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式情境本科教学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应以项目主题工作任务为实训单位、遵循“能力导向、重点挖掘、项目支撑、资源优化、全面投入”的行动思路、全力打造学校内外共享,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元互动式的实训基地建构模式,以获得教育、经济等多方面的成果和效益。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缺陷式情境本科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缺陷式情境本科教学论文 篇1:

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摘要:体验式教学方法是现阶段较为新型的一类教学方法,将其应用都爱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以及临床护理水平产生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体验式教学;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类新型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例如护理学专业。对于护理学专业而言,在开展其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其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临床护理人才。對于临床护理而言,其核心就是人文关怀,因此,在护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基础护理学,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对于人文关怀进行认知和体验,对于提升其临床护理水平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综述如下。

1、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临床护理各项技能水平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相应的情境和机会,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现或者还原,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结合自身实际的体验来对知识、能力以及情感进行深刻的认知。谢芸红[1]等认为,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护理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更加深刻的基础护理学知识进行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来提升临床护理各项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很多教师尽管已经认识到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选择存在着一定缺陷,使得其很难完成对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而体验式教学则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充分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以此为基础对人文关怀等相关进行准确的认知,对于提升其人文关怀能力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存在着的问题

就现阶段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而言,郭英[2]等认为,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主要就是教师及学生对于体验式教学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并未对体验式教学法的含义及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这样就很难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此外学生也会由于对体验式教学缺乏正确的认知,使得其很难真正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这样就很难发挥出其积极作用。

3、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要想将体验式教学真正的应用到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并充分发挥出其积极作用,李艳[3]等认为,应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对于人文知识水平差异了解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能力目标。认知目标的主要内容为可以认知患者是一个完整的人,患者有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情感目标则:可以体会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痛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等;能力目标则可以指定为:护理过程中可以熟练、温柔的开展护理相关工作,能够对相应的护理技巧进行认知等等。

3.2 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待确定好具体的体验式教学目标后,教师则应将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的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马翠翠[4]认为,应结合一些实例进行情境创设,以最简单的为长期卧床患者的换床单护理方法为例,教师应首先创设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如患者为大型手术后卧床治疗患者,在床上使用便盆时将床单污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则需要让学生观看相关护理操作视频,待学生观看完成后,由教师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进行初步的体验;其次,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将一些护理方法及要点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以此基础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认知;再次,在体验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应将学生分为相应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学习资料的收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进行相应的情境模拟,并及时的将模拟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及成果进行记录;最后,小组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应由小组长来对本小组的模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成果经验对全班同学进行展示,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3 体验式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在进行体验式教学应用评价过程中,丁珍珍[5]认为,应使用NKONGHO教授编制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其能力越强;使用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表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用《基础护理学实训指导》中的要求对基础护理学操作考核进行评价,同样是得分越高,能力越强。

4、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4.1 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效果评价

学生人文能力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理解能力、耐心能力、勇气能力。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前,学生三方面能力总得分为(174.26±7.62)分,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后,其三方面能力总得分为(193.65±11.20)分,应用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本次研究共发放50份问卷,回收50份,且不存在不良问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所有学生都认为体验式教学对于提升自身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作为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保证学生护理技能水平以及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现阶段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护理专业教学缺乏相应的认知,使得很多学生的各项护理能力并不是特别高。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类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各项护理技能水平以及人文关怀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体验式实际教学后,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基础护理考核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芸红,吕美,张彩霞.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应用现状与展望探究[J].名医,2018(10):253.

[2]郭英,莫美娟,朱美丽,王志娟,周菊珍.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 (40):169+171.

[3]李艳,章新琼.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4): 60-64.

[4]马翠翠.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才智,2018(08):152-153.

[5]丁珍珍.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教师,2018(03):117.

作者简介:邵超丹,女(1991.3—),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远程教育护理本科,研究方向:护理学。

作者:邵超丹

缺陷式情境本科教学论文 篇2: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应以项目主题工作任务为实训单位、遵循“能力导向、重点挖掘、项目支撑、资源优化、全面投入”的行动思路、全力打造学校内外共享,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元互动式的实训基地建构模式,以获得教育、经济等多方面的成果和效益。

关键词:职业教育;项目主题;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构

作者简介:金盛(1976-),男,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技术师范学院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朱德全(1966-),男,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成艾(1970-),男,贵州铜仁人,贵州铜仁学院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课题项目: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JA080194),课题主持人:朱德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该类人才的规模和质量也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主要阵营的职业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今年,在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下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第六章就对职业教育做出了专门而全面的部署。其中,明确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纲要》还尤其要求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由此,实训基地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突出特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实施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基础保障,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之下,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实训基地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凸显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随机性。不少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的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预测和论证,导致实训基地功能不曾充分发挥。第二,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经费不足。职业院校经费来源相对单一,资金紧缺,不足以为实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和科学运行提供所需的巨大经费支持。第三,实训基地使用效率低。尤其是招生规模较小的职业院校,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1]第四,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不合理。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实践指导能力不强、来源结构单一等问题。第五,缺乏“政府主导、行业扶持、学校主体”三方互动的基地共建模式[2]。

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既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面临各种巨大的挑战。构建一类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缓解现存问题的实训基地成为当务之急,而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体系也就呼之欲出。项目主题式模式是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范式之一,它以真实职业情境中的主题工作任务为项目组成和实施的依据。项目主题式实训基地是与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体系配套的实景操作场所,是真正落实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理念的根本物质保障,因此,构建现代化、实用性的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优路径之一。

二、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理念

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实训基地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科学制宜的建设理念。因此,对该类实训基地进行内涵分析与科学定位,遵循合理可行的建设思路是构建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关键。

(一)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内涵和功能定位

1.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内涵。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中,实践课程必须打破学科课程的知识逻辑,选取与学生职业能力生成与发展休戚相关的关键性、基础性知识点进行串联和综合,以主题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教学项目。实训基地中的所有项目都应该针对实际工作的职业岗位群来设计,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全仿真的探究性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体任务、获得成果或有价值产品的完整过程,形成隐含在项目背后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具备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真正的项目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简单任务,因此将项目分解成彼此衔接又相互独立的主题工作任务即成为在实训基地中实施项目的有效方式[3]。主题工作任务是整合、凝聚、统摄教学系统诸要素相互支持、协调运转以实现系统功能最大化的内核,是达成教学项目的基元。这样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有效的形式(如图1所示)。

2.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体系是基于有机整合的思维方式,针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现有弊端提出的改革范式。构建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体系落实这一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举措。在该实训基地中,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完成各个主题工作任务的实训进而完成整个项目,按照每个主题工作任务表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而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依据每个主题针对性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进而形成实训项目所要求的综合性职业能力及养成职业院校学生特有的“思想性素质、身心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等“六性”素质结构体系[4]。

图1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内涵

(二)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遵循“能力导向、重点挖掘、项目支撑、资源优化、全面投入”的思路进行。

1.能力导向。各职校在进行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时,应明确该基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氛围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并以此为导向开始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步才能有效避免实训基地建设的盲目随意和功利性。

2.重点挖掘。在前一基础上,各职业院校应当充分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结合已开设的重点专业和典型职业岗位群来选取项目、设计主题,为实训基地充实内核。

3.项目支撑。项目建设作为该类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支撑,必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过程为基础,重组各类知识和经验,同时结合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分析;项目中各主题工作任务的确定也必须参考学生需求、师生行为、项目特色以及真实职业情境等因素。各个项目主题是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靠依据。

4.资源优化。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应当注重资源优化,将各种显性和隐形的资源对外开放,通过资源的公用共享来实现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包括教师这一资源,也应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丰富工作经验,通过自我优化提升指导学生实训的水平。

5.全面投入。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各方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加大投入,健全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为实训基地建设垒砌最坚实的经济支柱,提供可持续的社会动力。

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真正落实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理性分析自身特点,在核算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并存,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建的基本模式(如图2所示),使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得以顺利进行,其功能得以最大化实现。

(一)内外共享建设模式

从建设客体的视角出发,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应该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设在校内以学生训练为主,又紧跟现代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践训练场所,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第一线的训练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5]。建设学校内外并存的项目主题式实训基地,使学生同时享受不同社会资源,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实训基地中建构知识、生成能力。这种校内校外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不会使教学和实训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分离,而是同时在校内外基地中通过项目主题式的实训把教学过程、实践过程与职业技能活动过程完全融合,在教学做合一的进程中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1.校内实训基地。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项目主题实操的基础环境和第一场所。各职业院校在建设项目主题式的校内实训基地之前,必须做好总体规划,这是建设高水平基地的前提条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尽可能虚拟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够进行职业能力的全方位高仿真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应该因校制宜,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层次选择和设计项目及主题工作任务,体现功能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优势。同时,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建设,确保项目主体范式能够全面落实,基地能够高效运行。此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激励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精于教学业务,强化职业技能,在指导学生参与项目主题式实训的同时实现自我发展。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的校内实训基地既是对内的教学实践场所,也是对外的交流窗口,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开放共享。这样一来,职业院校之间就可以根据彼此的资源和需求,建立互补互助的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对方的实训基地资源开展项目主题式实训,实现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的校外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实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延伸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因其设备、场地、经费和环境等要素的有限性而无法避免固有的缺陷,因此直接深入企业、工厂等校外实训基地,亲临生产和工作现场,感受职业岗位的人事氛围,是学生建构知识经验体系,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更广阔平台。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采用校际联建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职业院校之间基于一致的项目需求,统筹各自学校的资源、资金建立开放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此缓解单一学校建设能力有限的问题,也避免了同类型实训基地的重复建设。此外,职业院校也可以根据各自开设的专业和拟实施的项目主题,寻找适合的企业、公司或工厂等进行互惠互利的合作,让学生以顶岗实习的方式进入合作单位完成项目,或校企共同投资建设公用共管的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实训和职工培训。这样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让学校既节约办学成本,又最大化占有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资源,同时实现学生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企业将项目交托给高热情、低报酬的学生来完成,既节约了经营成本,又为本身培养挖掘了后备的人力资源。

(二)多元互动共建模式

从建设主体的视角出发,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应该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多元互动的共建模式。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是某单一主体很难独立承担的,其产品和成果却又惠及国家和人民,因此,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

1.政府主导。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及协调作用、发挥资金保障作用以及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建设[6]。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形成一定的政策倾斜,为该类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平台、创建环境,加大专项投资力度,为地方或区域该类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

2.行业指导。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对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给与充分指导。由于行业组织的非营利性等特点,它能够提供更客观中肯的意见,促进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3.企业参与。企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要自觉主动的参与当中,自愿接收学生进入企业的真实职业环境进行实训,同时加大投入,以项目为契合点积极与学校、政府等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现合作共赢。

4.学校主体。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力,其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也就当仁不让。它们紧跟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来建设实训基地,并持之以恒的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职业院校可以独立或联合的发挥主体作用,并鼓励动员更多可能的主体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四、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效果——以重庆职教城“城校互动”模式为例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应该如何建设,在理论层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同时在实践中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进行了论证,例如重庆职教城“城校互动”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就很好地实践了项目主题式的理念,对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给予了验证和发展,并获得了较好的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效果。

(一)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重庆职教城由重庆市教委和重庆永川区人民政府共同规划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由22所中职学校、8所高职学院和1所本科院校入驻而成。按照“统一规划、政府支持、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模式规划建设了10个公共实训基地。根据错位式发展的战略思考,确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实现了从理念的提出到规划、建设,再到体制、机制的创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重庆职教城的实训基地建设在理念和模式上都很好地实现了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颇具特色,经验也值得推广:

1.统一规划。从统一思想到制度设计,再到实际运行,初步形成了包括“资源共享、多元投资”的思路。

2.联合共建。集成整合,走优势互补发展之路。专门设立了职教城管委会对各实训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因为职教城中有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办学层次的学校,结合了职校的实践性所长与本科院校的学术性所长,实训基地的建设和项目的开发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指导,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

3.校企联动。职教城还同时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和培训中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0余个。

4.优选项目,突出主题任务特色。围绕着增强已有实训基地的技术配套能力和开展生产性实训的需要,职教城坚持进行功能完善与技术提升。从实训项目的申报、遴选,到实训项目的实施和运行,都是规范运作。现已集中建设了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共享实训中心,拥有数控机电、电子、建筑、外语和旅游服务等实训基地。同时,职教城还结合未来发展需要,预留发展空间,增建新的项目实训中心。

(二)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的效果

通过分析重庆职教城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成绩,作为产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而言,其价值是非常明显的。

1.教育意义。高水平的项目主题式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实训质量、师资水平的提高,构筑了一个合作交流、竞争共赢的教育场所。

2.经济意义。建成了大规模的实训基地,以最少的投入实现了资源效益的最优化,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先进性,减少了院校分散重复的投入。

3.创新意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体现了集约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真正实现了“城校互动”,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思荣.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2009(4):96.

[2]窦洪波.职业院校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北方经贸,2009(12):132.

[3]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

[4]梁成艾,朱德全.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J].职教论坛,2010(34).

[5]李伟,易秋香.关于应用型高等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09(34):716.

[6]李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

作者:金盛 朱德全 梁成艾

缺陷式情境本科教学论文 篇3:

浅论高职日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 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流不断。日语学习者是我国仅次于英语学习者的第二大群体,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日语课程。近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日语教学方法逐步改革。本文主要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定义、高职日语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意义、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途径,以期更好地构建高职日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日语 文化体验式 教学模式

引言

现如今,我国高职日语教学正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越来越多的日语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改革的意义,也逐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改革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成长,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改变传统教学工作中“哑巴日语”的状态。

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体验式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在原先教学理论、思想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展开的一种活动程序。一般情况下,体验式教学被认为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将理论作为条件,进一步创造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适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感受知识的魅力,可以在之后具体的应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通常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多种,其中最突出的是:应用的内容、手段需要和学生实际的需要相符合,教师不能够过度依赖书本上所涉及的基础语言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应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自愿接受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有效应用至具体的沟通、交流中。比如在学生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懂得把所学知识应用创造性的方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大力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懂得有效汲取他人的长处,更好地表述内心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尽早改进。

2.高职日语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高职日语教学过程中,一直还是以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该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目标,以期培养学生基本的技能,过度重视教师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学生本身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得到培养,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日语日常应用、表达能力。对于教学方法而言,还是以讲授法居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但是只是粗浅地将板书搬至PPT上,在减少教师板书时间的同时,增加对知识讲解的时间。在教学评价方式上,还是以考试为主,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单词的考查、对语法句型的识记等,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难以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难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

2.2难以对教育教学理念及时更新。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日语教师在实际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极易出现将学术型本科教师上课的方法直接应用于高职院校课堂内的现象。课堂教学还是以学生在下面听课、记笔记,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的形式为主,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对单词、语法、句型、课文的练习,制约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堂的实效性。

2.3教学内容较为乏味。

通常在实际日语课堂中,教师讲课的方式以照本宣科居多,在教学设计上较为死板,致使教学内容难以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现在信息化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大量充斥着各类先进电子设备,相应增强日语学习相关网站信息的趣味性及丰富度。比如:一旦学生难以对课堂教学内容提起兴趣,便会将注意力投向平常喜欢的影视剧、动漫、综艺节目上,从而出现一种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自娱自乐的现象,未能有效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

3.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3.1培养创新精神,引发学习兴趣。

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最大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更好地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下,教师有效地借助各类先进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日语学习中,充分掌握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习俗,培养实际的交流技能。

3.2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现存的大学、初高中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别。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课堂被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老师的角色不再是教学的主导,需要将学生塑造成为课堂的主体,强化其自身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由于学生长时间接触的是我国初高中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以教授英语居多的模式,大部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均是处于零起步的状态,需要一个更充分的可利用时间学习日语中所涉及的各种听说读写技能,学会把所学知识有效应用至实际的日常交流中,展开相应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在该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缺陷是教师难以在课堂时间内对各种教学的后续作业进行检查,还需要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精髓。由此可知,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4.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途径

4.1创造独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有效将学生放置于学习中最重要的位置上,充分把握创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学习情境相符合,有效挖掘出新、旧知识间的线索和联系关联性,在轻松、愉悦式学习氛围的基础上,将问题进一步深入,同时组织学生展开沟通交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式教学工作中始终如一地进行教学探索、对知识进行构建,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比如:要给日语专业的学生创造真实独特的文化体验环境,相关的高职院校可以在有条件的条件下,构建一个包含日本文化体验的日本文化体验室。室内需要依照日式建筑风格、审美观、起居习惯,全方位规划实训室的外观样式、家具风格。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区,练习和式的跪坐,学习日本的茶道、花道等知识,在学生切切实实的实践中,体验日本的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认识日本社会,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4.2有效分析学习者。

教学设计的前提一般是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在教学设计工作中,学习者的分析是一项重要内容之一。现如今,在实际展开的体验式教学改革的工作中,需要着重对学习者进行关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对学习者进行充分的分析。有效调研具有一定代表性及数量的日语工作企业,对该企业实际的工作特点及实际的岗位群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其具体工作岗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的前提下,对高职日语专业学生大学毕业后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进行了解。同时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并且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让学习者融入任务的实践中,在会话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具体教学场景,比如:小明在家里看书,小红打来电话,向小明借了一本小明很喜欢不愿意借的书。在这样一个场景下,表明上看起来是简单的借书行为,但是却具备一定的限定,大大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不给定任何提示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组队,在共同努力下完成任务。若是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解决,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句子进行组合。与此同时,教师针对学生做出的成果,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4.3构建体验式教学内容结构体系。

将课程教学目标与体验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日语课程涉及的独特内容结构体系进行创造性的构建,同时对日语教学内容本省的内在逻辑联系及核心要素展开深刻的把握,让学习者进行教学分析,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体验,从而获取真知,最终进行升华体验。在这样一个实践练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融入高职生的特有能力、生活实践水平,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进行明确。比如:在日语精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中日教师共同合作的教学拍档模式,把相关的教学模块组合在一起,比如:可以将日式浴衣、茶道、花道体验教学和日语音图的发音训练教学结合在一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工作中,通过精读教师与日本外教一起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体验的过程中展开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日本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知识的传授力度,提升学生的日语水平。

4.4教学模式适应时代性。

在具体的高职日语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强大的敏锐度,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当代中国社会的新型文化,依据流行趋势,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换,实施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备课,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PPT、微视频、文本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协作方式为主,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练习问题,解决练习问题,针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角色切实在旁进行引导。与此同时,该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融入科学技术手段,对师生角色进行转变,在教学资源的呈现上有较大的颠覆,大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结语

怎样有效整合传统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将两种模式有效地应用至实际的日语课堂教学中俨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高职日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工作作为复杂的一项工程,我们简析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定义、高职日语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意义、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途径,进一步维护了高职日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志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突破口.创新高职物流教学[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46(7):685-687.

[2]王丽丽,陈丽.高职院校"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以社会主义敬业观教学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0(29):3013-3014.

[3]邹俊滔,曾学龙.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策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6,18(9):539-541.

[4]李慧.高职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NPO法人项目为例[J].知识经济,2016,32(3):78.

[5]叶萍.构建基于四大课堂联动的互动体验式创新教学模式——以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29):66-70.

作者:马辉

上一篇:年度工程科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学生工作总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