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改革大环境下,伴随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再加上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加速,艺术设计表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征,这也对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提出必然需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新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创新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 篇1:

“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下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互联网+”时代,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将“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以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为导向,开设创业工作室教学课程,以此增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合理科学地规划时间及课程建设,以及采用“分段式”实践实训教育模式和以强带弱的标杆模式对毕业设计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

面对“互联网+ ”时代,高校都在寻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新手段、新方法。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展示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的一个平台,关于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问题,可以将这个平台作为一个切入点来思考。所以,能否在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之间寻找到一些联系点,值得广大学者思考与探索。

一、“互联网+”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工作室之间的关系

毕业设计是大部分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最后的练习课程,它是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一种展示,也是检验和展示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所感、所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毕业设计中对课题的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将结论以设计成品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就业能力与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对其作出相应的指导、给予适当的帮助。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下,应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创业者,以及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就业者。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大多由学生自由组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设计方向,明确分工、团队协作去完成一系列的作品设计。这种模式在大体上很接近于公司中的设计创意团队。由此可以延伸出一个想法:能不能把工作室这种“微型企业”模式和毕业设计相结合,以此来改进创新创业教学。

创业工作室属于一种新型的“微型”企业,一般由一个或多个人组织建立,围绕着相同的兴趣点,以技术的手段为企业或个人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来获取相应的报酬,以达到运营的目的。

由上所述,可以找到毕业设计中组团模式与创业工作室之间的共同点:首先,团队中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其次,都必须以技能为资源,解决一系列实际的问题。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不同。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上岗前的一次检阅,通过毕业设计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工作或创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工作室除了完成毕业设计所有的职能外,还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盈利便成了必须考虑的事情。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达到在学校教育中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值得深入探索。

二、以畢业设计的教学目的为导向,开设创业工作室教学课程,增强创业指导作用

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就是实践练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上岗工作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完成学习与工作的转化、对接,以此来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采用“理论学习+模拟实践+重点实战”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育模式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实践实习为手段,让学生通过到企业去实习,在真实的设计案例中学习并提高实践技能,以成功地实现就业或创业。

以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为导向,开设工作室模式的创业指导教学课程。工作室模式是一种良好的范例,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形象、真实的就业、创业体验。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辅,由学生理性地自由组队,选择自己的合伙搭档。引入真实项目为教学主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直观地获取就业和创业的经验,从而引发学生对就业和创业进行思考,寻找到一条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构建工作室模式,首先需要解决项目的来源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第一,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自主研发设计产品,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发布和售卖。第二,通过校企合作的企业,建立长期或短期的设计项目合作制度,按要求完成设计订单,或者是设计产品的研发订单。第三,通过竞赛平台和企业的招投标信息,寻找创作主题。

三、“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下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

(一)合理科学地规划时间及课程建设

以艺术设计本科教育为例。第一,大一、大二主要是理论学习阶段,这期间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要了解和学习就业、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后期发展做准备。第二,在大三课程中加入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的课程,结合专业的差异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引入一些成功的创业案例进行分析、学习。通过把组建工作室团队的问题带入到常规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考,有目的地寻找项目方向,并有序地进行知识储备。第三,高年级是创业的关键时期,三年级上学期为思考、储备、组建、提交申请、审核期;下学期为指导运营期。四年级为正式运营创业期。

(二)采用“分段式”实践实训教育模式

结合时间安排,可以采用“分段式”实践实训教育模式,即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学。第一阶段,在低年级阶段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假期实践,或者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让学生开拓创新创业的视野,了解自身对于岗位工作的驾驭能力,这一阶段可以自查、自省。第二阶段,中年级学习的重点为创业工作室的组建,如何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成为学习的重点。在这期间,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优秀企业家和创业人员到校分享经验并指导学生。第三阶段,项目引入工作室,让创业工作室运营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工作室必须搭建自己的运营平台,有自己的产品及销售渠道。

(三)实施扶优扶强、以强带弱的标杆模式

在创新创业的教学探索中一定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成绩与能力各有不同,一定会有好有坏、有强有弱、有优有劣,因此,不可能是齐步走的状态。面对这种差异,不能只按一个标准和统一的要求,必然要有先后快慢的区别。学校可以先扶持一部分意愿强烈、目标清晰、能力较好的团队组建工作室,然后将其作为榜样,然后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模式方法,让大家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的改革探索必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步伐,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胜男.“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

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7(97):180-180.

[2]邱巧.从毕业设计环节探讨艺术设

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 (22) :222.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作者:刘雪琴

创新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 篇2: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改革大环境下,伴随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再加上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加速,艺术设计表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征,这也对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提出必然需求。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背景出发,探索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的现实意义,并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实情,提出培养艺术设计类新型人才的具体做法,期望通过教学改革,提升艺术设计类教学实效性,以创意设计彰显软实力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艺术设计类

前言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提出迫切需求。越来越多企业发展离不开艺术设计人才,职业院校肩负培养艺术设计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亟需激发学生艺术设计潜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客观需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终身发展奠定根基。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强调实践课程创新发展,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着眼学生专业素养水平,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活动[1]。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强调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迫切性,为“双元育人”实施路径指明方向。我校在艺术设计类教学活动中积极践行产教融合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育人成效显著。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的现实意义

产教融合顾名思义即“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具体到艺术设计类教学活动中,应结合企业、产业、行业实际需求调整教育方案,通过校企合作达成共赢,从根源解决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生就业问题。因此,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应适应现实需求,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视角出发,落实产教融合理念,意义重大。

(一)产教融合教育凸显艺术设计专业特征

产教融合的基本思想即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系统合作、有机关联。在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中为学生提供适应未来工作的真实条件,将所学理论知识服务于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查缺补漏。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也能基于产教融合的实际情况了解产业、企业以及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进一步调整专业教学方案,提升职业教育实效性。因此,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应密切关联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二者融合的配套保障措施,促进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以此實现校企双赢根本目标[2]。从艺术设计类教学中践行产教融合的经验来看,新型教学模式搭建了教学与就业的桥梁,使得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格高度匹配企业实际需求,促进学校教育、企业需求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多方合作,协同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探索多样化教育方案,为塑造艺术设计类专业特色创造条件。

(二)产教融合教育驱动艺术设计产业发展

职业院校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以及产业战略目标,其重要意义不可小觑。从产教融合理念出发,要把握专业特征,反思教学实情,关注产业需求,积极构建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发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并了解专业人才需求。从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情况来看,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设计创新,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多元化、创新型、实用性的设计成果对于产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比如制造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职业院校亟需培养优秀的、专业的艺术设计人才,不断提升行业整体设计水平,驱动艺术设计产业持续性、创新性发展。

(三)产教融合教育助力艺术设计资源整合

产教融合教育发展有助于艺术设计类教学实现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校企资源,达到优劣互补目的。产教融合以职业院校及企业为核心主体,教育变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化配置、完全共享,这样在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时能够获取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经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源源不断地投入充足的智力资源、真实的生产环境、科学的技术标准以及持续的研发能力,为艺术设计类专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4]。

(四)产教融合教育培养艺术设计复合人才

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索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着眼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标准,充分考虑企业实情,设置与其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并培养创新人才。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学习活动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给学生创造更多深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夯实基础、积累经验,学以致用,为今后步入岗位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产教融合也有利于自身储备专业人才,将职业院校作为获取人才的资源库,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对接企业就业,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与企业多方共赢。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探索

经过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教师开始关注企业、行业以及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搭建艺术设计教育与产业之间沟通的桥梁,致力于优化调整教学方案,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创意潜能与综合素质。因此,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实现教学模式创新非常必要。

(一)组建复合教学团队

从当前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实情来看,普遍面临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活动不足、教学结构失衡等问题。立足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积极组建一支校内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整合更多教学骨干、专家学者以及企业设计师等,构建专业型、复合型教学团队[5]。通过搭建梯队式教学团队,教师既要精通理论教学,也要擅长设计实践,重点培养与扶持基础良好、经验丰富、能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同时发挥好教学名师以及知名专家教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形成强大的师资力量,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辅,协同育人,共同推进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

(二)关注产业内涵发展

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发展应立足本质、着眼产业、彰显特色,树立国际化发展视野,积极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从我国国情以及产业发展实情为切入点,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支柱企业参与办学,完善相关专业建设,基于产教融合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全面落实教学改革方案,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到能力素质综合教育,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另外,专业设置应与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衔接,紧跟转型升级计划,提升专业内涵,如当前热门的景观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展示设计等等,为各行业领域输送艺术设计类人才。

(三)培养道技结合人才

面向艺术设计类教学改革需求及人才发展计划,要求培养学生“道”与“技”相结合,既要形成先进设计理念、掌握艺术设计方法,也要明晰职业技艺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从产教融合视域出发,结合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实情,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企业生产中实施专业顶岗实习,严格按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及技术规范,明确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开发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6]。艺术设计教学不只局限于校园内、课堂内,而是走工学结合之路,坚持艺术与科技并重、素质与技能并重、毕业与就业并重,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并将艺术设计转为生产力,加快技术服务、设计创新、设计成果转化以及科研攻关等多方面合作,产学用深度融合,塑造道技结合的优秀人才。

(四)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与变革应紧密结合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关注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型课程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完善、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具体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筛选以及教学环节优化,促进学习者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总体来看,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内容,引入真实项目,将课堂活动与企业项目资源相对接,鼓励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掌握项目实操经验[7];其二,走进多样化的教学场所,除了传统的教室、图书馆以外,还要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走进产业园区,提前适应未来职业场;其三,将学习任务与实际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相结合,从传统的课堂实训延伸到校外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双向参与,量化设计指标,已你到定岗实践,全面提升學生设计水平与专业素养。

(五)拓展数字共享资源

在“互联网+”教育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创新也要积极拓展数字共享资源,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依托网课、微课等为载体,打造精品课程。鉴于艺术设计类教学的特殊性,各专业之间搭建共建共享桥梁,坚持以生为本基本原则,关注就业发展导向,鼓励学生一边建设、一边学习、一边使用,在专业课程活动中发挥资源作用,全身心投入自主学习活动,双线融合,网络交流,形成跨专业、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创新模式,通过开放性教育、智能化教育[8],支持学生跨专业学习、跨时间学习、多向互动学习,灵活多变,为终身学习奠定根基,驱动艺术设计持续性发展。

总之,产教融合是未来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方向,以“产”为导向,以“教”为主体,优化教育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主动融入社会,积累行业生产经验,通过学中做、做中研,获得良性循环发展。与此同时,产教融合也对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全新挑战,亟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与实践经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与企业资源,打造教学、产业与科研一体化模式,从更深层次落地产教融合理念,以此带动学生、带动课堂、带动企业,培养更多艺术设计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辉,于嘉,王兴国,等.高等职业教育视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2021(40):122-123.

[2]陈荣华.”产教融合”背景下吉林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167-168.

[3]张茹.江苏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策略初探[J].公关世界,2021(17):117-118.

[4]张琳琳.改革开放40年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艺海,2021(9):23-25.

[5]袁绍成,鲁雁飞.”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艺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0(4):98-102.

[6]毛艾嘉.产教融合理念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112-114.

[7]刘少牛,杨成立.艺术设计专业“学、做、创”三位一体教学实践探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96-99.

[8]陈诗.论深化产教融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3):19-21.

本文系: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202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三化原则”+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LZY20622)成果。

作者:周艳秋

创新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论文 篇3:

慕课理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摘 要:慕课引领着全球教育领域的新动态,对高校的课程教学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慕课时代的教育革新之势,主要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分析慕课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探讨慕课理念给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带来的成效。

关键词:慕课;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前言

慕课是当下高校教育教学炙手可热的焦点,它最先始于美国,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开放的课程,在基于教育资源共享化和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的改革理念,对当今的教育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慕课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对传统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性,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变革,走向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新高度。

2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大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程和设计实践的环节在教学环节中占居较大的比例,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但由于课时、资源、环境、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出现“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的尴尬局面。尤其对于主动性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互动性的探讨等教学模式的构建,产生了极为不便的影响。因此,我们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创新!慕课的优点正好弥补了以上的困惑,慕课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大学教育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其成效得到了教育界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也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的改新带来了挑战。我们要怎么样对慕课影响下的课程教学模式和资源进行优化?如何让慕课更好地融入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如何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同慕课结合的起来,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慕课理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

慕课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通过网络讲授、研讨问题、和阅读建议来进行交流学习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应结合慕课的优势之处,通过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及由“促学-自学-求学-研学”的理念进行转化。以下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效果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3.1教学目标

在慕課的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兴趣爱好、个人情感等多个角度出发,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期末成绩的评定标准。以此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在参考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难点,可以进行及时解答和深入探讨。为慕课理念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3.2教学内容

慕课的强大优势不仅表现在学习内容上的灵活多样性,而且在学习方式上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以方便学习者自主选择。以下主要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绘画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创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2.1绘画基础

绘画基础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是熟识已久,也是学生最先的设计意图初始化的表现方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艺术设计专业的速写、素描、色彩、以及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来巩固学生们的基础造型能力。慕课的教学资源之多样性,学生可以从线上的专家讲授、范画练习、疑惑解答等学习方式,以及线下的自主性的绘画练习,来理解绘画基础的基本理念,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学领域的探索。应从实践教学出发,以研究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出发点。用科学的方式总结出人们对于色彩的不同心理感受,以及不同色彩的搭配方式,将色彩元素化和概念化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熟悉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锻炼多种不同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以及色彩冷暖的应用能力,捕捉光色变化和形色结合等能力,探究色彩元素的组合规律,从而让学生以理性的角度创造新颖的色彩效果。课程教学需要学生对色彩对比、色彩调和及色彩心理进行实践练习,以能够灵活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够深入到课程教学和设计实践之中。

3.2.2计算机辅助设计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有二维软件、三维软件、影视后期处理、影视特效制作等,其包括Photoshop、Flash、CorelDraw、3Dmax、Maya、Premiere等設计软件。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性和创造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在课堂上进行传授式的教学方式,虽然有用到网络资源进行课程教学,但相比而言还是会受到较大的约束性。教师没有办法将大量教学实践内容进行全面地和深入地教授给学生们,讲授式的实践教学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慕课教学理念的引进,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让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更具有开放和自由的优点,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例如通过微课模式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力上具有显著的成效。

3.2.3设计创作

近些年以来,从国家教育部门到各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部门极其重要的策略。我们应积极探索一种适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教学理念和培养方案,全力构建一个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开放的慕课教学资源,能够让更多的师生得到享受。设计创作作为学生们一种实践能力的展现,是一种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实物的过程。因此,在慕课这一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的支持下,学生们可以线上和线下分享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这样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创新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3.3教学方法

探索教学方法一直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这种探索主要围绕着三种教学模式来展开的:一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二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三是以师生“互动”为主。具体来讲,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历程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一直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其教学设计的着重在于老师的“传授”,包括传授的方式和內容等。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着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大都是在课后完成,也有在少量的内容是在课堂上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教师和学生双向参与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与“學”互长的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慕课理论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作为基础,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在学习过程中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重点,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在慕课理念的影响之下,主要以逻辑体系的教学方式,以“微课程”作为一个个小的单元,把课程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逻辑体系,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课内”和“课外”相衔接;“线上”与“线下”进行互联,是当前增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性和有效性的途径。基于慕课理念的影响之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采用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作用的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4效果评价

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来讲,期末成绩的评定是主要是依据期末试卷的分数。这种方式的考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忽视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弱化了学生平时积累的过程,对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慕课的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判,其中包括调研报告、设计创作、作品参赛、项目实践等考评方式。每门课程都有阶段性的小测试,还包括自我评分、同学互评(例如让班级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一门课的每份测试由小组的其他五个同学进行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最终的期末成绩是由这几个部分按比例进行积分的总和。此外,还可以通过借助学生作品发布会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以保障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体会学习的乐趣性,去寻找更有意义和挑战性的活动。

4结语

慕课在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成为传统教育领域具有颠覆性的革新运动。通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变革,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尝试性的探索。其价值不在于探索的结论,而在于探索过程中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曾婧,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科技,2013年.

[2]夏琳,慕课时代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2015年.

本文系:广西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OOC时代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序号15。

作者:曾婧

上一篇:学校中层干部竞聘演讲稿下一篇:思想心得体会范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