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根据从事高等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实际体会,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以期促进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向高效化、智能化、科学化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1:

信息化成就高校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

摘 要:高校内部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组织机构为高校日常运营提供了有效保障,但新形势下,科研项目管理对速度和效率都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信息化途径模糊传统组织之间的垂直边界和水平边界,促进信息在各组织之间快速穿透,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无边界组织;扁平化管理;垂直边界;水平边界;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

一、引言

衡量一所高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不仅要考虑其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及科研能力也逐步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大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的计划、经费、实施、质量分别属于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不同的组织管理,组织之间存在明显边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组织之间的信息没有实现及时共享,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实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状况,财务部门无法结合项目进度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教师无法了解自己科研项目的最新进展。以上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高效管理与实施。随着国家对科研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如何模糊组织之间的边界,降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成本,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校科研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是许多高校关心的问题。

二、无边界组织理论

无边界组织理论由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从1981年入主通用电气以来,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韦尔奇使通用电气的市值从250亿美元增加到4500亿美元。 1988年,在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戴维·尤里奇的协助下,韦尔奇重组经营管理模式,增强组织的适应力,通用电气的组织边界变得越来越容易穿透,无边界组织的概念逐渐形成。无边界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存在四种常见的边界: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外部边界和地理边界。垂直边界是指组织内部传统金字塔型的层次和等级制度,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职责权限。水平边界是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外部边界是机构与外部个人或者机构的边界;地理边界指外在地理条件的界限。无边界管理的涵义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无边界组织以边界为基础。无边界组织并不意味着原有界限的完全消失,而是以原有管理良好的边界为基础,将传统的边界模糊化。

第二,无边界组织的优点在于边界模糊化更易于信息、资源的渗透扩散。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它的功能与效率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之和。

第三,无边界组织注重效率、整合和创新。无边界组织管理更强调流程,而不是组织的层次性。不同部门的员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更快速高效的交流,同时鼓励创新和变革。

第四,扁平化管理。当组织规模扩大时,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增加管理层次,指令从金字塔的最顶层层层传递,最终才到达执行者,而执行者的信息也要通过层层审核,才能最终到达决策者。中间的环节并不透明。扁平化管理将组织的垂直边界进行模糊化,使得每个组织的边界都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灵活性,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压缩了决策环节,避免了信息传送链过长、反映缓慢的问题。

三、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

在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里, 教师、院系、科研管理部门的组织定位,体现了组织内部的层级和等级体系,决定了三者处在垂直边界不同级别的层次上。教师个人的项目申报或者预算修改,需要经过层层组织才能到达科研管理部门,而科研管理部门的最新审批消息也需要在组织中层层传递,最终才能到达教师。可见,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传输渠道繁杂、信息传递速度滞后。在水平边界上,财务处负责项目立项的前置条件,只有经费到位,教师才可以开始立项。同时财务处还负责项目进展过程中经费的审核与执行。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整体进度、立项工作的审批、预算报表的编制、项目过程中各项变更的审核等。审计处负责项目质量的整体检查。传统模式组织之间的高墙导致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出现严峻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缺乏合理性

项目负责人不熟悉预算编制的规则,经常会对预算提出变更请求;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实时了解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不能及时对变更申请作批复;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的进展,无法对项目经费实行有效监督。

2.科研项目全程实时进展的整体管理不够

由于垂直边界与水平边界的存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可能会处于失控状态。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经费信息渠道堵塞,教师、院系为科研经费疲于在财务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奔走。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有时沟通协调不畅,信息滞后,使得部分项目虽然已经项目结题,但仍未财务结题。

3.内部审计不及时

内部审计一般属于项目的后期管理。由于组织之间水平边界的高墙,审计部门通常不能及时获得相关项目结题的信息。无边界组织理念重在加强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当项目结题之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地将项目结题、财务结题等相关信息通知到审计部门。

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有利于弱化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之间的组织边界,使得信息变得更容易穿透,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信息得以快速传递。

四、信息系统为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有效助力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科研项目无边界管理的有效助力。信息管理系统并非是要消除组织的垂直边界或者水平边界,而是通过将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将重心放在加强信息在组织之间的穿透力上,使得处在不同层次组织的人员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从信息化的角度,弱化了组织之间的垂直边界与水平边界信息,使得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审计处、教师个体成为一个整体,传统的组织边界围墙被打破,信息在这些组织之间快速顺畅传递。

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涉及部门多,需求调研及系统开发期间,充分听取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审计部门、院系等的想法与意见。充分考虑财务预算指标体系、审计要求等。使得系统能为教师、各部门提供有效服务。同时,为了模糊科研管理部门与人事部门的水平界限,系统需要从人事部门取得教职工人员信息,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的组织有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及教职工。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教师申请的项目信息和预算,修改教师申请的项目信息和预算,审批项目负责人申请的子项目信息,审批教师申请的项目结题信息,查询全校科研数据相关报表。财务部门负责审批教师申请的项目结题信息并为专项项目填入项目编号。审计部门可以在系统里对项目进行审计。院系可以查询本院系科研数据相关报表。教师可以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里申请立项、申请结题、申请变更预算等。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施之后,虽然并没有改变各组织的物理形态,各部门依然各司其职,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但在信息化层面上,组织间已打通了各自的信息通道,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都可以在系统里实时了解到项目的最新进展。

2.科研项目立项

教职工确认科研项目经费到位后,财务部门提供详细的科研项目经费信息,教职工根据往来号将经费信息取出用于立项。通过本系统,教职工可填写立项信息、科研收入明细信息、项目成员信息等。科研管理部门对教师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对于未通过审核的申请,科研部门管理员可以直接修改教师填写的立项、科研收入或项目成员信息,在审核意见中组合成一段文字描述反馈给教职工确认。科研管理部门审批通过之后,财务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对于未通过审核的申请,财务部门可以直接修改教师填写的立项、科研收入和项目成员信息,在审核意见中组合成一段文字描述反馈给教职工确认。整个立项过程透明、实时。教师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立项申请进展的哪个环节、申请过程是否存在问题等。原来架在教师面前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两大组织边界高墙,对于此时的教师来说,已经不复存在。

科研项目立项的详细流程如图2所示。

3.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

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涉及经费的使用、划分子课题、经费追加等,这些事项的申请可由教师在系统内提交,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教师、各组织均可通过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实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及审批情况。

4.科研项目结题与财务结题

教师个人可在系统里提交项目结题申请或者财务结题申请,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可以查看、导出、打印项目经费的结算表,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可以正式结题。

五、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有利于从学校管理层高度统一管理纵向、横向项目,管理校内子课题分课题:从开设子课题、分课题到追加经费进行完整的管理。方便管理部门进行统计查询。方便教师随时查看科研经费到帐情况,统筹安排经费。加强了财务监督,避免了结题不结帐等问题,有助于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加强了科研管理机构的制度建设,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形成二级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财务处、审计处等机构的无边界管理体制,信息可以实时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总结

高校内部设置的行政机构,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它保障了高校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新形势下对速度和效率的高要求,使得高校想方设法打破传统行政机构之间的边界,让信息得以畅通传递。信息化正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的优势在于:

首先,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项目流程管理。使我校拥有一套跨越多层组织的信息平台。科研项目从立项、实施、财务结题、项目结题、审计整个过程实现信息化并实现共享;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各组织之间的无边界管理,在此平台上得以实现。

其次,提升项目管理力度,实现资金动态及时管理。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因资金信息通道不畅而引起的执行速度缓慢等问题,加强了项目的日常管理,便于信息查询。

第三,积累项目信息,为将来的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科研项目系统的建设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发展,规范和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无边界管理理念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的渗透,拓宽了科研项目管理的思路,建立了院系、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单位的合一体制,形成团队合作的工作体系,营造积极优良的科研环境,调动了教职工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推进了学校的科研建设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2]冯文宇.大学科研管理理念发展型态论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

[3]高静乐.无边界管理的动因分析及模式构建[J].中国科技论坛,2005(5).

[4]任友群,程静.高校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制定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6).

(编辑:金冉)

作者:王迎霞,沈富可

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2:

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摘 要:根据从事高等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实际体会,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以期促进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向高效化、智能化、科学化发展。关键词: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信息化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郭培贵

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3: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摘要:目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预算不科学、经费使用监管缺失、科研设备管理松散、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也显著增加。2012年全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10 240亿元,比2011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高校的科研经费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清华大学2012年经费就有45个亿。国家对高校投入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这为高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同时也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规范科研行为、维护科研秩序,教育部、财政部在2012年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等文件,那么高校应该如何科学、规范地管理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本文对此提出管理对策。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各个高校的科研体制在不断的改革,这就导致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其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国家对纵向来源的科研经费有明确的管理办法,要求实行预算管理并严格按照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范围和开支比例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对于横向来源科研经费要求实行合同管理,但是很多合作单位对于经费使用约束不严格。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到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个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宏观指导性较强的管理制度,所以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都只能参照高校财务制度来执行。财务制度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一致导致了不能有效的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

(二)科研经费预算不科学

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有横向和纵向,纵向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横向科研经费指学校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各种非财政拨款经费,包括联合研究、委托研究、科技攻关、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开发与成果转让等取得的收入。既然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部分科研人员就认为课题组对经费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学校无权干涉。在财务部门没有参与编制预算、审计部门没有审查预算的情况下,科研项目预算存在较大的片面性。预算的不清晰会出现:经费使用随意性大、经费使用效率低下、钱没有用在刀刃上等问题。

(三)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缺乏监管,导致“套取”经费现象普遍

高校的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双方在经费使用问题上由于不协调、不沟通等原因,导致科研经费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使用。主要表现在:(1)不属于某项科研项目的费用被视为该项科研经费支出而报销。(2)项目与经费没有配套使用。财务部门只负责审查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科研部门只负责项目管理,经费是否真正用于配套的项目则无人监管,导致项目与经费不配套。在缺少监管的前提下,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套取”科研经费:把没有用于科研的差旅费发票用来报销差旅费,套取出差补助;用劳务费、租车费、复印费等合法但是不合理的票据冲销差旅费;以他人的名义领取劳务费,从而逃避个人所得税;开具比实际发生金额大的发票套取经费。

(四)科研设备管理松散,利用率低

科研设备是保障科研成果的前提条件之一,但在实际的科研设备购买、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直接导致科研设备流失,进一步导致科研经费流失。主要表现在:(1)利用科研经费购买其他用途的设备,间接套取了科研经费;(2)科研设备购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3)对科研设备疏于管理,导致设备毁损或者遗失,浪费科研经费;(4)对购买的科研设备没有进行固定资产登记,造成账实不相符。

(五)科研项目结题,科研经费不结账

所谓的结题不结账,指科研项目已经完成并且通过了评审,但是科研经费结余部分仍然留在该项目账面上的现象。这个问题在全国高校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大部分高校没有执行纵向科研项目的结余经费应该归还资金来源渠道的规定,导致这部分资金不能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影响了高校年末的会计核算,造成年末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国家审计署曾在2006年公布了对18所部属高校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数据显示:其中的13所高校有1.73万个已结题科研课题未按规定结账,结存资金3.69亿元,仍分散滞留在已结题项目,没有发挥经济效益。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理念不正确

高校的科研人员、财务人员以及监察审计人员都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的“个人经费”,因为经费是科研人员个人争取得来的,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应该适当的放宽,而不是同其他教育经费一样进行严格的管理。在这种宽松的经费管理理念下,科研人员、财务人员以及监察审计人员都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视而不见,导致问题越来越多。

(二)财务人员管理不到位

高校财务部门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科研经费管理松散,只要科研经费报销中没有明显的违规现象,都给予报销;同时,为减少工作量,财务人员对于经费的报销比例、票据的真实合理性往往疏于核对;对于科研经费中大量列支的劳务费、餐费以及个人消费品,财务人员没有追究这些支出是否用于该科研项目,造成科研经费流失严重,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流入个人腰包,形成灰色收入。

(三)固定资产缺乏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对于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往往没有纳入日常的管理之中,只是做了固定资产登记入库的工作,缺乏对资产的日常管理。购置的仪器、设备大多数由项目负责人自行使用和保管,在科研项目结题以后,资产管理部门也没有要求上交固定资产,这使很大一部分国家资产留在了个人手上。固定资产粗放式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科研经费浪费。

(四)内部审计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的内部审计的重点基本放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础建设审计等方面,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关注不够。有部分高校虽然开展了科研经费审计,但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所做的工作只是在科研项目结题书上签字、盖章,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只做到了事后监督,在事前和事中没有监督,这也是导致审计部门难以及时发现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四、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系统、完善的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而且与校外合作单位也密切相关。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是规范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前提。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完善制度。(1)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科研部门一般只负责项目的立项、申报和结题工作,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可以由经费管理部门负责。该部门可以由涉及到科研工作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科研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几个部门的人员组成,主要制定适用的经费管理政策,解决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协调学校与合作单位的问题等。(2)建立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动机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的办公系统平台,把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密切的联系起来。科研部门在承接科研项目、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等都可以通过办公系统的平台共享信息,以达到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目的。

(二)科研经费预算要遵循政策相符、目标相关和经济合理的原则

政策相符原则:指预算应该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如有关科目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目标相关原则:即预算应该与研究任务紧密联系,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应该符合研究任务的规律和特点;经济合理原则:预算编制应参照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状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与同类科研的支出水平相匹配,在考虑技术创新风险和不影响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发挥专业特长,协助科研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达到减少损失,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效果。

(三)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

科研经费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部分。直接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以及其他支出等11项费用;间接费用指课题承担单位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为项目研究提供的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绩效支出等费用。在核算中,要以批复的预算为依据,分析各项支出是否与该科研项目有关,是否真实合理。特别要注意以下科目:(1)在材料费中不得列支生产性材料、基建材料、大宗工业化工原料以及普通办公用材料。(2)必须是科研项目的直接参与人员的差旅费才可以报销,并且票据的有效期在科研项目的研究期间内,且不能支出旅游费和景点门票费。(3)购买的通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办公电话费、专利维护费、研究生论文答辩费不得列入出版费。(4)有工资收入的课题参加人员不得发放劳务费。(5)专家咨询费不能支付给参与本项目、课题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6)在其他支出中不得列支课题研究前发生的各项奖励支出以及不可预见费用。(7)绩效支出不得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四)加强对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

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包括用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的无形资产两个部分。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对科研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为防止资产流失,应该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保管、盘点和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对各个课题的资产进行统一采购并协调使用,达到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财务部门对资产的购置以及报废要及时作账务处理,并协同资产管理部门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对于一般的资产采购,需要进行公开招标,大型设备则需要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采购。为了达到设备购置与科研项目能够同步进行,需要对设备购置做到早计划、早安排。对于闲置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配并及时办理调拨或者核销手续,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要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以便及时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做到随时了解资产的最新状况。(2)建立资产共享机制。财务人员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能“重钱轻物”,职能部门要对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负责,达到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率。为保持资产良好的运行,需要对资产使用人员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对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问题,可以通过向其他课题组使用资产收取费用的方式获得部分资金,这样可以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3)改进管理方式,建立信息系统实施长效机制。在信息化时代,科研机构应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系统,把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把事后监管变成实时监管,对固定资产的审核报销、计价核算、报废处置等置于监管之中。

对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科研成果应纳入高校的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并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高校应对无形资产进行规范管理,并推进科技成果的转换,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让应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

(五)加强结余经费管理,确保科研项目结题也结账

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结题不结账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以国家的财务制度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该办法主要是规定课题结题以后结账的时间与结余经费的用途。高校的科技部门应该积极与审计部门、财务部门配合,通过三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让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结题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经费的结账工作。对于不按照规定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可以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置。

参考文献:

1.郝凤林,管华宇.审计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4).

2.吴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初探[J].会计之友,2009,(6):54.

3.孙彩英,孟鸣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0,(4):46.

作者简介:

姜方兴,女,四川旅游学院监审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作者:姜方兴

上一篇:七一演讲稿-庆七一演讲稿下一篇:消化科医疗组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