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质量检测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食品检验中充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水平,为食品监督与管理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论文对我国食品工业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种类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了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食品加工质量检测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食品加工质量检测论文 篇1:

光谱和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在农畜产品、果蔬食品等各类食品检测方面,应用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取得理想成效。基于此,对光谱和光谱成像技术展开了分析,探究了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等不同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把握技术应用简便、准确率高等优势,希望能够推动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光谱分析;光谱成像技术;食品检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按照传统的食品检测流程,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采取各种检测技术手段,处理流程烦琐,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成本较高,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光谱和光谱成像技术的出现,能够做到快速完成食品无损检测,逐步发展为主要的应用技术。

1 光谱和光谱成像技术

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光谱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它能够利用不同波段开展检测工作,并通过获取图像信息和提取特征信息建立定量关系模型,实现快速、无损、高效、低成本的检测。现阶段,常用的光谱和光谱成像技术包含多种,如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荧光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等,采取的技术手段存在一定差异,也拥有各自的特点,如表1所示。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选取适合的光谱技术。

2 食品检测中的光谱分析技术应用

2.1 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

作为常见光谱技术,近红外光实际为电磁波,可用于物质定量分析和结构加工处理,在不同结构物质中呈现不同传播特性。对食品进行检测,可以根据特点函数关系对样本结构和特性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性质变化区分不同组分,生成光谱模型[1]。通过与已知光谱比较,能够完成模型校正,获得食品检测数据。凭借良好传导性,近红外光谱可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开展多通道检测,加强各节点的食品质量把控,不会给食品物质结构带来伤害。无需预处理,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设备维护成本和能耗均较低,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影响,属于绿色检测技术,符合食品绿色生产加工要求[1]。

在食品检测领域,该技术多用于酒类、酿造类食品检测。如检测酒类食品中的乙醇、苯酚等含量,能够对最佳酿造时间进行科学预测。在啤酒产品检测中,可以测定还原糖、乙醇等物质含量,确认能否达到食品生产标准。食用醋成分较为复杂,采用传统检测技术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完成复杂检测步骤,但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快速完成还原糖、总氨等成分测定。此外,该技术也可以用于乳制品、肉制品的检测。如检测牛乳制品,可以利用鉴别模型对食品中的营养含量进行评估,并确定还原奶含量,完成食品掺假鉴别。对牛肉等肉制品进行检测,可以通过光谱分析获得物质含量数据,用于判断食品嫩度、脂肪酸等情况,并完成药物残留超标检测,保证食品质量。

但近红外光谱技术容易受样本所处环境和测定条件干扰,对多组分进行检测时可能出现谱峰重叠情况。因为在检测过程中,一个基因可能被多个波长吸收,导致测定精度与样本性质密切相关,最终造成检测结果准确度受到影响。因此用于食品检测,还应补充较多已知样本光谱模型,有效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2]。

2.2 高光谱成像技术应用

高光谱成像技术拥有较高分辨率,成像清晰,可以保证获得的数据精确可靠,最早用于地质勘探。从原理上来看,将光谱探测与成像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同时获取待测物光谱信息和空间图像特征,达到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目标[2]。①在食品检测方面,能够用于食品新鲜类、污染、水分等各方面检测,为食品分级、分类管理提供支持。②在食品新鲜检测上,应用该技术可以对冷冻、冷藏处理的鳕鱼等食品进行检测,根据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不同光谱表现获得可靠的检测效果,为食品品质判定提供依据。③在果蔬类食品检测上,可以对各种高光谱成像数据进行分辨,如用于芒果隐性损伤检测,能够达到97%以上的准确度。④在食品污染监测上,可以对鸡肉、猪肉等各种肉类食品进行在线检验,确定假单胞菌等细菌数量,通过筛选有效波长展开分析获得准确结果,判断食品细菌繁殖情况。⑤对谷物类食品开展检测,不同于酶联免疫吸附等传统检测技术需要完成复杂检测步骤,应用高光谱技术可以实现降维分析,如在玉米真菌检测方面可以使用最小显著差检验方法,可达到95%的置信水平。此外,应用高光谱技术也能对肉类水分、pH等信息进行检测,如对牛羊肉中的蛋白质、含水量等进行检验,反映食品质量情况[3]。

作为综合替代方法,高光谱成像可以获得丰富待测样品信息,并结合信息与参考值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提供详细成分、含量等数据,做到快速、精准地生成食品检测报告。凭借结果精准、无损、覆盖全面等优势,该技术近年来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日渐广泛。

2.3 其他光谱技术的应用

在食品检测方面,也可以应用荧光光谱技术,通过偏振光对荧光分子进行激发,根据分子发射的波长和激光辐射波长进行物质检测。如在肉类食品检测上,可以利用该技术对鸡肉等肉制品嫩度、弹性等实施检测,并为肉色分级提供支持。418.3~478.9 nm等波段是特殊波段,可以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分析获得鸭肉嫩度信息。对黄酒、葡萄酒等食品进行检测,可以根据三聚氰胺等人工合成添加剂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检测,在无损条件下准确测定物质含量。该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在有机化合物检测上优势显著,但目前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较少,尚未得到广泛、深入研究[4]。

采用拉曼光谱技术对果蔬类食品的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量,无需预处理过程,能够完成样品的快速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从相关研究来看,应用该技术可以对果蔬类、谷物类食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如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分析等方法可以对氧乐果含量进行测量。针对脐橙等水果表面混合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主要能够完成定性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需要建立预测模型进行空间分布可视化处理,要求建立较好的分析模型[5]。

在食品中苏丹红等添加剂检测方面,太赫兹波谱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频率范围在0.1~10 THz,能够利用量化计算方法建立食品添加剂指纹谱数据库,为相关物质检测提供依据。针对奶粉等食品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山梨酸钾、苯甲酸等物质进行光谱探测,将获得的信号转变为时域或频域光谱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物质光谱特征进行分辨。该技术具有透视性、安全性等特点,在食品安全领域拥有一定发展前景。

3 结语

开展食品检测工作,需要根据不同检测目的对不同组分、物质等进行检测,而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检测手段,满足不同检测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根据食品加工质量管控、分级分类检测等不同需求选取适合的检测技术,通过建立科学的模型获得准确检测结果,充分体现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齐伟杰.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應用[J].中国食品,2021(16):124-125.

[2]王平.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20(12):226-228.

[3]马骥.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加工猪肉品质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4]吴阳.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技术创新,2018(17):58-59.

[5]董泳江.光谱和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

作者:徐颖

食品加工质量检测论文 篇2:

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 要】在食品检验中充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水平,为食品监督与管理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论文对我国食品工业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种类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了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食品检验;生物技术;免疫技术;酶技术;生物传感器

【中圖分类号】S961.6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要想解决这些食品问题,就必须加强对食品行业领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并加大对各种食品的检验检测力度,以大力控制食品生产与加工质量。但传统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食品检验工作的实际需要,而新兴生物技术以其明显优势,在食品检验检测方面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2 我国食品工业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为食品加工提供添加剂与功能性基料

充分利用生物技术能够生产不同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如酸味剂、鲜味剂以及天然色素等。这些食品添加剂不仅能有效增强食品的色香味效果,还能提高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并能促进食品生产效率的提升。将基因工程以及微生物发酵技术等应用在食品领域,可以生产出新型食品防腐剂,具有较强的抗微生物污染的能力。同时还能生产出一些低脂肪乳化剂,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2.2 改良食品特性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DNA重组技术,将DNA片段在生物之间进行转移,能够将一种生物的特定性状转移另一种生物中,该技术在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中都较为适用,属于基因工程。另外,在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研究出细胞融合技术,控制性培养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根据事先设计对遗传物质进行有效改造,该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这些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农作物的抗寒能力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等。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食品营养价值及其风味品质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食品贮存时间。

2.3 为食品加工提供微生物酶制剂

微生物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能够生产出果胶酶、乳糖酶、脂肪酶以及蛋白酶等。其中乳糖酶能够将牛奶中的乳糖有效分解,以促使牛奶更加容易消化,从而预防婴儿发生腹泻问题。脂肪酶能够对食品风味进行改善,促使人造黄油具有更浓的奶香味,增强面包保鲜能力。蛋白酶能够用于蛋白陈以及氨基酸混合液的制造。而果胶酶能够用于澄清和加工果汁方面,还能有效提升葡萄酒收得率,增强其澄清效果。

3 食品检验中的生物技术分类

3.1 酶技术

酶技术检测法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食品检测技术,特别是在检测果蔬菌剂噻菌灵思维中采用的酶联检测技术,其敏感性非常强。酶联技术是免疫技术与酶学有效结合的生物检测技术,现阶段已经被普遍应用在视频检验方面。这种技术的使用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不但能够检测一些食品染料,还能检测食物中的提取物等。

3.2 免疫技术

免疫法是现阶段生物检测技术应用中灵敏度最佳的技术,该技术的操作方式相对简单,并且具有较强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再现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对化学与物理性质没有较大差别的蛋白质检测中,通常采用免疫技术和标记探针的检测方式,这种情况下免疫技术的应用优势更为明显。

3.3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在光导原位合成技术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顺序将生物大分子固化在某些支持物上,同时有效标记待检测生物样品,并组织靶分子进行杂交,之后利用相关仪器及时检测杂交信号强度,并对样品内的靶分子数量进行详细统计[1]。该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快捷性,能够有效应用于食品安全状态的检测中,为国家进出口食品的监管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技术支持。

3.4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常用的转基因检测技术,其应用的精准性和微量性非常强,发展与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技术通过与微生物特异基因的适当结合,在体外迅速扩增,以此对食品污染状况进行有效检测。同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准确性与灵敏性也都非常强,但难以检测出食品中已死亡的细菌。

3.5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主要是发挥生物传感器分子的作用,对待测物与原件的特异性结合状况进行识别,并据此产生的部分复合物,如可利用信号转换器将光热等转化为广电信号,并在放大后输出,进而实施检测行为。该技术易于操作,并且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迅捷地检测食品,常用于牛奶等食品的葡萄糖球菌肠毒素方面的检测。不过该技术使用寿命较短,并且重现性相对较弱。

4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4.1 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转基因食品检测中较为常见的生物检测技术有蛋白质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以及酶活性检测技术等。第一,蛋白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双向电泳法、蛋白质单项电泳法、ELISA以及Western杂交分析法等。第二,核酸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连接酶链式反应法、探针杂交法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第三,酶活性檢测技术。我国专家充分利用酶活性检测技术,有效实现对国内转抗菌肽基因辣椒的检测,同时构建了转基因玉米、大豆以及辣椒的鉴别、标记基因以及目的基因等方面的检测技术体系。不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高温油炸和烧烤等工艺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原料的基因,同时油、盐以及色素等添加剂也会影响到食品检测的结果。所以,单纯利用PCR检测技术,是很难有效检测植物油等加工食品的。

4.2 在食品残留农药检测中的应用

在食品残留农药检测方面,生物检测技术是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检测方式之一。如果食品中农药残留量过多,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严重情况下还能危及生命。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方面的应用,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技术保障。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生物酶技术以及生物传感技术是最为常见的检测方法,如美国广泛应用的检测箱等,就是在生物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4.3 在食品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有效检测食品的各种成分以及食品品质。二十世纪末期出现的固定化链霉菌L—谷氨酸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对食品中的谷氨酸检测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敏性,其线性范围最低能精确到每升0.2摩尔[2]。现阶段,生物传感器与氧化氢电极有效结合起来,能够检测出鲜鱼中的磷酸肌苷与次黄嘌呤浓度,并通过此类指标对鱼的新鲜度进行有效评价。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在气味与蛋白结合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气味传感器,能够对一些香精食品内的香味物质成分等进行检测。

4.4 在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中应用

某些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对人的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不良作用,应当及时检测出来,以便于对其传播途径进行有效控制。而生物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例如,将ELISA技术应用在480份牛奶奶样的沙门氏菌检测中,并将其检测效果与常规检测方式进行对比后,发现ELISA检测技术的后期敏感性与特应性数据均达到或接近100%,检测时间为二到三天。相比于以往的检测方式,利用该技术的检测速度提升了约一倍,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方面,ELISA检测技术精确程度也提高了一成左右。另外,生物传感器以及酶联免疫技术等在食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

5 结语

总之,生物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和精确性,非常适合应用在食品检验方面,以此增强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充分保证国内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因此,食品监管部门必须充分了解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熟练掌握食品检验中所应用的生物技术种类,并将各种先进生物技术有效应用在食品残留农药、转基因食品、食品成分以及微生物检测中,从而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单锐锋. 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5):00094-00095.

【2】陈素. 食品检验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 食品界, 2017(12):117-117.

作者:张洁

食品加工质量检测论文 篇3:

工商超市联手“无缝隙监管”打造食品安全无忧环境

近年来,随着百姓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超市这一全新的购物消费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已成为消费者偏爱的食品购买渠道。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消费投诉时有发生,食品检测合格率时高时低、有时还会出现一些问题食品等。杭州市工商局针对这些问题,自2006年与家乐福超市实施“无缝隙监管”,共建食品安全无忧环境。

一、当前超市食品安全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工商部门准入工程的实施,各超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商品质量控管工作,食品安全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超市的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控制和管理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 超市食品安全控管人员配置不合理。借鉴国外及我国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搞好超市食品安全控管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机构和专业人员。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配置不统一、不协调:有的超市将监管人员配置在卖场销售部门,有的设置在采购部门,有的属于兼职,有的配置在企管部门,由于职责不清、监管作用发挥不充分。

2 超市食品安全控管机制不完善。一是食品市场准入环节缺少链条,把关不严。一般而言,食品销售要经过采购——入场查验——上架销售三个流转过程。在这三个流转过程中卖场的相关部门需依照索证索票制度对入市食品进行认真查验。但由于大多数超市进货管理分散,负责采购的不管货物查验,负责货物查验的不管索证索票,使食品质量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形同虚设。二是问题食品退市缺少可追溯性。有的超市实行问题食品退市制度,但看不到原始存档记录,不能现场提供问题食品退市的具体情况。也不能提供问题食品信息公示和召回的相关情况资料,三是食品安全控管缺少绩效考核,没有相应的落实措施。

3 超市检测设施投入管理相对不足。配置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是加强对重点食品(主要指水果、蔬菜、水产品、鲜冻肉)内在质量查验的有效保证手段。目前,超市都设置和配备专职的食品监测机构和专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但都比较简陋,检测项目少、精度低,人员水平也不高,还有的超市看不到检测原始记录。

4 现场加工自制食品存在安全隐患。超市现场加工和自制食品受其产品的特性影响,已成为超市发展的新亮点。但超市现场加工和自制食品经营中,全部自营仅占少数,绝大多数都为联营或出租,由于利益的驱动,导致管理的弱化。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二、“无缝隙监管”的实践

2006年下半年,杭州市工商局针对超市食品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加强工商巡查的基础上,开展行政指导,以加强超市自律为重点,在家乐福超市开展食品安全无忧环境共建共享、实施“无缝隙监管”,初步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监管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紧抓管理环节。构建“高效化”联管格局。一是联合建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对食品安全案件、抽检结果等信息进行相互通报。杭州市工商局以“12315”为平台。建立了食品安全市场抽查结果、立案查处食品案件通报制度和协查机制,将查处食品违法案件和抽查结果及时对超市进行通报。超市也将内部食品安全情况及时通报给市局。二是指导建立相对独立的食品安全管控机构。超市食品安全管控机构在超市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杭州市工商局的指导下,超市专门建立了“质控部”,对上,对店长负责;对内,负责对五个业务处室的食品情况进行日常食品安全管控和定期抽查,对进货商品实施准入管控,对外,负责与政府各部门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协调沟通,做好政府部门有关食品安全工作要求规定的执行工作。三是指导开展员工培训工,提升员工食品安全素质。开展了包括个人卫生、微生物知识、工作方法、清洁与消毒等日常培训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有力提高了,超市员工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四是指导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家乐福原有的质量管理流程、商品采购管理、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检测管理等制度基础上,重点强化、完善了工商部门食品安全准入有关规定和要求,使之更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五是指导超市与管理人员签订食品安全协议书,要求超市管理人员按协议要求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向消费者提供良好卫生的安全食品和服务。

(二)紧把准入环节,串起“阵地式”控管关口,家乐福超市的商品准入由供货谈判、签署质量承诺、超市售货组查验、库区验收、卖场验收等诸多环节组成,其中一套标识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商品准入的每个环节,都在符合准入的条件下,贴上不同的标识卡,以确保该商品在整个供货链内不会丢失其身份和来源。这就要求超市严格把关,以确保不出现任何漏洞。一是严把供货准入关。在选择供货商时,超市按照工商部门的准入规定,供货商必须持有相关的文件,在提供商品时,供货商必须持有营业执照、卫生部门产品检验报告、卫生和生产许可证等:提供生鲜食品时,供货商除持有以上证照外,还须持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肉类市场准入证等,经严格审核后贴上供货商产品标识,二是严把收货验货准入关。成立专门的收货部门——收货组,负责食品的验收工作。收货组在收货时,根据工商部门的准入要求,向供货商索取进货时规定的证件,查验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在供货商证件齐全的基础上,对食品到货时间、产品名称、温度、生产日期和包装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贴上表示进货日期的色带和库存标识。三是严把卖场准入关。库存商品在进入卖场前,卖场员必须检查商品标识、色带标识是否齐全,然后贴上食品价格标识。通过这一套标识组成的准人关口,使进入超市的食品通过一步步筛选,有效地把问题食品挡在了超市外。

(三)紧扣销售环节,保障卖场食品“新鲜化”。超市销售现场比较容易出现临近保质期、到保质期、破包、腐烂变质等问题食品,为确保卖场食品在销售期间不出现问题食品,家乐福超市建立了一套内、外检查机制,确保卖出食品“新鲜化”。一是卖场生鲜食品安全检测。在市局检测车对超市食品安全检测的基础上,超市食品安全检测室,制订食品安全检测制度,配备电脑和食品安全检测箱,配备专门员工,每天对新上柜的农副产品进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一律不得上柜,就地销毁,并报市局备案,二是现场加工食品检查。现场加工食品安全是超市食品安全的难点。超市严格按制度规定,在生产制作之前,对半成品、原材料南供货商负责重点检查,超市相关处、质控部监督检查,以保证其加工质量。对保质期较短的熟食、面点、生鲜肉类、蔬菜水果等,超市员工时刻跟进,自觉检查,

当日米销售完的坚决予以撤柜。三是第三方进行抽检。为确保抽检的号业性和客观性,超市选择SGS(通用公证行)和CCIC(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检测机构,对超市进行最少一年6次抽检,对清洁、员工卫生、标签、控制冷链等各个环节随机审核,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促使超市警钟长鸣,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

(四)紧追退出环节,销毁问题食品“现场化”,退出环节是食品安全监管链的重要环节。根据有关规定,生产厂家对同收的过期食品必须销毁,不得改头换面再进入市场,之前曾经出现过问题食品退回生产厂家经重新加工后再回到流通领域的事件。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让问题食品彻底退出流通领域,超市实行撤架问题食品“现场化”销毁制度,一是制订问题食品撤架工作流程。凡政府检测机构测试结果不合格的食品、SGS、CCIC检查出的不合格食品以及超市检测室检测不合格的食品,一经发现立即将问题食品撤柜,就地封存,二是建立电子监控问题食品现场销毁制度。为防止撤柜食品二次流入市场,超市制订了不合格食品直接销毁制度,规定三类问题食品和临近保质期食品、到保质期食品、破包食品、腐烂变质食品,等在超市不合格食品,销毁区就地销毁,不再退回给供货商。销毁时由超市保安室电子监控录像,并定期将录像提供给湖滨工商所存档。同时超市与供货商签订了合同,约定共同承担撤柜食品销毁费用,确保了销毁制度得到长期执行。

(五)紧盯消费环节,保障“阳光化”消费。加强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既体现了《消法》规定的消费者知情权,又是消费者“阳光化”消费的需要。为此,超市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网。一是在超市醒目处统一设置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定期不定期地公布超市食品质量情况、相关检测机构和工商部门对食品抽检情况以及近期工商、消协发布的有关食品安全动态、消费警示、消费检验等信息。二是建立消费者食品安全电子监督系统。为方便消费者快速、方便地查询食品安全信息,更好地监督超市食品安全,杭州市工商局与超市联合开发了食品安全电子监督系统,消费者只要把食品价格标识上的条形码刷入电子监督系统,就能立即了解该食品供货商的营业执照、最新的卫生部门产品检验报告、卫生和生产许可证、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当地肉类市场准人证等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如发现不合格食品,可以立即拨打超市客服或质控部负责人电话、或工商部门“12315”投诉举报电话进行投诉。目前,这一系统已进入初步运行,其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几点思考

杭州市工商局在家乐福超市开展食品安全准入工程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监管体制、监管机制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许多地方还存在着管理问题和监管的漏洞,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思考之一:超市食品安全应强化源头监管。一种食品从生产车间(或农田)到消费者手中,途经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食品安全链。超市是食品安全链中的一个环节。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食品安全链的断裂。在实践中,工商部门和超市联手强化超市食品安全,加强采购、进货、抽检检测等准入环节的各种工作,但仍不能保证食品百分百的安全,如红心成鸭蛋就是一个例子。红心咸鸭蛋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经历了农民生产、供货商加工、超市采购、进货验货。最后到消费者手中,一切准入手续看似都很标准。但由于农民在饲养阶段就出现了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通过超市流到了消费者手中。因此,要强化超市的食品安全,必须要用国家行政手段,从源头抓起,从生产原料抓起,从规范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的管理和使用抓起,强化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检测制度,实施标志管理,推行市场准入,确保最终通过超市销售的食品安全。

思考之二: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超市的食品安全事关百姓大事,性质上属于公共领域,这个领域政府的介入和公权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责无旁贷。目前进超市监管食品安全的有工商、卫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管、商贸等部门,各部门都根据自己的职能,对超市实施监管,要求超市建立相应的制度、台账等。特别是最近国家商贸部发布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后,作为一项法规,超市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但对工商部门而言,工商部门的食品准入制度目前不具有法规的规定性和强制性,往往与其他部门的规定相冲突,形成监管的难题。对超市而言,多头监管使超市穷于应付,疲于过关,分散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精力,只做表面文章,应付得过去。因此,超市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各个监管部门沟通协调,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严格依法行政,形成一个工作高效、监管到位、消费者信得过的食品安全监管网。

思考之三:超市食品安全应提高检测控制水平。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含量高,而超市进货、贮藏、现场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检测分析与控制技术落后,是提高超市食品安全度的一个瓶颈。实践中,虽然工商部门检测车定期、不定期地对超市的食品进行抽检检测,超市检测室每天对生鲜农副产品进行抽检检测。SGS、CCIC等专业检测机构每年6次对超市食品进行抽查检测。但不争的事实是:工商部门和超市的抽检检测次数、批次虽然多,但限于设备和水平,监测的精度不高;SGS、CCIC虽然具有检测精度高、范围广、有分析的优点,但检测的次数少。同时,当前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技术指标和标准也越来越高,还不断有新技术和转基因工程运用到食品生产中,这样难免会造成问题食品成为“漏网之鱼”。因此,要尽快地提高工商部门和超市的检测技术和水平,提高、强化检验手段,缩短检测时间,提高监测精度,使检测、控制真正成为超市食品安全的可靠保障。

思考之四:超市食品安全监管应加快信息建设步伐。目前,杭州包括家乐福的超市大都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网站,监管部门便失去了一个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平台,超市也失去了向消费者宣传、推介自己及商品的平台。因此,鼓励、支持超市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自己的网站,并由工商部门指导开发相应的监管软件,构建工商、超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平台。通过总结改进,逐步建立政府各部门和超市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统一配置、统一协调、信息资源共享,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的网络体系,最终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

作者:孙月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