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结合学生生活展开学习,能较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形成重要的教学支撑力量。结合情境、结合内容、结合活动,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出发,能够快速贴近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激活科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 篇1:

小学科学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

摘 要: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育也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在现有的中国教育制度下,小学教育是为了接下来的各阶段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教育的质量被现在教育学家格外关注,初级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科学课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课程,更起着十分巨大的启蒙教育作用,因此本文就科学课程教育的生活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学; 科学学科; 生活应用; 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课程涵盖知识量是极为巨大的,其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打开未来的科学技术和专业性知识的大门,小学科学课课程包含物理知识、自然生物知识、地球及宇宙知识,同时也包括一些生活常识类的知识,这些教育都是为了未来学科性教育打基础和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往往由浅入深,由趣味性引起学习兴趣,最终推广向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及目的

现阶段各地区小学科学课课程都有所差异,但是核心意义是相通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且引起学生对未来的初高中学科性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希望学生在生活之中能够成为一个活学活用的人才,而不是单一的理论储备机器。科学课原名为小学生自然课。自然课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自然课讲的都是些最基本的自然常识,但涉及面很广,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无所不包,同时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的课程标准,小学自然课已更名为小学科学课。

二、小学生科学教学在生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它的目标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总之是科学探究更被强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性化了。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是:叙述式、讲授式,有点像科普。当时,教师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就是讲授与背诵。学生在学习《自然常识》时,只知道它是一种科学定论,是不容置疑和否认的东西。教师则多崇尚教材,几乎没有人去怀疑它,也没有人认为可以不按教材去教。这显然是典型的教教材时期。

传统的小学教育是以讲述并且灌输的理念进行的,这样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辩证思维关系和深入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现阶段讲究教育要以互动沟通的模式进行,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的不确定性这项任务在小学教育的方向是很有欠缺的,现阶段教育小学生的科学课课程依旧是讲述式教育居多,就算是穿插几个小的实验,大多数也是以教师介绍为主,或者以多媒体介绍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单一死板,无法让小学生真正去喜欢科学课程带来的知识,更无法真正地带入到生活应用中去。

总结起来现在的小学科学课课程教育的问题有以下五点:

(1)老师传授单一的灌输科学课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填鸭式教育,死记硬背知识点,无法在生活中活学活用;

(2)课堂呆板不活跃,无法调动学生的互动学习兴趣,并且缺乏提问热情,对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缺乏兴趣;

(3)课程知识固定,无扩展延伸,无法带入实际生活中,教师的课前准备不足,传授心态不正确,应付了事;

(4)课程涉及到实验由教师或多媒体演示,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导致学生一知半解,甚至是对生活中的问题理解错误而教师浑然不知;

(5)学生对老师的讲述充满服从性,对教师充满畏惧,没有辩证思维的培养,不利于生活中对与错的学习。

三、关于小学生科学教学的几点生活应用方面建议

1.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交流互动引导学习代替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应该成为朋友,在教学上教师的作用应当是提点和鼓励、指引,而不是耳提面命的直接告知学生书本上的死板知识。

2.充分调动学生热情,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要时常提问交流。对学生存在疑问,教师应该及时耐心的解决,并对勇于提问的学生鼓励表扬,并号召大家学习敢于提问的学生。

3.课前准备充足,并且联系实际举出例子,端正教育者心态,不能对科学课程应付了事。细心准备教案,并且将知识点带入生活,联系实际举出例子,让学生觉得学习贴近生活。

4.教与学是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动手兴趣,给予实验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旁辅助纠正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出真知,再动手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指导和纠正,更利于学生学会实践应用。

5.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疑问或者对教师的讲述进行疑问,教师和学生都充满“为什么”去教学。对于学生的疑问要耐心解答,讲出真正道理,不要应付了事,在用语上要注意多以商量的语气去问,而不是强硬尖锐的语气直接吓到存在疑问的学生。

综上所述,上文介绍了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生活中的应用存在的困难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几点意见,希望相关的教师能够得到借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章丽红.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学会倾听[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2]康善中.浅谈如何走进小学科学课程,开展科学探究[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5期

[3]潘时军.科学探究中运用概念图教学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6期

作者:李媛秋

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 篇2:

多元链接,彰显科学教学生活化

[摘 要]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结合学生生活展开学习,能较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形成重要的教学支撑力量。结合情境、结合内容、结合活动,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出发,能够快速贴近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激活科学课堂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科学 生活化 链接 情境 兴趣 认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建立教学生活化意识,对教学设计展开多元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生活认知来学习科学,利用对生活认知地积累提升科学学习效率,满足科学教学的多维需求,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一、结合情境,激活学生生活认知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为科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认知积累,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自然能给学生营造认知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的氛围。教师通过列举生活案例、展示生活画面进行课堂演绎,都可以创设生活学习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能将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视觉上与听觉上的感受,形成重要的激发力量。

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我先拿出一把梳子,在头上梳了几下,然后将梳子靠近碎纸屑,让学生观察并得出这些碎纸屑被梳子吸附起来的结论后。我再让学生用塑料棒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后,将摩擦后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学习兴趣瞬间被点燃,渴望找到更多材料进行验证。实验后,我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后,我再给出结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当物体带上电荷之后,就会产生电流,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我接着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有的学生说夜晚脱毛衣时看到火星,还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响,有的学生说有时伸手开门有触电的感觉。

本节课,我先利用小实验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在实验操作中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我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实例,学生很快就找到亲身感受的生活中的案例,课堂学习效果自然较好。

二、结合内容,调动学生生活思维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生活展开多元调查,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改变教材学习内容,以提升教材适合度。开放教学内容、引入学生生活内容,促使学生学习思维与教材内容的有效对接,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科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感知体验中。如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概念,于是,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我给学生准备了实验材料有塑料瓶、纸板、碎布、玻璃、铅笔、铁丝、铝丝、木片、硬币、橡皮、手帕等。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对导体、绝缘体有了初步认知,并总结出导体、绝缘体相关定义。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用于相关实验,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体验。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导体、绝缘体相关概念。电路、导体、绝缘体等是学生生活常见的事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快速地形成学习认知。

三、结合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体验

小学科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在具体操作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设置更丰富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学生认知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也有差异,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以提升课堂实践活动的匹配度。科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鲜活与生动的,只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验内容,才能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油菜花开了》一课时,为了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知,我让学生从家里找来鲜花,学生参与度很高,上课时,不少学生都带来了鲜花。我让学生观察这些鲜花,区分其根、茎、叶、花、果等,并用放大镜对这些鲜花进行观察,区分花萼、花瓣、花蕊等,最后我让学生对这些鲜花进行解剖,并观察鲜花内部结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课堂学习气氛浓烈。虽然错过了油菜花,但是让学生观察其他鲜花,也能给学生带来乐趣。这样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顺利掌握相关认知创造良好条件。教师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展开教学优化活动,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教学设计优化度较好。

科学与小学生生活密不可分,利用学生生活认知学习科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契合点,教师要努力去发现、探讨,把鲜活的生活认知与教材内容进行完美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科学的意义,使科学课堂呈现生命活力。

(责编 韦 迪)

作者:魏淑芹

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小学科学课程担负着提升学生生活尝试的重要责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科学的相关教学,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一、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进入学校时,大多年龄较小,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较弱,这就使得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较难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去听讲。因此,若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就是将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其模式主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众多生活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来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因此,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得科学课程的教学更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从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其理解能力较为欠缺,在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上较为困难,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学生活化的特点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大量的生活案例,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经历来理解相关知识。强调科学教学的生活化正是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来理解相关知识,并运用科学知识来理解生活现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3. 提高小学生的常识水平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起点,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认知水平及相关生活常识都较为缺乏。因此,提升小学生的常识水平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作为一门增加学生科学知识的课程,其目的正是通过相关科学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常识水平。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常识水平。

二、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教学目的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程,不注重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就使得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就具体而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对教学知识进行讲授,使得教学模式过分单一,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2. 教学内容过分理论化

教学内容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小学科学教师没有认识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不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使得科学教学内容较为落后。在实践中,许多学校的科学教学内容没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有效性,难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另外,当前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过分理论化,内容枯燥乏味,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3. 教学脱离日常生活

就当前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将生活实际融入其中,使得整个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严重脱离。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很难理解相关内容,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促进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小学科学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科学教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学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

1. 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对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相关科学技术来辅助日常教学,使自身的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大量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

2. 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教学内容與日常生活相联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经历相联系,并且要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就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将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和事物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创新,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责任编辑邱丽

作者:刘青

上一篇:年度爱国卫生工作总结范文2下一篇:幼儿户外游戏行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