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民间艺术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当地优秀传统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当地民间艺术,形成自身特色。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艺术教育民间艺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教育民间艺术论文 篇1:

幼儿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资源运用之我见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的艺术教育越來越受到了社会以及家庭的广泛关注。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应和着新时代的发展,使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由此可见,发掘民间艺术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更能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艺术与文化。

【关键词】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资源 幼儿教育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了社会以及家庭的广泛关注。幼儿艺术教育不单单起到了培养幼儿一技之长和爱好兴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优势,对于文化艺术的传承也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加入中国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也拓宽了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式和渠道,使幼儿的艺术教育得到更加广阔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二、民间艺术资源运用丰富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幼儿艺术教育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影响,通常以各种乐器的学习、舞蹈等为主要形式。而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运用民间艺术资源,无疑大大的丰富了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让幼儿家长和社会在幼儿艺术教育上有了更多的选择[1]。

三、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是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有效途径

民间艺术是艺术的母体,更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而一个民族的民族艺术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中的民间艺术资源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将民间艺术资源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可以从幼儿教育起调节缺乏对民族民间艺术尊重的心理,更是将我国民间艺术瑰宝发扬光大,经久不衰的重要方式[2]。

四、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一)加强幼儿艺术教师队伍的培训

幼儿教师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扮演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从浩瀚的艺术海洋中去选择合适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二是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者,这就对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所以有必要加强幼儿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这直接对民间艺术资源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教育效果有很明显的影响,是幼儿艺术教育运用民间艺术资源高效的关键[3]。对幼儿艺术教师队伍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园本培训和园外培训。对于园本培训,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进行工作方面的指导,再组织人员参加民间艺术创作观摩或鉴赏,也可以定期的开展关于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应用的交流活动;对于园外培训,应该组织教师立足于本土,对本土的艺术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参加一些民间艺术专家的交流活动或讲座,在深刻认识本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将有用的东西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去。

(二)合理的选择民间艺术教育素材

教师努力的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对民间艺术资源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资源都适合幼儿艺术教育,所有对民间艺术教育素材的挖掘、收集、整理、选择对于幼儿艺术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对教育素材的选择,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喜好、身心等进行择取,并要对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使教育素材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需求,而且对幼儿的成长、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有一个良好的引导,素材的选择上尽量要贴近生活,不仅可以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去学习东西,还能让他们学以致用,健康积极的成长。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从传统教育经验来看,教学方式和手段太过于单一,不仅不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使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效率也极为低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是教育领域必然发展的趋势,幼儿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幼儿艺术教育中高效运用民间艺术资源的前提和保证[4]。如陶冶渗透式教学,该教学模式指的是除了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中融入民间艺术,在园中的其他活动也融入民间艺术,也就是说,无论幼儿在不在课堂上都能够接触到民间艺术内容,将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的方方面面,让民间艺术生活化,比如渗透在幼儿学习上、生活上、游戏上、交往上,甚至是吃饭睡觉上。

总而言之,这种方法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上的问题,第一在幼儿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民间艺术,幼儿的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含了教室、活动室、活动材料、活动设置等,这些都会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所以可以在这些区域渗透民间艺术,如设计有本土特色的海报、班级活动、文字写作等;第二在幼儿每天生活中渗透民间艺术,比如在幼儿入园时可以提前播放广播、音乐等,让幼儿去欣赏音乐,在做早操期间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舞蹈音乐,让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产生一个积极的心态,在吃饭期间可以播放一些民间故事或者节约粮食的短片,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改正以前的不良习惯;第三,在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所以在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通过游戏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发散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例如可以组织他们去参与当地的舞蹈、戏曲等特色活动,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类活动过程可以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当地民间艺术的影响。

五、结束语

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既有利于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艺术内涵以及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观念和民族情怀,更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科学合理的将民间艺术资源应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去,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起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甘肃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8):77.

[2]邹荣华.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3):184-186.

[3]朱艺华.乡野文化资源在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思考[J].教育观察(下旬),2014,(3):47-50.

[4]陈丹丹.农村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耒阳市农村幼儿园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金晶晶(1982年5月-),女,汉族,浙江景宁人。200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02年就职于杭州师范大学幼儿园,幼教高级职称,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作者:金晶晶

艺术教育民间艺术论文 篇2:

注重学校艺术教育,弘扬优秀民间艺术

摘 要: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当地优秀传统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当地民间艺术,形成自身特色。

关键词: 学校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 渗透途径

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如何通过艺术课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是学校艺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校要加强艺术教育,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渗透优秀民间艺术,形成自身特色。

一、重视优秀民间艺术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语言到服饰,从节日到习俗,外来文化都在强烈冲击传统民族文化。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的孩子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显得尤为严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他们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渐渐淡忘传统文化。针对此,中小学校应在坚持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引入优秀民间艺术,把传承民俗文化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点。

优秀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继承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民间艺术教学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精华,将之补充到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形成自身特色。

优秀的民间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地人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民间艺术进课堂或组织学习观摩,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欣赏观摩、参与其中,普遍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有效贴近生活体验和感受,加强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因此,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资源,培养一批爱好者和接班人,是广大艺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学校艺术教育渗透优秀民间艺术的途径

课堂上注重民间艺术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学大环境也应充满民间艺术文化气息,因为学校的整个环境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学校应利用教学楼墙壁及文化长廊展示各种民间艺人的作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感受民间艺术的美。除此之外还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区,亲身体会优秀的民间艺术。优秀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

因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艺术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艺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同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行为密切相关。民间艺术的实践属性与课程的实践属性自然相契合,这使得民间艺术在艺术课堂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独特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大众的、生活的文化,不仅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而且代表着本地方群众的审美和生活习惯,是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艺术课堂中渗透民间艺术,是吸收民间文化的重要形式,更使教学生活化、趣味性。艺术教师可结合专业优势,有侧重地选择本地民间艺术精华,灵活用于课堂。如美术类,可侧重挖掘农民画、社火脸谱、刺绣香包、编织、彩绘泥塑、剪纸、龙狮灯饰制作等;音乐类,可挖掘地方民歌、秦腔、小曲、民间舞蹈、皮影、民间传说的精华,编写出特色教案,最大限度地运用于课堂,展示独特的艺术教学范例。

(二)校园环境创建中加强民间艺术的渗透。

在学校文化长廊的墙上,设计一个完整的本地优秀民间艺术的主题框架,它包括:主题名称——主题由来——主题网络图——主题资料(师生教学活动的照片、学生作品、本地民间艺术文化特色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主题总结。其次,也可以利用教学楼走廊墙壁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剪纸作品、编制作品、陶艺作品等,经过装饰、装裱后展示出来。注重营造教育性、丰富性、艺术性、参与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校园环境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获得自我认同,提高审美能力,发挥其创造性。

(三)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参与民间艺术,加强艺术教育。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庙会等民族传统节日和地方性节日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艺术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欣赏元宵节的舞龙、舞狮子、跑旱船、跑纸马、蜡花舞、踩高脚高台、打花鼓、耍灯笼等20多种优秀民间艺术汇演,并且动员学生参与其中扮演各种角色,模仿该民族的舞蹈和演艺方式进行表演;领略“五月十八”、“四月八”庙会时节唱地方戏曲的深意,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了解;带领同学们参观民间艺术家的木雕、泥塑、葫芦雕刻、面塑、草编、刺绣、剪纸、绳艺串珠、手编等20种民间手工艺作品,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美的热爱,使其体验到主动探索与合作的乐趣,使得当地优秀民间艺术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从而使学校艺术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就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其精华作为教学内容,更应该拓展学校展示优秀民间艺术的空间,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对某一艺术形式进行改进并作创新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王继平.民间美术文化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张鹏.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美术研究,2003.

[4]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陈雅玲.怎样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曹亚玲

艺术教育民间艺术论文 篇3:

幼儿园开展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初探

摘 要: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幼儿园开展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实施途径、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等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初探

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古国文明最富有民族内涵与特征的一大标志。绍兴作为一座文化历史古镇,历史悠久,孕育出了许多精彩纷呈、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无论是越剧、莲花落、绍剧、板凳龙、高跷等表演艺术,还是绍兴花雕酒坛、纸扇、泥塑、竹编等造型艺术,都是家乡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具独特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和艺术价值,集地方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发扬。

1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中应注重选择以下内容。

1.1 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

本土民间艺术教育要贴近幼儿生活、联系幼儿生活,与幼儿的生活、游戏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生活经验,使其获得知识,增长能力,从而获得全面发展。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本土民间艺术有传统歌谣《斗斗虫》、《绍兴十座桥》,民间美术竹编、花雕等。

1.2 符合幼儿兴趣,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

在选择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时,应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认真思考“幼儿对它感兴趣吗?”“它能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吗?”等问题。符合幼儿兴趣的如撕纸、剪纸,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点点啰啰》等。

1.3 经典的、有代表性的

幼儿阶段的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应是启蒙性教育,所以所选的本土民间艺术应具有本土性、代表性、经典性。这些本土民间艺术有神话故事《梁祝传说》、《西施传说》,名人故事《大禹治水》、《刻早》,歌曲《老酒谣》、《跟着课本游绍兴》,民间戏种——越剧、绍剧、莲花落等等。

2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途径

2.1 创设富有本土民间艺术特色的环境

环境不仅是幼儿赖以生存的因素,而且是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陶冶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比如在活动室的墙壁上装饰五彩缤纷、形态万千的风筝,教室横梁上挂上一把把不同画面的工艺扇子,在玻璃窗上贴上十二生肖的民间剪纸,窗台上放上一个个工艺独特、彰显酒文化的花雕酒坛,在墙柱上挂了工艺精巧的竹编小动物等。另外,还可以在区角中展现本土民间艺术元素。比如,美工区放上纸扇、老酒坛、橡皮泥等;音乐区放置各种民间打击乐、民间服饰、民间音乐、表演视屏等;游戏区放置各种民间游戏材料:小棒、沙包、稻草、弹子等;总之让幼儿在环境中对本土民间艺术产生兴趣,接受各种各样的本土民间艺术特色教育,这样幼儿不但增强了认识,开阔了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2 设计生动有趣的主题教学活动

我们充分抓住教育契机,结合原主题内容的特点将适合的本土民间艺术内容渗透在其中,使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潜移默化感受了本土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

在《绿色家园》的主题活动中,在为了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幼儿保护我们的地球,做个环保小卫士,生成了民间文学活动“大禹治水”。生动的故事情节使幼儿明白了古人治水的不易。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对风筝很感兴趣,而风筝是传统的民间工艺,为此,生成了“风筝”系列活动,使幼儿在欣赏风筝、放风筝、制作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民间工艺的伟大。在《有趣的动物》中把“老鼠嫁女”、“老虎外婆”等一些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融入其中,使幼儿在风趣的故事中明白了一定的道理。

2.3 创建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

区角是一个没有局限的地方,我们可以把本土民间艺术的内容加入到活动区域中,让幼儿可以在里面尽情的活动,尽情感受本土民间艺术的魅力。

在游戏区中,可以把家长、教师大量收集的民间玩具放进里面,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安全因素等进行整理。例如陀螺、沙包、冰棒棍等适合游戏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有的生活,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在美术区可以放进酒坛、泥巴、彩色纸、彩带和大量的农村自然材料,让幼儿通过画、剪、贴等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这里进行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孩子渐渐流露出对本土民间艺术的迷恋,尽情的享受本土民间艺术美的熏陶。

2.4 融入幼儿一日的生活当中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也是本土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师应该把本土民间艺术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在每天的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让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更加生活化。例如在幼儿入园时,播放一些琅琅上口的本土民间艺术童谣以及婉转流利的本土民间艺术儿歌等给幼儿欣赏,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幼儿园;饭后散步时给幼儿讲述民间故事;午睡后,民间音乐伴随着幼儿起床、穿衣……课间操时让幼儿在民乐、民歌的伴奏下做韵律操、武术操等。让本土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3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作用

在幼儿园开展本土本土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3.1 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传说、神话、童谣、歌曲、美术作品……绚丽多姿的本土民间艺术如一股股甘泉滋润着幼儿的心田。大禹、勾践、秋瑾等,一个个民族英雄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爱国主义。鲁迅、周恩来、王羲之的故事等,教孩子们理解了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含义。《摇呀摇》、《排排坐》使孩子懂得了谦让。《跟着课本游绍兴》、《老酒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社戏》等,让幼儿感受了本土民间音乐的无穷魅力。剪纸、泥塑、竹编、花雕工艺等,以美的形式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激发了幼儿的家乡自豪感。

3.2 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本土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母语文化”幼儿比较自然能够并且乐意接受。幼儿通过本土民间艺术教育不仅了解到民间艺术的风格、形式、体裁、题材,扩大了艺术修养的视野,而且通过寓教于乐的民间艺术活动,使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说、唱、弹、拉、画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有所提高。萌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陶冶了情操。

3.3 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

本土民间艺术在幼儿智力发展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民间文学活动中的“猜谜语”,既可以培养幼儿积极动脑,丰富想象和敏锐观察力,又可以训练幼儿分析综合能力,从中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使智力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丰富的民间艺术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对学习有了兴趣,因此乐意学。

参考文献

[1] 赵玉兰[著].走进民间艺术世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周冠生[著].艺术创造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

作者:沈颖

上一篇:幼儿园国庆活动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土地储备资金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