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师在药房配发儿童用药时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 探讨药剂师在对儿童配发药物时向患儿家属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剂量以及储存方法等,分析对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中医医院的11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案,对照组55例采取常规药物指导,研究组55例由药剂师遵医嘱根据患儿的个体因素合理地配发药物,对比不同药物指导方案下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剂师在向儿童配发药物时向患儿及家属加强药物指导可提高合理用药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儿童用药;药剂师;药房;配发药物;用药指导;不良反应;

0 引言

儿童年龄较小,身体各个器官与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用药后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排泄速度也有所不同,若用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儿的病情恢复,严重者可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如何降低小儿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开具处方以及药剂师配药时对如何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2]。药房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师配药是连结医生与患者的桥梁,若药剂师在为患者配药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用药指导,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合理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主要探讨加强药房药剂师配发药物时的用药指导,观察患儿的用药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中医医院的11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8个月至12岁,平均(6.23±0.87)岁;研究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8个月至12岁,平均(6.52±1.02)岁。将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儿及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沟通障碍、先天性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以及临床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

研究组:由药剂师遵医嘱根据患儿的个体因素合理地配发药物。

(1)药剂师在配发药物时需严格遵医嘱,在配发药物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例如: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可以经鼻腔给药;思密达可以治疗腹泻,同样也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在治疗口腔溃疡时可以直接将思密达涂抹在溃疡处。在配发这类药物时需要向患者交代清楚。

(2)在配发退热类药物时需要向患者交代以下事项:泰诺林、小儿百服宁滴剂等液体滴剂退热药物常用于婴幼儿群体,但是很多家长都以为“滴剂”就通过鼻腔滴入的,药剂师应在配药时告诉患儿家属该药物是口服用药;在配发镇痛解热类退热药时不要只是告知家属在高热时服用,大多数人对“高热”的概念缺乏认知,不知道什么程度才算是高热,此时,药剂师应向家属讲解此类药物需在患儿发热超过38.5℃时方可服用,并叮嘱两次用药的时间间隔以及每日最多的用药次数与用药剂量,预防患儿家属因心急想尽快退热就在短时间内给患儿重复用药。

(3)由于很多药物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药物成分是相同的,很多患儿家属会内科、外科同时挂号,但是对药物及成分不了解,很容易发生重复用药,例如贝特令和娃的福都是维生素AD丸,安奇、铿锵、艾可儿等抗生素类药物其成分都是克拉维酸钾与阿莫西林。在配发药物时要向家属讲解清楚,告知其不可以同时服用,或者与开具处方的医生沟通将同类的药物去除,避免超剂量用药不利于患儿的病情康复,也减少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4)在配发培菲康、金双歧、妈咪爱等微生态制剂时应告知患儿家属这类药物不能与抗生素类药物同时服用,避免降低药物的活性进而疗效降低。同时,要叮嘱患儿家属在冲服药物时水温应低于40℃,可以用牛奶冲服,如果需要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应该与该药物相隔1h再服用。

(5)药剂师在告知家属用药剂量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不要说克、毫升等单位,可以说服用几包、几片这样更容易理解的话术。大多数用药剂量都是成人用量,给小儿配发用药时对于用法与服用计量需要特别交代。

(6)配发药物时应告知患儿家属储存药物的环境条件,眼科使用的贝复舒以及外科常用药贝复剂需冷藏在2℃~8℃的环境下,避免过低温或者过高温;培菲康、金双歧等微生态制剂、干扰素、丙球等药物需要在2℃~8℃的温度下冷藏,避免药物储存不当使药效降低或失效。

(7)在配发青霉素等内酰胺类药物时应询问患儿家属是否给患儿做过皮试,患儿是否对此类药物有过敏反应,若患儿曾服用青霉素类药物或者头孢类药物过敏者均需要再次进行皮试确定没有过敏反应才可以发放药品,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性。

(8)在配发药物时还应向患儿家属交代药物的服用时间,例如:在服用必奇蒙脱石散时因该药物是一种吸附剂,若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或者饭后服用会降低药效,所以该药物适合饭前服用;服用多潘立酮等止吐药或者胃动力药物时空腹服用效果更好,服药后半小时到1h可达峰值。由于胃酸减少,多潘立酮药物的吸收效果会受到影响,在饭后服用药效会有延迟,所以适用于饭前15min到半小时服用效果最好;服用舒可捷等胃黏膜保护剂时在饭前服用会降低对胃黏膜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分为效果显著: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发生;病情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治疗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有较多不良反应发生,前二者之和的百分比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版本,使用该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型数据用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型数据用%表示,用χ2检验,计算后得P<0.05表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提升,相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相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儿童患者年龄较小,身体各项机能仍处于成长阶段,各个器官与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与用药方面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大多数用药剂量均适用于成人,儿童用药较为特殊,所以在对儿童用药时更需谨慎[3,4]。药房的药剂师为患儿配发药物,他们是连接医生与患者的纽带,药剂师在为患儿配发药物时应发挥以下作用:(1)患儿确诊病情之后需要医生给予用药指导,药剂师在配药时能够指导患儿正确的用药方法,让患儿家属了解用药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2)为患儿及家属讲解药物的相关知识,加深患儿和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服用特殊药物时需要特殊给予指导,家属若有不懂的问题药剂师应耐心地解答,告知患者服用的药物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以及服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5];(3)配药前应了解患儿的年龄以及体格,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服药剂量,提前告知家属患儿服用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部分药物在服用之后可能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让患儿家属不用过于担心并了解相应的解决措施;(4)在配发药物后需告知患儿家属如何存放药物,特殊的药物需要特殊的储存方式,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储存才能保证药物的有效性。例如培菲康、干扰素等药物需要在2℃~8℃的温度下冷藏,避免药物失效[6]。

其中,控制患儿药品使用剂量至关重要。在患儿用药的过程中,对用药剂量选取时,要与患儿体质量相结合。例如,对于年龄相对比较低的患儿,药物使用剂量需要尽可能地低;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体质量比较重的患儿,可以适宜的运用较大剂量药物,运用合理化的用药,保障治疗效果,促使患儿可以快速康健。

更需要将药物品种比较多,临床中传统对儿童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用药的剂量更为复杂[7]。加之,同种药物剂量的配置和用药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药剂师在对儿童药品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患儿用药方式适宜的指导,保障患儿家属可以严格遵循医嘱[8]。在对用药方式进行交代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不使用专业化属于,可以运用半包、半片等进行取代,运用合理化的用药干预指导,保障患儿用药剂量更为精准。从药物处方层面上将,药剂师更需要将服药时间贴于药品盒上,保障患儿可以规范化用药,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在对口服药物进行服用的过程中,要更为重视食物会对疗效造成影响[9]。例如,牛奶与红霉素药物在联合运用的过程中,牛乳内富含钙离子将会与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降低患儿对药物吸收量,减少药物治疗效果;酒精会导致患儿对维生素A吸收量明显降低。所以,在患儿用药的过程中,要重视饮食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研究中对比了常规用药指导与药房加强用药指导对患儿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对比可见,研究组患儿总体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相较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可见,药房药剂师对于临床安全用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医院应重视对临床药剂师的专业培训,为其提供良好的药学知识学习的曲涛,给予药剂师定期的培训,提升其对药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提高其专业水平,在配发药物时需注重各方面的细节,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性[10]。

综上所述,药房的药剂师在为儿童配发药物时不仅要提供患儿及家属正确的用药方法、药物储存方式等,还要详细地询问患儿的个体情况,避免患儿因不合理用药而出现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而提高药物的疗效,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霞.药剂师在药房配发儿童用药时应发挥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5):169,171.

[2] 方静.分析并探究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85,87.

[3] 张志申.门诊药房药剂师调配儿童药品时的注意事项[J].中国医药指南,2015,7(1):295.

[4] 郑一波.门诊药房药剂师调配儿童药品时的注意事项[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7):235-236.

[5] 张春莹.浅谈药剂师对儿童合理用药的指导[J].生物技术世界,2016(6):354.

[6] 徐翠英.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73.

[7] 崔建.西药房药剂师调配儿童药品时的注意事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127-128.

[8] 杨佳,江永贤,陈文文,等.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的药学监护及自备药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1,23(4):202-204.

[9] 张嫒,张琴,蒲晓芳.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儿地高辛口服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 (6):881-885.

[10] 吴勇辉.药剂师在儿童HP胃炎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64):242-243.

上一篇:跨境电商环境下国际物流模式论文下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