审计难度也越来越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存在的审计风险问题也更加广泛,注冊会计师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审计现以逐渐成为高风险行业,审计风险问题已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审计风险及防范探究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审计风险及防范探究论文 篇1:

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审计风险防范对策探究

摘 要: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整体改革和发展,使各行业竞争加剧,为了使相关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必须完善相关的体系和政策,做好一定的审计工作,立足于长远的目标,对单位内部进行全面的管理。对于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包括对资金的合理分配,是保证长治久安的关键。随着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的審计模式对风险防范已经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为了保证内部运行的高效有序,审计方面的相关工作必须做好更新和完善,融入创新的思维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审计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遇到阻碍和问题,本文对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提高相关部门的审计管理水平,使单位内部管理更加完善。

关键词:审计;问题;风险防范

一、前言

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审计工作,审计的有效运行能够保证相关单位部门内部的有序性,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内部审计工作逐渐受到更高的认可和支持,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政策和体系,结合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实际,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保证更好的进行资金的运用和管理,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降低相关的成本,以保证相关部门的经济效益,促进工作的合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审计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了更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关部门必须对审计工作进行完善,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做好一定的风险方法工作。

二、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第一,在审计制度和管理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我国审计发展的短短几年里,审计相关工作得到了顺利的推广,但在制度方面并不全面,并不能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于不同的行业,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区别性,审计人员应对相关的制度和形式进行灵活的运用。就目前的审计管理现状而言,在制度方面并不能为审计工作提供全面的保障,并不能对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约束,以至于相关的审计人员并不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刑事,存在一定的制度漏洞,使得审计人员在履行相关工作职责时存在逃避责任的现象,由此使得审计方面相关的风险加大。对于不同的部门,其财务账户相对独立,一般是分开进行管理和核算,在整体管理工作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管理人员并不清楚实际的细节,对于明细账并不了解,只能看到总账的相关记录,使得对财务的管理工作存在遗漏,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二,在审计的环境和设施基础方面,并不能达到审计工作的实际标准,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阻碍。对部分单位和部门来说,在工作的职责和权限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区分,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审计工作很难顺利进行。相关的管理者对审计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并不具有足够的审计意识,在配合审计工作方面存在问题,加大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使审计风险增加。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相关软件和通信方面的技术不断提高,部分审计部门在软件设置上存在问题,并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的审计工作。在软件的更新和研发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得审计方面的水平进步速度缓慢,阻碍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在审计工作内部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较为欠缺,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审计工作存在不同的要求,相关的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对象的工作流程和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监督和风险防范工作。为了使审计监督工作、评价工作、咨询工作以及服务工作得到更好的提升,对审计人员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寻找最为有效合适的解决方法。审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审计知识以外,在会计、管理等方面也应具有一定的了解,结合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创新性思维对工作的相关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审计人员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使审计工作的质量存在欠缺,无法保证工作效率。

第四,在审计工作的范围和执行力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单位和部门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相关制度并不能完全落实,使得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过于狭窄,达不到全面管理和监督的目的。在执行相关审计工作时,部分管理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并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等问题,有效的做好全面审计。审计制度的落实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并没有指定详细的工作目标,在职责分工方面存在不足,使审计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第一,对审计的相关制度和机构设置进行完善,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工作设置和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对于审计部门,应与财务、监察以及纪检等部门分开进行,单独管理,相关领导者做好管理工作。在审计制度方面,应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进行完善,使审计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规范。在审计工作中,做好监督、评价以及报告等工作,使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结果更加透明。另外,在反馈制度方面也要进行完善,及时收集相关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相关的审计结果,逐渐完善审计运行机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第二,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拓宽相关人员的知识范围,保证相关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工作的一部分,相关领导者应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计算机水平,充分的利用审计方面的软件,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做好信息搜集和分析工作,培养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结合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特点,做好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另外,对于审计项目,应进行适当的选择,突出重点,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对专业知识进行利用,结合相关工作情况,扬长避短,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能力。

第三,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对象,使审计工作更加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审计工作主要是分析相关单位的绩效和经济活动情况,对前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保证相关单位的效益。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之前,必须明确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清楚审计项目的相关内容和方向,结合审计的相关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审计工作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根据相关部门的具体情况,对于重大问题应严格进行管理,落实相关的制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对于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做好分析工作,明确事情的具体原因,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管理者和领导者,通过共同的努力,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在进行工作时,应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以便于更快的找到责任人,提高解决事情的速度。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应做好事前规划工作,并进行落实,在事中应做好考核和监督工作,完善整个工作流程。

四、结语

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除了相关审计人员的努力之外,其他工作人员也应做好配合工作,提供良好的审计环境,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全面的进行检查和核实工作,对相关内容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在工作评价过程中,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结合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为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决策建议,更好的保证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审计工作,可以更好的防范风险,保证相关部门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张永霞.浅析医院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审计风险防范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

[2]赵星伟.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

[3]任畅,冯楚楚.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

[4]赵延杰,杨永峻.浅析医院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审计风险防范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6.

[5]王红朝.浅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机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6.

[6]肖玲.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审计监管重点[J].科技风,2015.

作者:谷继泽

审计风险及防范探究论文 篇2:

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行业在社会经济日渐复杂的形势下,审计难度也越来越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存在的审计风险问题也更加广泛,注冊会计师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会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审计现以逐渐成为高风险行业,审计风险问题已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由此,随着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调查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问题,如何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实施恰当、可行的防范措施是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将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为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思路。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

一、审计风险的理论基础

(一)审计风险的定义

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之一的审计风险,不同学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虽然我们无法得出一个较为统一的系统性解释,但究其不同解释中的共同特征,不难发现,审计风险的发生多数是由于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注册会计师可能对报表内容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造成。

审计风险多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呈现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并不能公允的反应其财务状况但注册会计师却得出该报表已经公允反应财务状况的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其呈现形式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真实客观的反应出公司财务状况,但注册会计师却得出其未能公允反应的非标审计意见。故一旦注册会计师违背自身的职业操守或因业务不精等发布了不合适的审计意见,造成投资者的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也就是审计失败。上述两种均为可能造成审计风险的形态,也是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

1. 客观性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由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所采取的抽样检查而非全面具体检查的模式决定了未检查部分存在虚假信息的情况在所难免;同时审计方式受限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和专业素养,无法统一行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方式,基于该行业的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均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

2. 潜在性

审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潜在性,是指审计失败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往往是在造成较为明显的不利后果时才采取对策加以制止,风险处理时才逐渐意识到早在一定时间段之前已存在,但因其风险发生需要一段时间,致使审计风险的初期往往蛰伏而难以发现。

3. 可控性

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则决定风险虽然不能被完全消除,但通过注册会计师自身专业技能和长期实践经验的磨练,通过会计事务所内部对于审计决策的重视,可以将此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和范围之内。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重大错报风险成因分析

1. 行业的特殊性

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职能就是从事审计相关业务,主要的服务客户对象就是各类企业,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和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然后出具审计报告,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因为该行业谨慎性要求比较高,一旦稍有失误就会在最终的报告当中进行体现,最终造成重大错报问题的发生。

2.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仍然只是注重会计服务能力的提升。或者是某些会计师事务所设置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合伙人并没有重视,甚至为了谋求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还会主动地违反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根本无法引起会计师事务所全体职工的注意。再加上事务所的经营业务广,从业人员执业能力有限,容易造成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混乱。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

3. 内部管理比较混乱

尽管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工作就是审计,时常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提出意见与建议,但是并不代表事务所自身的内部管理质量就高。尤其是某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会计人员变动频繁,对项目质量控制不严格,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会计事务所内部管理不严造成一些项目没有复核程序或复核程序形同虚设。而某些新成立的事务所由于管理经验不足,人才缺失,重利益轻质量,也会为会计事务所带来不少审计风险。

4. 外部监管力度不足

会计师事务所尽管具有行业规范,但是在外部监督机制上仍然存在欠缺;或者是监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某些环节没有进行深入的监管,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对监管失去敬畏心,最终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埋下隐患。

(二)检查风险成因分析

1. 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传统的财务审计,还要求审计人员了解新兴行业的产业链和行业特征,并掌握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因此,在了解到被审计单位的行业背景后,会计师事务所应派遣熟悉该行业的专业人才去进行现场审计工作,这样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但现实中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中小会计事务所往往缺乏对被审计单位行业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员,造成了派遣的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行业不熟悉的情况,加大了审计风险。现在社会上具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意识的审计人才缺乏,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养,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因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2.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竞争激烈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31日,中注协共有单位会员(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所)9478家,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108449人,非执业会员164152人,个人会员272601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成立和从业人员的加入,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新形势下,会计师事务所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吸引顾客,这势必会让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挽留客户,往往会在利益上让步,这会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减少。在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未能得到较高的报酬时,就会通过一些手段来降低审计成本,如通过简化审计程序或者是减少审计人员的委派,造成审计工作人员不足,审计程序缺失,质量控制形同虚设,这样会降低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增加审计风险。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一)审计业务方面的防范措施

1. 执行恰当的审计程序

为有效防控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如在实施函证程序时,对其中函证程序的收发函过程要严格控制,回函中遇到的异常事项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同时审计人员应采取高效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保证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公允性,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 加强独立性管理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要求会计师事务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收费、企业聘用年限、委托代理关系上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有助于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提出准确的审计意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管理,需遵守以下措施:承接业务时,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重视其独立性原则,规范审计收费标准,对聘用年限较长的老客户要提高警惕性,对无法保持独立性的业务果断拒绝承接;建立必要的反馈制度,促使审计人员能够直接向事务所管理层反馈发现存在的独立性问题。

另外,要强化内部控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保证质量控制人员的独立性。要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得到降低,就要加强事务所内部控制,将一些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的问题,避免各自都没有负担起各自的职责,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直接影响到整个内部风险控制和相关的审计风险防范。从提高管理者对于审计风险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入手,对每一个岗位进行岗位评价,了解每一个岗位所具体担任的职责,出现职责交叉,可进行进一步的审核,明确权责分布,树立宏观层面上的控制机制。此外,对整个事务所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一个整体的研究和考评,让每一个岗位能够发挥自己实际的作用,这对于该事务所的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有一定的帮助。

(二)审计主体方面的防范措施

1. 提高审计人员质量控制风险的力度

审计风险有效的管理和防范能够促使审计行业健康长远发展,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及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应提高审计人员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应避免审计人员工资待遇的不稳定加之工作繁忙,使审计人员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以降低人员流动性。

2.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

在目前的审计业务中,由于缺少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虽然很多领域都有涉及,但因一些新兴行业或高科技行业中有着多样的经营模式和复杂经营活动,导致审计内容不断增多,从而增加审计难度。由此,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降低审计风险刻不容缓,会计师事务所应在一项审计项目工作完成后,对该审计项目进行经验总结,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学习,提高审计人员审计经验水平。鼓励审计人员考取CPA证书,增强审计团队的专业实力。

(三)审计客体方面的防范措施

1. 强化客户管理层风险意识

客户管理层只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却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加以掩盖,忽略了得到相关利益时所伴随的经营风险。审计人员应引导客户管理层组织学习防范相关管理风险的知识,提高管理层对财务数据客观的判断能力,提高对存在财务指标异常变动的警惕性,提前作出风险应对措施。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对企业员工进行风险防范知识的培训。当风险发生时,客户管理层根据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以弥补损失,根据此次风险建立风险反馈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 帮助客户完善内部控制

在进行审计时,必须对客户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必要时对客户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性评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审计风险,如审计人员对某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后发现,企业内部存在一股势力独大,所有权结构规划不合理的情况,这就需要引起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帮助客户完善内部控制,就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所有权结构进行合理规划,防止存在相关利害关系,损害企业合理结构的构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内部控制风险,帮助企业合理、高效地实现快速发展。

四、结语

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在不断增加。众所周知,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社会审计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公司能够合理合法有效运行的责任,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加强识别审计风险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相关审计风险基礎理论的指导下,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分析审计风险存在的问题后得出以下结论:存在的审计风险包括审计业务风险下审计程序不当、审计独立性缺失;审计主体风险下质量控制风险和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审计客体风险下客户管理层舞弊和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

参考文献:

[1]孔建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20(10):103-104.

[2]胡利军.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措施[J].经济管理文摘,2020(18):133-134.

[3]谭军.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风险与控制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7):119-120.

【作者单位: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海南分所】

作者:罗春晓

审计风险及防范探究论文 篇3:

审计风险的探究与防范

摘要:会计信息的不准确或重大错报,容易导致经济活动效率低下,使参与各方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审计工作作为鉴证和保障信息质量、进行经济监督的有效手段,其产生与发展被视为有效揭示和防范企业会计舞弊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审计风险内涵的探究,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范与控制风险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 会计风险 客体风险 层次化分析

一、审计风险概述

(一)审计风险内涵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一般原则》中关于审计风险有以下表述:“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狭义的审计风险定义强调审计风险的产生仅局限于审计人员主观方面,而广义的审计风险则不仅强调审计人员主体未能发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而承担的审计风险,也强调审计客体的经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进而把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延伸到了审计客户的经营环境及经营战略。

(二)审计风险模型的建立

1.现有审计风险模型评价。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83年提出的,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可以揭露交易类别、账户余额等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而面对高层舞弊、虚构交易,也就是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风险时,运用该模型便会捉襟见肘。为了克服传统风险模型的种种局限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将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对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3年发布了一系列修订后的审计风险准则,审计风险模型被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改变了对审计风险因素的关注重点及评估方式,同时主张应不仅从账户余额、交易项目等较低认定层面考虑审计风险,更突显了对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风险因素的了解和评估在确定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方面的作用。

2.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往往涉及诸多因素。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来实现,即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准则针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这就意味着,审计工作将不再是机械地为完成审计程序而执行审计程序,而是依据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分析而执行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二、层次化分析法概述

(一)层次化分析法内涵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应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得出不同因素的权重,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依据。

(二)层次化分析法的运用思路

AHP法的分析思路即首先把问题层次化,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此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在对风险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常华兵在“论会计风险的基本模型及风险化解”中认为,作为一个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信息系统,会计活动全过程充斥着各种风险因素。从系统论来讲,会计风险是一个可以分解的风险系统,一个看来难以控制的大的会计风险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的容易控制的会计风险,可从广义风险角度搭建一个稳健而灵活的会计风险系统,以发现探求会计风险的层次和成因,进而找到化解会计风险、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和方法,为相关方面提供一个指导性分析。本文的研究重点将集中于对客体风险要素的分析,侧重于会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从理论风险、规范风险、行为风险、误读风险四个方面对审计风险进行探究。

三、基于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层次化分析的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审计风险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

根据层次分析法分层的基本原理,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按层次关系分解为三层:第一层目标层,即审计风险;第二层准则层,即审计风险影响因素的分类;第三层因素层,即我们通过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得到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二)审计风险影响因素排序及权重结果

1.排序及权重结果的计算方法分析。每件审计失败案例的影响因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相互关联的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若要较为准确地评价审计风险,必须从定量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才能综合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本研究将归集诸多审计失败案例的影响因素,按照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排序,从而得出具有相对客观性的研究结果。

2.审计风险总体影响因素的排序结果(见表2)。通过对以上审计失败事件产生原因进行的分析,可以定性地了解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要想进行定量分析,则需计算每一因素在所有审计事件中出现的次数除以总案件数。

根据表2计算结果,我们对以上各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从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每个因素重要程度的大小(见表3),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与审计风险密切相关的指标。

针对以上对审计风险四个层次的划分,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将其划分为审计客体风险和审计主体风险两大层面。其中前三层划为审计客体风险,最后一层划为审计主体风险。

在审计工作的实际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以及会计系统、控制程序等相关的企业经营活动往往能够对外部审计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否真实可靠上,更会对外部审计人员产生人为干扰,更有甚者会造成两方相互勾结故意隐瞒重大的报表未尽事项,增加审计风险。

四、审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一)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合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在审计工作开展时,不仅要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而且要了解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甚至了解人事管理、人员配备的情况,进而合理规划审计重点,而不可仅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会计资料。

从表3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审计客体因素对审计失败案例的影响接近60%,在接受审计委托并执行审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评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风险,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规避管理层对审计活动的人为操纵,同时增加对行业信息的合理关注,避免遗漏重要的审计线索。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偏重对财务知识的研究,缺乏对财政、金融、基建等现代经济所需要的宽领域的专业知识。审计工作仍然集中于对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审查,对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仍处于探索中。

因此,要严把审计队伍的入口关,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一定会计业务工作经验,还要具有良好表达和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其次,审计机关应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综合学习会计、审计、法律、经济、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技能。最后,相关部门应完善对审计人员个人业务考核的实施办法,对其年度内审计业务工作优劣做出公正评价,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

随着会计电算化程度的不断深入,革新信息审计的能力,研发与企业财务软件相适应的数据处理软件,也是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又一重要方面。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

审计的职业谨慎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要树立风险意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报告审计结果时,应该运用专业判断,保持专业谨慎。树立和强化审计职能风险意识,对于恶意的审计失败案件,相关部门应追查负责人责任,予以严惩。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应努力减轻个人情感因素、政府或人情压力对其工作态度的影响,保持谨慎性和遵循职业操守。

另外,目前我国对被审计单位行为限定的立法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对会计风险和审计风险的界定不清晰。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往往一味地将经营失败归咎于审计失败,从而逃脱责任,使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巨大的行业风险。的确,会计风险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的风险。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健全“承诺书”制度,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是否存在未决诉讼”和“是否为别的单位进行借款担保”等重大的表外信息做出披露,避免管理层在面对审计失败质询时,将会计风险转嫁。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层次化分析法,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划分,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结合案例分析法和数理统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权重确定上的主观因素。在资料搜集方面,本文也只是将2000年至今的审计失败案例作为研究样本,未能涵盖更多年度的相关信息。同时,因为审计风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经济运行环境对审计风险的确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在层次化分析法研究的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存在着一定局限。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监督经济运行和鉴证财务信息质量职责的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要。社会公众及注册会计师群体应该不断提高对审计工作的谨慎态度,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合理控制审计风险。

作者:王春华 胡忻

上一篇:电力电工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