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教育学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自主学习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两个领域的专家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为了给广大基层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合适通用的自主学习系统设计模式,本文将绩效技术思想和工作理念引入到自主学习中,遵循系统思想,设计基于绩效技术的自主学习系统并对其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语学习教育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外语学习教育学论文 篇1: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外语教育学科化建设的探索

摘 要:本文对前人所提出的外语教育学科化这一思路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希望为达到建立一个整体相关性与动态平衡性的统一、开放性与交互性的辩证统一的外语教育学学科而做出努力。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外语教育;学科化

一、外语教育的“生态危机”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发展,人类在享受着工业、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富足、便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减少、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等生态危机。浅层次来看,这些危机似乎只是表面问题,但实际上,这一生态危机已经涉及到人类文化、人文价值等更深层次的根本问题之上,其中就包括教育。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产生于工业文明时代,不可否认,在工业社会初期,现代教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现代教育逐渐暴露出许多与自然不和谐的因素,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表现在其功利性方面。因为,以工业文明为发展基础的现代教育,毫无疑问宣扬的是工业文明价值观。也就是说,对外,现代教育“主要张扬了它的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功利价值,从而成为发展大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手段,成为现代人类破坏性地开展和利用身外自然的因素”。而从对内来看,教育在主宰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功利性地片面开发人类、主宰人类自身。如此的现代教育自身陷入生态危机、同时使得接受现代教育的人類也陷入自身的生态危机,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生态危机表现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上,同样十分严重。例如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尽管从2003年开始已进行了十多年,但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为指挥棒而进行的“应试”教育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毫无疑问,这种外语教育将使得学生片面畸形发展,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同样的危机也表现在外语专业的教学之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为迎合市场的需要,近年来各高校的外语专业兴起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热,其培养模式主要有“‘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等等。事实上,这样的培养模式除了在少数几所高校获得成功以外,大多数高校外语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标准来看……缺乏应有的语言文学知识底蕴;从复合型人才的角度来看,由于其专业知识积累不够,以及师资跟不上等原因,专业知识比不上专门院系的毕业生……因而没有任何学科特色和优势。”也因此,外语教育界的生态危机已到了不得不让我们重视的地步了。事实上,近十多年来,我国外语界的各位同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外语专业的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些努力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讨之上。诚然,这些努力为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努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语教育生态失衡的局面。究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学科属性和地位不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外语教学的学科属性不定不但将使得教学研究不足和不受重视。而且更进一步说来,学科属性不定还会直接影响研究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进而影响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质量。因此,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笔者欲对业内人士所提出的构建一个外语教育学学科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索。

二、外语教育学科化建设的探索

事实上,提出建立一个外语教育学学科(TESOL/Educa

tion)的想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这些学者如张正东、章兼中、魏立明等或著书或论文,专门论述确立外语教育学或语言教育学学科地位。时至今日,辛广勤教授发表于《外语界》(2006年第4期)上的《大学英语是不是一门学科?——大学英语学科属性的宏观思考及其他》一文更是从学理上对外语教育学科的确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在他看来,“外语教育学的切分应是外语教育/学,而非外语/教育学”,它是一门“关于外语教育教学的科学,它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外语教与学的一般规律、原理和方法,涉及政策规划、目标、大纲、教材、教学、评估、教学组织管理、教师教育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以提高整个外语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也因此,根据我国现有的学位体系——“只有进入二级学科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他建议:“既有的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050211)如果研究方向同外语教学不直接相关,属基础研究,可以保持不变。如果直接同外语教学相关,应改为外语教育学或直接用TESOL/Education,并调整课程设置,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即把外语教育学提升为二级学科。除了师范院校已有的外语教育系,在有条件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单位,也设立TESOL/Educa

tion的硕士甚至博士点。”

我们都知道,学科对应的英文为discipline,《牛津英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A branch of learning or scholarly instruction”;而在《辞海》里,“学科”包含两层含义:(1)“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2)“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关于大学英语到底是不是一门学科的问题,学界已经进行过相关的热烈讨论。但从2007年所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来看,大学英语的定义已从2004年的“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的提法明确修改成了“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2007年以来,大学英语被明确定位为一门“课程”,而非学科。

的确,大学英语不是一门学科。如同蔡基刚教授所言:大学英语“缺少学科最起码的要素”——“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或知识系统”。也因此,他提出来建立一个“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体系,亦即分科英语(discipline-based English)。在他看来。分科英语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语言教学,因而最能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也因此,他进一步指出未来外语教育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将外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的确,分科英语对于改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危机能起到一定作用,在此,笔者亦无意对ESP与EGP之间孰重孰轻进行辩论,但笔者认为,分科英语一方面将淡化外语专业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区别,而更重要的是“大学英语走向ESP的观点可能会把大学英语导入过于专业化的极端,其结果是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出现过度细分化的局面。”如此,“不仅满足不了英语学习者在学科面的拓展诉求,也会导致学术研究方向狭窄,整体效益低下等问题,引发学生的焦虑和倦怠情绪的滋生。”从而更进一步恶化外语教育的生态环境。

基于此,笔者赞同辛广勤教授的观点,并试图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对努力建设外语教育学学科进行进一步探索。

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外语教育学科化建设的探索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由词根“oikos”和“

logos”组成,其中,“oikos”表示家或者住所,“logos”表示学问、学科,因此,生态学即是研究“家或住所的科学”。“依据生态学的观点,生态主义把整个生物圈乃至宇宙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一切事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它具有“动态性、流动性和活力性”等特征。

将生态学思想引入进教育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1976年,随着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在其《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之后,“教育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对生态环境进行的深刻反思,也是人类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及思维模式的反思。以教育生态学的特点来反观外语教育学,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生态学对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影响。

首先,是教育生态学的整体观对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的确,在生态世界观里,“世界是一个具有内在关联的活的生态系统,是由事务间动态的、非线性的、永无止境的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关系网络,呈现为一个不可机械分割的有机整体。”以此整体性来观察外语教育系统,我们可以发现,组成外语教育系统的各个因子,即教师、学生、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等之间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体说来,这种整体性不但表现在整个外语教育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的生态整体,同时还表现在其各个因子之上。首先,在该系统中,学生是最重要的生态主体。要知道,外语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语言工具性一面的知识性获得,更重要的是还应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有其个性化的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不单要设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不应忽视情感目标;不单要注重语言工具性知识的授予,更不应忽视语言人文性的一方面……如此,才有可能赋予学生完整的外语生态教育。其次,在生态化的外语教育系统中,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即从传统的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不对等的关系上转变成了平等对话、互惠互利的生态关系。

其次,教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也将促进外语教育学科的发展。的确,如同生态系统的发展总是处于内外因子共同作用之下一样,外语教育学科不仅强调课内与课外、教材与现实的联系与互动,也更主张应突破外语的界限,加强相邻知识或性质相近学科间的整合,即跨学科或超学科的互动。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外语界的同仁也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在笔者看来,从横向上看,我们应在每个阶段的英语教学都把EGP与ESP或EAP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构设一个选修课与必修课平衡、EGP与ESP课程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平衡的课程模式。而从纵向上来说,则可以采取“英语+X(专业英语)+Y(专业知识)”的模式,使大学英语向其他学科,如语言学、计算机等学科渗透,与专业英语、学生各自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

总之,要改变外语教育生态失衡的现状,首先要调整外语教学内部的生态环境,因为只有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实现各因子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从而達到整体相关性与动态平衡性的统一。其次,在对外方面,则应该突破“外语”这一单一学科的限制,强调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交流互动,兼容并蓄,从而实现开放性与交互性的辩证统一,最终为实现外语教育学科化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文.《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Z]. 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P79-80

[2] 徐志英. 《综合大学英语专业学科定位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年第4期,P36

作者:章晓宇

外语学习教育学论文 篇2:

以绩效为导向的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摘要】自主学习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两个领域的专家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为了给广大基层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合适通用的自主学习系统设计模式,本文将绩效技术思想和工作理念引入到自主学习中,遵循系统思想,设计基于绩效技术的自主学习系统并对其分析。

【关键词】绩效技术;自主学习;系统设计;自主学习系统;学习绩效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重点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侧重于考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因素。教育和心理学派的研究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开发出一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型。绩效技术是一种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方法,是一种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的策略。为了提高自主学习绩效,本文从学习系统出发,结合自主学习特点,探讨基于绩效技术的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一、绩效技术

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又称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之后的教学系统设计。

我国目前研究绩效技术的学者有张祖忻和梁林梅,张祖忻从“方法”和“领域”两个视角来认识绩效技术。首先绩效技术是一种认识和解决人的绩效问题的系统方法,其次,绩效技术是分析组织和个人的绩效问题,对改进绩效的方案(绩效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与研究,其目的是取得组织目标所要求的成效。

从上述定义可以对绩效技术有以下基本的认识:

第一、绩效技术的典型特点,它研究的核心是“人”,不是机器;它是一种强调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它以目标为导向。

第二、绩效技术遵循ADDIE工作过程,即绩效分析(前段分析)、问题分析、干预措施的设计与选择、干预措施的实施与变革、绩效评价。

我国学者张祖忻认为绩效技术是创设一个绩效系统,来达到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效的目的。对于学习者来说,这个系统就是学习绩效系统,包括学习者、学习系统的前端分析、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可靠的学习资源、科学有效的学习管理、学习绩效评价。

二、自主学习

1 、自主学习本质

什么是自主学习?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认识。

在国外,以费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在我国,董奇称自主学习也是自我监控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2、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关于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者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总体分析,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学习者特征、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环境支持几个方面。由于自主学习有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它是学习者在“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基础上,借住帮手对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要想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要考虑学习系统各要素。

三、基于绩效技术的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通过上述对绩效技术和自主学习的了解与分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采用绩效技术工作方法,可以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调控,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绩效,如图。

基于绩效技术的自主学习系统设计

1 、前段分析

前端分析也称绩效分析,包括需求分析、原因分析和学习者分析,需求分析包括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方面,指通过分析现状和期望目标的差距,找出学习者的所需和社会所需的人才资源等;原因分析就是识别存在绩效差距的原因;学习者分析是包括学习者的年龄、知识技能水平、学习风格等。

2 、制定目标

制定明确具体学习目标的作用:第一,有利于选题学习资源,第二,指导管理学习过程,第三,为学习绩效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3、 学习实施

学习实施就是通过合适的学习策略获得科学准确的学习资源,在合适的时间找到合适助手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过程。学习策略的选择要考虑学习内容、媒体功能、绩效原因等方面的因素,学习资源可以是传统资源、电子资源,也可来自新闻广播、报告会议等。

4 、绩效评价

学习绩效评价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标准,对学习者为提高个人能力所制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投入进行的综合评价,自主学习绩效评价包括自评和他评。

5、 变革与管理

绩效评价并不是整个学习系统的结束,设计自主学习学习绩效系统,目标是提高绩效,目的是进一步的改进。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和评价结果的变革和管理,是很关键的,学习者要对评价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做的不足,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分析取得高绩效的成功经验和低绩效的原因,关键是对这些经验和问题进行管理,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给下一步高绩效系统的设计提供基础。

四、小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提高,仅靠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自主学习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有法而无定法,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有自己的学习风格,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结合自主学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和绩效技术的工作理念,提供的基于绩效技术的自主学习系统设计模式是从整体思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通用模式,在学习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人情况修改,力求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提高个人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祖忻, 绩效技术概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7——10、17、130

2.梁林梅, 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4: p. 13.

3.庞维国, 论学生的自主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20(2): p. 78—83.

4.杨虹, 自主学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8(5): p. 58—62.

5.秦丽敏, 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分析及模式构想.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0(2): p. 41—45.

6.程世禄, 龚.,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5): p. 81—84.

7.余德林, 某医学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10): p. 57—59.

作者:邓世雨

外语学习教育学论文 篇3:

大学法语听力教学问题梳理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大学法语听力教学是法语专业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能力的培养对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大学法语听力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图梳理并分析大学法语听力教学现状及问题、造成学生听力障碍的原因,以期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最终提高大学法语听力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法语听力;现状及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地全面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推进,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法语人才。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这不仅是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交流的根本需要, 而且也是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需承担一项国际义务。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目的语交际能力的基础是要具备较强的听力理解能力,以保证目标语言的有效输入,因此听力技能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法语听力教学是本科法語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该利用有限的听力课课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使命,向社会培养并输送合格的外语人才。

一、法语听力教学现状及问题

1.听力课程课时较少,不受重视

虽然法语听力课程是本科法语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但与每周四次甚至五次课的基础法语课程相比,大学法语听力课程课时较少,每周只有一次课。课时有限的情况,一方面导致教师难以在课上进行全部教学内容,经常草草收尾。另一方面也会给学生造成听力课程不如基础法语课程重要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不重视法语听力课,在平时课上参与度很低。

2.重语言知识,轻交际能力

首先,受到中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不良影响,目前中国的本科法语教学更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重视法语发音规则、词汇、语法和句法的讲解,忽视了交际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地在阅读和语法方面的能力较强,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3.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氛围沉重

其次,由于大部分法语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未曾系统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教学法,欠缺教学方法。目前法语听课课堂模式通常是:教师播放录音 → 学生做题 → 核对答案 → 教师讲解 → 重复播放录音。这种传统且枯燥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迫参与,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法语听力课堂的教学目标好像似乎从培养及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变成了对学生听力能力的考查,急需改革教学方法。

二、造成听力障碍的原因

除了上述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外,听力课程以及法语语言的自身固有特点以及学生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造成听力障碍,从而导致学习者学习激情衰减,难以实现听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口语及法语语言特点

首先,口头语是一种声音编码,听者听到的是线性的语音流,需要正确切分才能够识别。听力过程中需要即时对信息进行处理,无法像阅读理解一样多次回顾,难以对语言信息进行及时而有效地扑捉、处理和理解。

除此之外,法语语速较快,存在地区方言;法语因特殊的连音、连诵、省音等语音现场常常发生音变;法语中的动词也会因人称、语式和时态的变化而存在许多种形式,这些现象加剧了听者切分和识别语音流的难度。

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或是因为没有适应新的学习氛围,或是因为对专业的认可度不够,部分学生不理解法语听力课程设置的意义,不清楚在法语听力课上要实现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因此未能设置有效的学习计划,导致在听力课上显得很茫然,造成被动学习,难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语言知识不扎实,缺少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的语言知识不够扎实:语音问题导致听录音文件时听不出来在阅读时能够理解地词汇;词汇量不达标导致整个录音文件只能识别极个别单词,影响对整体的理解。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学生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却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导致虽然扑捉到了录音文件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词汇,却不知所云,无所理解录音材料中地隐含义。

三、大学法语听力教学改良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教学平台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语言水平、学生特点,利用多媒体资源,选取适当听力素材:素材形式多样,使用真实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材料长短和难易程度要适宜,同时富含文化因素;要同时保证录音素材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此外,针对法语听力课时少的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2.改变教学方法,采用交际教学法

为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交际教学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新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交流。

还应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比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安排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思考的任务,在预习中查询、积累相关词汇和背景知识,在总结思考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科学且正确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且正向的影响,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加强策略知识训练,引导并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能力、个人特点、学习目标,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有效掌握学习策略。

本文在宏观层面对大学法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然后从听力素材、教学方法、学习策略三个层面提出改进大学法语听力教学的策略,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大学法语听力教学和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M].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0.

[2] 付诗.图式理论视角下的法语听力课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9):58-59+118.

[3] 杨莉.学习策略在法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9(22):157-158.

[4] 姚桂明.交际教学法在法语基础阶段听力课堂中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6(32):203.

[5] 张丽群.互联网视域下法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6):5-6.

作者:于雨

上一篇:交警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残疾大学生就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