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2022-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当前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摘 要:管理会计是管理现代企业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在我国企业运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管理会计的特点,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和提升管理会计的对策,阐述了管理会计在新形势下创新的必要性,最后得出了只有集中智慧,加强交流,勇于创新,这才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创新;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长远发展,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会计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改变了人们的会计理念,更重要的是管理会计为当今企业迎接新挑战提供了有力武器。因此,研究管理会计及其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和特点

1.管理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的,是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个会计分支,它的作用是从单纯的记账、报账和核算延伸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计划未来三者的有机结合体。

2.管理会计的特点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与财务会计并列的核算部门。与财务会计比起来,它有以下特点:

(1)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经营和决策的财务信息,主要的目的是帮助管理人员经营企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功能价值方面:管理会计属于统筹型的,它既能总结企业的过去,又能放眼未来,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方面,通过对财务会计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加工,更好地帮助企业做好未来的规划,对企业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使其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和发展。

(3)执行方式方面:管理会计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所以在处理应急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比较灵活,选择的方式也具有多样化。而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比较规范的程序和准则制度体系,所以在执行的方式上受到的约束比较大。

二、我国当前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

1.理论欠缺实践不足

在管理会计近些年的发展中,有关其研究少之又少,但是财务会计方面却显得相当热门,有关财务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培训班随处可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理论界对管理会计重视不足。同样在实践方面,管理会计也出于无序的自发状态。虽然这些年我国的企业在不断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借鉴欧美等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在建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推动市场对管理会计的认可和关注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管理会计人才资格认证体系,也没有一套相对规范化的管理会计的规章制度,更没有像欧美国家一样,成立民间的行业协会,督促管理会计的发展。

2.管理会计人才缺乏

我国是一个会计人才需求的大国,会计人才在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人才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却不是一个会计人才的强国,高端的会计人才很缺乏,通晓中外会计的规则和财经法规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的教育体制,专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领域,管理会计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对于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培养比较欠缺;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这个职能的重视程度不足,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始终局限在记账、做报表的简单方面,不能较好地为单位管理层提供有助于经营管理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

3.企业领导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会计是一种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仅局限于对企业的核算行为。管理会计已经突破了传统会计学的内容,它不仅是对企业的一种核算行为,而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会计做法的影响,会计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会计地位低下,企业的领导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和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错误地将两者一概而论,认为管理会计就是做算账、做报表、报账这些简单的事情,至于企业的管理,那是领导的事情。更有一些领导觉得财务会计才是一个企业的“管家”,将管理会计放置在副业的位置上,因此,企业领导的态度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及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三、发展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企业适应竞争环境的需要

我们应该能感受到我国企业生存环境的激烈程度。为了扩大内需,将不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化,为发展实体经济提供了大的舞台。在企业的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和社会对于企业转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要增强发展的后劲,必须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实施管理会计,使之为企业的运行发挥管理作用。

2.管理学完善的需要

在当今工业社会慢慢转变为信息社会的过程中,管理科学也会随着慢慢变化,不断完善,不断推陈出新,有关企业管理新的理论和方法也会持续不断地涌现出来。管理会计学作为企业管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必须将管理会计深入引入中国企业的运营实践当中,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

3.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纵观全球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各有特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比较缓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新的形势下,虽然企业管理创新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依然比较薄弱。所以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企业想要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就必须对管理会计进行发展和创新。

四、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的对策

1.完善理论加强实践

理论知识方面: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方面学术研究很少,国内原创学术理论几乎没有,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依据更多的还是借助国外相关著作的翻译介绍。但是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情况和国外是不同的,所以完全借助于西方的管理会计的翻译是很难促进我国管理会计学发展的。因此,中国要完善和推广管理会计,首先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这个体系的定位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能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便于广大会计人员、管理人员学习运用。

实践方面:各个企业应结合现有的理论知识,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会计的运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我国的会计实务,从中总结出了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广泛应用于这些方法和手段。另外在企业也可以集思广益,鼓励员工为如何改进管理会计出谋划策,为我国的管理会计的不断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2.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有1700万人在从事会计职业,但是他们所从事的会计工作,侧重点在财务会计方面,并不在管理方面。这与美国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的状况相差甚远,并不是说我国就不需要管理会计的人才,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是非常需要的。所以,在今后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中,我们要以提高企业持续价值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按照“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培养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积极探索多种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在我国深入应用管理会计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3.突破传统提高管理意识

在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如何,和这个企业领导的管理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总是局限于传统的管理,不寻求新的管理模式,那么其将不会重视会计人员在企业中发挥的参与管理、进行决策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会抑制管理会计的发展,所以发展管理会计的先决条件是先要提升企业领导的管理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领导人应该积极引导和重视发展管理会计人才,并且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鼓励单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决策的拓展;同时要支持管理会计软件的开发,积极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共同推进管理会计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五、我国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建议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国际化、金融化、经济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国面临的竞争环境是全球化的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结构必然要做出重大的调整才能迎接未来新的挑战,才能构建核心的竞争力,管理会计本来就是为了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和经营管理而存在,而企业及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未来企业要想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重视管理会计的发展,为其发展扫清障碍。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创新提出要建立“4+1”的管理会计体系,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给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1.分清管理会计的主次,强化管理部分

在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中,不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的领导者或者是会计人员自身,必须强化管理会计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会计的“会计”地位。管理会计就是财务成本管理会计,之所以给人们模糊不清的感觉,主要在于它的名不正,言不顺,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其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个学科中去,把其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去执行。

加强企业的内部核算和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重工业加工业中,非常需要强化“成本管理”这一环节。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一个事实,凡是在企业中重视管理,将管理理念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加强推广应用的,在企业面临糟糕的外部环境的时候,总能从容应付,企业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运营状态。

2.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师协会

在国外,因为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国外的管理会计发展体系很成熟,在国外企业的运行中,管理会计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国外成熟的管理会计体系比起来,我国的管理会计的体系比较涣散,并且在发展中有很多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我国也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成熟管理会计的经验,考虑组建自己的管理会计师协会。有了这个协会,我们将在推进管理会计的职业化、规范化和提高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约束管理会计师的行为以及提高管理会计可信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行业的顺利发展。

六、结论

在经济形式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是会计工作者和企业领导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于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我们要积极改进,扬长避短;对于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我们除了有美好的规划以外,还要脚踏实地,不断践行。另外,笔者要说的是,虽然管理会计服务的对象是企业,但是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管理企业的系统工程,需要我国各个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单位相互配合,多方努力,共同推进。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管理会计将会很快步入正轨,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

[2]冯巧根.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23):37-38.

[3]孟岩,周航,刘沓.大数据时代环境管理会计发展探究[J].财会通讯,2015(7).

[4]付元略.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和未来趋势[J].财务与会计,2005(9):64-65.

[5]崔国萍,徐芳,詹萍.对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会计研究,2012(3):20-21.

作者:相恒来

第2篇:我国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摘要:从我国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别从学生教育、科研管理、学科设置、行政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每一个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力求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文章最后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在今后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课程设置;科研管理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所采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办法在一定时期内是可行的,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有限不多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先发展国家建设所需的教育和科研领域,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角度来讲,曾有过积极的一面。但已时过境迁,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我国当前现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切资源在市场竞争中通过优胜劣汰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1]。过重的行政管理只能使得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在学术科研上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欧美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育人上过重的行政干预也难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一、我国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机械和制度化,没能做到从学生自身出发去进行施教、传道和授业。过多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惩罚而没有去进行对学生主观思想的改造。管理中没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没有激发出学生的潜在能力[2]。

(二)注重科研是我国当前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首要任务,国家也就各高校的科研情况下达了各项科研任务和科研管理办法以努力促进和刺激我国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提高。由于各高校的办学目的、科研环境、科研人员配置等情况不同,若想对我国高校一视同仁,在科研管理上采取统一的考核方法和制度,必定会造成一部分高校难堪重负。

(三)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安排、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等具体教学内容方面与我国当前的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程度不够,致使学校所培养出来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既不能满足国家发展建设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当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社会需求。

(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包括大批民办高校仍然是沿用行政机关里的一套管理办法,在具体的管理实施运行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高等教育在学术和育人方面内在的逻辑体系,造成管理死板,高等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五)管理队伍不专业,行政、育人、学术三方管理混淆,行政管理经常渗透到育人和学术过程中,干扰育人和学术内在的逻辑体系,造成高等教育资源浪费。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制度上的规范只能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去限制学生的行为,无法从根本上起到教化、育人的目的,而且还会增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进而造成学生心理疾病和性格扭曲。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老师应处于服务学生的角色,教师的行为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施教,是服务于学生的一方,而绝不是限制和管制学生的主体[3]。学生从高等教育院校中所获得应是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育服务,教师应当从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去做,进而起到让学生的行为在自不知不觉中自觉的去符合各种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目的。教师应当是服务于学生的一方,而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才是我国当前民办高等教育需要努力改变的方向。

(二)对高校教师以及科研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除了要有论文检测等严密的防范措施以外,还要采取严厉的事后处罚手段。对文管类学科科研成果的文字重复率检测,对理工类学科科研成果的实验重复验证是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这方面必须严格,绝不能省略或草草了事。一经发现,必须严肃、严厉处理。对于在科研成果上弄虚作假、采取学术不端行为的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高等教育管理上要颁布制定详细的管理处罚条令,做到有法可依,其力度要尽可能地做到杀一儆百。

(三)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科、课程设置应尽量做到门类齐全,并在全国范围内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类建设、分类管理。加大国家对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中研究生层面的投资和培养力度。加强社会调研和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加大校企合作、校院合作的培养力度。高校中要设立对学生专门进行就业指导的机构或部门,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加大对失业学生或主动放弃工作自主创业学生的创业扶持力度,尽一切可能帮助学生把就业工作做好。

(四)我们国家在当前的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摒弃套用行政机关的管理办法,将行政机关的管理办法仅应用在高等教育院校的行政部门而将学术管理和育人管理从行政管理中明确分离出来,形成各自的自由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才能逐步地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高等教育院校接轨,学生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科研和学术水平也才能得到飞速发展。

(五)应建立严明的教师管理队伍,对一线教师的品德、德行和授课过程进行严加管理,让育人成为一门艺术、让学生充分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处罚。将行政管理和育人的逻辑管理严格区分开来,禁止将行政管理中的琐事渗透或涉及到育人上,在育人上完全尊从育人的内在逻辑进行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以一线教师为榜样,尊师重教、传道受业,以学生满意为宗旨,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不刻求规范上的死板,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动脑思考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后,接受高等教育的国民人口数量显著增加,但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相比仍不够。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仍有待提高,而公立院校的数量和招生规模变动弹性比较小,数量一般较为固定。因此,在全民普及高等教育素质、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方面,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仍有较大作为。

(二)在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方面,民办高等教育院校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可以继续成为我国公立高等院校的重要补充,对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办高等教育院校在继续加强自身办学特色、满足公民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方面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三)目前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规模,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与其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如何在民办高等教育市场里遏制住这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正是我国高等教育监管部门需要考虑和做的事。

五、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在缴纳学杂费后能够充分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教师以及高等教育的所有管理者都是服务于学生的一方,规范、制定、品德的遵守是学生享受高等教育权利,接受高等教育教化后主观自发的行为,而并非是在任何人管辖下的约束行为。二战后欧美等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民办高等教育占绝大比例、国内的高水平大学由民办创建和运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保证。我国在改革開放后民办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正是迎合这一趋势,努力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国际化目标迈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莎莎.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扶持政策解析[J]. 中国商论,2020(04).

[2] 阙明坤,王佳丽.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与逻辑理路——基于政策文本的质性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0 (02).

[3] 曹珊.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浅析[J]. 知识经济,2020(01).

作者简介:宋伟(1981—),男,博士,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作者:宋伟

第3篇:探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发展现状

摘要: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经济发展特征,然后重点探讨了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现象。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世界经济呈现逐步复苏态势,但是整体来说世界经济发展依旧疲软,发展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际政策分化等因素影响,在发展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同时我国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经济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这几年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以及美元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资本流动以及外贸出口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本文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我国经济的发展策略,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1.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征分析

1.1世界金融市场波动幅度较大

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均造成了严重冲击,特别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受金融危机影响先后宣布破产或者被其他银行收购;英国作为欧洲金融市场的典型代表,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很多金融机构也都陷入了经营困境,出现严重经济亏损,部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倒闭或者濒临倒闭。在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金融组织以及世界各国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尽量降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进一步经济损失。很多国家持续为本国金融机构注入资金,来增强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受到这些积极救市政策的影响,世界金融市场开始有所好转,但是就近些年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部分国家金融市场依然没有从本质上进入健康向上的发展周期,投资者对于世界金融市场依然没有信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恐慌情绪。

1.2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近些年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但是这并没有显著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近十年以来,世界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均出现了一定的下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其经济增长虽然出现了一定的回暖,但是依然保持在较低的状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连续多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近些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也逐渐放缓,国内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1]。

2.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近些年我国政府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将我国经济充分融合到世界经济发展中去。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已经真正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想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实现自身的快速增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這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相关研究表明,近些年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显著增强,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已经逐渐从沿海地区深入到内陆地区,逐渐从过去的进出口行业深入到国内的各个行业,逐渐从仅影响大中型企业发展到渗透到国内大中小型所有企业。因此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经济将必然受到世界经济的严重影响。

2.2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出口贸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就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欧美以及日本经济发展均处于低位增长,而这些国家的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国际贸易市场需求严重下降,世界各国以及各个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严重限制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出口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叠加经营成本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受到的冲击最大[2]。近几年出口贸易增长缓慢,同时受到国内外多种负面因素影响,投资者与消费者对于市场缺乏信心,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困境。

2.3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就业市场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业市场的好坏可以有效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持续低迷,我国受到世界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程度逐年增加,这给我国就业市场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较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为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较大压力,很多依赖出口贸易生存的行业和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挑战,在社会就业中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国际工作人员也开始逐渐回到国内,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

3.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策略

3.1有效保障国内经济健康平稳增长

在世界经济影响下,叠加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避免出现经济发展剧烈波动,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在经济发展中将实现经济的健康平稳增长作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实现国内经济市场和国际经济市场的平衡,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解决,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安全隐患[3]。其次要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各地政府部门应该与中央政府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基于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研判,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对经济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

3.2充分发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

消费可以为国内经济市场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力和动力。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不景气的情况下,便应该充分发掘消费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些年国内消费能力不足也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市场的不良影响,积极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便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国内的消费水平,扩大消费规模。首先国家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教育以及社保等公共行业的投入力度,一方面促进消费,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之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其次国家应该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资金投入,通过不断提升国内产品的质量水平让人们尽量在国内市场进行消费,从而实现国内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3加大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虽然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渐成熟和完善,但是在目前国内外发展环境下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潜力。为了更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赋予新的活力,这就需要我国要持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形成更为系统完成的经济发展体系,为我国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对落后产能调整力度,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从单纯的追求数量到提升质量的转变,有效提升国内产业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该有效结合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有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优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实现独善其身。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充分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中,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国内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在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实现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丁一兵. 世界经济长期增长困境与中国经济增长转型[J]. 东北亚论坛,2017,26(04):3-16+127.

[2]蔡昉.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贡献——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J].世界經济与政治,2019(06):4-18+155.

[3]古柳,戴翔.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基于全球投入产出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20(08):94-105.

作者:李梓恺

第4篇:当前我国肉牛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是世界第四大牛肉生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业实际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我国有着丰富的品种牛资源,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五大著名品种,其牛肉品质上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由国外引 进了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品种和西门塔尔等兼用品种牛,用来杂交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前,中国肉牛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一是牛业经济自身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广大农区特别是中原地区,养牛逐渐脱耕退役。二是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经济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牛业,由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特性成为发展畜牧业的重点。四是养牛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需要,也是实现村容整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养牛业成为重要的重新规划对象,也是重要发展的产业。

我国肉牛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1.肉牛选育改良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部署,肉牛良种覆盖率低,个体贡献率不高。

2.基础母牛群缺乏保护措施,“杀青弑母”现象较为严重。

3.产业化组织体系不健全,肉牛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偏低。

4.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和消费水平有待提高,加之牛肉品质、分级标准、追溯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优质优价的市场基础尚未形成。

5.牛肉供应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中低档牛肉产品居多,高档牛肉所占比率不足5%,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6.肉牛企业普遍起点不高,产业与金融资本缺乏结合点,市场拉动作用还没有上升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对策

加大投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宏观调控能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业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尽快出台保护基础母牛 的政策措施,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加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行产业归口管理,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对地方牛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加速地方黄牛品种改良肉牛主产区应根据各地方黄牛品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种选育方案并加以实施,对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做到以保为主,保育结 合,以育促保。在保持种质资源特性的前提下,根据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选育,把潜在的商业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选育和提高。

向奶牛要牛肉,推动奶公犊牛育肥以扩大牛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牛肉的60%来源于淘汰奶牛和奶公犊牛,而来自专门肉牛的牛肉只占40%,利用奶公犊牛育肥生产小白牛肉已经成为增加国际市场牛肉 来源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奶牛生产过程中,奶公犊牛除极少数用做培育种公牛外,大多被直接宰杀流入牛肉市场。由于刚出生的犊牛肌肉、脂肪和体躯等有商品价值 的部分尚未发育,只能当普通牛肉售出,这种做法对奶牛饲养者来说收益极低。而同时我国肉牛市场却面临牛源短缺、优质牛肉供应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 和借鉴国外在奶公犊牛利用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向奶牛要牛肉,一方面能为每年约350万头的奶公犊牛找到出路,节约了奶牛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增加我国 牛肉产量,特别是提高高档牛肉的产量,实现奶牛业和肉牛业的有效结合。

加强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鼓励规模养殖利用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用于养殖架子牛和空怀母牛是降低养殖成本、发展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基本途径。规模化养殖,可以突破传统的养牛一条街、养牛专业村、养牛小区的模式,作到集约化养殖。给现代农村、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突出表现在:

1 破解了农村牧区加快发展肉牛业的难题,在农村牧区总体规划上,在村屯规划总体安排之外,在土地规划中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安排规模化生产。

2便于防疫,使牛的防疫工作按要求进行,粪便等废弃物得到综合治理,避免了疫病发生和传播。

3 便于先进饲养技术推广。

4 可以根据定量成批量生产出优质育肥牛。

5便于进行典型示范,拉动整体肉牛业科学饲养水平。

6有利于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协作进行一些大型项目的试验和推广,作到肉牛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加大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实用先进 技术的推广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肉牛育肥、饲料加工调制、人工种草、草场改良利用、屠宰加工、质量监测与溯源等肉牛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肉 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单位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根据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科技 攻关,并将相关技术组装成套,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方式迅速加以推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的启动运行以及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会有力 地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给以重点政策倾斜,特别是肉牛带区域规划和冻精政策性补贴等必将推动繁育体系建设和肉牛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家畜饲养向节粮型品种调整以及膳食结构改变的需要,肉牛业将成为一个大产业。在不远的将来,肉牛业一定会像现在的奶牛业一样,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牛肉是投资、产值都很大的产业,我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外汇在外采购。近3年我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高档牛肉2000~3000吨。我国肉牛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第5篇: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一)主要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

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 也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3]。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二)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污染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控制,重金属污染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困扰食品安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来自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由于广泛使用农药以及出现的滥用现象,造成在食品中的残留成为食品污染的新焦点。

1.农药污染

2.其他化学物质污染

三)兽药及饲料添加剂造成的动物性食品污染

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兽药的作用范围也在扩大,有的药物如抗生素、磺胺药、激素等广泛用于促进肉用畜的生长,减少发病率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及促进母畜同期发情。兽药的广泛运用,带来的不仅是畜牧业的增产,同时兽药的残留和动物性食源中毒现象也屡见发生.

(四)假冒伪劣食品盛行

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2002年浙江省金华市发生的白糖掺加硫酸镁案,其中白糖只有30%的白糖中,硫酸镁就占30%。除此之外,用头发的水解液掺兑的酱油;粗制滥造的饮料、冷食品;水果表面用染料涂色;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甲醇假冒为白酒等。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使人们的饮食缺少了安全保障。

五)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生物技术和重组DNA技术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的关键性技术,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长足发展。目前,全球已有十多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焦点[6]。研究认为,基因可能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物种之间转移,基因工程食品有时不可避免地给公众健康带来危害已成为事实。转基因生物在遗传及技术学上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转基因食品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六)工业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业污染、环境的恶化是影响食品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水源污染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海域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土壤污染造成农作物成为有害物质的富集体。“二恶英”污染的问题,是由于焚烧垃圾而造成,“二恶英”是环境检测中很重要的一级致癌物质。

(七)容器和包装材料不合格

食品的包装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方法。各种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可能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经营过程中造成食品污染。新的食品包装材料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疑问。

(八)管理缺陷

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我国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对伪劣有害食品的产销者还未形成威慑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食品原料方面

农药和兽药使用增多或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和畜产品等食品生产原料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增加。这些农产品和畜产品不经必要的处理直接上市或供给加工用作原料,致使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现象日益严重。

(二)生产加工方面

少数企业和加工者无视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定,无证生产或经营,生产流程不科学,没有严格的工艺条件约束,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更不进行必要的检验,直接使这些产品流向市场,这样的食品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类健康。有些企业生产流程控制不严格,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产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过程和储运过程中发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对人体形成危害,最终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三)市场和管理方面

市场体制不完善,使缺乏食品生产经营职业素质,缺少食品卫生知识,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手段和卫生保障的经营者进入市场营销。这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和食物危害的主要根源之一。 同时,产品的监管力度不强,对食品安全事件处罚力度不够。在我国出现食品中毒等事件和违规经营、违规操作后的处罚往往是罚款、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这样的处罚不能触及违法者的根本利益。这些非法生产或经营者,被处罚之后又会在别处重新开始他们的非法活动,又会重新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可见监管和处罚不利,是导致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和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标准也由原来重视感官和理化指标转向重视安全性指标。。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生活饮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蓄积量在逐渐增加,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必须加强有毒有害物的限制。总之,食品标准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环境污染、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标准必须随之改变,否则标准将不能对食品安全问题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虽然中国食品类标准在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严格化,实用化,但是标准和食品安全问题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五、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对策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与国外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缺乏食品安全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缺乏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研究评估比较落后;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方面的差距等。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应该在缩短与国外差距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借鉴、总结并提出适合我国食品安全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应对策。 结论总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类标准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面,行之有效的标准监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标准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要通过立法加重处罚手段,提高违法的成本,第三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我们应正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加大食品安全的科技投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全面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抓好食品安全,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有力保障。我们相信,在政府各部门的重视下,一定能开创出食品安全新局面,让广大人民群众时时刻刻都能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保障食品安全的良性发展势头。

第6篇: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

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何春燕

摘 要:文章对我国当前气象观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理论。 关键词:气象观测;发展趋势;现状 1 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

传统的概念是指借助仪器和目力对气象要素进行的测量和判定。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对象的扩充,气象观测已逐步发展为大气探测。《战略研究》对气象观测的概念予以了全新的解释:气象观测是对地球大气圈及其密切相关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气象观测是人们认识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手段,其观测数据和信息是开展气象预报、预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 2 当前气象观测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2. 1 成绩

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气象及其他相关部门先后建立了约46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初步实施了大气观测、海洋观测和陆地观测,观测对象涉及大气、海洋、水文、冰雪、陆地、生态等多个方面。卫星和雷达观测具有世界水平。我国成功发射了4颗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静止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双轨气象业务卫星的少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

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数国家之一;沙尘暴监测网、自动气象站网、L波段探空雷达网、全球定位系统(GPS)探空站、飞机探测、风廓线仪和三维闪电定位仪等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探测的现代化水平。 2. 2 不足的地方

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还存在不足,基础研究、探测技术、探测仪器和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离现代气象观测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些台站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被迫搬迁,破坏了观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严重影响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比较性、代表性。有些观测数据采集手段和信息传输设备落后,能够获取的数据在时空分辨率、观测精度、观测项目及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系统监测与研究的需要。 3 我国气象观测趋势展望

依靠科技进步,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的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门类较齐全、站网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地基、空基气象观测网。在未来系列卫星上合理搭载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结构等探测仪器;逐步构成极轨、静止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 、小卫星等天基对地气象观测体系,开展对天气、气候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天候、长期持续稳定的监测。实现对全球进行全天候的定量观测;对常规气象要素,大气化学成分及过程,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综合监测。

3. 1天基观测系统

是由传感器在中层大气之上的以低轨(极轨)和高轨(静止)卫星为观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

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测平台和与其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组成的天基遥感探测系统。卫星的遥感仪器向卫星探测的“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辐射测量精度以及全球、全天候、多波段观测”发展。 3. 2空基观测系统

传感器在地球表面以上、中层大气以下,并以飞机、漂浮气球及系留气球、火箭为观测平台的称空基遥感探测系统,以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观测对象。根据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规范和常规高空观测规范要求,高空观测站网密度达到200km;加快国内商业航空器气象观测业务体系建设,开展航空器气象资料下传(AMDAR)的业务应用工作,开发气象火箭下投探空仪系统,建立火箭探测试验、开发和应用系统。 3. 3地基观测系统

地基气象观测是以地面为传感器设置平台,以整个大气圈和相关圈层为观测对象,采用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性观测系统,既是气象综合观测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气候系统观测的主要部分,是气象观测真实性检验和天基遥感探测校准的基础。地基观测系统可分为地面常规观测系统、地基高空观测系统、地基特种观测系统、地基移动观测系统。 3. 3. 1地面常规观测系统

全部建成测量准确度高、运行可靠的自动气象观测站。主要建设内容是调整站网布局,完善“三站四网”,形成260个左右的国家气候观象台、2400个左右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其中一级站约900个,二级站含约1500个) 、30000个左右区域天气观测站,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

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天气观测网;逐步向多功能综合观测平台和多圈层观测系统转变;建设城市天气监测站网、高速公路监测网及气象资料空白区(沙漠、高原、深山、海洋、滩涂、冰川等)的无人自动气象站网,使地面常规观测系统中的基本地面天气站网密度不超过150 km,重点地区建成加密自动气象站网,站网密度达到10~15 km,形成布局合理、观测要素齐全、观测准确度高、时效性强,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系统。2010年前建成S波段和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主的全国天气雷达网, 2020年建成包括双线偏振和相控阵在内的天气雷达网,开展雷达综合探测业务。积极推进激光雷达的业务化应用,发展微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 3. 3. 2地基高空观测系统

主要负责对高空气象要素进行三维空间的定时与连续观测。布设覆盖全国的云地和云间闪电定位系统,建设国家级闪电资料处理系统,对全国闪电资料进行及时收集和综合处理,开展雷电防护及相关应用服务。

第7篇:浅谈我国当前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文章阐述了当前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当前水泥粉磨技术的改造措施。

关键词:水泥粉磨技术;发展现状;应用;改造措施

1粉磨工艺技术及选择

粉磨工序能耗主要体现在生料制备、煤粉制备和水泥粉磨的环节,其电量消耗占水泥生产综合电耗的72%(生料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综合电耗的24%,水泥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综合电耗的38%)。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5100家,粉磨企业1500多家。国家重点支持粉磨系统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改造,粉磨系统节能潜力很大。

1.1不同粉磨技术及设备能耗比较

①球磨机系统:影响球磨机粉磨效率的因素较多,包括研磨体级配、磨机通风、熟料温度和粉磨工艺等。应优先采用配高效选粉机的圈流球磨工艺,圈流磨利于产品细度和温 1

度的调节和控制,粉磨效率比开流磨高10%~20%,成品越细优势越明显。

②辊压机预粉磨系统:辊压机与球磨机组成的各种预粉磨系统(包括循环预粉磨、联合粉磨、半终粉磨等)已经成为水泥粉磨的主要方案,这是由于辊压机的粉磨效率约为球磨机的2倍左右,可以大幅度节电。辊压机系统节电水平取决于辊压机消耗功率的大小,辊压机每消耗1kWh/t,主机电耗(辊压机+球磨机)可降低0.8kWh/t~1kWh/t。辊压机的功率消耗与投影压力成线性关系,循环预粉磨辊压机投影压力为5500kN/m2~6500kN/m2,联合粉磨投影压力略低,控制在5000kN/m2~6000kN/m2。

1.2粉磨系统的选择

从以上粉磨系统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各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和不足,企业选择粉磨系统时,特别是对现有磨机进行改造时,应根据自身的设备、原料、管理水平、资金状况等条件,按可选择方案的性价比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案。

2水泥粉磨技术的改造措施

2.1闭路粉磨工艺

①采用预粉碎工艺。为寻求磨机的增产节能途径,国内粉碎工作者经多年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推出了“缩小入磨物料粒度,多碎少磨,提高磨机产量,降低电耗”的预粉碎工艺,即将入磨物料粒度缩小到3mm,将球磨机的第一仓工作移到磨外由破碎机来完成,而破碎机的效率达25%~40%。②预粉磨工艺。水泥粉磨采用预粉磨工艺,在新型干法日产2000吨以上的生产线中得到普遍采用,已成为新建工厂或老厂技术改造的流行趋势,预粉磨设备主要是辊压机和立磨(辊式磨)。从能量利用率的情况来看,辊压机略高于立磨,但是从运转的稳定性和对喂料粒度的适应性来看,立磨要优于辊压机。从国内使用情况看,无论利用辊压机或CKP立磨作为预粉磨设备,均可获得增产节能的效果,增产幅度达33%~100%。相比之下,辊压机的使用维护难度稍大一些,辊面磨损周期约为6000小时,之后必须拆下重新堆焊加工修复。而CKP立磨运转率高,辊面使用周期达到20000小时以上,维护工作量较少,但从投资上比较,CKP立磨要高于辊压机。

2.2开路粉磨系统

开路粉磨系统的技术改造主要是采用高细高产磨技术,它与普通开流管磨有以下不同和区别:①仓室个数不同。高细高产磨比普通管磨机多增设一至二个仓室,仓室个数依据磨机尺寸的大小及长径比(L/D)确定。②仓室比例不同。重新调整仓室的比例,相对普通磨机,缩短了球仓的长度,增加了段仓的长度。③仓室之间均设置双层仓板。高细高产管磨机各仓室之间均用双层隔仓板分隔。在球仓与段仓之间设置带有粗细物料分开装置的双层隔仓板。它的作用机理与选粉机类似。达到某一设定粒度的细料顺利地进入下一仓,未达到这一粒级的粗料,利索地返回到前仓继续粉磨,直到合格为止。高细高产管磨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变后,物料在磨仓内从粉碎到研磨有序地进行,最后变成成品排出磨外。采用高细磨技术对普通开流磨进行改造,可使磨机产量提高20%左右,电降低20%左右,细度降低1.5%左右,比表面积提高了35m2/kg。

3结语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水泥厂每生产1吨水泥需要粉磨30种以上各种物料,而粉磨电耗约占水泥生产总电耗的65%~70%,粉磨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35%左右,粉磨系统维修量占全厂设备维修量的60‰因此,粉磨对水泥生产企业的效益

影响极大。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也是水泥消费大国,因此大力降低水泥粉磨过程中的过高能耗,对我国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邹伟斌.水泥粉磨工艺发展趋势及改造要点[J].四川水泥,2008,(2).

[2]王英,何其昂.水泥粉磨技术与装备进步[J].建材发展导向,2003,(1).

第8篇:当前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

当前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论文摘要】

家庭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细胞组织,家庭的和睦与稳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安宁,然而家庭暴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谐,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家庭暴力的概念和现状进行概括,并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和法律原因三方面对家庭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家庭暴力的相关对策提出肤浅的认识:一是进一步完善立法和加强执法力度;二是广泛开展反家庭暴力的宣传教育;三是建立专门的家庭暴力法律援助机构;四是建立多层次的家庭暴力救助渠道。 【关键词】家庭暴力现状原因对策 【正文】

一直以来,家庭暴力是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社会问题,是不同年龄、人种、社会阶层都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健康的问题。因此,笔者就当前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一孔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和现状

2001年12月2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规定,家庭暴力即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目前,我国家庭暴力的现象较多。原先家庭暴力多发生在一些知识水平、职业层次、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中,但根据近期抽样调查显示,每10个施暴者中,就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家庭暴力的范围正从农村向城市、从低文化素质向高文化素质人群蔓延。家庭暴力不仅发生在农民、个体私营者家庭,在干部、教师和法制工作者家庭也是屡见不鲜。并呈身份特定、时间连续、行为隐蔽、手段多样等特点。

二、家庭暴力的原因 “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的和谐安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团结。随着家庭暴力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它引起的社会危害也就越来越深广了。为什么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仍然会存在家庭暴力?就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笔者认为既有历史和社会原因,还有相关法律制度等原因:

(一)历史原因

男权思想的封建伦理观念根深蒂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男人是天然的统治者、妇女和儿童应以服从为美德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一系列封建伦理观念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妇女受四种权力的压迫,这就是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在家庭中丈夫对妻子拥有权利,这种权利大到女人是男人的私有财产或奴隶,丈夫可以对妻子为所欲为,而妻子对丈夫只负有顺从的义务。“夫者,妻之天也”的男权思想虽然在新中国受到男女平等思想的校正,但男权思想的影响还很深。在男权思想支配下,很难把妻子和小孩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主体看待。同时受害人对家庭暴力的容忍和麻木,助长了施暴者的威风,也成为施暴者恶劣行为滋生、蔓延的温床。

(二)社会原因

维权意识不高使施暴者有恃无恐。长期以来,家庭暴力的案件中受害者往往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加上相当部分司法人员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私事,不属于司法管辖范围,致使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很少得到制裁,从而助长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增长和施暴者有恃无恐的气焰。在实践中,根据《刑法》、和《我国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家庭暴力行为除杀人和重伤外,司法机关大多作为自诉案件处理,采取“不告不理”的做法,使其成了相关部门不管不问的真空地带。

(三)法律原因

反家庭暴力立法相对滞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反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司法实践中,我国《宪法》、《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关于惩处侵害妇女、儿童、老人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行为都有禁止性规定,但缺乏明确的认定和具体的制裁办法,可操作性不强。同时我国法律在反家庭暴力方面还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家庭暴力未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司法机关就不会主动介入干预。

(四)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收入水平差别、教育水平差异、法制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施暴者自身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或性格缺陷原因等等。

三、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的对策

家庭暴力现象的发生,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社会的因素;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也有物质利益方面的原因。

(一)进一步完善立法和加强执法力度

1.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目前,国外对家庭暴力已从研究阶段步入法制化进程,已有40 多个国家采取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措施。譬如,在英国,1996年《家庭法案》规定了“互不妨害令”、“附加挽留权”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美国,许多州的地方法院创立了专门的家庭暴力法院,主要审理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一组法官办案;我国台湾地区也于1998 年通过了家庭暴力防治法,从刑事、民事、家事和防治服务多种角度,治理家庭暴力问题。

鉴于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薄弱以及《婚姻法》对此规范得过于笼统,再加上家庭暴力涉及行政法规、刑法以及民事法律各个领域,更适合以单行法规的形式单独立法。因此,我国应当尽早颁布《防止家庭暴力法》,遏制家庭暴力现象,使家庭真正成为社会稳定的细胞。

2.订立实施《婚姻法》的实施细则或地方性法规。新修改的《婚姻法》虽然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的内容,但都缺乏制裁性条款和可操作性。如第四十三条规定了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主要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劝阻、调解,公安机关的制止及行政处罚,其目的是保障家庭成员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犯,对于防止矛盾激化以及纠正受害人自救无力、求助无门的不正常现象具有实际意义。

3.加强执法力度,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控制家庭暴力事态应多渠道和多角度地运用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职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威慑与教育作用。加拿大政府出台过一项“容忍度为零”的政策,规定对家庭暴力不分轻重必须立案,警察也有权入室制止;而离婚时,用作家庭生活的房屋全归被殴妇女所有。我国也可借鉴国外的做法,对施暴者的制裁应从重从严,让其付出沉重代价,以训诫那些用强制力满足占有欲的愚昧、野蛮行为,使家庭暴力无法作为“家务事”躲藏在不受控制的空间。 【结语】

总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任重而道远。随着家庭暴力的日趋增多和手段的逐步升级,整治家庭暴力、为受害者伸张正义、讨回公道,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把家庭暴力问题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的范畴,通过道德教育、舆论宣传、社会救助、法律规范等一系列系统工程,才能达到预防、制止、消灭家庭暴力现象的目的,使家庭暴力在新世纪成为历史性话题,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刘国奎.家庭暴力存在原因及对策探析.政法论丛.2004(1). 2.李明舜.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几个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2). 3.杨淑鸿张爱军论我国家庭暴力的危害、成因及对策甘肃农业 2004 年第5期

第9篇:当前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与分析

摘要: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领导人加大了党和政府官员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各种形式的反腐手段都充分利用。作为当代信息时代之下的网络也展示了其独到的用武之地,我国网络反腐逐步显示了其独特的功用,成为反腐败的一把利剑。但由于网络反腐本身的匿名性、民间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反腐主体良莠不齐,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权力部门认识存在偏颇,导致网络反腐存在若干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我国反腐败体制,实现网民、媒体、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形成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网络反腐,反腐败体制,网络信息

我党自从十八大召开之后,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成为新一代国家领导人重要课题,怎样预防和惩治成为考验新一代领导人的难题,中纪委加大反腐力度,先后开展了“打苍蝇、打老虎”行动,结果也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反腐必须预防腐败,怎样有效的预防腐败不只是高层领导面对的问题,我国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从自身做起,抵制腐败。公民应在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反腐的同时,利用一切先进的资源进行配合和举报腐败,监督官员的权利行使,其中网络反腐是公民与执政者可以共同使用的一种反腐败工具,也是两股力量在反腐败斗争中形成合力的一个结合点。党和政府对互联网络的重视推动了网络技术在我国廉政建设领域中的应用,众多的中国网民也正在积极借助多种网络形态助推着这场反腐斗争,当下这已成为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独特景观。实践证明,官民合作是推动中国公民网络反腐行为走向成熟阶段的必然途径。

一、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反腐机构紧抓网络带来的反腐机遇,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我国正进入反腐败的信息化时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级纪检监察部门相继开通举报网站。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的官方廉政网站已超过200家,政府利用网站不仅接受举报也进行廉政宣传,官方网站成为与公众沟通的桥梁。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反腐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有些地方还开通了专门的QQ举报和手机短信举报。为了鼓励网络反腐,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奖励措施。同时,国内的民间维权网站有100多家。我国官方网络反腐和民间网络反腐殊途同归,为我国网络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官方网络举报网站和民间维权网站的不断完善,为网络反腐提供了平台。

二、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

1、网络反腐方便快捷,存在舆论暴力可能性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网络反腐相比信访上访等其它方式,行动更加快捷,成本更加低廉,门槛更加降低,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更受群众的偏爱。被称为“中国网络反腐第一人”的湖南株洲市委前纪委书记杨平曾感言,“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离网络最近的是百姓。”同时,这种方便快捷的特点,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的力量攻击他人人身、中伤造谣、诽谤谩骂提供了便利。这种恶意攻击或是不负责任的造谣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暴力,会给当事人带来无穷的精神压力,所谓的“人肉搜索”更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2、网络反腐煽动性强,易引起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但又作用于现实;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论的煽动性。从惯例来看,网络反腐往往通过“个体发贴—群体呼应—舆论压力—部门压力—调查处置”这样的途径发生作用。网络很多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那些带有很强的情绪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很容易干扰民众的真实判断,从而引发“一呼万应”的效果,最后造成网络群众性事件,而我们如果对网络群众性事件不加以重视,不及时处置,最终会导致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事实证明,网络在很多群众性事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3、虚假信息的比重较大,但呈下降趋势

由于网络具有自由、隐蔽等特点,一些举报人可能会进行不实的举报,利用网络提供虚假信息,诋毁他人,对他人进行恶意造谣、诽谤等。这种恶意举报对被举报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浪费了国家相关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网络上经常出现情绪性言论。有些网民对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非常愤慨,但是又拿不到确凿的证据,于是在网络上大张旗鼓地发表煽情的言论,夸大腐败的范围和程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腐败分子的罪恶感,从而使其更加心安理得、肆无忌惮地实施腐败行为。

三、网络反腐的对策建议 网络反腐是一柄“双刃剑”,我们要本着“扬长避短,为我所用”的原则,理性对待,科学引导,加强管理,确保网络反腐良性发展,发挥作用。

1、提高理性认识,加强准确定位

首先,要正确认识网络监督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依靠群众反腐败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拒腐防变机制,网络监督本质上是群众监督,因此,我们要学会从网上听取民意,主动接受网络监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民意代表的只是部分民意,其中很多网络民意有失偏颇,缺乏客观性。

其次,要找准网络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地位。网络监督作用再大,始终不能取代监督主体的地位,网络监督不足以也不应该担当起反腐主战场的大任,它只是我们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辅助渠道和有益补充。为此,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主体地位,发挥监督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强化自身建设,加大纪检信访和案件查办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反腐败斗争的信任度。在此基础上,整合网络监督和其它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资源,使各种监督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畅通渠道,建立完善网络反腐平台

网络监督是信息条件下推动社会建设的鲜明标志,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我们要主动迎上,主动为网络监督搭建平台,畅通监督渠道。对网民提供的线索要认真甑别,辨分类处理,及时反馈。对网络反腐查办的大案要案,要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途径及时向公众公开,并在网上公布。

3、健全制度,规范网络反腐工作机制

网络反腐不是“人肉搜索”,其需要公众热度,更要保持法律上的理性与严密的程序逻辑。在当前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纪检监察部门要先行一步,在工作的层面对网络反腐的机制建设进行探索,在网络监督的形式与内容、权利与保障等各个方面作出规定,使网络监督按章依法。

参考文献

[1] 任建明,杜治洲:《网络效应催生反腐新气象》,人民论坛,2007年第7期。

[2] 牛先锋:《网络反腐的功能及其完善对策》,理论视野,2009年第5期。 [3] 袁峰:《中国公民参与网络反腐的价值、形态及路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4] 孟昭水:《网络反腐:蓬勃中呼唤规范》,吉林人大,2009年第5期。 [5] 杜治洲:《基于惩治腐败有效性模型的网络监督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7期。

上一篇:传统文化传承方案下一篇:酒店管理实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