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幼师的角色在课程改革中由活动的创建者转变为引导者、发展者等多种类型,通过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一些幼师善于引导幼儿步入正常学习的流程。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论文 篇1:

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

[摘 要]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应该把幼儿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带有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内容,在教育的目的性与发展的可能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创设蕴含丰富审美刺激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能够主动地观察、探究、模仿和表达,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信息,帮助幼儿在与周围的交互作用中,不断丰富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塑造健康活泼的个性,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教育;幼儿发展

作者:赵玉兰 张赤华 李 芹

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论文 篇2:

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开发与应用

【摘要】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幼师的角色在课程改革中由活动的创建者转变为引导者、发展者等多种类型,通过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一些幼师善于引导幼儿步入正常学习的流程。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所面对的对象一般是三到六岁的学龄幼儿,而在此阶段上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也十分注重这一领域的教学研究,曾多次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的民生问题,在这一教育阶段,通过完善体制的前提下,幼师这一角色也充当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不断改进幼儿教学策略,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注重幼儿园社会活动中渗透民间文化的教学,设计相关教学策略,注重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  民间艺术

幼儿学前教育活动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幼师的角色在课程改革中由活动的创建者转变为引导者、发展者等多种类型,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一些幼师善于引导幼儿步入正常学习的流程,从双方的互动中形成新的活动内容,而另一些幼师却无法掌握与幼儿共同学习的要领,这时就需要幼儿幼师明确自身的定位,把握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活动的完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而中华民间艺术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学之中,让幼儿在教学中了解中华优秀民间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民间文化的精髓,领略我们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幼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浅出,将民间文化的知识点渗入到自己的教学方案之中,让幼儿从小就接触到民间文化的精髓,掌握民间文化的命脉体会到中华优秀民间文化对于我们国人的自信心、自豪感的塑造,促进每一个幼儿的成长[1]。

一、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的优势和民间艺术教学的必要性

幼儿园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目标并非塑造专业的艺术大师,只是借助艺术教育,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幼儿园设立艺术课程有其必要性,可以丰富学校教学,同时也是幼儿园开展美育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逐渐向产业发展角度转变,对幼儿的艺术修养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幼儿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并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学校教育是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主要阵地,而艺术教育就是指在幼儿园进行对幼儿的整体艺术素养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对幼儿进行系统性教育,教授给幼儿一些民间音乐相关知识,不仅能进行美育教学,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更了解民间文化,填补民间文化教育空缺。同时,在利用艺术形式进行民间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有效性。

第一,对幼儿开展民间音乐教育,让幼儿了解民间文化,有益于提升幼儿的民族归属感。民间音乐的变革与民族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定水平上记录了本土文化发展历程,同时民间音乐的魅力可以凝结民族能量。除此之外,民间音乐记录了我们一方水土的苦难与欢乐,针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本土文化与民族情感,可以激起幼儿的民族激情。第二,现代社会是专业知识社会经济,把精神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的一大阵地,高度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视对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尊敬和保护中华民族民间文化,深层次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根据多元化的文化特点,在民间文化中汲取力量找寻灵感,为社会发展提供驱动力。民间音乐了反映民族民间文化特点,在公共艺术教育中融进民间音乐,有利于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民族民间文化,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提升幼儿的文化水平,推动社会文化发展[2]。

二、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开发与应用的策略

(一)采取多种的导入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在幼儿身上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且学前教育活动中必然伴随着一些具体的感知、操作等活动,这也是幼儿学习探索的必经之路[3]。幼儿时期的求知欲是最为强烈的,它充分展现在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引起探索的欲望,而教师便可以以此为活动的切入点,建立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开展民间绘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边示范边介绍本地民间绘画的特点,让幼儿选择性地使用合适的颜色,给幼儿展示色彩丰富法图画和颜料,当幼儿看到颜色的重叠或者搭配时,就会产生自主绘画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也能够通过观察的方式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分析和改善教学模式,才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幼儿自主活动方面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以此帮助幼儿提高能力,提高区域灵敏性,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采取多种的导入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对民间文化的探索兴趣。

(二)注重探究式民间艺术学校活动材料的教育意义

幼儿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他们一般是以自我感受为主,并且对事物的专注力不够,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更是一个创造者的角色,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幼儿班的教育活动要少一点、短一点,最好是以个别式教育为主,要开展一些能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具备主动意识,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习惯和能力,照顾到个体间的差异,让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这些都是一位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条件,更是其定位的认知基础,除此之外,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活动的功能,关键也在于教师是否具備较高的指导策略。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探究式民间艺术活动材料准备时,要注重投入材料的教育意义。比如说在探究民间绘画艺术时,要选择立意较为简单的,让幼儿能够充分理解,绘画作品不可过于抽象。幼儿本土艺术资源探究活动不仅仅是要有趣味性,让儿童得到锻炼,同时还需要注意活动的教育意义。把知识融会贯通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

(三)民间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正确的指导理念

教师对于幼儿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和课堂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在幼儿活动中的指导地位。教师要树立将幼儿民间文化教育放在首位的教学意识,不怕苦不怕累,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前做好处理预案,以防在上课过程中力不从心,不能保证幼儿民间艺术活动中的教学效果[4]。

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地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正视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分组教学。通过行为控制改进民间文化社会活动教学模式,让幼儿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乐趣是驱使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民间文化教学过程中来。比方说可以与时俱进的设计一些民间艺术教学活动,而不是每次都延续以往的游戏。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民间艺术教学课堂的设计中来,听取幼儿的意见,了解到他们真正想要学习的内容和他们想要的学习模式,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故事,结合幼儿的意见,对于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创新,设计相应的民间艺术,让每一次的课堂都有教师个人风格,同时适应本班幼儿风格。例如可以让幼儿投票选出他们喜欢的本地民间文化相关动画,结合多媒体教学,选取动画片中的片段,让班级幼儿进行情景式表演,让他们通过游戏讲述故事,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扮演不同角色,通过模仿视频中的人物角色的表演,转换成自己的个性化表演,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感染力,充分让幼儿参与到民间艺术教育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知识点不拘泥于书本,可以进行更多的课外拓展,更好地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让幼儿可以了解到所学的诗歌中所蕴含的优秀民间文化,这样既加深了幼儿的对于诗歌的理解程度,还让民间文化深入其中。要确定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虽然幼儿普遍年纪还比较小,对于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规划能力不够足,但是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幼儿。教师只是在活动中起到引领作用,整个课堂的主体还应该是幼儿,要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位置。不能够只考虑教师教学的想法,还要充分考虑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

结合上文所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民间艺术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理解,了解学习民间艺术教学策略。在对民间艺术教学策略有一定了解之后,需要对民间艺术教学策略未来发展进行研究。而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幼儿教育自然也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对幼儿教学策略进行一定的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农明铭.幼儿教学中民间文化渗透性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2]宋梅华,徐晓坤,李爱香.初探幼儿园实施民族民間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14):131-132.

[3]丁文.幼儿园民间艺术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20,(11):93.

[4]许翠单.民间艺术对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0,(5):30.

作者:李会丹

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论文 篇3:

文化变迁中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摘要:民间艺术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它既蕴藏着整个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历经了时间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无可替代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教育相融合,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能广泛吸收优秀现代的艺术的营养,通过规范的艺术教育途径,使其不断得到发展,创造出更高级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发扬;艺术教育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任何一个民族都在不断的发展并变化着,它所体现的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会随之变化。文化变迁无关个人情感,而是一个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作为文化艺术中的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也是世代人民所创造、所传播并表现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同时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需要我们珍爱、继承和发扬。

谈到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就说明它有可发展的艺术价值,那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民间艺术,同时它有什么可发展的艺术价值。提起民间艺术我们都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农民、乡土文化、祭祀;具有清新、质朴、稚拙特色的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等内容。例如: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陶瓷器皿、竹木器皿;、印染花纹、刺绣、剪纸、织锦、年画、泥塑、皮影、木偶、花灯、风筝、版画等。也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俗美术。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它既蕴藏着整个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历经了时间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无可替代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所存在的艺术价值。实际上不但是“审美”意义上的艺术,更是“实用”意义上的艺术,所以它不应被时代所取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下面是我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关系的几方面阐述。

一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民间艺术与艺术教育关系中,艺术教育更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民间艺术所提升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民间艺术崇扬美善,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感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民间的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这些民间艺术活动都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民间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这些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前民间艺术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父子关系口口相传的传授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而学校的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统,通过学校艺术教育与民间文化的连接,艺术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民间艺术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教授。 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加强热爱家乡的意识,对发扬地区文化,传播民间艺术有不可小视的价值。所以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高校的艺术教育当中,江苏大学较早的在民间艺术方面有所研究,在2002年,江苏大学成立了民间美术研究所,该研究所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为宗旨,致力于民间美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将民间美术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绝活技艺融入到教学之中,并以此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教学中对民间美术保护和发展的认识会较好一些,但也有待于我们重新正确的认识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学校艺术术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与价值。

二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现代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许多的民间艺术都在逐渐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所谓“遗产”也正说明了这些艺术文化的传承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的年青人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所忽视,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科技社会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学校艺术教育把民间艺术对现代年青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学校艺术教育中介绍民间美术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护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提高认识多元文化的意识。同时,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是培养一批民间艺术爱好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高校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担负起这一重任。

三 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民间艺术做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它保持着物质与精神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状态,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并不是要建立在丢失与变异的基础之上,而是要最高限度地保护其原有的面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艺术既要生存,也要有所突破和发展,从而去适应人们不断发展的精神和审美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在艺术教育中挖掘整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体制相结合生成更佳传播形式,使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命从而得以新发展,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利用艺术教育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地方局限性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的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调查,挖掘可开发的民间艺术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与民间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艺术内涵;学习创作具有符号性的作品,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现代文化联系起来,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民间的文艺活动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对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展开应充分利用到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间传统文化进全面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形成对某一艺术表现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生活的有机融合。

所以,民间艺术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做出顺应潮流的改变,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民族形式,继承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在不改变其原有面貌的同时,将其精华列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在继承的前提下去发展,去革新。同时,也要坚持民间艺术的开放性,积极应对文化变迁,努力加深同现代艺术教育的融合,广泛吸收优秀艺术的营养,使其不断得到发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恩寰,民间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08

[3]刘道广,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4]乔晓光,中国民间美术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7

作者:张丽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外语教学论文下一篇:业务调研报告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