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渐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大学生自身生存的问题,对于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1: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引导作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摘要]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高校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在论述高校辅导员在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具备的引导优势基础上,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引导作用的发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引导作用

1高校辅导员在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具备的引导优势11高校辅导员能够对学生就业心态作出及时了解

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就业心态作出及时了解基础上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这种疏导工作所具备的针对性能够在预防不良就业心态所产生的危害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由于在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几乎涵盖了大学生的整个高校生活,所以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密切性是其他高校教职工无可比拟的。特别是一些优秀的高校辅导员,不仅与学生之间具有师生关系,同时也具有朋友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在大学生愿意与辅导员开展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使辅导员能够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等作出及时了解,并可以使辅导员根据学生就业心态的特点与差异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帮助大学生能够在就业工作中对自身做出准确科学的定位。

12高校辅导员可以扩展大学生知识面

高校辅导员能够在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知识面进行扩宽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当前高校教育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得到了高校以及大学生的重视,并且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大学生普遍没有表现出较高的求知欲望,所以对专业外书籍的涉猎以及对专业外知识的激烈并没有受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关注,而事实上,仅仅是专业知识并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另外,在高校教育中,专业课教师也很少关注大学生知识面的扩展,所以在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知识面扩展方面而言,高校辅导员同样具有明显优势。在此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布置任务来推动大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如高校辅导员可以要求大学生定期定量地开展阅读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并为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其中知识讲座、模拟面试、实习活动等也都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13高校辅导员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重要的内容,对于社会企业来说,应聘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强调大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是十分重要的。在高校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强调学生诚信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并通过以身作则来为学生树立榜样并营造风尚,从而在思想方面推动学生的进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在此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讲座等活动来推动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深化,从而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14高校辅导员可以引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并了解就业政策首先,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定位并树立明确目标。在高校工作中,辅导员可以以大学生需求为依据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并在此工作中通过讲座等形式来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通过引导大学生对自身作出客观评价来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就业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这些工作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高校辅导员可以在与大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向大学生传达就业信息与就业政策,并可以通过组织班级讨论,利用QQ群以及博客等渠道来对就业信息与就业政策开展交流,从而让大学生能够在了解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政策的基础上为自身就业提供必要依据。

2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引导作用的发挥21提高高校辅导员服务意识

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辅导员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在尊重大学生差异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动大学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辅导员需要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的共性以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满足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指导方面的普遍需求,照顾大学生个体所具有的个性需求。而做到这一点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好一般与日常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同时要重视开展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无论是日常就业指导工作还是一对一服务,都需要辅导员能够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并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所以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以及务实精神,并具备创新精神以及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热爱。另外,高校辅导员有必要树立全过程的服务意识,即将服务对象确定为大一到大四的全体学生而不能仅仅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工作,从而确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当然在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方面要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如大一至大三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当侧重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大四的学生则应当侧重求职技巧以及择业观的培养等。

22改进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方法

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结合。思政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责,对于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群体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生就业观误区引起的。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脱离实际,不仅欠缺吃苦耐劳的品质,并且对优厚待遇以及收入过分重视,在就业过程中抗挫能力以及竞争心态都有所缺失,而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凸显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高校辅导员有必要通过举办活动以及个别谈心等形式来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形成积极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在就业过程中实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结合。同时,高校辅导员有必要通过思政教育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这对于推动大学生就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3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

通过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来提高高校辅导员素质是提高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需要重视辅导员就业引导作用的发挥,并通过岗前培训以及定期的在岗培训来实现辅导员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发展。在当前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面,虽然辅导员培训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但是培训内容却倾向于基础与常规性的工作规范以及常识,并且内容设置也过于统一而并没有尊重高校辅导员需求的差异性,所以在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首先高校需要为辅导员提供更具深度以及专业化的培训内容,其次要在对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做出调研的基础上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从而确保高校辅导员能够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引导中对专业的方法体系以及理论体系做出自如运用并获得良好成效。

3结论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并且与高校其他教职工相比,这种引导作用所具有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而为了通过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来推动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高校有必要从意识、方法以及能力三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培训以实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海立,马振丽,邓秀江从大学生就业难窥视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不足[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2]黄朝峰,张淑娟,李建伟高校辅导员队伍弱点及专业化建设[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

[3]宋慧就业寒流中的暖流——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0(8).

[4]赵佳,温颖娜,郝晶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J].科技信息,2010(8).

[5]常保瑞,方建东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6]孙国忠后危机时代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3(46).

[7]杜国用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困境、原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6).

作者:庄桂山

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2: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举措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渐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大学生自身生存的问题,对于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就业指导举措

引言

对高校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端正择业态度、应聘能力培养等工作提出了具体举措,高校要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贯彻于整个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中,各级政府和高校学生就业管理部门,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大学生也要主动提高自身就业和求职能力,根据自己的职业取向和专业水平等各方向因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贡献,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1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1.1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就是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容易与周围的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加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用人单位也愿意聘用这样的人。为了走上工作岗位能够与领导和同事沟通,协作完成任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兼职、实习等课外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高沟通意识,在合适的时间和场所,通过各种信息传递媒介,将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有效、明确地向他人表达,同时也要对他人反馈的信息给予快速、正确地解读,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

1.2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最直接表现,反映其直觉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良好的应变能力,首先,表现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力,面临重要抉择时处变不惊的良好心态;其次,要有思维反应的敏捷性和问题的决断力,在复杂的信息中分清问题的本质;最后,就是解决问题的周密性,选择适宜的解决方法,处理问题环环相扣,不出差错。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通过直接观察法、网络查询法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通过分类整理法、相互交流法等方法处理信息。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分组辩论,提出个人观点,由其他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丰富的经历和经驗也能体现在一个人应变能力上,学生要积极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积极与不同的人交往,听到不同观点打开思路,多看书学习,丰富的知识会提高问题的应对能力。

1.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经济竞争的核心因素。创新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包括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系统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也就是把着眼点放在全局上,注重整体效益和整体结果;创造性思维以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脑力劳动;实践能力就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使他们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进取、敢于尝试的精神。

2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举措

2.1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负责对大学生的就业咨询、指导、培训。高校应该把学生就业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召开定期和不定期的招聘会。学院也应当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学院的党政领导为核心,并配有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各专业专职的指导教师,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队伍,做到分工细致、职责分明。制订教学计划,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实训基地,制定学生职业规划,聘请校内外专家讲座,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与用人单位进行接洽联系。

2.2多种方式开展大学生择业理念教育

就业观是对就业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和态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反映。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形式,开展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首先,端正择业心态,大学生应该自觉地把个人发展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有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基层是大学生锻炼的重要平台,在艰苦环境下工作,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行各业都充满竞争,其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竞争意识是当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应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适应市场化的需要,要树立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实提高自我,面对社会的竞争。

2.3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制定未来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职业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和实践计划,确定未来的职业定位,也就是职业选择、目标确立和道路设计等三个方面。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水平和心理因素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开始阶段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一直在学校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对自己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定位不准,对就业没有预期,或者期望值过高,因此,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2.4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

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学校宣传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自己,提高自身知名度,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吸引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学院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人员,了解本院各专业的行业需求、用人单位状况和职位要求等情况,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通过信息交流、业务培训、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推销自己的学生。并开展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相应法规、经济形势等内容的培训,开展信息咨询指导工作。学生本人也应该主动通过招聘网、企业网、校园网等了解就业信息,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

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政治问题。高校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除了专业理论教学,还要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各级政府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开拓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大学生本人也应该积极进取,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玉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与问题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21-24.

[2]刘丽,朱效兵.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效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4):220-221.

[3]王如平.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思路[J].大学教育,2013( 2) : 30-32.

[4]聂振明.创新创业教育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3):173-174..大学教育,2013(2):30-32.

武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作者:田强 徐晓 曹文 王刘娟 夏孟昕

高校大学生就业论文 篇3: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调研及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江蘇省各高校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选取江苏省作为调查目标地区对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进行有关就业准备的调查,通过后期数据分析,在前人关于就业准备与就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状况,对于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就业渠道等四方面进行了简述,本文通过具体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大学生目前存在的各项问题,文章最后从社会机构、学校培养、自身三个角度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就业准备;就业能力;就业质量;改进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准备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调查,2016年江苏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54.8万人,同比减少0.4万人,毕业生总量虽有所下降,但就业压力尚未缓解。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整体有明显下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刻不容缓。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地区,江苏省每年均会向社会输出大量人才,所以,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了解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准备情况以及外界力量的就业帮扶质量,我们特选取江苏省内多所高校进行调查,涵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大学。我们通过回收分析问卷,从多方角度就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二、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调查结果

为了获取江苏省各高校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调研小组从就业能力、就业技巧、就业意向单位等各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设计。

根据从各地高校回收的问卷,调研小组进行了初步的统计与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自身准备欠缺、就业准备意识淡薄

问卷数据表明出目前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准备方面准备欠缺,多数人在大学期间还未树立就业意识,没有充分的就业准备,其中只有1.99%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对于就业的准备非常充分,8.57%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准备比较充分,40.03%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准备一般充分,39.64%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就业准备情况不充分,9.67%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没有就业准备。

这项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目前普遍对就业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认识到就业准备对于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二)高校对于学生的就业准备重视度不够,支持力度小

学校是学生大学期间就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机构,为了解目前阶段学校对于在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的重视情况,我们特地设置了关于各大高校是否设置就业类相关课程的调查项目,经统计显示,有48.51%的调查者没有参加过学校开展的任何创新或就业指导类课程,这一数据反映了江苏省部分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重视程度不高,这也是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充分就业准备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实习机会少、经验不足

贾利军曾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中重点讲述了就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帮助在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问卷中,我们基于就业能力的培养做了相关调查,主要调查内容是关于在校大学生企业实习情况,结果显示:高达73.76%的调查者从未参加国企业见习,这个数据对于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路径有重要启示,调查显示,参加过企业实习的调查者有85%的人认为企业见习对自己以后的就业具有较大的帮助。这种帮助更多的是对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

(四)就业渠道狭窄,社会帮扶力度有待加強

在关于就业方式选择的调查中,77.72%的调查者选择通过校园招聘来获得就业职位,55.94%的调查者选择通过人才网络获得就业职位。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渠道狭窄,校园招聘成为多数毕业生选择职业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就业渠道狭窄,学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工作,他们往往社会阅历尚浅,受骗多,而社会的帮扶力度、就业机构职能的履行也不够到位,这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一定阻力。

三、可行性建议

(一)学校培养方面

从学校角度可以就提高就业率方面做以下工作:增加合作单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品质修养;多从自身反思,在课程设计上应改变一下侧重点,在注重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更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就业指导类课程;增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与社会外界接触的机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社会机构帮扶方面

通过问卷数据,我们了解到多数大学生对于就业地及就业单位的选择具有典型特点,主要倾向于一线、二线城市及家乡,偏向于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集团、外资和合资企业的工作地点。对于当地大学的学生,相关的社会机构要适时加以关注,校企联合,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三)个人层面措施

大学生应合理定位,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大学生应了解自身,合理定位。每个大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身,正确看待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具备竞争优势。同时,大学生也要主动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明白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择业时在明白职业岗位目的情况下,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

四、结论

对于江苏省在校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准备状况,我们经调查分析得出结论,现阶段江苏省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状况不是很理想,许多学生还没有充分的就业准备,对于个人的就业能力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建议个人能够在大学期初对自己的生涯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职业规划,并且多与相关职业规划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就业准备意识的培养,设置相关课程,开展就业讲座、交流会等,运用校友资源给在校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从社会角度来看,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为在校大学生普及就业政策及优惠,为拓宽大学生就业范围给予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敬环,任瑞仙,吴建荣.大学生就业准备与就业能力调查分析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0):65-68.

[2]王麒凯,钱骅,黄梅英.大学生就业准备特点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13-18.

[3]张建奇,杨柳玉.我国大学生就业准备中的误区及改进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14(02):63-67.

[4]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Z1):51-56.

作者:邵楠 聂天昊 侯潇然 郭畅 纪乐天

上一篇:驻村工作队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历史文化城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