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涂料工业发展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国际石油交易是以美元为交易基础的,因此有石油就是美元之说。这场危机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结果,而能源金融化则是金融紊乱一大诱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发生了变化,石油贸易定价权逐渐转移到期货市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界涂料工业发展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涂料工业发展论文 篇1:

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

摘 要:化学工业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精细化工则是化工工业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是世界化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围绕国内外的精细化工发展,分析了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针对国内的发展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精细化工;现状;趋势;看法

一、精细化工的定义

首先我们说精细化学品。中国和日本把产量小、组成明确,并且能够按照规格说明书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或者产量小、经过加工具有专门功能,同时按照规格进行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称为精细化学品。而前者在欧美被称为精细化学品,后者称为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具有“工业味精”“工业催化剂”和其他特殊功能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精细化学品概念知道了,那么精细化工就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精细化工的生产是由化学合成、精制加工和商品化等三部分组成,通过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小批量生产,与通用化工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差异。其中化学合成经常采用液相反应,并且流程比较长,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化学合成后,要想达到商品化,又需要精致的、复杂的加工过程。所以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其技术保密性很强。由于市场随时变化,要根据市场及时更新产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把那些还未形成产业的精细化工门类称为新领域精细化工。它们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胶粘剂、生物化工等。后来用精细化工的产值在化工行业的占比表示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程度。这个占比叫做精细化工率。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已达50%以上,日本的精细化工率最高,现已超过60%。

二、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状况

1、国际精细化工发展状况

现在各个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为此,国际上纷纷加大精细化工的开发和利用。世界范围内都在加大在精细化工方面的科技投入,希望生产出更多的能源替代品来解决能源危机,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这方面在发达国家表现的更加突出,精细化率不断提高,科技投入规模也在不断上升。精细化工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重视技术保护,严控技术外流,形成一定的技术垄断。部分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环境的保护,减少三废排放,重视污染处理。这点值得我们学习,环境保护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发展精细化工也能更好的减少污染。

2、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加大在能源、材料、信息等方面的投入。化工没有被列入优先发展的行业,很多人把它归为夕阳产业。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尤其是针对精细化工,它跟能源、材料等是紧密联系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来,精细化工的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得到重视,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的战略要点,同时也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成分。现在精细化工已经被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得到了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精细化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化学分支,是化学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也开始向精细化转变,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投入到精细化工里,精细化工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随着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农药世界第一、涂料世界第四、染料世界第一。我国的精细化率目前是40%左右,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了。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部分产品在其他国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里有多项关于精细化工的项目得到推进,对我国的精细化工产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民间科研机构投入到精细化工的发展中。精细化工产业目前是一个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我国由于精细化工的发展时间有限,部分产品和技术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管制,我们只能加大科研力度,赶超发达国家。

三、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精细化工的发展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是由化学合成、制剂和商品化组成的,每一个过程又有各种化学、物理、经济等考量。所以精细化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传统的精细化学品是肥皂、染料、油漆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精细化学逐步进入市场,未来也会更具备科技含量。环保型新型农药,建筑、轻纺工业所用的特殊胶粘剂,还有各种环保型染料等。精细化工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环保、经济、高效等方向。以前由于技术限制,我们使用的很多精细化产品都含有一定的毒性,比如塑料袋。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使得精细化产品更加具有安全性和便捷性。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跟很多行业有密切联系,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生物技术、能源、海洋开发等领域都是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例如功能型高分子材料就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应用领域,还有感光产品、胶粘剂也有很多的应用。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逐步得到重视,精细化工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海洋里面资源丰富,为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新型原材料。生物技术被誉为21世纪革命性的领域,它涉及人们生活的多个领域,酶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都给精细化工提供更多的发展领域。因此,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是高科技化。

四、总结

精细化工产业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在精细化工方面持续大量的政策、经济投入,新型精细化产品将持续快速的得到发展,而且更加具备科技含量,更加多元化,更加环保。精细化工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大全.精细化工和精细化学品:精细化工辞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87.

[2] 王大全.中国精细化工中间体的需求和发展[J].江苏化工,2005(33):1-9.

[3] 毛进.辅酶Q10的合成与应用[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10):22-24.

作者:王宗莹

世界涂料工业发展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国际石油交易是以美元为交易基础的,因此有石油就是美元之说。

这场危机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结果,而能源金融化则是金融紊乱一大诱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发生了变化,石油贸易定价权逐渐转移到期货市场。以2007年为例,这一年全球石油实际需求8580万桶/日,实际供给8520万桶/日,缺口为0.62%,而同期国际石油价格却从60.87美元/桶,涨至95.98美元/桶,涨幅超过35%,需求被价格放大几十倍。巨大的杠杆效应、获利套现者买空卖空机制,共同导演了石油期货交易市场惊涛拍岸的宏大场面石油金融化特征纤毫毕现。

金融危机爆发后,石油一美元的计价机制成了众矢之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管清友博士认为:“作为100%结算货币的石油美元,其超额供给并通过双赤字导致了全球货币过量增长,它是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巨幅波动的始作俑者,也是国际投机资本疯狂炒作的根源。”

目前石油实体价格与虚拟价格的双轨机制,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规则推进过程中,实体价格越来越被人们习惯性地忽略。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家陷入所谓市场经济的陷阱,紧盯着伦敦和纽约的石油及商品交易所的合约价格,作为自身市场的定价依据。因此,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而直接导致石油需求降低,价格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其金融产品的特性,金融危机中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者离场的趋势使得油价跳水式的跌落。

一、金融危机对石油石化的重大影响

2008年9月起,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而且已经危害到全球实体经济,并从发达国家传导到了新兴市场国家,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全球经济衰退,从而引发石油价格跳水式跌落,由2008年7月份的147美元/桶急速跌至40美元/桶左右,最低达到39美元/桶,给石油石化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1.世界国际石油石化受到严重冲击

金融危机恶化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冲高后大幅回落,石油石化产品市场也随之回落,产品销售困难、库存居高不下,且价格急速下滑,企业盈利面临挑战。

一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下跌。2008年7月3日,WTI和布伦特原油首月期货价格分别创下145.29美元/桶和146.08美元/捅的历史新高,WTI原油更是在7月11日盘中摸高至147.2美元/捅。此后,原油价格逐步下降,从9月下旬开始急剧下滑,9月22日上述价格分别为120.92美元/桶和106.04美元/桶,10月22日已骤减至66.75美元/桶和64.52美元/桶,短短一个月油价下跌40%以上。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仍低于50美元/桶。

二是世界石油需求下降。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特别是2005年至2008年年中始终居高不下,已促使OECD国家大力推动石油替代,石油消费呈零增长或负增长态势。而金融危机的加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石油需求方面的表现也已凸显。据统计,2007年下半年以来,OECD国家的石油消费已经下降了162万桶/日。在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甚至出现衰退的情况下,世界石油需求也在下降。据OPEC最新估计,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量为8584万桶/日,比2007年低5万桶/日,同比降低0.06%,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量预计8566万桶/日,同比下降0.21%。其中OECD国家石油需求量2008年估计为4771万桶/日,比2007年低146万桶/日,同比降低2.96%,2009年将为4673万桶/日,降低2.06%。

三是世界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四季度经营业绩总体已开始显示出金融危机的影响,炼油板块和化工板块盈利已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08年四季度,国际油气价格从“顶峰”快速滑落,因此埃克森美孚、BP和壳牌等大型上下游一体化公司在油气产量下降、石油及制品需求下降的影响下,利润开始出现下滑。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四季度利润同比下降33.3%和28.4%。其中上游板块业绩分别下滑31.3%和23.8%,而埃克森化工板块业绩大幅度下降86%,壳牌化工板块业绩下降105%(亏损1900万美元)。

四是在世界经济衰退和石化景气下行的双重压力下,综合石化化工公司利润已开始下滑。预计2009年和2010年世界乙烯产能将有较大增长,届时乙烯生产负荷率将从2007年的92 6%降至87.8%和86.5%,世界石化景气周期进入下行通道。而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将强化石化景气下行的后果,可能延迟景气恢复期,世界石化业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2008年三季度,德国巴斯夫集团和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两家世界级化工公司中,除陶氏净利润保持6.2%的小幅增长外,巴斯夫的净利润同比出现-37.5%的负增长。

2.国内石油石化利润大幅下滑

回顾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由此被拖入衰退的境地,这场危机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全行业经济呈现出先高后低的态势,2008年前8个月经济运行保持两位数增长,9月开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大幅下滑,11月份增长接近零点,12月份出现负增长,全行业景气周期由10年来的高增长转为下行通道。

一是生产增幅先高后低,年底出现负增长。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共29900家,比上年增加2422家;2008年全行业总产值6.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4.0%(1—8月4.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9月份以后,行业经济增速逐月加速下行,11月份,全行业总产值增幅接近零点,当月全行业总产值增长仅为0.8%,12月份,全行业出现负增长,当月全行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下降6.8%。分季度看,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个季度增长分别保持在30%以上,第四季度增长降到3.6%。

二是市场疲软,销售下降。2008年全行业销售产值6.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受金融危机影响,9月份开始,国内外市场销售受阻,销售增幅回落,进入后两个月,全行业销售产值出现下降的局面,11月下降2.9%,12月下降6.7%。分季度看,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个季度销售产值增长分别保持在30%以上,第四季度销售增长降到2.7%

三是产品价格先涨后跌。2008年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呈现出先涨后跌态势。受金融危机影响,9月份价格普遍下降。据年底价格指数统计,1148种(类)石油化工产品价格,2008年与上年相比,价格上升的有594种,占51.74%:价格持平的有77种,占6.71%;价格下降的有477种,占41.55%,一些产品跌幅在50%以上。

四是亏损企业增加,利润下降。2008年1~11

月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14%,利润总额为4666.55亿元,比上年下降7.1%;亏损企业4556家,比上年增长20.2%,亏损面为15.3%,比上年增加2.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119.1亿元,比上年增加393.5%。其中,炼油行业出现亏损,亏损额1492.6亿元(上年同期利润为107.8亿元),预计2008年全行业利润4990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三大石油公司利润2228亿元,比上年下降31.3%。

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回落。2008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施工项目11077个,比上年增长7.1%,新开工项目7272个。增长3.2%。分季度看,前三个季度分别增长33.4%、33.7%和39.2%,第四个季度投资增长只有10.5%,增幅比前三个季度回落20多个百分点。其中,原油天然气投资2459.4亿元,增长17.2%,占全行业的27.4%;炼油投资1234.4亿元,增长19.2%,占全行业的13.8%。

六是进出口贸易先增后降。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26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出口贸易额13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0%;进口贸易额294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2%。贸易逆差为1635.4亿美元,比上年扩大40.7%。分季度看,前三个季度全行业进出口贸易增幅都保持在40%以上,9月份开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市场疲软,需求下滑,进出口贸易骤降,第四季度进出口贸易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同期下降3.2%。其中,在进口贸易方面2008年,我国进口原油1.79亿吨,比上年增长9.6%;进口成品油1471.2万吨,比上年增长107.4%。由于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大,原油进口贸易额前三个季度增幅在90%左右,第四季度增幅只有4.6%。

二、国内45油石化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石油消费需求减少,开工率持续走低。2008年9月份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断加深,行业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国内石油消费需求不断萎缩。数据显示,2008年1~9月份,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5%,10月份仅增长19%,而到了11月份,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比上年下降8.1%,12月份比上年下降8.6%,这是自2007年3月份以来首次负增长。消费需求的下降导致销售不畅,产品库存大量积压。截止到12月底,全国成品油期末库存量达到1264.43万吨,比上年增长了47.31%。由于成品油消费下降,我国炼油企业一次加工能力负荷年底降到80%左右。

今年1月份,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经济形势总体上继续下行。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不旺,尤其春节期间,国内成品油市场节日消费特征较为明显,成品油市场整体消费呈现萎缩态势,表现为“三下降,一上升”,即生产下降,价格下降,利润下降,库存上升。

据统计,1月份。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陕西延长四大公司原油产量157 9.9万吨,同比下降1.1%,与上月基本持平。由于市场需求萎缩,1月份原油加工量明显下降,库存居高不下。中石油、中石化、陕西延长3大公司当月原油加工量2335.51万吨,同比下降10.9%,比上月减少2.1万吨;成品油(汽、柴、煤油)产量1488.24万吨,同比下降9.3%,比上月减少30.4万吨。1月份,全国成品油库存依然居高,统计显示,月末库存量为999.2万吨,同比增加75.7%,但环比下降了21%。

由于原油和化工产品价格继续下跌,1月份行业经济效益总体继续大帽下滑。据统计,当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陕西延长5大公司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7.7%,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7.55%,利润同比下降67%。

二是化肥库存大量积压,企业经营困难。目前,由于国际市场化肥价格快速下跌以及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国内化肥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同时,国家维持较高的化肥出口关税,使得国内化肥企业库存大量积压,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由于市场持续低迷,2008年化肥淡季储备启动缓慢,使得生产企业经营更是雪上加霜。2008年底,全国停产的尿素企业超过40家,停产的碳铵企业近100家。全国磷肥企业开工率不足50%。

三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新材料制造企业直接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橡胶制品和涂料行业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较大影响。橡胶制品在我国化工行业中出口量较大,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产品。2008年9月份以来,橡胶工业直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增幅快速下滑,亏损增加,利润负增长,企业亏损面高达30%以上。2008年年底,轮胎行业企业开工率下降,中小轮胎企业大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重点企业开工率也仅有50%左右,企业亏损面达33%;乳胶企业亏损面达23.1%,炭黑企业在2008年10月份后,大型企业减产50%以上。由于外部需求下降,产品出口受阻。

四是出口严重受阻,国内市场面临进口冲击。据海关统计,2008年12月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47.3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8%,其中,进口贸易额147.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7%;出口贸易额99.5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

受进口产品挤压,2008年后两个月,国内乙烯企业开工率下降30%,北京东方、上海石化、天津石化(约50万吨产能)被迫停产,扬子、茂名、齐鲁、燕山等乙烯装置按最低负荷80%运转,减产约68万吨;新建成的镇海、独山子、天津大乙烯装置(约300万吨产能)预计延期2010年投产。全国97家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中,停产49家,开工率约一半的有17家,能够勉强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不到三分之一。烧碱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50%~60%。另外,苯酐产能停产60%,增塑剂产能停产50%,邻二甲苯产能停产50%,聚乙烯、聚丙烯开工率下降30%。整个有机原料和合成树脂行业已处于亏损状态。

三、克服金融危机的有利条件

1.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性逆转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但从世界范围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从国内看,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和谐稳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正如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性逆转。这让我们进一

步增强了应对当前挑战、实现新的发展的信心。

2.国内油气供需的突出矛盾将长期存在,油气行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依然十分广阔

我国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时期内仍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将拉动油气需求的持续增长。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预计到2020年,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500亿~3000亿立方米,国内油气生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的比例目前只有20%和3 3%,远低于世界平均36%和24%的水平。油气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优化,都为石油天然气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尽管短期内出现了市场需求下降、销售不畅、炼厂压减加工量、部分油田限产关井等情况,但随着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政策措施逐步见效,油气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供需总体偏紧的形势不会改变。

3.国际金融危机既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也为低成本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可能经历较长低迷和调整期,国际油价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低位震荡。低油价将严重影响公司的收入和效益,但也为我们调整优化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强化基础管理、实施低成本扩张提供了倒逼压力和发展动力。国际能源资源和资产价格大幅回落,为中国石油规模化,低成本获取海外油气资源,实施资产并购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开发国内资源、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加快形成适度规模的商业储备。全球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运输费用大幅降低,为我们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及引进关键设备、高新技术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控制投资、降低成本。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有利于中国石油低成本筹措发展建设资金。

在充分认识面临挑战和风险,清醒认识自身差距和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更应看到迎接挑战的积极因素、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

四、中国石油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内能源行业的主力军,中国石油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形成了“保增长、抓重点、增资源、调结构、强基础”的基本思路。

保增长,坚定不移地实现战略目标。一是油气总当量力争年均保持5%左右的增长,用8~1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翻番,国内原油、天然气生产能力和市场供应总体保持在60%和70%左右,原油加工和成品油份额分别达到50%左右。二是投资总额在优化结构、突出核心业务的前提下,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三是经济效益在可比口径下实现逐年增长,特别是在低油价的形势下,把低成本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着力抓好,上游要尽量消化减利因素,继续增加天然气对公司盈利的贡献,炼化业务努力增加收入,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增长点;销售业务扩大销量,把各个环节的利润最大限度地拿到手。

抓重点,不断推进战略发展。一是始终坚持把国内油气勘探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增加规模储量和优质储量,建成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新疆地区3个油气当量5000万吨级,渤海湾盆地3000万吨级和四川盆地2000万吨级等5个规模化油气生产基地,特别是确保大庆油田4000万吨原油稳产和长庆油田5000万吨上产。二是积极推进南方、沿海和骨干管道沿线的炼化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具有世界级规模、主导产品突出、技术先进的大型炼化基地。三是加快建设西北、东北、西南,海上油气战略通道,力争引进海外份额油气和贸易油气总当量2亿吨以上。四是规划建设和抓紧完善国内油气骨干管道,加快管道联网和配套设施建设,消除整体协调发展的“制约瓶颈”。五是着力加强、加快发展销售业务,增强资源调控能力和市场保障能力,弥补发展的“业务短板”。

增资源,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抓住时机,规模化、低成本获取更多的海外油气资源,是我们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组织好现有海外油气合作项目的增储稳产,加快新项目的建设上产,特别是抓住国际能源资源和资产价格回落的机遇,加大海外资源获取和资产并购力度,实现新的发展,力争用8~10年时间,基本建成中亚、非洲、南美3个油气当量5000万吨级,中东3000万吨级和亚太2000万吨级5个规模油气合作区。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做大原油、天然气贸易业务,并利用好原油价格走低的有利时机增加原油储备,调整国内原油生产负荷,为可持续发展夯实资源基础;在亚洲、美洲、欧洲加快建成集贸易、加工、仓储、运输于一体的区域性油气运营中心,贸易量达到4亿吨以上。

调结构,有效促进整体协调发展。一是优化油气生产结构,在保持原油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投入,保持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提高天然气的生产比例。二是优化国际国内业务结构,在巩固国内油气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国际油气合作和国际贸易,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三是优化产炼销储结构,在继续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加快炼油布局战略性调整,强化营销网络和仓储设施建设,使上中下游结构更趋合理。四是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在突出集中发展油气核心业务的同时,统筹考虑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金融服务和生活矿区服务等业务,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实现整体协调发展。五是持续优化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落后工艺装备,提高装置集中度,努力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强基础,切实练好“内功”。继续大力推进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加强投资、资金、成本和质量、计量、标准化等各项基础性管理,强化基层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新的发展积蓄力量。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环保稳定工作,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和民生工程,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陈兴德 马瑞昌 李小华 方 莉 陈 勇 赵国清

世界涂料工业发展论文 篇3:

国情观察入世对建材工业的影响与对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不同部门、不同产业及不同企业的影响各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建材工业的影响,从整体上看,是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与汽车、石化等其他产业相比,虽然冲击和影响不是很大,但决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分析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建材工业的影响,了解建材工业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积极准备,加快自身的调整与发展,以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建材工业的机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创造了最佳的发展条件。

(一)有利于建材工业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建材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建国50年来,建材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品种多样、门类齐全、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包括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及其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部分,主要产品有水泥及水泥制品、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及其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6大类共4000多个品种。

现在,我国的建材工业已跻身于世界建材生产大国。1998年建材工业总产值达347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位居第五位。建材主导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墙地砖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卫生陶瓷也名列世界前茅,非金属矿及其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也有了较快发展。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世界贸易组织100多个成员国和地区,在一个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进行国际贸易,彼此可以享受其他成员国和地区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减让的好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建材企业走向世界、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市场,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有利于建材工业扩大出口改革开放20年来,建材工业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建材工业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1.04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21.87亿美元,增长了20多倍。

国内的建材企业,应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良机,加快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建材工业在努力保持和扩大亚太等市场出口的同时,应灵活运用多种贸易形式,大力拓展独联体和东欧、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除向这些地区销售产品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国家的鼓励政策,利用当地的市场和资源投资办厂。

(三)有利于更多的建材工业企业直接从事国际贸易以往,我国建材工业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难以获得外贸经营权。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所做出的承诺,我们将逐步放开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的限制,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全部实行自动登记制。这一变化无疑给所有的建材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便利,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够获得发展。这在全球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尤显重要。

目前,建材行业具有进出口权的外经贸企业和科研设计院所近200家左右,这些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不失时机地开发和建设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四)有利于扩大引进外资,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已达9500多家,合同外资金额约18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约70亿美元。特别是90年代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的投资,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泥、玻璃、陶瓷、新型墙体材料的大型企业,从而提高了我国建材工业的技术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满足了国民经济对优质建材产品的需求,同时为扩大出口打下了基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建材工业继续扩大引进外资和跨国经营,有效地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随着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更为便捷,投资方式更为灵活,可以肯定地说,当前是我国建材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外资的最佳时期。

(五)有利于提高我国建材产业的竞争力,加速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建材企业将全面走向国际市场,要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就迫使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对国企来说就是按照市场规则定位。所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部潜在的巨大压力一方面将迫使我国的建材企业不断加快体制改革的进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此同时努力增强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将迫使整个建材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六)有利于建材工业引进更多的国外先进技术建材工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始于80年代,至90年代达到高潮。引进的技术与设备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主要生产线和关键设备。这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为建材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资金、技术渠道,对建材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并迅速提高了我国建材工业研制开发水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在获得高新技术产品和先进技术方面的条件将大大改善,技术引进的渠道更多、途径更便捷。并且,还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技术和经济信息。对于制定生产经营策略和争取市场主动大有好处。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建材工业的挑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为建材工业带来了机遇,也使建材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面对全球经济运作体系的挑战我国目前还不是建材生产强国,而是"大而不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生产集中化程度、高新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人员素质、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等方面,差距相当大。因此,在我们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一员,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时候,在我们按照新的"游戏规则"运作的时候,建材企业面临的制度挑战极其严峻,主要表现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多数建材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体制上和运行机制上存在弊端;在管理上墨守成规,缺乏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和习惯,难以与大量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术语、新方法沟通,缺乏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和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高层次管理人材,在尽量使机会最大化,使业务风险最小化,科学决策等方面还在探索中。

(二)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挑战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一员后,建材企业的竞争范围从国内市场扩大到国际市场,其竞争对手增多,也就相应地从国内同行扩展到海外兵团。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和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市场的承诺,跨国公司将更多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建材国有企业将直接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建材行业的国有大企业缺乏长期经营战略、市场意识和雄厚资金,显然是处于劣势。

"三资"企业凭借天时地利的优势,会把国内市场视作国际市场,利用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利用他们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势必会极顺利地进入内销市场。毫无疑问,这是对国内企业的直面挑战。外企的产品技术含量高于国内同类产品,竞争力强,容易占领内销市场。不仅如此,"三资"企业在国内建厂,抢占了国内资源,国内企业也将受到资源方面的威胁。

(三)面对快速开拓市场的挑战目前,我们建材工业的出口市场比较单一和过分狭窄,80%以上的海外市场集中在亚洲,其中又有80%集中在韩国、港澳和日本,有些产品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传统市场。所以,能否积极有效的开拓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是当务之急。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周边国家也在加紧制定和调整对外经贸和国内经济政策,加大引资和扩大出口的支持力度,这都给我国建材出口、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带来影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并适时的调整我们的政策。

三、对建材主要行业的具体影响

(一)水泥及其制品1.我国水泥的总体质量我国水泥产量居世界第一。到1998年,总产量已达5.3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35.7%。但我国生产的水泥,高标号水泥总量少,平均标号较低,国外生产的水泥标号较高。我国生产的水泥,优等品水泥少,在我国水泥总量中只有15%左右的水泥能达到国际先进和一般实物质量水平。

2.我国水泥工业的规模经济情况我国水泥工业生产规模小,80%的水泥是由小水泥厂生产的。这些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低,决定了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从全国平均水平看,近30年来,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不高,不到德国、法国的十分之一,相当于日的近五十分之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及影响目前,我国水泥进口关税为8%(1992年为1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也不会再有大的下降。而水泥制品、石棉水泥制品的关税将分别由1997年的25%、18%降到11%,水泥枕轨将降为8%。总体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关税税率降低对水泥及其制品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加之这些产品本身的特性,受运输的限制,外国产品难以大量进口。

(二)玻璃、玻纤织物1.基本情况平板玻璃产量居世界第一,到1998年,总产量达1.75亿重量箱(合87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8.5%。1998年世界浮法玻璃产量已达2530万吨,约占平板玻璃总产量3270万吨的77.3%。我国浮法玻璃产量占全国平板玻璃产量比重为67%,发达国家为95%以上。

2.规模经济情况我国现有平板玻璃生产企业600多家,其中大中型玻璃企业60多个,平均规模非常小。平均年生产能力仅为40-50万重量箱,远低于当今世界水平(200万重量箱左右)。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玻璃及其制品的进口关税将从1997年的20%、25%降到14%、18%,车辆用钢化安全玻璃将由30%降到22%,夹层玻璃将由35%降到25%,玻纤织物将由20%降到16%。总体来看影响不大。

(三)陶瓷1.基本情况我国的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工业产量连续跃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生产增长速度快。到1998年,建筑墙地砖产量达18.4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42.8%;卫生陶瓷总产量达5500万件,占世界总产量的27.3%。在产品质量、品种、档次、配套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80%-90%是中低档产品,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能满足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需求,总体上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建筑卫生陶瓷在我国的建材行业中一直是较特殊的行业,国家在进口关税上采取了较高的保护措施,关税在建材业也是最高的。其中卫生陶瓷为45%(1997年为60%),建筑瓷为25%(1997年为3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陶瓷业的进口关税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对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影响和冲击是相当大的。

因此,调整结构,控制总量、规范市场、合理布局、减少盲目投资,加紧开发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扩大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出口,变生产大国为出口大国,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并积极挤占国际市场,是当务之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建陶业出口会有更大的空间,出口量有望增加。可以预测,在贸易政策放宽的情况下,随着建陶档次的提高,我国的建陶产品国际竞争力将会增强,建陶的出口必会逐步增加。

(四)非金属矿1.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非金属矿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单一采矿逐步走向综合利用、深加工、多品种系列化。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出口基地建设,开采和加工技术的提高,石棉制品已达200多个品种,石墨制品达150多个品种,现在,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及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出口产品达100多个,出口国家和地区达70多个,是仅次于意大利的第二出口大国。但目前我们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商可能会在国内扩大投资办厂,抢占国内矿山资源,企业也会受到威胁。应加紧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调整企业结构,在勘探、开采中,加大高新技术的含量,在质量上赶超国际先

进水平,与世界接轨,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及影响非金属矿属矿产资源,我国采取不限制进口的政策,因此,进口关税税率一直很低,而且近年来在不断下降,如石墨、石英砂、高岭土、膨润土、刚玉石、大理石等由1997年的10%降至1998年的4%,但大理石、花岗岩加工成平面由50%降到25%,石棉及石棉制品18%降到11%,制动制品由20%降到14%。总体来讲,非金属矿及制品受关税降低的影响不大。

(五)新型建筑材料1.发展现状新型墙体材料已形成砌块、轻质材料为主的多元并存的产品结构,1998年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6%。防水密封材料摆脱了纸胎油毡和腻子的单一格局,逐步发展到包括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五大类产品。新型防水材料产量从1978年的几乎为零上升到1998年的4000万平方米。新型矿棉、玻璃棉、泡沫塑料等优质保温隔热材料已广泛应用在建筑上,装饰装修材料品种已达4000多种,三星级宾馆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已实现国产化,四星级以上宾馆使用的国产装饰装修材料已达40%以上。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及影响新型建筑材料异军突起,已形成了墙体屋面材料、防水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第四大系列,成为各类建筑物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石膏板及石膏制品属保护性产品,关税也从1997年的45%降到28%,从总体上看,国外新材料的技术含量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国内市场冲击较大。

另外,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新型建材在整个建材工业中所占比重和企业升工率较低。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外新型建材工业的一些著名公司将更多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新型建材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将促使我国新型建材采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品配套能力,搞好售后服务,全面提高竞争力。

四、抓住入世良机积极应对挑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这给我国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将建材企业推上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的竞争舞台,直接面对国际上的强大竞争对手。对此,我国建材企业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涉及的不单纯是产业问题,更多的涉及到经济体制如何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接轨的问题,即经济体制必须要充满活力,要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发展主要靠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按照建材工业"十五"规划,将构思组建跨地区的专业化大集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即选择一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骨干作用的企业。以公司制改革为依托,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内部科学管理,从而带动一大批中小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国有中小建材企业的改革思路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使其尽快适应市场要求,在竞争中自主发展。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我国建材工业基础薄弱,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资源破坏程度高等等,尤其是近几年国有企业相当困难,这是众所周知的。建材行业目前存在的这种局面,与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不相适应,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是无法参与未来竞争的。要扭转这种局面,调整建材产业结构刻不容缓。

具体措施是,制止重复建设,坚决制止低水平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也要注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如对当前已供大于求的技术装备先进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要暂停新建和扩建、取缔、关闭和淘汰落后"小玻璃厂"、"小水泥厂"是保证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

(三)加快建材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建材企业为实现"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目标,为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惟一的选择也是要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来实现。

建材工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重点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根据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提出的"少数"、"一批"和"多数"的工作要求,我们把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新型墙体材料四个产业和26个国家重点建材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放在优先支持发展的位置。

建立建材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R&D)。国家重点建材企业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增加技术与人才储备。逐步形成建材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相联系的建材技术信息网络体系,为建材工业的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建立建材行业建材研发中心。建材行业内具有优势互补的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实施策略联盟,通过优势互补,改善产品的制造流程,改善现阶段专业人才不足的状况,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全面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建材工业扩大出口首先要发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培育有增长潜力的产品。要抓水泥、石材、平板玻璃、技术装备和资源独占型的非金属矿等几个大产品,努力增加玻璃纤维织物、玻璃深加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新型建筑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应有长远规划,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和创响自己的品牌上下功夫,扩大产品出口。

在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上,要加强研究国际市场的潜在商机,竞争力分析和策略。建材工业在努力保持和扩大在亚太等市场出口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贸易方式,开拓独联体和东欧、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同时,要在巩固亚洲传统建材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欧美市场。利用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扩大港澳与内地企业的经济合作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互利互惠,共同拓展市场。

在建材出口地区的结构上,重点抓广东、福建、山东、辽宁、上海、河北、浙江、四川等"大"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重点培养外向型企业,为进一步扩大出口能力打下基础。

(五)更多更好地吸收外商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是建材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牵动力之一。为了使外商的投资能获得最佳效益,力争外资的投向与我国建材工业的产业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指导外商投资目录》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建材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建材、非金属矿加工产品、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建材设备制造业,使之与培育建材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支持外资投向传统产业,使之与加速改造水泥、玻璃、石材等传统产业结合起来;鼓励并推动国有企业吸收外商投资进行改组、改造。加快国企改造,利用外资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利用外资建立研究、设计、开发机构;利用外资建立出口型企业,使之与扩大建材出口结合起来。

(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合作不仅直接创汇和创造效益,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创造一个顺势而上的发展机遇。国际合作是我国建材企业走向世界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通则做法,将大量扶持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发境外加工贸易。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我们要正确分析建材行业开展承包工程的优势与潜力,有的放矢做好市场调研,探索进入市场的新途径,积极开发境外承包工程市场,开拓国际国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其通过国际承包工程打开一片市场。

巩固原有的老市场,积极做好向发达国家市场挺进的准备。如对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程度较低的非洲、俄罗斯及东欧、部分拉美国家为重点,尝试与工程、劳务、贸易与境外来料加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水平、技术水平和积累资本实力,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逐渐扩大区域市场,为拓展欧美市场打好物质技术基础。

(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后进序列的条件下,缩小与先进国家技术水平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大幅度的技术引进发挥"后发优势"。我国建材工业要认真总结技术引进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探索国际上一些通用的灵活方式,推动建材工业产业升级,增强建材工业实力。

根据建材工业"十五"发展规划,要提高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水平,要选择我国最需要的关键技术,选择我国建材产业升级所需要的高新技术,选择对企业形成核心能力有意义的先进技术。

(八)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我们是在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过程中,直面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这两者的共同点是:使信息、知识、科技、创造力及其生产者-人才,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经济竞争已转向人才、人力资源竞争,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关系各企业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要从建材生产大国变为建材生产强国,人才资源同样宝贵和重要。我国建材工业的各级领导都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作者:□国家建材局张晓华

上一篇:期中考试总结讲话(精选2篇)下一篇:个人研修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