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管理经济核心指标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质量监督职能调整,武汉质量兴市战略,武汉工业倍增计划,建立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等内外形势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践行人民质检之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产品质量管理经济核心指标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产品质量管理经济核心指标论文 篇1:

档案管理服务产品分类及评价指标探讨

摘 要:首先,依据性质和用途对种类繁多的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进行归纳,并针对各类产品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设置以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为核心,并综合产品功能、性能、价格、服务等要素。

关键词:档案;产品;分类;评价;质量;顾客满意度

何谓“档案管理服务产品”?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1]。依据产品的定义,档案管理服务产品指企业为满足档案管理相关需要而提供的物品与服务的总和,例如,档案装具、档案设备及周边用品、档案软件、档案业务服务等。一方面,市场上提供的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种类数量繁多,质量千差万别。另一方面,在交易过程中,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产品信息,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成效。面对繁多庞杂的档案管理服务产品,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更多产品提供者及产品质量的信息,成为档案管理服务产品交易的一个“瓶颈”。本文首先对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各个类别产品的评价指标,为档案馆、档案室合理选购档案管理服务产品提供支持。

1 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分类

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分类并没有直接的法规标准作为依据,只有少数法规标准如《档案装具》(DA/T 6-1992)、《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 42—2009)等部分涉及档案装具和设备的分类。参考现有法规标准并结合产品的性质和用途,可将档案管理服务产品大致分为档案装具、档案设备、档案易耗品、档案软件与档案业务服务五大类。

1.1 档案装具。档案装具是档案馆(室)存放并保护档案的装置或容器。主要有柜装具类、架装具类和其他装具等。

1.1.1 柜装具。柜装具类主要包括案卷柜、文件柜、办公柜、胶片柜、磁带柜、卡片柜、自动选层柜等。

1.1.2 架装具。架装具类主要包括固定架和密集架。固定架有单柱式、复柱式和积层架等。

1.1.3 其他装具。即档案卷盒、卷皮、卷夹、光盘盒、磁带盒等。

1.2 档案设备。档案设备一般指具有“固定资产”性质的机器、仪器、仪表等设备。依据它的用途,可以分为保护设备和技术设备。

1.2.1 保护设备。保护设备包括档案库房所配置的灭火器材、除尘器、去湿机、加湿机、温湿度监控设备等。

1.2.2 技术设备。技术设备包括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光盘刻录机,以及容灾备份设备、应急电源等。

1.3 档案易耗品。即用于档案管理的易消耗品。如,防虫防霉剂,活性炭等吸湿剂,卷绳,裱糊纸等。

1.4 档案软件。目前,较为常见的档案软件产品有综合性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馆系统等。

1.5 档案业务服务。档案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业务服务主要有档案寄存、整理、数字化加工、保护、销毁以及咨询业务。

1.5.1 档案寄存。由档案咨询公司或档案寄存机构提供档案库房、设备和人员,对寄存档案提供保管、保护和利用等有关服务。

1.5.2 档案整理。档案整理服务即对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包括文件、图书、资料等)进行拆订、分类整理、装订等。

1.5.3 档案数字化加工。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就是把传统形式档案(如纸质、胶片等)转换成数字化文本、影像,并用计算机来存储。

1.5.4 档案保护。档案保护服务主要包括杀虫灭菌、修复等。档案修复服务包括去污、去酸、加固、档案字迹的显示与恢复、档案修裱等。

1.5.5 容灾备份。容灾备份服务是在异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可以进行监视和功能切换,意外发生时也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1.5.6 档案销毁。利用先进的档案销毁机器,根据系统的流程和方案销毁各种载体类型的档案。

1.5.7 档案咨询。档案咨询服务由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对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运转流程、档案管理方案、档案人员配置等进行评估和建议。

2 构建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要求

2.1 构建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2.1.1 目的性原则。设立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真实准确地反映现代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质量状况,促进企业树立现代的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质量观。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价方法的设置和选择必须以此为导向。

2.1.2 系统性原则。影响人们对产品评价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在对产品进行评价时,不能只考虑某一因素,必须采取系统、全面的评价原则,才能综合、客观地作出对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质量的评价。

2.1.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应该既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测量、评定的方式进行度量,又便于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操作,这就要求用操作化的语言对指标加以定义。

2.2 构建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

2.2.1 以产品质量为评价核心。产品质量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影响客户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进行评价必须以产品质量为评价核心。产品质量包括产品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产品的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内在属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五个方面,产品的外观质量指产品的外部属性,包括产品的光洁度、造型、色泽、包装等[2]。

2.2.2 以顾客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顾客满意”定义为“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3]。顾客满意度既从使用者的角度反映了产品的功能、性能和质量等,也反映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成效。因此,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评价应注重顾客的实际消费体验。

2.2.3 依据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类型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类型复杂多样,各类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千差万别,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指标是不适用的,因此,有必要依照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不同类别提出对应的评价指标。

3 各类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要素

3.1 档案装具、设备的评价指标要素。针对档案装具和设备,本文拟以产品的广义质量观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产品的广义质量是产品功能与性能的综合体现,广义质量的内涵主要包括产品的功能(包括主功能和辅助功能)和产品的综合性能(结构性能、工作性能和工艺性能等)[4]。以此为基础,可将主要评价指标设置为功能、性能、价格、服务四大项。如表1所示。

3.1.1 功能和性能。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1.2 价格。除了产品的性价比,后期维护和使用过程所增加的成本也是客户购买档案装具、设备类产品的考量因素。

3.1.3 服务。服务指标注重考察企业与客户沟通和提供服务的能力。

3.2 档案软件的评价指标要素。软件产品的功能同样是其产品质量的核心。依据国家档案局2001年施行的《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以及美国国防部的DOD5015.2—STD《电子文件管理软件设计评价标准》[5]等国内外相关标准,本文将档案软件的主要评价指标设定为基本功能、基础性能和客户文档。如表2所示。

3.2.1 档案软件的基本功能指标。从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的常规功能来看,它应具备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检索查询、安全保密、系统维护等基本功能,并能辅助实体管理及根据客户特殊需求增扩其他功能。

3.2.2 档案软件的基础性能指标。软件功能的顺利实现要求有良好的性能作支撑。档案管理软件的基础性能主要从兼容性、速度、易用性、容错性、安全可靠性、数据结构合理性等方面来考察。

3.2.3 客户文档指标。客户文档的测评主要考察软件操作使用的资料是否完整清晰、可用性强[6]。

3.3 档案业务服务的评价指标要素。对于档案业务服务,服务质量是客户作出购买决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为国内外学者和实践人员广泛认同和应用的是美国学者提出的SERVQUAL模型[7]。此模型从五个方面来计量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移情性和保证性[8]。国内档案业务服务行业中,客户较多为组织客户,他们对于服务企业的资质、人员配备、企业形象、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以及产品的定制性要求更高[9]。本文拟从四个维度对档案业务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即硬件设施、软实力、交互能力和价格。如表3所示。

3.3.1 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指标是指企业所能提供的设施、设备以及人员。例如,提供档案寄存服务的企业应建有专业化的库房、档案柜、架以及各种档案保护设备满足“十防”的需求等。

3.3.2 软实力。软实力指标是对企业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服务能力的衡量,主要涉及企业的实力、规模和诚信度。

3.3.3 交互能力。交互能力指标主要衡量企业是否具备和客户进行充分有效沟通、交流的理念和能力。

3.3.4 价格。客户面对多个服务商进行选择,不仅要考虑性价比,还要考虑商品使用过程中增加的费用以及相关成本,例如,选择某项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可能丧失的潜在利益即机会成本。

4 结语

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由于档案管理服务产品的多样性,对其评价既有定性评价,又涉及定量方法的使用。本文初步提出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各类档案管理服务产品评价指标要素,可为行业中介以及客户选择档案管理服务产品提供借鉴。各类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可通过网站调查、专家评议、客户反馈等形式获得,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在权重设置、评价方法等方面尚不完善,是下个阶段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MBA智库百科,

http://wiki.mbalib.com/wiki/E4%BA%A7%E5%93%81%E8%B4%A8%E9%87%8F,访问日期:2012年4月26日.

[2]李卫忠.商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06(9):67~70.

[3]康大庆,张旭梅.产品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3(9):407~411.

[4]陈亚哲,闻邦椿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广义质量综合评价[J].机械与电子,2009(10):3~5

[5]高洁.电子文件管理软件的国际化规范及其借鉴研究[J].山西档案,2005(6):18~22.

[6]刘坤.档案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11(1):153~156.

[7]Parasuraman A, Zeithaml VA, Berry LL.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 Journal of Retailing, 1988,64(1):12~40.

[8]Morgan N. Corporate Legal Advice and Client Service Quality[J].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1991,8(6):33~39.

[9]苏秦,崔艳武,党继祥.基于认证行业的B2B服务质量测评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10(7):105~113.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12-06-18)

作者:祝洁

产品质量管理经济核心指标论文 篇2:

基于质量变迁的产品质量效能管理

摘 要:质量监督职能调整,武汉质量兴市战略,武汉工业倍增计划,建立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等内外形势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践行人民质检之路。从质检人的视角,基于事实管理的原则,对产品的质量特征,质量指标体系,经济、行业和产业的宏观和微观政策和现状进行了归类和分析;提出了“质量特征+质量体系的分类分层监管模式”、“效能监管+群众监督”的监管监督模式,“风险预警体系+质量状况统计”的风险监管模式,“道德约束自律的质量信用体系建立+立法执法司法的法制他律”的内外兼顾的产品质量效能管理模式。对重点指标、重点产业、重点人群产品系统思考、整体规划,合理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产品质量的效能管理。为此,探索了在产品大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能的执行行政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和服务公民利益,如何在大质量管理中对产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进行有效的帮扶、支撑、引导和引领。

关键词:质量监督;创新质监;效能管理

文献标识码:A

质监系统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国家质量强国、武汉市质量兴市战略,《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质量发展纲要》)提出我国要由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武汉工业倍增计划,以及质检总局对质检机构和国家中心建立“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化”建设方向的指引等内外形势,需要我们质检人好好思考一下如何从我们的技术角度践行“以质取胜”的人民质检之路。

《产品质量法》施行20年来质量的定义由“满足产品标准要求的程度”、“给用户造成损失的总和”向“质量就是适用性”、“质量就是用户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满意程度”变迁。定义的变迁引导质量管理历程的与时俱进,传统质量管理以产品质量控制为核心,建立了产品的抽样方法;统计质量管理(SQC)以产品制造过程质量为核心,建立了产品统计图的过程控制;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TQC)强调全过程、全要素、全人员的管理理念;而综合质量管理(TQM)核心是“经营质量”,不仅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而且将企业作为对象进行管理;不仅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考虑社会的需求;重视人才质量以及人才培养;重视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市场学与新产品开发的结合。构成质量管理的要素正在发生深刻而重要的变化,需要质量管理与时俱进,用全新的视角来诠释。

“效能”就是毛主席说的“多快好省”。按照“二八原则”,效能就是集中20%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解决影响总体的80%的问题,以最小资源实现目标。“管理”中“管”即“安”,即将实现目标的要素和资源放在合适的位置;“理”即“顺”,即使要素和资源能合理流动、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如何实现产品质量的效能管理?首先,要弄清楚质量的用户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有哪些?有哪些相关利益?产品质量价值如何经营才能使用户和相关方满意?其次,要弄清楚产品质量效能管理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效能管理的载体即经济、行业、产业和企业的现状如何,有哪些需求?有哪些要素和资源?如何对产品质量价值创造的实现进行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再次,要弄清楚如何使产品质量价值创造过程整体成本最小化;如何确保这些过程的日常运行满足价值创造过程的要求?如何有效和高效地实施,减少简单重复动作,形式动作和无效动作,减少无形损耗?如何实现过程导向、结果可控的过程管理;如何确定过程实现的主要指标和测量方法?如何使用相关方的信息和资源,以实现资源最大利用;如何建立流畅的信息传递、沟通和反馈的流程,减少内耗?

本文以《质量发展规划(2010-2020)》、《国家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试图从质检人的视角,以“基于事实的决策”为指导,将产品质量价值经营定位于“健康安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生态循环的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的守护和引领”。通过对产品的质量特征,质量指标体系,经济、行业和产业的宏观和微观现状进行归类和分析,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汇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质量特征+质量体系的分类分层监管模式”、“效能监管+群众监督”监管监督模式,“风险预警体系+质量状况统计”风险监管模式,“道德约束自律的质量信用体系建立+立法执法司法的法制他律”内外兼顾的产品质量效能管理模式。

1 “质量特征”、“经济、企业、行业、产业”、“产品指标体系”三维度的现状分析

(1)产品质量按特征分为“理所当然质量、一元质量和魅力质量”,效能的质量管理是重点监控理所当然质量,重点扶持一元质量,鼓励和引导魅力质量。

日本质量专家Kano(狩野)依据顾客满意的程度将质量分成理所当然质量、一元质量和魅力质量三种质量。换位思考,质量监督价值经营的目标就是要使人民满意,所以我们对产品质量监督的结构设计布局就从这三个层次展开。

“理所当然质量”即基线质量,是保障人民卫生、安全的基本质量特征,如食品安全的微生物及真菌霉菌毒素指标、农产品及制品的农药残留指标、水产品的兽药残留指标、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违法添加指标;中草药和胶囊中农残和重金属铬指标;日用化妆品中重金属、微生物和激素指标;汽车配饰、电线电缆、电器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绝缘电性能阻火阻燃指标。3C强制认证产品、QS准入产品、工业许可证行政准入产品和国家标准中强制标准产品的基线质量是质量监督中需要重点监测和监控的。

“一元质量”即品质质量,指质量特征符合规格/标准的要求。如食品营养成份、转基因、过敏原、种属鉴定、真伪鉴别等品质指标;面料/服装的拉伸强力、撕裂强力、胀破强力、接缝性能、耐磨性、抗起球性、防钩丝性能等品质指标;石化润滑油的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等品质指标。对于一元质量,应鼓励企业不断提高标准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对自己的核心技术以标准化战略占领技术制高点。

“魅力质量”是满足人民潜在需求的竞争性质量,包括节水节能、低碳环保、生态循环、资源能源节约材料、元器件、组件及产品。如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探针纳米材料,木塑复合材料、轻量化玻璃钢、生物塑料和硅酸盐材料等新型环保材料;环境友好型的装饰装修材料;节能节水功能的家电和办公设备;能源节约型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具有防皱、抗污、拒水拒油功能的生态纺织品;具有除甲醛、PM205和除菌功能的空气净化器、除螨功能的除螨仪;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产品,再生纸制品等替代循环产品。对于魅力质量,政府要在产品设计理念,原材料选购,生产制造工艺、模式,寻找资源能源节约的技术、工艺和替代产品,技术创新,卓越绩效质量管理创新等微观领域给予指导和引导;在政策、环境、财税、金融、就业、人才、技术服务等宏观领域给予扶持。

(2)经济、行业、产业、企业四要素状况分析。

湖北省发改委公布的湖北省产业集群共75个,主要涵盖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及其制品、机电及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等领域;其中武汉市产业集群共11个(非食品9个,食品2个),“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科技部2013年公布的十大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2012年武汉过亿万元四大产业为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和钢铁。武汉确定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性能钢铁与化工新材料、平板显示、云计算、物联网、生物药和疫苗和新能源汽车。武汉拥有一批工业倍增领军企业,如高德红外产业园、通用武汉基地等光电子信息企业;东本二厂一期、神龙三厂、鲁华粤达、凌达压缩机等机械、汽车装备企业;800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原料等能源产业企业;格力武汉产业园、联想MIDH生产基地、施耐德电器、雅图视频产业园等节能能效企业。武汉坐拥九省通衢的中枢要道,拥有汉口北小商品市场、汉口北家具市场、苏宁云商模等一批民生消费品集群商业模式。

事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产品主要为3C产品、准入产品(食品、食品接触材料及器皿)、工业生产许可证产品以及国家强制标准产品。事关国计民生产品主要为家用电器、食品接触材料及器皿、纺织服装、文教用品、妇女用品、儿童用品、汽车和装饰建筑材料。六大高耗能行业为钢铁、有色、非金属、化工(水泥)、石油加工以及电力。五大产能过剩行业为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国家重点节能环保行业为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机械、纺织行业。节能生态环保认证产品主要有生态纺织品、家电产品、照明设备、电力设备、建筑建材、办公设备、机电产品、新能源汽车、节电节水装置及产品。

(3)产品的指标体系是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的载体,分共性指标和具体领域的个性指标,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有其重点监测和控制的指标。效能质量管理要兼顾共性基础上重点对涉及人民和环境安全和健康的民生产品、消费品进行监督和监管,涉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传统产业振兴升级、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促进重点耗能和污染产业能耗和排放下降并寻求替代的产业进行引导和技术引领。

共性指标主要为物理性能指标,机械性能指标、化学毒害性能指标、电学安全及性能指标、光学性能指标、热学性能指标、磁学性能指标、生物学性能指标(微生物及毒素指标、酶制剂指标、抗菌性能指标)、电磁兼容性能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测试指标、可靠性稳定性测试指标、易燃性阻燃性测试指标、环境安全性和适应性测试指标。

具体领域个性指标如生态纺织品涉及的抗静电、防紫外线、防辐射、排汗导湿、吸湿快干、防水透气功能指标;节能产品涉及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指标;环保产品涉及重金属,有机氯、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多环芳香烃(PAHs)16项,消费品中禁用有害物质(PoHS)18项,高关注候选物质(SVHC)13项,RoHS6项,邻苯二甲酸酯类,卤素类,有机氯化合物,有机溴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烷基酚及乙基氧化物,甲醛、镍释放等有毒有害限量指标。

有毒有害物质几乎涉及全部消费品中全产业链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主要有电子电工电气及电器信息产品类,包括计算机、家用电子、通信设备等整机基础材料和电子材料产品的材料产品,部件及元器件产品,组件产品及整机产品;食品级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及器皿类;汽车配饰、汽车环境及整车类;纺织印染行业,油墨印刷行业等印染行业类;建筑装修材料、空气质量类;文教用品、儿童用品、妇女用品类。

电磁辐射是影响环境安全的重要电磁指标,涉及金融、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铁路、医药八大高危行业,行业内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现代化办公设施;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无线电发射系统、编辑机房、演播室;高压输电、变电、发电设施、电气化铁路的电力线及变配系统、移动通讯基站等无线通讯系统;高频理疗、超短波理疗及各类频谱仪等都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需要对电磁兼容指标重要监测。

阻火阻燃是影响安全的重要物理指标,主要涉及纺织、建筑建材材料、汽车及汽车配饰、电线电缆、电工电子产品、家具、安防等领域。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汽车、厂房等火灾事件必须对防火材料及产品的阻燃性能重视,要重点监测阻火阻燃材料及制品的阻燃级别、材料环保要求(是否含有多溴联苯RoHS 6项)、耐候性、耐光性和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将该行业向环境友好型,无卤、低烟,复合、协效,高附加值的阻火阻燃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研发方向引领。

可靠性稳定性测试是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由符合性向适用性、高可靠性转型的重要提升的测试指标,包括老化、高加速寿命、高低温冲击、温湿度、气体腐蚀、机械振动、机械冲击、包装压力等测试和可靠性寿命设计与验证、产品可靠性寿命评估等。《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对影响制造业的汽车、机床、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家用电器、元器件和基础件等重点行业实施可靠性提升。

2 产品质量的效能管理模式=质量监督+群众监管+预警管理+道德法制管理

2.1 质量特征监督网络+差异性分类监管+群众监督的监督监管管理模式

以质量特征指标体系作为实施企业、行业、产业需求导向、市场导向、经济导向管理的重要技术指标基础。理所当然质量和一元质量指标涉及的产品要严格按照强制认证产品规范和标准进行市场准入,魅力质量指标要严格按自愿性节水、节能、环保认证实施规范进行市场准入。

效能监管以质量特征的三级要求为横线,以行业为纵线,建立网状监督网络。对涉及民生、安全、卫生等共性指标产品重点监测(前面已阐述)。对准入门槛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同质化程度高、附加值低的行业;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行业差异性管理。根据企业证照情况、规模大小、信誉度、生产经营状况、生产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及产品质量稳定状况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在行业差异性监管和企业分类管理中給予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帮扶和服务。

行业差异性监管。准入门槛低、产品技术水平较低、工艺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儿童文教用品、纸包产品、美瞳仿真饰品等妇女用品等,这类行业企业素质良莠不齐、行业分散、集中度低,流动性大、通常为利润微薄的微小企业。这类行业需要加大涉及安全、环保、节能、卫生等强制性标准要求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监督和巡查;对不合格企业要切实加强后处理工作,对质量低劣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要加大曝光力度,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坚决依法予以关闭;加大在城乡结合部、民居区进行巡查,可以借助社区居民会建立质量巡查点,培养社区质量监督员。工艺落后、同质化附加值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的行业,如五金制品行业、农药工业。这类行业要引导技术转型,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引导行业绿色升级、设计升级、材料升级、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以绿色带动全盘促进行业驶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要引导行业向材料高效利用,解决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废弃材料循环应用的资源节约型方向。一提高准入标准和规范;二产能利用率达不到80%的强制淘汰;三給予技术引领、技术研究、政府扶持、品牌培育、奖励支持等软环境支撑。

对于木塑产业、轻量化玻璃钢等新兴产业,最大问题就是标准不请,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低端产品。对于这类行业,要引领行业借助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进军高端市场;通过加快技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整合,用技术手段驱逐劣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运作做好企业愿景,合理内部分工、完善激励制度,打造附加值高的拳头产品,促使行业向良性发展。

企业分类监管。根据企业证照情况、规模大小、信誉度、生产经营状况、生产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及产品质量稳定状况,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对A类企业减少监督抽查的频次,重点以帮扶为主,针对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协同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合格。对B类企业适当地增加监督抽查频次,并提供一定的帮扶,对发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期限进行整改,通过帮扶、引导和监督,使企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对C类企业,也就是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则重点监管,加大监督抽查的频次,并定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扶助,帮助企业查找原因,提供技术援助,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要转变思路,借力使力,发挥群众在质量监督中的巨大力量。群众监督的目的是预防性监督的一种手段即过程管理,而不仅仅是结果监督,仅仅对结果控制,这就需要搭建好群众监督的平台,健全质量安全社会监督的机制。如建立政府微信平台,采取电话、微信、政府邮箱等多种方式,提供群众监督的多样渠道;将监督触角深入到基层领域,建立以社区为最小单位的质量安全联系点、建立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质量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对群众监督反应的质量问题,不仅仅只治标,而是要举一反三,深层次分析主要原因,达到解决一个投诉预防一类投诉的目的,实现一揽子问题的解决;并且要引导各类媒体客观发布质量问题信息,将监督举报的处理结果包括标本兼治的结果以对外形式公布给民众,让民众了解问题解决的思路,形成反馈回路即群众-政府-群众循环,借用广大群众的力量,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和目的。

2.2 产品质量的风险预警管理模式

证后监督管理是质量管理重要环节,而预警管理的事前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体系,如建立消费品全产业链有毒有害物质监控体系,建立原材料、材料、元件、零件、部件及产品注册、登记、评估、授权和限制风险评估的追溯体系。其次,根据产品质量的特征差异,结合产业特点、企业规模质量状况分析,建立以产品质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顾客满意指数以及质量损失率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再次,通过开展产品质量状况综合分析和重点产品专题分析,提升质量风险预警监测能力。总言之,使产品质量状况动态分析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成为社会公众了解产品质量状况的重要窗口。

2.3 道德约束自律的质量信用体系建立+立法执法司法的法制他律内外兼顾管理模式

我们要采用道德约束自律和法制他律结合方式,通过内外兼顾实现产品质量的效能管理。首先,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将企业历年、各层次的产品监督抽查的结果作为信用平台支撑数据,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数据库,并将监督数据作为政府质量奖评审、推荐以及省名牌培育的重要参考因素,并可将具备节水节能、环保循环产品自愿性认证产品的企业作为资质融资的支撑资质,使质量监督数据发挥最大效能。其次,加大对质量失信企业的失信惩戒力度,如进行电视媒体曝光、加大罚款力度等,完善产品侵权责任制度,健全质量投诉处理机构,推进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再次,通过制定和补充质监地方法规、规章,完善质监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法规学习机制,不断提高质量法律法规的运用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本文旨在探索在产品大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能的执行行政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和服务公民利益,如何在大质量管理中对产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进行有效的帮扶、支撑、引导和引领。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兹·戴明W.戴明论质量管理[M].钟汉清,戴久水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约瑟夫·M·朱兰,约瑟夫·A·德费欧.朱兰质量手册(第6版)[M].焦叔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杰克·特劳特.什么是战略[M].火华强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陈曦等

产品质量管理经济核心指标论文 篇3: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中创新指标的探索与优化①

摘 要: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该模型中的创新评价日益受到各方重视。从创新的经济学角度出发,依据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这一创新链,设计了三个阶段共9个衡量指标的创新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中的创新指标进行了优化,以期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提质增效,深入实施质量管理。

关键词:质量管理成熟度 创新链 层次分析法 因子定权法

从1951年日本最早出台的戴明质量奖到1987年美国颁布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再到1997年的欧洲质量奖,世界发达国家率先意识到质量之于企业的重要地位。我国质量管理研究和推广较晚,为鼓励企业实施质量管理,2004年国家首次发布了全国质量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兴起,质量的提升对于推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愈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1]。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作为检验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评价方法,其适应性研究与改善研究迫在眉睫。而创新作为质量管理成熟度的评价类目之一,是提高质量、深化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其过程与绩效的衡量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引导具有积极作用。

1 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的发展

质量管理成熟度即组织中质量管理的贯彻和实施程度[2]。Crosby于1979年提出了最早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通过管理层的认识和态度、质量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问题处理、质量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质量改进活动和公司质量心态总论6个指标衡量企业处于不确定、觉醒、启蒙、明智和确定期五个阶段中的某一个[3]。除此之外,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有印度“Qimpro标准组织”制定的以领导和战略策划、管理支持过程、核心过程、质量反馈和股东满意指标组成的国际质量成熟度模型(IQMM)[4]、美国质量学会提出将质量成熟度划分为没有正式的方法、被动反应的方法、稳定正式的系统方法、强调持续改进以及最好的绩效等五个方面的ANSI / ISO / ASQ Q9004-2000标准[5]。

中国的质量管理成熟度研究较晚,2004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该标准采用了美国国家质量奖的大部分评价项目与方法,并依据我国企业质量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作了适应性增删,在我国企业质量奖中得到应用[6]。此后,一些组织和机构从不同的视角,先后发布了一些质量发展的评价程序与方法。2009年出版的《质量竞争力研究与应用》一书中,对企业、行业、地区和国家质量竞争力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数,并在部分行业与地区得到运用[7],深圳、宁波、苏州等城市相继发布了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报告和城市质量竞争力指数报告。2016年9月国内首部《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地方标准由无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发布,并在2016年度无锡“市长奖质量奖”评选中的得到应用。

2 创新及创新评价的发展

创新这一概念由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他认为创新是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利用新资源、开拓新市场、实现新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8]。满足任意一点及以上都可列为创新的范畴,可见创新涉及的范围很广。创新随后演变成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营销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标准形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创新可以表述为资源和能力、决策及价值成果三要素组成的复杂的、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9]。在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条件下,通过科学的组合和决策突破约束,以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从管理学的视角而言,创新由意识、行为和价值成果三要素组成。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从新的设想的产生,到研发、试验、生产以及首次商业化一系列行为组织的全过程[10]。而不管从哪个角度,中间任何环节的失败都意味着创新结果的失败。因此,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这也为指标的衡量增加了难度。

学术界对于创新体系的探索也有不少的研究。创新链是在20世纪末产生的概念,它是创新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结合,是各参与主体分工、配合、衔接相关知识创新活动以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过程[8]。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链进行了阶段划分,如从知识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知识来源、知识产出和转化绩效三个部分,并且由于外部因素知识吸纳和转化投入、创新一体化水平、区域集聚的影响,该链条呈现非线性和扁平化趋势[11];从产业化角度可以将其分为研究、工艺开发、试验、市场启动、生产和销售等五个阶段[12]。该概念为细致评价阶段性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当前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企业创新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曾在2013年发布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投入能力、协同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4个一级指标进行衡量,每个维度下分别设立3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对衡量与促进企业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質量成熟度评价中的创新指标评价

创新对于质量管理的实施和推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创新指标在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科技部发布的《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超过4成企业认为工艺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了管理效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不难看出,二者在实质拥有上拥有着密切的联系。质量管理的实质在于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各方面需求,而创新恰恰可以推动不断突破现有资源约束。因而,往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其质量管理成熟度的排名也名列前茅。

在2016年发布的《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中,质量管理成熟度由5个评价类目(一级指标),分别是领导、创新、质量、品牌和效益,并下设17个基本要求(二级指标)和42个具体要求(三级指标)。其中创新项目的总体评分值为200分,其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创新项目的评价,能够更好地契合我国现阶段提出的创新要求,其新颖性不言而喻。但是评价指标尤其是创新指标的衡量方面仍有不完善之处。在指标选取方面,如创新机制的基本要求中,创新投入与其他三个具体要求不属于同一维度,其结构在逻辑上有些欠缺;评价指标之间存在重叠与重复,如创新体系和创新管理相对重复;部分指标概念不够清晰,如群众性创新的范畴并未定义等;权重与赋值中也有不合理之处,如分数相同的创新投入比制定计划更为重要,理应相比获得更大权重。因而,本文基于此评价准则,对指标的选取及权重进行了调整与优化,以完善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促进企业的创新管理。

4 创新指标的改进与构建

4.1 创新维度的指标选取

根据创新的概念、创新理论以及质量管理成熟度中创新部分的设计,本文遵循着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依据创新链理论对创新维度的指标进行重新的设计。为避免与成熟度设计中其他指标产生重复性,本指标体系不再涉及财务绩效(绝对数)、市场绩效、社会形象和社会贡献的评定。

本文将创新评价类目分为两个层次。在第一层次上选取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3个基本要求,并在第二层次上选取了R&D人员比重、研发吸收能力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率等9个具体要求。其中,创新投入能力考虑到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包括内部资源的投入和外部资源的投入;创新实施能力考虑到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创新产出能力考虑了产品产出和知识产权产出。显然,这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也可直接适用于产业、地区、国家等大型组织评价其创新能力,具体如表2所示。

4.2 无量纲化处理

在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时,若采用专家评价法,则每一项目的评分可由专家依据“方法—展开—学习—整合”四个等级直接打分。如果采用定量评价方法,考虑到每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各不相同,本着公平性原则,以上指标皆可采用定量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与数值均不统一,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去量纲化,以反映该数据在这一列变量数值中的相对位置。本文借鉴赵琳和范德成[13]测量创新效率时的无量纲化计算方法,指标数据的公式为:

该公式表示第i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为0.1加上0.9乘以在j维度下该指标减去最小值和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此方法避免了传统的0-1标准化中某一指标的数据都很高而最低一名仍然会是0分的现象,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某个指标低而造成总分的较大牵连。采用此处理方法,相对来说总分值会更加客观。

为方便说明,以东部地区2015年R&D人员比重数据为例,数据均来源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2016》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6》;在11个样本里,最高值为天津市的1,最低值为辽宁省的0.1,具体无量纲化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采用公式(1)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能很好地避免出现0分现象。

4.3 权重分析

本文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进行权重分析。其中,层次分析法计算三类基本要求的权重,以中外已有权威的创新评分体系及国内外学者的文献研究为参考进行赋值;每类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中的指标使用SPSS软件测算权重,数据仍为东部11个省及直辖市企业2015年的统计资料如表4、表5、表6所示。

(1)层次分析法。

对于目标层创新三个子元素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后,得到如下公式并按照以下步骤化为单位矩阵:

由此可得,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产出能力权重分别为12%、32%和56%,由《准则》中创新项为200分可知,三个基本要求的分数为24分、64分和112分。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权重需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上矩阵一致性指标CI皆为0,满足条件,可判定为一致性矩阵。

(2)因子分析定权法。

测算结果显示,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的KMO值分别为0.712,0.767,0.730,可知原有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并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为0.000,0.000,0.010,均小于 0.05的显著差异,即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性差异。

因而,创新评价类目中各项指标的评分体系如表7所示。

在基本要求指标和具体要求指标的权重测算中,本文采用了宏观数据进行定权,有非常好的代表性和稳定性,可以避免专家来源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以及小样本带来的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微观数据与宏观数据均适用于评分测算。另外,表7中的权重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适当取整,以符合评价打分时的习惯。

5 研究结论

依据创新链理论搭建了《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中的创新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定权法进行权重衡量。这一指标体系很好地体现了评价指标的过程性特征,在创新资源投入指标上,引入了外部资源投入,有助于企业将创新视野从单纯的企业内部扩张到产学研合作的全过程,发挥产学研协同效应;在创新实施指标中,注重吸收能力的评价,引入了效率因子,更加注重研发的效率指标,这有助于企业重视研发过程管理,提升研发效率;在创新产出指标中,新产品开发与知识产权指标,直观地体现了创新的效果。

创新的高强度投入是创新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企业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创新时间较短,因而创新的支出很多是用于引进技术和购买技术上,以及部分企业研发机构设立的投入和仪器和设备的资产性支出。前者可通過吸收与改进技术逐渐由引进到消化再到输出的转变而在后期支出减少,后者则可通过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而在我国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降低开支。这一变化是否会导致创新基本要求与具体要求指标权重的变化以及如何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李亚彬.一种新的质量体系评价模式——国际质量成熟度模型》简介及其结构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3).

①基金项目: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级重点项目(201710285053Z)。

作者简介:季心禾(1997-),女,汉族,徐州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张紫菱(1997-),女,汉族,苏州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周华明(1964-),男,汉族,苏州人,副教授、MBA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季心禾 张紫菱 周华明

上一篇:大学生毕业活动方案下一篇:才艺大赛企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