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科情境式教学法初探

2023-0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例:《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三、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

教者以英国的威廉家族祖孙三代人在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的活动为线索, 巧妙的设计了设计了一系列的场景 (打破学生常规思维, 引发学生好奇心) 。

场景一:威廉家族的创始人老威廉是一位极富冒险精神的商人, 18世纪中晚期, 年轻的他曾率船队多次往返于英国和非洲、美洲之间。下面哪些事情是他有可能经历过的? (图片展示英荷战争、七年战争、黑奴贸易场景)

(和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行链接, 从而使学生利用旧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场景二:老威廉死后, 给他的儿子大威廉留下了巨额遗产。大威廉利用其贵族的身份强行购买所在村庄的土地, 开辟为牧场, 饲养绵羊。这反映了英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呢?

(通过问题逐步为本课的核心内容工业革命做铺垫)

场景四:大威廉的苦恼终于得到了解决, 从1765年起, 棉纺织业发生了一系列的技术革命 (设问:这些发明成果有何内在联系?) 然而, 新的苦恼又产生了, 大威廉必须把工厂建立在河边, 但一到枯水期, 他的工厂就得被迫停工。这个难题又怎么解决呢?

(引出工业革命中最突出的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 由此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蒸汽机的划时代的影响, 并可以进一步理解社会现实需要与科学创新之间的关系)

场景六:小威廉退休了, 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余生把他一生的经历写成回忆录, 取名为《工业革命亲历记》, 真实的记录这几十年间他的家族、他的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了写好回忆录, 他多方搜集资料。

(呈现反映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变化的影像资料及一些数据, 让学生有切身体会, 从而引导学生探索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学生的思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从简单的了解表象向综合归纳方向发展了) 。

场景七:退休之后的小威廉不甘寂寞, 四处游历, 1839年, 他搭乘一艘英国商船来到了中国, 这艘商船上有可能载有什么商品呢?

1839年至1842年, 小威廉在中国沿海地区游历, 他有可能亲眼目睹或耳闻了哪些重大事件呢?

(中外历史联系, 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亚非拉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多角度、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新的知识必须要能够衔接在受教育者已有知识体系之中)

这堂课就是一堂典型的历史情境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学习者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场景和思维活动的过程。

历史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 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同学)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有一种实例式教学即历史情境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或真实事件基础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 (如教师) 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 也就是让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好奇心, 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 去寻找答案,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标强调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交流、合作、探究多种学习活动, 改进学习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本案例的设计可以看出历史情境教学是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激发学生兴趣切实改变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引而不发的困境。贴合学生实际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添加新知识, 因此学生学的愉快记得轻松, 避免了死记硬背。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 使得我们长期处于一种灌输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化为自我教育。本案例的设计可贵之处在于不是简单的角色扮演, 学生这次是处于研究者的角度, 这就脱离了一般的历史情境设计, 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挑战性, 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同时, 设计者又充分了解学情, 设计的场景及问题, 考虑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因此整堂课学生始终带着好奇与探究, 在不知不觉中学完新知, 解决了问题, 培养了能力, 升华了情感。

当然历史情境教学既不是万能的, 也不是只要创设个情境就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性。

不可为使用而使用, 造成牵强附会之感。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 在模拟真实的历史发展氛围中, 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 在实际的教学中, 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进行情境教学;此外要合理处理好教材, 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 过分简单的场景模拟激不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也是失败的设计。

(2) 适用性。

历史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相关联, 没有已有知识的铺垫则一场大戏只能由老师一人唱了, 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学生只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不怪学生, 所以在教学设计前一定要调查研究学情。学生的认识水平掌握清楚了, 问题设计要恰当可行, 切合学生实际, 提问要有技巧, 因人设疑, 灵活多变,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简约性。

在一节课中, 并不是主体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越多越好, 太多的情境设计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本案例中教者对教材做了合理的处理, 教学情境始终围绕威廉家族三代人的活动, 以工业革命为核心, 突出重难点, 而学生是这一家族发展的见证者, 研究者, 有充分的思考空间, 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教无定法, 历史情境教学也没有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思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探索, 历史情境式教学无疑成为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但它究竟是装点门面的幌子还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法宝, 关键在于如何用。本文通过一个历史情境教学案例, 尝试说明历史情境式教学如何用, 有何作用, 应避免哪些误区。

关键词:历史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例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

[2] 施良方, 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D].北京师范大学.

上一篇:矿井顶板支护技术下一篇:浅谈21世纪Internet对中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