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弱,在校期间就业方向不明确。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案例,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让学生学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赢在未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1:

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存在教育方式单一、实践创新不足、连续性不强等问题。本文以打造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教官团为主线,围绕教官团队伍建设、系统培养、科学实践,论述:如何将国防教育氛围营造贴近大学生生活,在在校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对标的典型,用看得见的组织形式、感受得到的制度管理,打开国防教育与学生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 国防教育 学生组织 教官团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防教育质量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防教育研究程度不断加深,《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综合国防素质”这一全新概念,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时代对于国防教育的新期待。李科通过整理国家近十几年有关“国防教育”的正式文件,从国防教育政治理论层面,阐述我国新时代“综合国防素质”概念的理论逻辑基础及现实意义,认为我国当前提出的“综合国防素质”应该包含综合国防认知、综合国防情感、综合国防意识、综合国防行为能力四个建设维度的系统认识[2]。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国防教育研究,鉴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国际定位的差异,各国学者往往通过对比研究的手段,介绍他国在国防教育中的可取之处,总结经验,例如,杨继环等基于对美国、俄罗斯、以色列、日本等国进行的国防教育研究,将培养国民国家安全观、加强国民国防知识和技能教育、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组织形式作为国防教育的重点[3];张正明等对比了中美两国国防教育,详细介绍了美国国防教育在法律保证、机构设置与管理、教学内容与形式及国防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对我国国防教育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4]。以上研究均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于国防教育类实践探索不足。

我国多数学者对当前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着清晰的认识,国家层面,国防教育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高;高校层面,国防教育体制僵化、缺失;教师层面,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育內容明显滞后,教育形式缺乏创新。然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可实施性措施明显欠缺,往往止步于宏观层面的方向性指导,并没有形成微观层次的建设性、创新性措施,高校的可行性方案不足,“落地难”现象突出,亟待进一步探索。

本次工作将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实践研究提供可行性的借鉴,在契合“综合国防素质”的前提下,结合青岛黄海学院在国防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以智能制造学院教官团建设为工作重点,为解决高校国防教育“落地难”现象,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托和抓手。

一、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防安全是国家生存的基本属性,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有目的的国防安全教育是国家兴盛的关键,促使大学生将国家兴亡、民族安危与个人成长紧密联系,促进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成其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快速成长。利用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统一国防安全意识、激发国民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合力,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高校国防教育中学生组织建设是维持学生组织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是大学生群体对标的模范先锋,因此,学生组织应该在校方的各个层面和维度起到引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国防教育类教官团设立,能够树立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对标典型和学习对象,健全学生组织形式,精细组织管理范畴,辐射国防教育范围,有利于学生组织功能完善。

高校国防教育中学生组织建设是保障国防教育长效化推进的必然选择。传统国防教育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为主,保障国防教育功能长效性和连续性是国防教育必须克服的短板。通过学生组织建设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专门的组织化管理形式能够提升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地位,强化国防意识,有利于形成了解国防、宣传国防的校园氛围,自觉将国防安全纳入并内化为个人价值判断依据。

高校国防教育中学生组织建设是落地国防教育理论研究的有力抓手。新时代国防教育需要变革以往单一、短期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组织+国防教育”的模式,有利于国防教育的精准指导,改变以往大范围、低成效的教育模式困境,实现国防教育组织的可抓、可控。另外,高校现成的学生管理经验能够为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可操作性强,能够在短期内形成管理成效,加快国防教育理论研究向实践转变的速度,开拓理论研究的新方向,体现学生组织建设新动态。

二、我国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开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始对入学新生开展国防教育。但是,直至二十世纪末,关于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才逐渐进入有关专家和学者的视野。刘文炳基于对我国安全形势的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5]。刘大维等通过对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机构与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研究统计,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国防组织机构设立和管理体制缺乏健全的功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课程设置单一、不规范[6]。受国内国防研究起步晚、研究程度低等客观原因制约,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国防教育领域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真实准确地寻找国内外国防教育领域存在的差距,客观公正地讨论二者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加速我国国防教育体系的建成。切实分析我国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当前我国国防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国防教育实践创新力不足

李江等系统总结当前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倡通过国防教育实践创新予以解决[7]。受限于国防教育可实践性、操作性差,当下我国国防教育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为主。各大院校通过对授课形式和内容、训练科目进行大胆创新,国防教育效果较之前极大增强。但是,国防教育实践创新相对于理论研究、课程改革而言滞后,弱化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成果的长效性,国防教育实践性创新力亟待提高。

2.国防教育功能时效性短、连续性差

高校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不能与人才培养直接挂钩,往往给予象征性学分;国防教育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往往充当大学生入学角色转化的缓冲;教材匮乏的客观不足依然存在,部分高校甚至以校规校纪作为军训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难以保障国防教育科学化、常态化开展,成为我国国防教育实践主要的掣肘。

3.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空白

当前,高校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党、团组织,社团组织两大工作体系,工作各有侧重,党、团组织对于国防教育功能有所覆盖,但仍未形成系统性、专业化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队伍。现役军人作为高校军事训练主要实践者,主要承担短期学生管理的辅助力量。前期,军事管理成效明显;后期,几近于零的国防熏陶。前后国防教育落差反而进一步加重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轻视。一个能够在校园中体现军旅高度自律性,展现当代大学生该有的家国情怀的学生组织,尤其是在各大高校取消国防生政策之后,这种组织建立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三、国防教育学生组织实践

以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教官团建设为例,以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落地”为目标。将国防教育以微观学生组织教官团建设作为实践的切入点,使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国防教育文化的熏陶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首次提出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与党建结合的“党建+教官”新模式,加速教官团的思想成长和能力提高。创建并完善“教官团”体系作为国防教育培训标兵组织,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部分推动整体,扩大国防教育成果在全体学生中的辐射范围。

1.教官团建设

教官团作为青岛黄海学院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建设的重要尝试,制定严格的人员选拔制度和残酷的淘汰机制。以退伍士兵构建组织成员基础,将政治思想觉悟作为成员选拔的重要指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过硬、本領够强、行动表率的大学生群体作为教官团有生后备军。设置团员入团观察期,期间保证常态化早操训练、思政学习,对团员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剔除不合格的成员,保证教官团组织的内在高质量属性。将具备优秀国防素质的“教官团”辐射到全体学生,以一种肉眼可见的形式在全院乃至全校形成对标典范的良好风气。

2.教官团培养

教官团培养深度切合“综合国防素质”的建设要求,培养思想上靠得住、行动上做表率的优秀学生团体,树立“教官团”先进国防素质形象,深度挖掘“教官团”组织的内在精神特质,打造国防教育“新名片”。教官团除了完成必要的技能训练外,还要设置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院党建工作内融互通。在常规思政课程安排之外,定期集中进行线上学习,充分利用MOOC、智慧树等线上学习平台,提升思想境界。另外,建立“党建+教官”思政教育体系,将党课学习纳入教官团建设模块,一方面,能够实现教官团对党的认可,拥护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充分体现教官团组织的先进性、代表性,增强教官团组织成员的自豪感、荣誉感,达到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效果。

3.教官团实践

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教官团建设的初衷,将具备高国防素质的教官团组织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并实现与常备学生组织的无缝对接,提高服务学生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素质的提高。学院为教官团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平台,使教官团拥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学院日常学生秩序维护。此外,以教官团成员为主导的国防演说、军旅介绍、入团体验等线下宣讲在学院范围内有序铺开,从身边的细微之处揭开真实的军旅生活,极大调动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入伍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团员素质,厚植学院国防文化,在学院中以部分带动整体,发挥作为学生组织基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属性,通过教官团建设,在学生中树立国防教育典范,形成学习意识、看齐意识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对于国防教育“落地”形式正处在积极探索阶段。我院围绕教官团的构建、培养、实践进行积极的有益探索,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探索提供可供参考的蓝本,为从学校层面开展长效性、深入性、具体化的国防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借鉴。目前,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官团”已经完成基本的组建工作,顺利完成2020级新生军训任务并积极准备2021级新生军训,基本军事素养得到现役军训教官的赞誉。当然,教官团建设亦处在尝试阶段,教官团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培养模式、对外输出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将作为今后教官团建设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李科.“综合国防素质”概念提出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

[3]杨继环,朱荣杰.外国国防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国防,2003(9).

[4]张正明,罗静.中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4).

[5]刘文炳.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

[6]刘大维,汪强.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4).

[7]李江,江南,李羊城.大学生国防教育实践创新研究[J].科技文汇,2019(471).

课题来源: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协会,课题名称“民办本科高校国防教育类学生组织的实践与思考”,课题编号:19LGJ47。

作者:位鸥祥 孙丰鑫 李桂臣

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2:

谈职业指导的典型案例撰写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弱,在校期间就业方向不明确。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案例,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让学生学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赢在未来。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案例

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各大高校乃至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从企业走向高校。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从来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的内容,所以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都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给毕业生以充分的就业指导成为各高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措施。而且,随着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师生逐渐认识到,仅在毕业前夕进行求职技巧的指导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全程就业指导的概念被提出并加以实施,使学生做到就业早准备,避免毕业时的被动。

二、案例撰写

高某,应用英语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先后进行4次咨询,具体情况如下:

1. 第一次咨询

高某:老师,我现在特别迷茫,我是普通高考生,一直以来都规规矩矩地学习,对于未来从来没有什么想法。今天上完您的就业指导课,我情不自禁地想未来的我究竟会何去何从?这个专业也不是我自己喜欢的,我当时选的是会计专业,由于分数问题调剂到应用英语专业。老师,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2. 第二次咨询

高某:老师,现在有个中英文演讲比赛,我很感兴趣。我觉得这个比赛很锻炼人,但是我在这方面能力比较弱,不知道该怎么办?

3. 第三次咨询

高某:老师,谢谢您指导我完善了简历。我这周投了三个公司,心里很沒底,您能帮我分析分析吗?这三个职位分别是世界地理杂志美食编辑助理、腾讯公司教育编辑助理、搜狐公司财经编辑助理。

4. 第四次咨询

高某:老师,最近公司好几位管研发和技术的副总,还有集团策略部副总亲自和我面谈,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团队,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选择哪个部门比较好?(PS:已毕业一年半,进入搜狐北京总部任总裁办秘书)

三、案例分析与指导

1. 第一次咨询属于职业规划不清晰的范畴

在大学生群体中,类似高某的情况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由于我国教育制度并未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贯彻到每一个求学阶段,以至于大学生在步入大学后才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针对高某的问题,笔者与他多次约谈,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首先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然后将职业生涯规划五步骤(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确立、计划实施与反馈修正)逐一介绍,并采取MBTI职业性格测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及挖掘自身的职业兴趣,通过SWOT分析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取向及目标选择,最后进行短期职业生涯规划。

2. 第二次咨询属于职业素养范畴

高某所说的中英文演讲比赛,是由珠海市金湾区各大高校联合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一年一次;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风采及专业能力展示的平台。高某清楚比赛的意义,想通过此平台完善自我。通过谈话,笔者明白高某的问题是自我否定造成的。因此,笔者不仅在精神上支持他参与,还主动联系英语专业教师及学校演辩社教师指导高某撰写演讲稿,提高演说技能、技巧,增强高某的自信心。

3. 第三次咨询涉及的是毕业生的择业范畴

临近毕业,毕业生往往会选择广撒网的方式投递简历,对于职位的选择基本上是随波逐流,或是以薪酬作为选择标准,往往忽略了人职匹配的择业原则。与高某的交流中笔者发现,该生的职业选择目标明确,并且与自身的职业取向、兴趣相结合,虽然是大专学生,但是勇气可嘉,勇于向知名企业自荐。笔者鼓励高某择己所爱、爱己所择。

4. 第四次咨询属于职业生涯规划中长期目标选择与制订范畴

高某在大三第一个学期末收到搜狐公司的面试通知并通过面试,在搜狐北京总部任财经版编辑助理,实习三个月后因总裁办秘书部人员增补,被部门负责人推荐并成为总裁办秘书部成员。此次咨询时间是高某毕业一年半之后,该生通过微信咨询职业选择的相关问题。

笔者与高某共同探讨今后职业发展方向以及搜狐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用SWOT分析法帮助高某挖掘自身优势,同时进行人职匹配测试。测试显示,高某是个有计划、执行力强、喜欢挑战、能独立并高效完成工作的人。结合测评结果,并深入了解高某的实际想法后,笔者鼓励高某抓住机遇进行新的尝试,挑战自我。半年后,高某选择进入集团策略规划办公室,担任营运总监。

四、案例思考

笔者在这几年间对高某的职业指导从未间断,在这一指导过程中,感慨良多,深深体会到职业指导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还影响学生的事业及未来的发展。

1. 职业指导承前启后

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不仅贯穿整个大学生活,还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指导师在大学期间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拓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和就业创业政策等知识进行传授,有很多学生会在毕业之后继续咨询。因此,高校职业指导要注重阶段性和针对性,承前启后。

2. 职业指导师须加强综合知识的学习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职业指导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各类职业咨询,不仅涉及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模型、测评工具的使用,还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指导师,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以及综合性知识学习,积累经验,完善知识体系。

3. 职业素质拓展迫在眉睫

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是高校学生发展及未来工作的需要,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强调实用与科学,突出训练与自我操练,促进大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整体、全面的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主要以专业技能和知识训练为主,其他方面如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安全教育、拓展训练、艺术修养等。因此,高校的职业指导中,素质拓展工作已迫在眉睫,需要完善并落实。

五、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职业指导师需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加强对各个行业的信息收集,构建职业信息库。只有全面掌握相关的职业信息,才能对来访人员的职业发展给出有价值的建议或意见。职业指导师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把就业指导范围扩大到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中,从而使大学生认清形势,及早规划,成就未来。

作者:张莹莹

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3:

本科地质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摘要:在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当中,地质学专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说在实际的学习当中地质学专业的基础实验室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很多专业程度比较高的基础实验教学课程都需要在基础实验室进行。所以说在教育的过程当中,相关高校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基础地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与时俱进及时的对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进行更新,这样一来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地质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一、加强实验室的硬件更新

在地质专业基础实验室当中,最基本的配置主要包括矿物岩石鉴定实验室、古生物鉴定实验室、普通地质实验室以及偏光显微镜等多种实验室。这些不同种类的实验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般主要承担地质学、资源勘查等专业学生地球科学概论、岩浆岩、变质岩记忆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古生物学等所有地质学相关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这也就足以可见基础地质实验室的重要性。而且在学生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基础地质实验室的使用次数也比较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实验室当中的设备、样品或是相关的工具损坏的几率也非常大,所以高校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应该提高对硬件配置的重视。

一般来说,在地质实验室当中鉴定矿物岩石一般需要用到小刀、放大镜以及稀盐酸等多种工作,这些工具主要是对矿物岩石的硬度以及颜色和成分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观察,当然如果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不多加注意就有可能会对岩石标本产生一定的损坏。实验室当中经常使用到的标本或是工具等,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查,及时的进行补充,避免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出现实验材料不够的现象。除此之外,实验室当中一般只有常见的矿物、演示以及化石标本等,但是当前我国的地址地形复杂多样,很多地质环境是在实验室当中无法进行模拟的,所以为了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地质影像的建设,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晰的对相关地址进行了解。而且加强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实验室建设过程当中,还应该提高对石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因为当前我国工业的生产当中,石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加强硬件的配备,这样一来才能有效地保证实验的精准性。第二,学校也应该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试验。

二、建立相关的专项基金

对于学校来说,建设实验室是一项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的任务。当前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对高校实验课程开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此背景下,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有关实验室的专项基金,此项基金主要是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规划发展,并在实验过程当中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更新和完善,而且还能用于招聘相关专业实验的高等人才。

在地质专业当中,地质基础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地区,对于学生的试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校应该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的进行合理规划,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首先学校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重视力度。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基础实验课程当中包含着数量非常多的实验课,而且涉及到的实验学时和班级数量也比较多,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不能很好的满足多个班级的实验需求,并且还有可能会产生时间冲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校应该配备更多的实验指导教师。在挑选相关的实验指导教师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选择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较高的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在实际工作過程当中也必须要能够熟练的使用相关的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1]。

四、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一)加强实验室常规管理

首先要想有效的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对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健全,这其中主要是对日常的上课管理制度、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相关的设宴设备的借用等情况都要进行具体的管理。除此之外,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对于一些设备的保养维修制度以及实验指导和教师的考核知道也要加强管理的力度。

其次,学校要对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实验课程当中,安全是实验课正常进行的基础,所以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实验安全的重视,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和实验指导人员以及学生都要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2]。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每个实验室当中都组织相关的安全技术人员,对教师以及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安全指导,帮助实验更好地进行。每个不同的实验室也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建立相符合的防火、法国到制度,并有效的对相关的责任进行落实。

最后学校还要对相关的实验室信息加强管理的力度,并对相关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进行实时的记录和登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相关设备和工具以及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的对实验设备的使用次数以及试验情况进行统计。

(二)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为了有效地提高高校当中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和学院在选拔实验室主任的过程当中应该选择有着较高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担任,实验室主任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监督[3]。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派遣一些新的教学教师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的工作,并参与到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当中,这样一来相关的教师也能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最后学校可以不定期的对实验操作人员和教师进行培训,有效的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校和学院还可以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发现和解决,并且这样一来也能有效的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力度[4]。此外,学校还可以规定实验室进行定期的开放,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学习,积极的进行实验竞赛,鼓励学生和老师进行科研活动。

总结:随着当前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也应该加强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视,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而且这样一来也能有效的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若梅.本科地质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4):240.

[2]魏迎春,曹代勇,武玉良,孙雨晴.矿产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建设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7):55-57.

[3]本刊通讯员.第九届全国石油地质实验技术学术会议在郑州举行[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25(S1):112.

[4]高洁.基础地质实验室建设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36):178.

作者简介: 周晓春,1986年 9月生,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最高学历:博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地球化学。

作者:周晓春

上一篇: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财务科工作总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