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江市被工信部列入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以来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为突破口,一手抓存量工业的绿色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的绿色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既定的绿色发展各项指标,构建起富有镇江特色的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在基本完成试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镇江市以试点城市建设为起点,继续深化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 篇1:

工业旅游城市发展探究

摘 要: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的产业,工业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高低,同时工业的发展可以给旅游业注入更强劲的活力。在城市化加速发展背景下,一座旅游城市是否拥有鲜明的个性形象与有名的城市品牌,已成为该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象征和标志。本文通过研究相关工业旅游的概念,探讨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和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工业城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国情探究我国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道路。为促进我国工业旅游城市能更好地发展,笔者认为应从城市工业资源特色、与时代相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将我国各旅游城市的旅游业与工业发展统筹协调,最终实现共赢。

关键词: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工业旅游城市

一、工业旅游概述

(一)工业旅游的定义。工业旅游的研究起源于工业遗产旅游,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工业遗迹,因此国外关于工业旅游概念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工业遗产旅游角度,比如David Saun-Pujor和Joan CarlesLlurd6s-Coit(1995)研究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利用废弃工厂的旧址,通过将原有的机器、设备及厂房建筑等进行保护和再利用,使人们能够通过这些原有遗迹了解工业文化,同时具有观光、休闲及旅游功能[1]。但是工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与国外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更多的是注重工业旅游概念的探索。本国学者将工业旅游的概念界定如下:工业旅游是借助历史遗存的以及现有的企业、工厂等经营场所,借助工业企业的建筑环境、生产过程、工艺流程、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以及独特的工业遗产历史、工业发展成就等工业相关因素作为旅游吸引物,通过设计包装、营销策划作为旅游吸引物,满足顾客精神享受及物质需求的体验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高工业企业效益的旅游与工业相融合交叉的专项主题式旅游项目[2]。

(二)工业旅游的特点。工业旅游资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为其一新的分支。目前,工业资源中吸引功能较强的主要是一些人们不常见的生产过程及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综合来说,工业旅游有如下显著特点:

(1)可进入性强。能够将自己的资源用于发展旅游的工业企业,由于工业选址的要求,大多分布在市郊,甚至室内,交通便利,旅游交通费用低廉,减弱了人们因交通问题而不能出游的限制。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一些大中城市有99%的游客均愿利用周末到郊区旅游,工业旅游的开发则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一愿望。(2)地域性。工业产业的分布不如自然资源具有较好的客观限制性,但其分布本身具有地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以此为基础的工业旅游资源也具有地域性。如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多以高科技工业和出口创汇的加工业为主,中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工业、重工业为主。这是与各地区的资源赋存条件、经济地理环境和我国经济政策分不开的。(3)动态性。一方面,相对于自然风光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移置性,工业旅游资源具有可迁移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企业存在新旧更替的过程。原本进入旅游市场的一些厂家一旦落后于时代,其产品、工艺就丧失吸引力。(4)依附性较强。工业旅游除了要依托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外,工业企业的性质、生产流程、生产特色、科技含量、生产设施的现代化程度等,决定了工业旅游的吸引力和观赏性,从而定了工业旅游具有较强的依附性。(5)季节适应性强。工业遗址、工厂和博物馆等工业旅游资源人文属性突出,自然属性相对较弱,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工业旅游具有很强的季节适应性性。

(三)城市发展工业旅游的现实意义。旅游城市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比较优势明显的城市,无论是以自然风景资源见长,是以历史文化资源显优,还是以综合旅游资源著称的旅游城市,将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对城市有着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1)工业旅游对城市工业企业的意义。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推广优势企业的管理经验;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了解和开拓市场;有效地树立工业企业的良好形象。(2)工业旅游对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意义。促进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扩大旅游者的选择范围;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欲;缩短产销距离,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拓展旅游资源的外延,拓宽旅游经营范围,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结构,部分缓解旅游产品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带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3)工业旅游对城市产业整合的意义。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而旅游业对资源环境的要求较高,两者的结合,既促使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二、我国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的不断成熟,相应的旅游产品形式也不断丰富起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工业旅游是对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的一种很好的补充。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旅游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相当差距。企业在进行工业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时一定要摆脱粗放式思维模式,力争做精做细、做出特色,惟有如此,我国的工业旅游才有可能从“方兴未艾”成长为“常盛不衰”。

由于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的工业旅游发展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日益广泛、深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工业旅游的影响与塑造。新时期,中国的工业旅游在推出新型旅游线路和产品、形成相应接待规模、丰富接待形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我国的工业旅游品牌尚未形成体系,尽管一些企业已经有了旅游项目的基础品牌。目前,中国的工业旅游,一些企业仅限于没有创造的展示和宣传模式,且大多数企业开发工业旅游是单打独斗的方式,没有充分利用集群优势与品牌效应。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低。一般来说,旅游专业服务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的水平、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上。我国目前开发工业旅游的企业,虽然已经获得一些经验,但仍不能满足现代工业旅游的要求。由于工业旅游涉及的内容比较专业,现在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岗位来运营旅游线路,培养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接待游客。

(三)缺乏正确的营销和规划。在中国,大多数从事工业旅游营销者仅仅专注于行业或不完整的市场接待服务,现有的营销模式不能结合每个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吸引客户,局限于依靠旅行社。尽管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工业旅游项目,但在具体的系统操作运行中缺乏遵循市场规律和不具备战略的宏观规划。

三、国外工业旅游城市发展的借鉴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国外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状况,政府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德国鲁尔工业区衰败时,有政府主导成立的组织IBA Emscher通过强有力地领导作业,使鲁尔区发展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工业旅游地。

(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国内有城市许多著名的工业企业和工业品牌,但遗憾的是特色旅游项目不突出。因此,城市可以提高创新意识。首先,可以整合现有的工业旅游资源,并建立城市和企业的工业旅游形象。其次,培养专业旅游人才,引进工业旅游专家,对创新型人才给予奖励,鼓励更多的创新思维。最后,与旅行社和宣传媒体合作,通过媒体广告和各种商业活动,宣传本城市的工业旅游,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产品内涵。旅游发展需要完整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支持。一方面,工业旅游城市可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比如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酒店餐饮等旅游接待单位的服务质量以满足游客需求。另一方面,在城市内建造以工业产品为主的旅游购物中,结合产品和文化特色,深度开发产品,体现独特的文化魅力。这样,融合了参与性,文化内涵和知识魅力的工业旅游才能更好的持续发展。

四、我国新型工业旅游城市发展道路的思考

城市是现代社会文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随着工业化的开展,经济社会活动在城市聚集是世界各国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增长型周期波动扩张期,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劲的增长源之一,作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和发展潜力极大的旅游业,将以此为动力,拥有新的增长点,中国工业旅游也将迅速发展,走向成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工业旅游的内涵,可以适应现代旅游需求,推动城市旅游的持续发展,实现工业旅游与城市旅游发展的双赢。

作为传统旅游城市,发展工业旅游具有资源、客源、交通、相关旅游配套设施的有力支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工业旅游的深度发展可以为传统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以资源为核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撑。传统工业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低、产业结构单一、配套产业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以资源型大企业为核心,众多小企业为其生产配套的关联模式和组织管理呈现会呈现出脆弱性和不合理性,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环境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旅游形式方面,由单纯工业旅游向多元化复合型旅游转型,树立整体意识。在单一工业旅游的基础上,开发娱乐休闲游、购物游、商务游等,丰富城市的旅游形象。同时,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人——自然———社会”的复合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独立存在的个体。新型工业旅游城市应以整体论为核心,使整个城市能够和谐发展。

(三)抓住相关政策机遇,提高知名度。城市相关部门应时刻关注政策动态,抓住机遇。例如,国家旅游局近日下发的《关于公布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的通知》指出,经地方政府自愿申报,省级旅游部门推荐,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审核认定,同意河北崇礼等30个旅游目的地创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而众多申报单位中,却没有以工业旅游为主题的目的地。工业旅游城市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品牌知名度无疑可以锦上添花。

目前,中国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相对西方来说,无论是发展进度、发展模式、研究进展等方面都还不成熟,要想在众多旅游主题形象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还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同升,张洁.国外工业旅游及其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6,02:80-85.

[2] 岑成德.论传统旅游城市工业旅游的开发[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1:47-48.

[3] 孙万真.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 马文斌,田穗文,唐晓云,杨莉华.工业旅游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宝钢工业旅游项目为例[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01:118-122.

作者:涂文慧 刘苗苗 李海苗

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 篇2:

镇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镇江市被工信部列入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以来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为突破口,一手抓存量工业的绿色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的绿色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既定的绿色发展各项指标,构建起富有镇江特色的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在基本完成试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镇江市以试点城市建设为起点,继续深化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预计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7亿元,比2017年增长94%;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99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75亿元;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占比达47.7%比上年上升3.7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比2017年提高5%,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比2017年减少10%。2019年预计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32吨标准煤/万元,比2017年下降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吨标准煤/万元,比2017年下降11%。在全省节能工作考核中,连续7年位列“第一方阵”。

镇江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主休功能区规划,并明确2020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保持在70%左右。

勾画青山绿水蓝图 打造现代产业强市

顶层设计,勾画青山绿水蓝图。镇江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全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适度开发、生态平衡“四大区域”,合理配置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并明确2020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保持在70%左右。编制“三线一怠”(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全市共划定299个环境管控单元,初步制定了各管控单元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镇江市以低碳城市建设为抓手,每年举办国际低碳(镇江)大会,以此为载体平台传播低碳理念、展示低碳技术、促进低碳合作。几年来,先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并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

布局高地,打造现代产业强市。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按照绿色智能高端高效的导向,扣造镇江制造业的升级版,实施高端装备、新材料、传统产业升级三个行动计划,构建“3+2+X”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即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智能电气、船舶海工、航空航天3条重点产业链;新材料产业培育高性能合金、先进高分子材料2条重点产业链;其他领域培育X条产业链,重点培育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眼镜、香醋,木业等7条特色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培育为重要抓手,以项目为着力点,培育优势骨干企业,推动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今年1-9月,全市五大新兴产业累计增长3.7%,高于全市规上企业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其中两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增幅4.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幅3.5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镇江市累计遴选出市级绿色工厂44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培育建设绿色工厂

腾笼换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建立科学倒逼机制。镇江市出台了《全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将工业企业分成A(优先发展类)、B(支持发展类)、C(提升发展类)、D(限制发展类)等四类,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建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重点排污企业,侧重评价企业单位能耗、排污的产出效益。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差别化要素政策,通过市场手段倒逼企业转型、转移。二是淘汰低端低效产能。2015-2019年,全市实施淘汰低端低效产能项144个,水泥、钢铁产能分别压减了380万吨、60万吨。三是加大化工企业整治。累计镇江市关停减少化工生产企业478家,企业数减少到98家。四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全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234项、水污染防治项目59项、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34项;全市钢铁行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碳素、水泥等行业完成特别徘放限值改造,电力行业完成脱白工程等,完成VOCs治理项目167项。

以点带面,培育建设绿色工厂。在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大力支持下,镇江市在国内率先启动“绿色工厂”培育工作。出台了市级“绿色工厂”的评价体系,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机构合作,召开绿色工厂创建专场辅导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直通车”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深入企业现场诊断,推动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化改造。截至目前,镇江市累计遴选出市级绿色工厂44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同时,镇江市积极推进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建设,镇江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环太集团、大全集团先后入选国家绿色改造、绿色供应链集成项目。

镇江目前累计推广高效电机11.4万千瓦,淘汰低效落后电机12.7万千瓦。

注入绿色发展元素 增添绿色发展动力

项目引领,注入绿色发展元素。发挥项目“绿色引擎”作用,为企业绿色发展增添动力。一是开展终端用能设备提升。自2015年起,镇江市每年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由政府出资,通过公开招标,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免费为企业开展电机、变压器、空压机等系统节能诊断,先后出台《镇江市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实施方案(2015-2017年)》《镇江市空气压缩机能效提升实施方案(2018-2020年)》,将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列入市级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并作为年度市级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同时严格项目能评把控,将在役通用設备作为节能监察的重点。目前累计推广高效电机11.4万干瓦,淘汰低效落后电机12.7万千瓦;淘汰落后配电变压器112台(套),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226台(套);实施空压机系统改造104项,平均节电率23.3%,年节电量达1.2亿千瓦时。二是推动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建设。每年完成节能降耗重点技改项目60个以上,累计形成年节能量77万吨标准煤。三是实施“金屋顶”企业计划。累计新增屋顶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325兆瓦,年发电量达到2亿千瓦时。四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2018年镇江市93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各类固体废弃物2519万吨,减免税收4.04亿元。目前镇江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5%。

创新举措,增添绿色发展动力。一是加强国际机构合作。镇江市与世界自然基金(WWF)、国际铜业协会、瑞士TOP10节能中心等国际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国际机构的影响和渠道,把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输送到企业。二是绿色资产交易创新。自2016年起,镇江市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中,对新增能源消耗的技改项目实行了用能权交易制度。截至目前,累计交易21笔,交易量达11.8万吨标准煤,累计交易额777万元。三是清洁能源政策创新。镇江市在全省率先对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地方补贴政策,累计新增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装机容量325兆瓦。实施港口岸电行动,累计建成港口岸电设施超100套。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建成“镇江电能管理服务平台”,上线企业300余家,推动实施社会节电项目366个,节约电量2078.02万千瓦时。四是金融支持方式创新。镇江市与江苏银行合作,推出了“经信贷”和“绿融贷”两大创新产品。目前有15家企业34个项目享受该红利。五是宣传形式创新。在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全民节能启动仪式、节能摄影大赛、节能新技术推广会等。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辉煌中国》中,展示了镇江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成就。镇江市节能工作形成政府推动、人大政协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出全社会共建共享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作者:镇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工业旅游城市发展论文 篇3:

唐山市公共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唐山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是河北省下辖的沿海重工业地级市,发展前景较好。唐山市的公共服务业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依旧存在问题,对唐山市公共服务业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增强唐山市产业发展及提升京津唐经济区的整体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唐山市;公共服务业;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业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公共产品,另一种是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诸如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医疗保险等公共产品,是政府向全体人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准公共产品是诸如供水、供电等经营性的公共服务。

一、唐山公共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政府公共管理

近年来,唐山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和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古冶区为例。唐山市古冶区是依托开滦煤矿建立起来的具有百年采煤历史的老工矿区,现在境内有开滦、唐钢等市属以上企业22家。作为资源型老矿区,强化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率先开展了县区级应急管理平台体系建设实验示范工作,将应急处置、科技防范(社会治安)、城乡管理、便民服务(12345市民热线)和作风效能督察“五网合一”,构建了“智能集成式”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区委领导、区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协调、调度、指挥全区各职能部门和开滦、唐钢等驻区大企业协调联动的社会管理体制,打造了24小时不下班的服务型政府,为唐山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唐山市城乡规划条例》,旨在加强唐山的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财税增收难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64.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2%。2014年唐山市将突出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加快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唐山市财政安排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73.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1%,重点围绕就业、安居、养老、健康、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民生项目,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基础教育

唐山市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142所,在校生(含幼儿)120万人。近年来,唐山市有4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结对子”,城区95所相对薄弱中小学校由名校兼并,实现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唐山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规划设计、园舍建设、活动场地、玩教具配备、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建设一所,规范一所,达标一所,使用一所”。

2013年,为解决农村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唐山市将实施学前教育“双百”工程(即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100所,在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100所)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截至去年12月27日,共开工266所,完工237所。学前教育“双百”工程的顺利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唐山市农村幼儿园的面貌,提升了办园水平,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使唐山市学前3年入园率提高到91.2%,高出全省23个百分点。

2014年,唐山市将加快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名校、名师、名校长工程,抓好新开滦一中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整合高等教育资源,科学布局初中、高中教育,努力打造教育强市。

(三)公共卫生

唐山市卫生系统深入贯彻两会精神,紧紧围绕让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四大目标,深入开展“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活动,推行全市医疗机构“一卡通”,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年内新工人医院、新妇幼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唐山市注重全面加强卫生院(室)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2005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⒈54亿元,对没有达到省级标准的135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改扩建面积达15万平方米,增加床位544张。到2007年唐山市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省颁标准。到2008年9月底,唐山市新建和改造村卫生室748个,村卫生室总数达到555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就医。2013年,唐山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新工人医院、新妇幼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唐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唐山市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对引导鼓励医疗卫生专业高等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提出了优惠政策,对增强乡镇卫生院发展后劲,提升服务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四)医疗保险

唐山市市人大代表、市卫生局局长、市人口计生委主任李建新表示,市卫生系统将深入贯彻两会精神,紧紧围绕让群众少得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四大目标,科学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五大综合改革,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出贡献。

唐山市在唐山市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高校在校生、城中村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家属子女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6.1%,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民进城医疗报销无障碍”。市卫生局将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以前每人每年350元提高到400元,继续比全省标准高10元,全省最高。参合率98%以上,力争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报销补偿比,报销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探索城乡医疗保障均等化,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

(五)公益性信息服务

2009年,唐山市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成功运行。该系统主要运行内容为“一个中心和四个平台”,一个中心是实施唐山市民公共服务热线12345的受理承办系统;四个平台主要是实施城乡精细化管理、城乡一体化便民服务网站群、视频监控和视频指挥系统。

该系统自正式启动运行以来,在推进城乡精细化管理,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系统运行效果显著。唐山市民公共服务热线12345按照分级建设的原则建设了17个分中心,受理能力较过去提高了一倍,同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群众满意率也显著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市5020个行政村中97.5%的行政村都安装了计算机并联通了网络,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使群众能了解政府动态。

唐山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正在系统的逐步的完善,在强化应用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市民公共服务热线的服务内容和领域,缩短了办理时限,创新了服务方式,强化了办理效果,通过不断加大考核和回访力度,切实提高了办理实效,确保了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唐山公共服务业发展对策

虽然唐山市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距离广大居民的热切期盼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共服务现状,促进公共服务业发展。

(一)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城市延伸

唐山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城乡等值化战略,强调要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等值。要着眼于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上台阶,上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当前,推进农村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主要是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匮乏之间的矛盾,农民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因此,尽快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所在。

(二)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稳定的筹资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师工资、稳定教师队伍,巩固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和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这些均是唐山农村义务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这些的改善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投入资金,还要在加强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师工资、稳定教师队伍等方面加大力度。另外,现阶段农民最迫切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共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工程、电力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去改善这些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明确自己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职责,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其中,县级政府要明确县、乡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划分,并用好、管好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提高公共服务效率。而乡镇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准确把握农民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保证农村中的弱势群体获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保证所上报的乡镇基本公共服务客观准确且为本地的实际情况。这就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尽力避免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避免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的浪费。

(四)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要调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财政投入结构,改变以往重城轻乡的投入体制,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支持即加大此部分的财政投入。当前应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硬件投入和办学条件予以重视使之得到改善;乡镇卫生院的部分项目支出应列入县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完善筹资机制健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民受益水平;建立健全“村民中心”联盟,整合农村服务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五)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政府的基本职责包括为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但不是说必须由政府独立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现阶段,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保证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仅仅依靠财政力量是难以进行的。因此,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在三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允许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六)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

全面落实鼓励支持政策,在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壮大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坚持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抓住唐山市被列为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机遇,加快曹妃甸、京唐港、空港城三大物流园区和装备制造、钢铁两大生产服务型物流集聚区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业上规模上水平。唐山市物流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加快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完善规划、整合资源、塑造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游、工业游、乡村游、海滨海岛游、皇家文化游和体育休闲游、生态湿地游,突出抓好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唐山湾“三岛”开发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把唐山打造成环京津休闲旅游活力地区,加快建成国家知名旅游城市。

三、结语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又决定了人的发展,由此可见,公共服务以及发展公共服务业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这些公共服务是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也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唐山市的公共服务业发展迅速,与以往的公共服务水平相比,提高了很多,但依旧存在着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基于这些问题,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并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争取早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参考文献:

[1]刘志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与逻辑一基于社会保障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梁鸿,赵得余.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解析[J].复旦学报,2007(01).

[3]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08).

[4]汪晶.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策略研究一基于政府与企业关系视角[D].电子科技大学,2009.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文化与科技融合视域下的河北省休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201302004)。

(作者单位:刘邦凡、戴苗,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李明达,秦皇岛市卫生学校)

作者:刘邦凡 戴苗 李明达

上一篇:综合奖学金申请下一篇:十佳班级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