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药物使用中是一种常见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及时发现和消除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带来的不了结果。由于环境的恶化,人们治病越来越依赖抗菌药物,现在临床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多大100多种,而抗菌药物正是不良反应的始作俑者,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这并不能否认它来临床使用中引起了一些不良反应。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 篇1: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关键词】 药品;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尽可能少地出现不良反应(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地使用药物。

1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因此,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药品因素:①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即可能成为不良反应。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②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③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④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⑤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剂量掌握不当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的原因:①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②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③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④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其他因素:①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②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③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可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④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3 如何判断药品不良反应

3.1 从时间判断。药品的不良反应都是在服用药品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来的,表现出症状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立刻就能表现出来,有的隔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才表现出不良反应的症状。在此期间,如果出现什么异常情况要有所警惕。

3.2 从表现出的症状判断。服用药品后,如有不良反应,人体的部分器官会表现出异常情况,这种情况不同原有的疾病症状,有的患者服用药品后会出现胸闷气短,严重的甚至表现为休克,有的会表现出组织水肿或者红肿的不良症状,这些都是从症状上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这些都要引起患者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

4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与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停药就诊,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2]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3]曹全英.合并用藥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

作者:狄万军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 篇2:

浅析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药物使用中是一种常见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及时发现和消除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带来的不了结果。由于环境的恶化,人们治病越来越依赖抗菌药物,现在临床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多大100多种,而抗菌药物正是不良反应的始作俑者,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这并不能否认它来临床使用中引起了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我们以方面要加强对临床应用的过程中监督,另一方面要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不良反应、安全用药、抗生素

怎样才能在治愈疾患的同时,推其他好的部位产生小的伤害或不产生伤。有一个数据也许会让我们明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这个数据就是,全球每年的死亡人口中有1/7死于不合理用药,我国每年有20%的住院患者有过用药不良反应,造成不良反的原因有25%是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药品越来越贵,疾病越来越难治,造成这个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病菌产生了抗药性,造成抗药性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滥用抗生素。用药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终生的使命。

一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

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你医院拿了病人很多钱,却没有医治好患者的病,或者说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缓解,这与现在的意愿没有回归社会福利性质有很大的关系,但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就是医生为了省事,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很大关系,这也是药源性、医源性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有70%的人使用抗生素,二级医疗机构的使用率为80%,而一级医疗机构的使用率竟达到90%,快成了只要住院就打抗生素的地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药费急剧攀升,而最痛心的是有些医生没有对抗生素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对病人也没有进行病源学系统地检查、分析,痴迷于“新、特、洋、贵”,认为新药、特效药、洋药、贵药就是管用的药,这就给临床医疗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这种后果就是病没有治好,而病菌还产生抗(耐)药性,也就是现在的药对这种病不起作用,最终的结果是病越来越难治,药费越来越高,甚至造成有些病人无药可治而死亡。

从人体本身来看,我们的体内其实是一个菌群平衡体,存在着许多菌群,他们相互牵制,达到某种平衡,但是如果滥用抗生素,也许会使有益菌收到伤害,从而打破平衡,导致有害菌和病毒趁虚而入,造成二次感染,直至死亡。

因此合理用药,对症下药不开大处方,能少用的尽量不多用,能不用的尽量不用,能用便宜的要决不用贵的药,这才能逐步缓解医患矛盾,才能真正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

二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我们常听说“是药三分毒”,因此中药如果用药不当不仅造成药材的浪费也照样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1、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首先是用量超标,当然也有病人的身体状况差异以及药物本身含有的有毒成,再有就是偏信所谓的偏方、秘方盲目用药以及改变剂型等因素,都会引起中药的不良反应。

2、中药安全应用的途径也需要分析一下

主要是加强管理、保证药品的质量,以及用药的合理性,我曾听说过301医院的一位主治专家,为病人开了药,并在301医院卖药带回河北老家吃,一个疗程下来,病情好转,就和老专家说了,老专家讲继续吃一个疗程,于是他们就在当地的药铺买了药,吃了三天,病情加重赶紧回到301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用药以及剂量没有问题,于是就把在当地的药拿来化验,药效是301医院的60%,这说明了药效的重要性,以及药品监管的重要性。

三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贵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也很复杂,甚至难以预测,我们经常会听到需要临床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发现异常,及时改进,但我们还是要从药材本身、患者、以及医生等方便了解一下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1、药物本身的因素

(1)、药物本身存在两种以上的作用,如果考虑使用其中的一种作用,那么另一种就是副作用,甚至就是副作用,我们感冒吃的药有时会吃完了犯困,就是这个原因。

(2)、药材本身就有不良药理作用,也就是说本身就对某些部位组织有伤害。

(3)、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混入一些其他物质,特别是由于保管不善造成药品污染,都有可能造成用药的不良反应。

(4)、用药剂量不对,用量过小不起作用,白吃药,用药过大,会造成药物中毒甚至死亡。

2.患者自身原因

对于患者来讲,其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状况,都有可能引起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要多50%,而粒细胞减少症女性要比男性多不少,老年人和儿童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这是由于它们对药物的代谢比较慢所致,另外患者身体素质的差异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这也就可以解释同样的药物,有的患者没有不良反应,而有些患者不良反应强烈了。

3、医生的因素

用药的多少、用药的长短都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下药的,如果不理用药,包括误用、滥用、处方搭配不当,都会引发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当然如果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也不必大惊小怪,我们不是经常吃完感冒药就犯困吗?只要我们按照医生的嘱托,并仔细翻看药品说明书,特别是不良反应部分,不过发现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就应该及时向医生说明,采取措施防止更大的不良反应发生。

四那么怎样用药才安全

首先就是不轻信广告、新药、洋药、贵药,不能有病乱投医,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巡诊问药,按照医嘱并认真看药品说明书,按规定严格执行药量和服用方法,既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当然用要后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状态就要及时停药并向临床医生反应,并得到适当的治疗。

五总结

总之,针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从国家的层面已经建立由计生委牵头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从只要企业层面要严格药品的质量以及在说明书中标明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情况;作为医院就要培养临床医生的处置病患的能力,就要要求医生的对症下药,不开大处方,做到合理开药,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类药品,避免造成二次感染;从患者的角度更不能盲目迷信偏方、祖传秘方等,有病不能乱投医,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更要做到没有病就不吃药,有病就要听大夫的合理用药。药品的不良反应目前来讲是正常的现象,关键是要控制不良反应的程度,和发现不良反应就要及时进行处理,或停药或换药,并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果断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作者:郭彦耀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 篇3: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1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杜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些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它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毛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沟,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斗…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药品因素(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豁膜出现窟点、癖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人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 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井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藥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作者:阿依尼沙?孜亚吾东 肉先古丽艾沙

上一篇:医疗服务质量检查方案下一篇:某村平安创建工作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