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的重要手段,行政工作的“纪委”,承担着促进和改善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加快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动审计模式创新,有助于提高高校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本文针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论文 篇1:

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高校;控制

一.引言

在时代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高校要想顺应时代发展,促进管理提升,则应该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而且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地融入高校各项工作当中。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构建信息计划审计方案,不断调整现有的审计模式,促进高校在审计信息化的进程下高效发展。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不断掌握较为全面的信息化分析技术。学控审计各个环节信息化情况。确保可以有效发挥信息化的效果,保证审计工作高效开展。

二.内部控制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概述

(一)内部控制

高校的经济活动涉及的面较广,学科建设、财务核算、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构成经济运行的核心,且以上管理工作均实现信息化。内部控制业务包括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业务、建设项目业务、合同业务六大业务业。因此,高校要有效地对各项活动进行内部控制,才能促使学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等活动,使得高校管理更加规范,推动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健康发展,多样化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融入各行各业。其中在高校实际开展内部控制与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适当地运用先进技术增强审计处理数据的速度,并适当地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保证审计的准确率,提高审计效率。

三.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制度与高校的运转有着密切地联系,而且在信息化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内部审计信息量不断增大,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为内部审计建设带来更多帮助。通过审计信息化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了解审计对象,并根据审计对象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审计结果。与此同时,高校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背景下。要想全面保证校内信息监控与有效调控,可以加速高校内部审计不断发展,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实现转型发展。再加上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项严谨的事情,审计工作开展具有复杂性特征,在审计过程中总会出现误差。但是在审计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有效利用,提高审计过程的高效性,减少因为审计错误而出现地风险。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减轻工作负担,不断提升审计速度,保证高校各个部门紧密配合,疏通各项信息的交互,从而促进高效率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四.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部分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经常会受制度漏洞的影响而导致管理工作的不能顺利进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对促进完善内部控制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人才稀缺,甚至还会出現老龄化,对审计信息化建设掌握不够充分,无法提高审计工作效果。除此之外,由于没有实现审计工作信息化,导致完成审计工作相对较缓慢。而且经常会出现错误及多种漏洞。存在着较大的审计风险。因此,针对种种审计工作现实问题,审计工作信息化必须得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重视,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积极解决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最大化发挥审计信息化的效果。

五.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在高校管理工作全面进行的过程中。合理地对高校内部审计结构的调整发挥重要的意义,而且适当地将信息化融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当中时,可以不断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综合水平。所以,高校内部控制与审计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转变思想认知水平,真正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程度,从而构建完整的内部审计人才培养及管理模式,为高校审计工作带来更多帮助。

(一)管理思想的转变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想顺利进行,则首先应该对思想转变的重视,确保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更新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践行统筹性监管机制,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首先,思想理念的转变,树立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理念,促使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对各项管理流程有效把控,确保信息化能够渗透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定期组织开展审计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可以从思想意识上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对管理手段的认知,借助信息平台开展有效工作,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

(二)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完善

首先,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基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要想不断提升,则首先应该加强硬件设施的提升和完善,确保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硬件设施进行更新与完善,奠定信息化建设坚实基础。而且在审计内容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只有保证硬件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可以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和控制提供帮助。例如,针对医学类高校审计信息化工作开展来讲,目前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已经处于拥有年龄结构合理、高职称并且具备财务审计、工商管理及计算机等领域专业背景的审计队伍,而且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校定期参加内部会计、审计学会组织的各项培训工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在各项政策的强力支撑下,为审计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且,审计部门还会定期到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调研工作。根据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保证各项工作的效率,完善数据对接,构建良好的审计氛围。所以,针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实现,还可以科学建立有关信息平台,积极与其他院校沟通,吸取经验的同时,交流掌握审计信息化要点,与时俱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审计信息化系统管理还应该结合当前高校的发展现状,动态化地对各项工作进行管理,为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帮助。除此之外,对于审计结构来讲,仍然需要在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保证管理流程的稳定性,发挥硬件设施的效果,为后续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更多帮助。其次,是对软件系统地提升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化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同时应该根据高校发展建立软件信息系统,保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性,使得内部审计信息的管理方式及归纳方法更加贴合实际。与此同时,软件系统地建立可以保证信息资源和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信息化管控水平,并结合网络外部力量和校园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优化审计队伍培养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化对信息化系统管理建设及理念转变的重视,同时应该落实好人才培训工作,合理的构建相对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保证各项审计工作开展的高效性,使得人才队伍能够发挥自身价值。但是针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来讲,由于部分审计队伍老龄化,导致信息化进程无法加快,部分工作人员对业务管理要求掌握不够充分,从而出现管理机制滞后的情况,使得整体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无法有效提升。因此,高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则应该强化对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视,有效开展针对性审计工作。首先,制定人才培训模式。在项目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水平,同时应该利用计算机技能培训完善审计队伍信息化认知程度和水平。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有着更为充足的了解,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开展考核工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发展现状制定考核制度,使得审计工作人员具备竞争意识,并通过各项奖励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促使审计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最后,开展定期会议,与当地区域其他院校沟通,不断探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效果,吸取对方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计水平,为高校内部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稳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想顺利开展,适当地将其融入内部控制当中,不仅可以保证各项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性与规范性,解决传统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最大化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作者:刘煜 吴小玲

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论文 篇2: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的重要手段,行政工作的“纪委”,承担着促进和改善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加快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动审计模式创新,有助于提高高校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本文针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日益成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驱动,成为完善高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高校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高校致力于打造“智慧校园”,形成以人事、财务、教务、科研、学工等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的重要手段,必须紧跟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内部审计模式创新,提高在学校的战略地位,在学校发展服务。

1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适应高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教学科研、校园消费等业务基本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和数据通过信息化系统,转化为电子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因而,内部审计的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审计要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才能够与其他业务部门就业务数据进行对接,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实现对高校业务的有效监督和风险防控。

1.2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和效率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围绕审计业务和管理实践,创新审计方法,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审计能力。审计信息化的核心是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化审计,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提升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分析研判、支撑决策的能力,进而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和效率,提高审计质量。

2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晚,需求强。大部分高校还处在论证或者起步阶段,甚至还未提上日程。一方面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提供的资金支持不够。另一方面,高校现有的审计人员习惯传统的审计模式,潜意识里拒绝接受计算机审计理念和信息化的审计方法,不愿意学习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信息意识薄弱。因此,对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僅停留在用EXCEL等办公软件处理的程度,而鲜少掌握SQL SERVER等数据库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经济管控力度的日益加强、管控方式和途径更加多样,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已进入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时代,对高校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审计模式由于审计周期长,审计人员投入大,在覆盖学校庞大而复杂的经济活动方面愈发显得捉襟见肘,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审计刻不容缓。

2.2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缺乏

审计信息化建设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等信息技术相关技能。然而,目前高校内审人员专业构成主要以财务、审计、工程为主,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等专业人才相对缺乏。部分高校虽然具有精通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往往又不精通审计业务,难以完全胜任信息化审计工作。既精通审计专业又了解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程缓慢。

2.3审计软件应用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目前高校使用的审计软件大多是购买软件公司的通用审计软件或委托开发商定制。定制化审计软件成本高,开发时间长,需要审计人员配合不断调试。因此,大多数高校为了节约经费,选择购买通用的审计软件,但通用审计软件模板较为固定,功能较为单一,与实际审计业务流程不匹配,不能覆盖整个审计业务流程,因而也难以满足高校审计需求。

2.4尚未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

大部分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期,没有对本校的数字化校园做出一个恰当的中长期建设规划,也没有相应的顶层设计方案,一些职能部门虽然建立了本部门的信息系统,例如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仅面向各职能范围内的业务,运行相对独立,无法进行通信和相互调用,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而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没有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审计输入所需要的人事、教务、财务、科研等职能信息就无法形成共享。而信息的不共享,一方面会引致较高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成本,例如手工核对等,另一方面审计人员难以得到全面的信息数据,数据链的遗漏或断裂,可能导致更高的审计风险。

3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强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意识

要想加快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提高相关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高校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以及加快实现学校内审工作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层的支持和引导是迈出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转变观念,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是当今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的大势所趋。因此,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的信息化知识,掌握归集数据、分析数据、查找疑点、综合提炼等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以提高审计的精确度、时效性,增强内审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确保高校审计目标的实现。

3.2挖掘潜力,加强审计团队的信息技术水平

一是引进具有计算机背景的人员参与内审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将其培养成为信息化建设精英,充实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人才力量。二是注重现有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通过业务培训、外派学习、定期召开各类专题研讨会等方式提升其信息技术能力。三是增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学习,吸收其他单位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提升内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3.3借助外力,推进信息化软件开发

高校信息化建设应同时注重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目前高校的硬件设备基本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需要在软件开发上加大投入。审计工作涉及的业务复杂,对审计软件地专业性要求很强,在通用审计软件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外力,请专业的软件公司在“智慧校园”或数字化校园平台系统建设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创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软件管理控制系统,融合校园外与校园内部的信息系统,实现审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统一协调管理,从而保障审计信息化软件系统的有效开发。同时,还需要根据高校审计项目的实际发展态势,有效整合管理方式与控制对策,切实加强管理体系与运行系统的科学性、完善性,保证内部审计信息化更有效、更高效控制。

3.4激活内力,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高校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和完善高校治理的重要途径。加快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将内部管理過程中审计相关的数据存储到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共享。同时在各部门进行信息化业务平台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在确保自身业务系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内部审计部门信息化系统预留查阅权限和数据对接端口,使内部审计信息化软件系统能与校内其他业务部门使用的信息化系统联通,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审计人员利用平台进行搜集、整理、归纳数据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从而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4结语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应当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从技术手段上进行创新,进而推动高校审计模式创新。而要保障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有序、稳定推进,关键在于针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精准施策,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祝青.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内部审计信息化,2015,(9):7578.

[2]刘琴,丁洪飞.高校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3):6263.

[3]邹伶俐,李明明,钱春玲.新时代高校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4546.

作者:周颖

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论文 篇3:

企业财务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关系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从建国初期的萌芽、发展期,跨越至如今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位居全球第二,企业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身处其中的企业人,无不时刻感受到海量数据的冲击与步步紧逼的效率、成果要求。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作为数据中心之一的财务、数据审查分析中心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日益体现出其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文章立足我国企业,针对企业财务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系、现状、存在问题、问题症结及改进方向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关系;现状;问题;改进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手段, 将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进行整合, 数据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系统从中筛选出有利信息,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可持续性和共享性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组织进行审计计划和审计的全过程,并确认企业信息风险战略的审计或评估。

一、企业财务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关系

脱离财务数据进行内部审计几乎是不可能的,财务数据是企业各种经济业务的货币化体现,要审查企业的经营效益、经济责任,脱离开经济业务数据,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有效的支撑依据。很大程度上基于财务信息系统提供数据的内部审计系统,是对财务信息系统导出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处理。要有效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软件功能需与企业财务软件相匹配、相适应,否则,孤立化发展,最终无法应用于实际内部审计业务中,如:部分审计软件无法导入或导出财务数据,最终面临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局面。

独立的审计活动,基本贯穿了企业的整个财务控制活动;内部审计能够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对流,完善财务控制制度。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内部审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在满足现有经济业务记载、上报等功能前提下,明确内部审计需求,进行适当发展调整,将更有利于企业后续监督功能的发挥,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企业财务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整体处于迅速发展期。目前我国拥有2000多万个各类型企业;大型企业已基本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其中少数实力雄厚企业已同国际接轨,通过量身定制、专业开发,在企业内部构建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财务、业务、人力等多层面数据集成与共享。部分企业通过购买用友、浪潮等市场主流财务应用软件,对软件进行一定微调,搭建起适应企业业务类型的财务内部网络系统,基本实现集团内多层级、多企业间财务数据共享、运用。大量企业通过购买通用财务软件,基本实现初步信息化建设。处于手工记账状态,未实现信息化建设企业,多为小微企业。

具体实践中,财务核算、报表、资产管理等基础财务功能信息化已较为成熟,被广泛运用于各大企业中;但涉及财务管理更高层次的诸如:财务预算管理管控、关联交易合并抵消、往来管理账龄分析等,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大量企业针对更高层次财务信息化程度有限或未能实现高层面信息化建设。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多数企业尚未有效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背景下,少数具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行困难,或仅就内审部分业务通过审计软件实现,或通过财务系统软件、办公电子表格开展审计工作,或完全依靠手工完成内部审计系列工作。

尝试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企业中,内审系统功能运用主要针对财务数据审计。涉及风险控制、非财务数据业务审计、综合分析等功能,信息化程度极低。

三、企业财务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既体现在系统整体的发展不平衡,又体现在内部功能应用的不平衡。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明显快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系统已趋于成熟,而内审信息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审计软件功能无法跟上财务软件功能发展变化,针对财务科目、辅助设置变更,核算方式变化,内审软件常常一筹莫展,通过审计软件只能对获取的部分财务数据进行处理。这与内审源于财务而高于财务的业务要求不相匹配,导致很多审计人员只好放弃使用,转而手工处理。

财务系统基础功能运用较多,而涉及抵消、合并、分析等功能,很难完全推行,过程记录残缺或为空,仅有手工填录报表;导致审计软件在获取抵消账套时常常取不到数,使工作开展受阻,难以推动内审系统更高层级功能的开发与运用。财务系统采集与存储数据类型有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审计全面获取预算、业务等多类型数据的难度与工作量。

内审系统功能运用中,高度集中在财务审计功能模块,导致在与财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过程中一旦稍有差错,整个内审系统就被搁置一边。

(二)发展条件受限

无论财务还是内审信息化建设都需要投入一定人力、财力、物力,很多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决定无法投入较多资金在信息化建设上。缺乏具备运用能力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也是众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部分企业处于偏僻、落后待开发山区,办公条件有限、网络环境差、人才储备困难,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要求。大量企业并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岗位,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

(三)系统软件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财务工作涉及到特殊、复杂诸如历史遗留问题等,通过系统难以自动生成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凭证或报表数据,导致人工干预系统生成数据,而财务数据的延续性,导致干预的影响很难彻底消除。众多层级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管控难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涉及诸多企业的关联交易是否能统一、标准化地在系统中实施,信息系统的标准化与现实的多样、灵活性难以完全匹配。

内部审计工作的灵活性,涉及企业诸多层面,在未实现业务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的企业,内部审计软件功能与现实需求差距难以逾越。目前市面上较普遍审计软件,其审计理念、底稿设计,多数基于社会中介机构年报或IPO审计设定,着重于对单个会计年度或三年零一期报表科目审前、审计调整及审定数的流程体现;无法满足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余年的内部审计需求。内部审计系统功能仍局限于单体企业审计,尚无法实现对合并企业的系统审计。

(四)发展成果未互通共享

财务与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独立发展,各自发展成果未实现互通共享。

财务信息系统发展较为成熟的数据录入、存储、处理功能,在内部审计软件中未能很好实现。针对更为灵活的审计业务,对系统生成数据的补充、加工是必然要求,但目前软件功能却很难实现补充录入数据与系统读取数据融合,并在系统内完成加工、计算、分析。内部审计软件中发展较为成熟的账龄分析功能,在财务系统中未见运用,财务系统账龄分析功能相对烦琐,导致最需要实时掌握账龄,以做好往来管理的财务人员宁可手工完成账龄分析。内部审计软件无法对直接导入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而财务软件中针对报表分析处理数据,往往仅能满足财务人员需求。

四、企业财务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改进策略

(一)促进财务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

在二者发展极不均衡又高度关联情况下,加强沟通,在既有成果互相运用基础上向前推进,对尚不具备运用ERP管理系统条件的企业,意义重大。

财务系统建设与运用在日益精细化同时,注重过程记录与体现,将为审计信息系统读取财务数据提供广泛支持。以企业需求为中心,通过在财务或内审信息系统功能改进会议中,互相引入参会代表,使改进方案在吸收双方专业经验基础上,兼顾各方需求。通过向擅长于打通各类系统沟通瓶颈的“物联网”技术团队寻求帮助等方式,均可有效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二)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

再好的系统,脱离了会运用的人,都将成为摆设。加强培养、引进既熟悉财务、审计知识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日常培训,努力提高基础人员业务与计算机运用技能,将是推动企业财务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三)促使软件功能与实际运用更加匹配

系统开发人员难以凭空想象出实际操作的财务、内部审计人员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应用系统,也难以察觉财务、内部审计人员弃软件系统某些功能不用的真实原因。加强沟通,在合理、可实现基础上,共同努力,使软件开发、调整更符合实际需求。这既能给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人员带来真实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的提升,又将有力推动专业应用软件的发展。

(四)拓展数据采集类型与系统功能运用

丰富和拓展财务数据采集类型,严格采集标准。围绕多维度成本、预算标杆、资产效益分析、企业健康等主体,打造财务数据集市的探索,将有效推进财务系统建设,增强财务系统运用向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辅助决策发展。同时,丰富内部审计系统运用内容,推进业务审计功能的有效开发、利用与拓展,摆脱过度局限于财务审计功能模块状况。二者数据、信息面的同时拓宽,将会使信息化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线贯通

2015年12月28日,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并正式发布《2016年度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申报指南》,力争到2020年实现98%的行政村通宽带、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超过12Mbps等战略目标。随着“村村通宽带”政策的推行,限制企业信息化建设外部环境因素将逐步改善。提前布局,将企业总部财务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意义、模式、方法、要求等,向处于偏僻山区、农村的子公司相关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灌输,作好前期铺垫准备,促使其努力融入社会整体发展趋势,将使企业财务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飞跃。

参考文献:

[1]廖晓娟.关于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

[2]张雪菲,边娜.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12).

[3]王跃辉.浅议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作用[J].会计师,2015(15).

[4]张亚琼.转型期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新经济,2016(15).

(作者单位: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段函

上一篇:转正工作总结范文范例下一篇:住建局创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