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策略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药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和卫生害虫等媒介昆虫防治的重要物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作者从近二十年的农药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实践中,对农作物的安全用药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安全用药策略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用药策略论文 篇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策略

摘要:目的:明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通过有效策略制定保障用药安全。方法:统计两组选用不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静脉方式给药与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8%、7.53%(P<0.05)。结论:临床疾病治疗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条件、病情等做好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一类半合成抗生素,使用后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可发挥良好的抗菌功效,抗菌谱广,已在诸多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认可[1]。但是部分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呼吸困难、荨麻疹、腹痛等不良反应,为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故引起了医护工作者以及药物研究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调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通过制定应对处理措施,保证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5月某院接诊的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的186例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93例,其中A组均为口服用药,B组均为静脉给药,用药原因分别为胃肠道疾病与其他感染、外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统计两组选用不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整理归纳的数据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常见不良反应类别与典型症状表现

常见不良反应类别与典型症状表现。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经静脉方式给药与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8%、7.53%(P<0.05)。见表2。

3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后可破坏细菌细胞壁,为一类低毒、高效的抗生素,在临床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使用时,可能会因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出现胃肠道、变态、肾毒性等诸多方面的不适症状,为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还会增加医疗纠纷发生风险,对医院良好声誉的维持非常不利。

本研究对某院186例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患者经口服与静脉两种方式给药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发现经静脉方式给药与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8%、7.53%(P<0.05)。可见该院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上,仍存在一定滥用现象,且经静脉方式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用藥。因此,建议临床在该类药物的使用时做到如下几点:(1)对经静脉给药的患者在用药前,务必要根据要求严格做好皮试检查,确保用药安全;对口服用药的患者,需再三询问用药史、既往史、肝肾功能等相关情况,明确用药禁忌,对患者病情展开全面深入评估明确是否能使用此类药物。同时,根据规定对具备不同病情发展状态的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剂量制定,用药期间需加强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情况的观察,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作出处理。(2)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前,需为患者与家属认真讲解用药注意事项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便于患者及家属能够及时发现用药异常而到院作出处理;并且医师应熟练掌握各类不良反应出现后的应急处理方法,才能在问题发生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3)提前进行应急预案制定,发放安全用药知识手册,增强医护人员的抢救技能与安全用药意识,定期展开应急演练,确保遇到问题后能镇静应对。

由此可见,临床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需根据病患具体情况严控用药剂量与使用时间,做好不良反应应对处理预案制定,便于在病患发生不良反应可及时应对,将药物为病患带来的伤害控制到最小,实现良好医患关系维持。

参考文献

[1]刘春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6):254.

作者:孙冰

安全用药策略论文 篇2:

农作物安全用药的策略

摘要:农药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和卫生害虫等媒介昆虫防治的重要物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作者从近二十年的农药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实践中,对农作物的安全用药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农药;农作物;病虫害;安全用药

1 引言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作物的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农药倍受社会关注,所以如何把握农作物的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2 如何选购农药

为了避免农民购买到假冒伪劣农药,减少假冒伪劣农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农民购买农药时应掌握相应的技巧。

2.1 看外观 包装应完整,瓶盖应紧密,标签应内容齐全、完整无损、图文规范、清晰且鲜艳。粉剂应是疏松粉末,不结块,无粗颗粒;乳剂和水剂应为均相液体,上无悬浮物,下无沉淀物。

2.2 看三证 三证是指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证号、生产批准证号。国产农药这三证必须具备,而原装进口零售包装农药只有农药登记证一个证号。进口农药国内分装的也有三个证,包装分装登记证号、分装批准证书号和执行标准号三证。

农药登记证分为正式登记证和临时登记证。正式登记证号为PD******,临时登记证号为LS******。如PD76-2012,表示2012年取得的正式登记第76号;PD105-09,表示2009年取得的正式登记证第105号;LS201148表示2011年取得的临时登记证第48号,LS09303表示2009年取得的临时登记证第303号。

2.3 看适用范围 要根据需要防治的农作物的病、虫、草、害,选择与标签上标注的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一致的农药。要核实所标注的农药使用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当有几种产品可选择时,要优先选择用量少、毒性低、残留少、安全性好的产品。禁止在蔬菜、水果、茶叶和中草药材上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2.4 看有效成分 购买农药之前,一定要弄清产品的有效成分,不要被好听的商品名所迷惑。一些厂家为了不让农民知道产品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不在标签上注明,或者故意用英文通用名表示。

按药检所规定,凡是有中文通用名的必须用中文通用名注明,只有少数进口新农药产品,因为尚未有合适的中文名,才用英文通用名。国内的产品均应有中文通用名,购买时要特别注意。产品的有效成分和用途,均可在药检所的农药登记证上查到。

我国已于2009年7月1日起取消了农药商品名,到时农药产品的名称可由1.6万个减少到1700多个。政策的出台对正规农药厂、正规的经销商和农民来说是有利的。

2.5 看含量、看容(重)量 有的农药生产厂家玩降低含量的花招。如吡虫啉制剂的含量有2%—25%不等,但都叫同一个名。有的厂家知道农民有按瓶来比较农药价格的习惯,专门生产出比市场常见产品包装小的产品,辅以包装形象设计、字体书写艺术、瓶子制作样式等方面的相近,能够起到误导农民的作用。

常规的包装是500ml、250ml、100ml等,有些厂家为了价格竞争,用500ml的瓶子,装450ml的药量,为了看起来和500ml药量的相差不大,瓶底加厚一点,再凸进去一点,虽然单价是降低了,可农民买到手的药量也少了。

还有的厂家为了价格优势,用重量代替容量。农药的比重绝大多数大于1,以500g代替500ml,但其包装不变。农民如果用瓶来计算亩用药量,是容量或是重量那就要注意了。

2.6 看有效期 存放得当的农药,其保质期一般为2年,过期药效就会降低,所以购买农药时要特别注意有效期,只有在保质期内的农药,其效果才能有保证。

2.7 看用法和注意事项 农药品种千差万别,不同的农药,其用法、用量、毒性、解毒等方面各不相同。购买后一定要仔细看明白标签上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到正确使用农药。同时要索要购买凭证,若发生使用效果差、无效或产生药害等情况时,应取样送检,确认为假冒伪劣等不合格农药时,此凭证可作为可能发生争执时的仲裁依据。

2.8 要学会计算成本 比如杀蚜剂,一般情况下气温低的时期可用价格较低的吡虫啉,气温较高的时期则用价格较高的腚虫脒,只要是正规厂家的都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购买农药的时候,尽量选用单剂,慎用复配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虫剂复配的目的是杀虫作用互补,提高防治效果;杀菌剂的复配是为了克服或延缓病菌对某些专性杀菌剂的抗性产生。

3 如何正确使用农药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注意选择农药的剂型、施药时间、使用方法、施药次数和施药量等,安全合理使用农药,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3.1 对象明确 农药种类繁多,每种农药所能防治的有害生物的种类有一定范围,所以要掌握病虫草害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做到对症下药。

病当虫杀、虫当病打、草做虫除等等,这首先是诊断错误、判别不清;还有的老百姓是见别人用药,他也就背着喷雾器开始打,不管有没有病、有没有虫,或是什么病、是什么虫,如此不正确用药,不但防效不佳,也许还有可能产生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

例如棉花现蕾后发生的红叶枯死病,老百姓很容易误认为是红蜘蛛的危害,叶脉变绿、叶肉紫红、呈猪肝色、叶片向下反卷、最终焦枯脱落;又如大豆菟丝子的为害,导致大豆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农户很容易当成根结线虫来防治。

3.2 适期用药 适期用药是正确使用农药的关键所在。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用药目的。

例如防治螟虫,必须在卵孵高峰期用药,假如蚁螟已蛀入茎秆,出现了枯心、白穗、死穗等症状时再施药,肯定防效不佳。

为了保证施药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采取“二查二定”的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

3.3 方法得当 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虫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

田间病虫的发生、危害和栖息在作物上都有一定的部位,这个特定的部位,便是我们用药的重点。例如防治螟虫,是要对准心叶用药;防治稻飞虱和纹枯病,是要对着稻株的下部喷药;防治稻卷叶螟、叶稻瘟、白枯病,则是要对着上部叶片喷药。

配制药液时要采取“二次稀释法”,即先用少量的溶剂溶解原药,然后再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

3.4 交替用药 长期使用同一剂型的农药,病菌和害虫对此产生了抗药性,也是当今阻碍农药充分发挥应有防治效果和潜在效能的现实问题。随着农药用量的迅速增加和农药品种的不断更替,病虫的抗药性也日趋加剧,特别是用药频繁的粮、棉、果等主要作物,其病虫的抗药性更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因此要交替用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另外,有些农药对某些病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可能对其它病虫有局限性。如三唑磷,对稻螟、棉铃虫和其他鳞翅目害虫都有很好的杀虫杀卵效果,但它却能刺激稻飞虱产卵,导致稻飞虱再度猖獗等等。所以在用药后,要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发生情况,不能顾此失彼。

3.5 合适药械 目前我国农村使用的喷药器具,大多仍然还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工农-16型喷雾方法,药液粘性差、雾粒粗、沉积率低,这种喷雾方法不但费劳力,而且药液也浪费大、易中毒、不安全,防效当然差。

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农药喷雾器械,并根据农药防治对象正确选用喷头。如扇形喷头,喷出的雾面呈扇状平面,雾滴较大,漂移较少,适合喷施除草剂。空心圆锥形喷头,喷出的雾滴较细,容易漂移,雾滴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接触到作物,适合喷施杀虫杀菌剂。药械用完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避免在药械里残留药液,对下次喷施农药造成不良影响。

3.6 施药条件 施药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天敌和植物等,要针对病虫草害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造成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其发生危害的目的。

如防治日出性害虫(菜粉蝶、尺蠖、稻蝗、三化螟等)应安排在上午8-9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高,是日出性害虫取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防治夜出性害虫(棉铃虫、桃蛀螟、大豆毒蛾、稻纵卷叶螟等),应安排在下午5-6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时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

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乐氟灵见光易分解,应储存在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土壤处理时要拌土以延长药效。

4 如何安全用药

包括对施药者的安全、对农作物的安全、对环境的安全和对消费者的安全。

4.1 对施药者的安全 保证施药人员的安全的有效办法是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民对农药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能够选择合适的农药、以科学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将农药应用到相应的靶标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合理混配农药,减少不必要使用农药和使用不恰当的农药。同时能够正确贮藏农药,上锁保管,不分零包装,避免农药误用滥用。

施药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必须穿防护衣、戴口罩和手套;用量杯或量筒准确量取所需药液,采取“两步稀释法”配制农药;施药现场禁烟、禁食;施药完毕,洗澡更衣;施药人员若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及时携带农药标签到医院治疗,以防非生产性中毒事件发生。

4.2 对环境的安全 对环境的安全包括对非靶标生物,如禽畜、天敌、鸟类、蜜蜂、鱼虾等的安全,也包括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体、大气等自然资源的安全。

使用农药时,配好的药液要用完,喷雾器和盛药液的桶应及时清洗,且清洗的水不要倒在水沟里,避免污染水源和环境;使用合适、性能好的喷洒工具,配药前必须检查喷雾器有无滴漏或喷头堵塞现象,特别是喷高大果树使用的加长水管,应检查接口是否严密,管壁有否喷射泄漏;空置的农药包装物必须到远离水源的地方集中销毁,不得随地乱扔。

4.3 对消费者的安全 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的是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有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死亡,也可能造成其它慢性中毒,所以,刚施过农药的果园、菜园、茶叶、中草药等,应立牌警示。

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每年因农药残留问题等“绿色壁垒”造成的农产品产品出口直接和间接损失几十亿美元甚至达近100亿美元。

5 结束语

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的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正确选购农药、正确使用农药和安全用药的基础上,才能让其成为造福人类的剑而不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宋稳成,叶纪明.国内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药学学报.2009.11.

[2] 徐妍,胡奕俊.浅谈农药制剂的安全生产[J].农药.2009.12.

作者:唐赛文

安全用药策略论文 篇3:

西医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应对策略

摘要:西医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其能有效提升患者用药治疗的疗效,另一方面其还能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降低其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然而,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西医临床却存在较多的用药安全问题,如用法用量不当、抗生素滥用、联合用药不当,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用药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对其用药、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西医临床需积极探寻相应的改进和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分析了西医临床用药常见的几点安全问题,并根据安全问题提出了提升西医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的应对策略,以期能为西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西医临床;合理用药;应对策略

西药具有用药便捷、见效快等优势,因此,广受临床和患者青睐,然而,不少行西药治疗的患者表示,用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西医临床未进行合理的用药管理,给患者提供用药途径、用量、用法、联合应用等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降低西药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用药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此,就需西医临床积极做好合理用药的安全管理。

1.西医临床用药安全问题分析

臨床用药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预后生活质量,然而,在实际用药过程中,有不少患者反映在应用西药治疗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用药不良反应,说明西医临床用药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几点常见的西医临床用药安全问题:(1)用法用量不当,西药包含了种类繁多的药剂,各种药剂用法用量具有一定差异,需给药工作人员严格掌握,然而,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受不少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偏低、工作疏忽等因素的影响,常易发生给药用法用量错误。(2)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是目前西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感染药物,同时也是最易滥用的药物,一切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的给药和用药方式,如超量、超时、不对症使用抗生素均可称为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极大[1]。(3)联合用药不当,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缓解部分药物不良反应,西医临床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虽能促进部分患者治疗疗程缩短,但是,也有部分联合用药不合理现象发生,不仅难以保障患者治疗效果,还会引发其发生药物中毒,从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基于此,西医临床有必要探寻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2.提升西医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的应对策略

2.1建立合理用药的科学制度

西药种类繁琐,为提升给药效率和降低给药措施,相关人员需严格遵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方法》完成西药分类管理,定期查验药物有效期。并定期组织医生进行处方研讨交流,以不断提升西药治疗效果,最后,还需定期组织给药护理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临床给药工作。

2.2合理掌握用药要求

给药人员需熟练掌握各种西药药剂的药动学反应、药理作用和适应症等,以便能根据患者疾病和病情严重程度为其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在给患者用药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和对药品的名称、给药剂量及方式进行认真核对,不可疏忽。另外,给药人员还应系统了解用药时间长短对患者疾病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等的影响,以科学合理的安排给药时间,同时,还需对用药时间间隔、停药时间、停药方式等进行良好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用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2]。

2.3合理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患者机体内病原菌的耐药性加剧,从而降低用药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引发患者发生二重感染、肝肾受损、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等,从而加重其机体痛苦,因此,给药人员需严格遵循按时、按量和对症原则给患者提供抗生素。给药前,可对患者行实验室检测,明确其病原菌类型,再根据病原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用药。

2.4严格掌握联合用药配伍禁忌

联合用药虽能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但是,联合用药不当亦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青霉素联合乙酰水杨酸使用,易增高青霉素游离血浓度,乳酶生联合甲氰咪胍,会增高患者肠内酸性,从而降低药效,呋喃苯胺酸、利尿酸、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使用时,会导致药物毒性升高,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药物中毒,因此,在联合用药前,给药人员需严格对患者临床症状、耐受力及药物禁忌进行了解,并明确组方中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所具有的不良反应,以对多种西药进行针对性和有原则的使用。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患者,如孕妇、老年患者、婴幼儿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小剂量配伍。在保证单一西药治疗疗效能改善患者预后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联合用药频率。

2.5注意用药管理和有效期

西药在存储过程中,受环境、温度和存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也易引发其药效、性质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影响治疗疗效和用药安全,因此,给药工作者还需做好西药的日常存储管理,尽量将其存储在遮光、阴凉区域。并严格按照药品审查规范做好档案记录,发现药品接近有效期,需及时停止采用该药物给患者治疗,对有效期为3 个月药品,需进行退库清理处理,有效期低于1个月的药品,需立即停止在临床应用,用药时严格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才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3]。

3.结语

西药种类繁多,各药剂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尽相同,受不少给药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知识不足、工作疏忽等因素的影响,常易引发其在给药过程中发生用药错误、滥用抗生素和联合用药不当等问题,从而给患者用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避免这一问题发生,就需西医临床不断做好药物管理,并定期组织西药药房工作人员参加专业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对各种药品药动学反应、药理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认识,以促进其在日常给药工程中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提供合理的用药,同时,还需提高其对合理应用抗生素及联合西药的认知程度,遵循按时、按量和对症原则给患者提供抗生素用药以及对各种联合用药配伍禁忌进行严格掌握,最后还需注意用药管理和有效期,才能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和安全性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挺.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策略[J].智慧健康,2018,4(25):22-23.

[2]刘淑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4):208.

[3]黄新芬.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2):1-2+23.

作者:郭孜煜

上一篇:章草书法艺术论文下一篇:培训班学习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