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品质研究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对高校创造性体育教师的人格品质及知识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体育教师的培养对策,以期为创造性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教师品质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教师品质研究论文 篇1:

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研究与分析

优秀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教与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与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与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首先自己要身心健康,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优化心理品质。该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体育课的性质任务,决定了体育教师在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业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完成这个使命,心理品质健康是体育教师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如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教师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认知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即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以其不容否定的事实参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使教学活动呈现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正如江绍伦教授在《教与学的心理学》一书开卷明义阐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说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作为教师应努力以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情感交融的氛围,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以情促认知,以情增認知,使认知与情感交融,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有两条主线:一是知识,二是情感。而知识往往是借助情感的沟通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并内化。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日常工作是平凡而又繁重的,日复一日的室外执教、课外活动训练,如果以阴郁的眼光来看待,就会感到枯燥麻烦,平淡无味,因而不胜其苦,怨天尤人。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所以体育教师要有健康而丰富的情感,并且善于把自己真实而深切的感受传达给学生,拨动他们的心弦,熏陶他们的灵魂。

当然生活和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时刻铭记“我是一名教师,我不光属于我自己,我也属于我的学生们。”即使你满腹愁云,但在跨进教室或走进操场,你就必须以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饱满,获得成功。教师的可亲可敬、和颜悦色,能给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美的氛围,而厌烦、不满、轻视等否定情感难以产生积极的认知。不难发现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师应从对学生负责的使命感出发,学会自控情绪,使自己在开始教学之前就把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多给学生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生平添一分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强烈关爱和信任,真正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注意自控中教师语言的“温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俗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心六月寒”可见语言是有温度的。同一个意思,同一个对象,其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效果迥异,它既可能是一碗“暖心的热汤”,也可能是一盆“透骨的冰水”。作为体育教师,决不可因自己的心境,而口出“恶”语,斥责、教训,不讲究语言的艺术,只能是夏天的太阳,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学会自控的教师,可亲可敬,坦诚的微笑,就像冬天的太阳温暖学生的心田。俄罗斯有一句谚语: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是语言。作为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我们注意这种语言效应,收拾起自己的伤心、不平等,用和蔼的话语为沮丧、恐惧的学生说句鼓励的话,为受窘的学生说句解围的话,为疑惑的学生说句点拨的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的话,把阳光洒向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学生诚恳、尊重、热情、关心,学生自然会产生情感反应,就会乐于亲近老师,听从老师教导。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导之以行,因材施教;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望之成才,犹胜父母。”大学生易动感情也重感情。教师的一句话,一次脸色也许会令学生铭心刻骨、终生难忘。因此,体育教师的情感品质控制要求是:欢乐有度、悲愤有节、忍烦制恼、威而不怒。教师的尖酸嘲弄、刻薄揶揄、当众羞辱、体罚,都不适用于教育过程,体育教师要善于抒发和控制自己情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实践证明:尊师与爱生的情感交融长期一致,是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时期。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学会自控,决不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以宽大的胸襟、坚强的意志进行自我调适,使用好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运转的润滑油。

二, 教师的爱

“爱学生就是爱我们的未来”。这是教师内心的感受,也是教师心理品质的重要体现。教师对教育工作和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情感的重要内容。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也与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浓厚兴趣紧密联系着。优秀教师的情感特点首先在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积极、热情的态度和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上表现出来。热爱学生,可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其美好心灵;热爱学生,可以顺利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爱是教育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影响教师教育学生的因素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尽管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外部条件,但由于它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成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这种作用是通过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实现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爱的本能需要,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希望得到父母、亲友、教师的爱,希望他人以热诚和尊重对待自己。在学校里,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常常反映着自己所在的集体、甚至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所以他们对教师的爱是十分重视的。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教师的爱,并对之产生强烈的肯定的情感反应,会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自己也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学生就乐于向教师谈论自己的问题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劝告。有的大学生,还常常会把这种情就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功课中去,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学生,以冷酷无情的态度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恐惧或抵触情绪,消极自卑,也以某种否定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指导和他所教授的课程,而只有当教师改变了对学生的这种态度,真正从关怀学生的学习和优良品德的成长出发,去启发和发扬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时,学生才领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可见,教师的爱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教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 。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热爱和富有情感的生动的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相应的体验,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是精心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多参与,和学生共同合作,就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深刻地理解每一个动作或动作概念。教师对教育工作和对学生的热爱也能鼓励教师克服自己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某些个性特点,如胆怯或某种能力的不足等,使之能够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任务。

三, 教师的兴趣

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兴趣在人的心理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便会对该事物产生特别的注意,也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浓厚。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时候,他不但会优先地对该事物产生注意,而且还必然从这种事物体验到一定的积极性的情感。例如,当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感兴趣的时候,他一定会注意关心和帮助学生从各方面进步,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师广阔而丰富的求知兴趣和对体育教育工作的兴趣,是体育教师做好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之一; 教师兴趣的中心是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和所教授学科及教学方法的兴趣。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对自己的学生的发展感兴趣,这种兴趣使教师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会有强烈的工作热情,才会促使教师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仔细认真地、充满热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并做出成绩。教师的兴趣决不仅限于对学生和教育工作,广阔而丰富的求知兴趣是优秀教师品质。具有广阔而丰富的求知兴趣的教师对现实中的一切事物都很注意,乐于参加各种性质的活动,也醉心于阅读各种书籍等。事实证明,广阔而丰富的兴趣有助于扩大教师的视野,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学生的认识兴趣并不限于学校课程范围,他们渴望了解一切并寻求他们在生活中和想象中碰到的一切问题的答案,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更是这样。教师具有广阔而丰富的求知兴趣和由此而来的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就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兴趣广博,博闻多见,也有利于使自己思维活跃,增加语言情趣、获得学生的喜欢、尊敬和爱戴。例如,某大学的学生们在谈到一位体育教师时说:“我们所以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他很有兴趣和我们在一起,他乐于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感到他给我们的授课并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而是能够给他以满足。”这位体育教师也说:“我乐于同学生们在一起的原因之一是我同他们有着相同的兴趣。

四,教师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调控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条件。大学教师力求达到目的坚定信念是激励自己全身心投入去克服困难的强大的内驱力。一个教师要想深刻地影响学生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优良的意志品质。

教师的坚决、果断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教师的这种力量不在于他的外貌严厉与否,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实质上是坚定、果断的,还是犹豫不决的。

教师的沉着、自制、耐心和行为一贯的坚持性也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它表现在教师善于支配自己的情感,不为某些特别情况而激动或不安;表现在坚持不惯地了解和教育学生,也表现在对学生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和不断地监督与检查上。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因学生不守纪律而苦恼,这时特别需要教师的自制力。如果教师不能掌握自己,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可能换来学生暂时的安定,但是在这样的安定后面却孕育着更大的骚动。可是,如果教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沉者和蔼,学生就会为教师所持的平静态度所感染,从而真正的安静下来。

总之,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其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克服各种困难,完成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对体育教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自觉性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是搞好体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意志品质;再则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做”。但在“做”中具有难度大和一定的惊险性,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其三,体育教师要沉着、冷静、有耐力、有毅力,要善于抑制自己的情感,控制感情冲动。教学中常有偶发事件,如学生与老师顶牛、顶嘴等。处理这些问题,教师要冷静,甚至表现出暂时的容忍,不能影响课堂情绪,待事态缓和下来之后,再严肃认真地指出他们的错误,真心诚意地去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切不可采取粗暴、压制和体罚的办法,简单从事,激化矛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体育运动的各项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各种体育信息,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广泛流传。学生兴趣越来越广,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深,这对教师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广泛浓厚的求知兴趣是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大学体育教师必须学习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掌握新技术,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要求,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才能获得学生尊重和爱戴。

五, 结论

教师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多方面的品质,都是学生模仿的标准,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教师,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体育教师,应具备下列心理品质:

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献身精神。对所教学科表现出浓厚教学兴趣的教师往往会感染学生热爱这门学科,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示范动作正确优美,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教学生动,形象的教师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态度。

有广泛的知识和精深的学问。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口语丰富生动,而且应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知识。教师对本专业有精深的学问则更有利于把握所教知识的整体体系,以及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而有益于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研究表明,教师能较为透彻地掌握教材,其教学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因而,更喜欢这位教师以及喜爱他们所教的课程。

特殊的智能品质,以及教学才能和创造才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特殊的智能品质和教学才能及创造精神。

教师的智能应包括:善于将事实和现象分为微小细节,并作详细分析即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具有改变计划的灵活性;对待可能发现的事件具有预见性;能有步骤地思考问题,并经过深思熟虑证据充分地推出结论,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应具有下列的教学组织才能:善于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不同班级群体,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善于组织和管理班级群体和全体学生,善于关心他们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预测他们的发展;善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群体的信赖;善于总结工作,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能和充实自己的知识。

教师应具备下列创造性才能:善于摆脱刻板的思维方式和保守思想,無止境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敢于创新和改革。

有特殊性格特征:实践表明,一个成功的教师处事必须公正、敏感而又不感情用事,认真对待每个学生和每件事情,有沉着、稳健的气质,在工作紧张或冲突中能保持镇静,能正确做出决定,善于自我控制,情绪稳定,始终信任学生,给学生以自信感,合适的说话语气、姿势、行动等特质。研究表明,学生特别欢迎对他们持有友好态度,行为适当的教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行为不适当,对学生不友好,则会造成课堂学习气氛不佳,影响学生努力学习的程度。

总之,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些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只有具备这样优秀的心理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适应跨世纪中国体育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才能使体育教育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作者:张全亭

体育教师品质研究论文 篇2:

论高校创新型体育教师人格品质及知识能力的培养

[摘要]文章对高校创造性体育教师的人格品质及知识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性体育教师的培养对策,以期为创造性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创造性体育教师人格品质

[作者简介]穆飒(1970- ),女,河北唐山人,广西医科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育与健美操教学。(广西南宁530021)

创造性体育教师的培养一直都是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仅局限于对教学能力的探讨,而对创造性体育教师的重要特质——人格品质和知识能力有所忽略。然而,教师自身的品格及知识能力就是有效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正如陈至立同志所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因此,教师的人格品质及知识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前提下,本文将对高校创造性体育教师的人格品质及知识能力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体育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对创造性体育教师人格品质及知识能力的认识

1.对创造性体育教师人格品质的认识。所谓创造性体育教师是指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挖掘行之有效的体育教育方法,能够创造性地影响学生。体育教师要想取得有效的创造性体育教育效果,首先要明确创造性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目的;其次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要经常关注和了解国际创造教育的前沿动态和先进的体育创新教育成果;再次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兴趣。一个创造性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品质,才会有持续的创造热情与动力,才会主动地成为创造体育教育的主力军,进而才会积极投身到高校体育创造教育的改革中,用自己的创新理念与行动来教育学生。创造性体育教师还要善于通过启发、诱导、激励等途径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例如知识的迁移、运动技能的迁移技巧等,并指导学生探索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使学生意识到,只有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对创造性体育教师知识能力的认识。创造性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是高校实施创造性体育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对高校创造性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具有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及管理学科的知识;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预测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还包括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创造性体育教师人格品质及知识能力的构成

1.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教育对象以及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教师的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两种教育观念对创造性体育教师至关重要,即教学观和学生观。第一,教学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要“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精神为重点”。现代体育教学应建立面向未来“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明确掌握过去的和现在的体育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未知的体育知识,逐渐将传统的以运动技术为主的传习式教学转变为以增进健康为中心的新方式。第二,学生观。学生观是指教师的学生发展观和教师对学生的信赖与期望。

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和认知策略选择中起着导向作用,可以说,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其教育教学行为;另外,学生的成长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来实现的。所以,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创造性体育教师成长的支撑性品质。

2.教育行为艺术。体育教育行为艺术反映了体育教师的人格品质、自我监控水平及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创造性体育教师应该善于识别自己的品性,并且善于体察和分析学生的情绪,绝不忽视个别学生的消极情绪表现;创造性体育教师应该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善于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创造性体育教师还应该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断地激励自己,使自己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

3.独特的教育风格。体育教师的教育风格可以划分为含蓄型、沉稳型、温柔型、热烈型等类型,而创造性体育教师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教育风格。笔者通过与毕业生的谈话发现,对学生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体育教师往往特别平易近人、有着浓厚的教学热情,他们对学生的亲切关怀以及沉浸于教学的投入,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也往往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

4.知识能力素质。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提高体育教育的创造性效果,创造性体育教师就必须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和体育技能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创造性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提高运用综合、移植、改进、重组及创新技巧的能力,善于增强知识摄取、创新设计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创造性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创造性教师的角色转变。

三、创造性体育教师的培养对策

1.职前培养。职前培养是指创造性体育教师所接受的高等体育教育。提升高等体育教育的办学质量,必须要切实改善高等体育教育的内在品质,而提升高等体育教育的内在品质关键在于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起点是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改革的中心是课程和教法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创新精神的培养。

当前,体育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对体育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构建宽平台、宽口径的课程模式,适当削减通才教育课程,加大通识教育课程。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应多开设人文学科的群集课程,多邀请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开设人文讲座,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多元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尽快由“教学”向“学思”转变,使学生在主动的、双向的、探索的、研讨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学者认为,人的创造力是由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往往过于强调专业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往往强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与调节,而不注重学生认知策略的养成;此外,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风格、思维习惯也没有予以重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动机,并且使学生在自由的、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得到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学生对各种文化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选择,学会通融和变通,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应对错综复杂的环境。

创造性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应突出创新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构建宽平台、宽口径的课程模式,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体育教师成长的环境氛围,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更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加大选修课的力度;教学理念也应该尽快由“教学”向“学思”转变,通过整合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职后培养。有研究表明,创造性体育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性的,时间长短的适应期不一样。因此,要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有创造性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与职前教育一样必不可少。职后培养可以采取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单科进修等多种方式,旨在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为体育教师创造机会去接触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学权威、学科精英和学术泰斗,以学习体育专家的闪光之处,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更新,以提高体育教师理性思考的能力。此外,继续教育始终不能忽略体育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不断反思与总结。

目前,美国的教师教育强调教师应该学会利用自我、发展自我,而不仅仅是获得一系列外显的技能。教师的“自我”就是教学的“工具”,也就是说,教师自身的心智与人格成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因此,职后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帮助体育教师发现和发展“自我”,促使他们形成社会所期望的心理、智力和情感,以使他们今后能培养出更多的与他们拥有同样品质的学生。

创造性体育教师的职后培养不仅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关键是要促使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与总结,帮助体育教师发现和发展“自我”,以使体育教师达到心智的成熟,并使他们坚信这样的理念: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肯努力地尝试,每个人都可能是奇迹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洁.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

作者:穆 飒

体育教师品质研究论文 篇3:

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是一种健身的手段,而学校体育课教学作为一种与心理有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独特功效。本文以此为研究视角,对学校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实施意志品质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意志品质的内涵及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关系

意志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自觉地确定其行动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在西方哲学史中,人们对于意志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在唯意志主义中它被看成是存在的最高原则,一切的经验和自然都可以用意志来解释。在我国先秦时期,荀子把志与意作为统一的意志过程,认为志是目的,是心理活动的主宰;意是动机。现代心理学认为,意志是按照既定目的,以调节内心活动的一种意向活动,意志活动分为决心、信心和恒心三个基本心理过程,三个心理过程互相促进。马卡连柯认为,意志、勇敢和目的性培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个人意志力是判断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指标之一。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意志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归纳起来,意志品质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抉择和坚持精神,意志品质是一种信念。

我国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在《体育的迁移价值》中提出:“运动是培养学生的极好场所,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自信心、进取心和竞争胜利的心理。”桑新民等在《教育哲学的对话》中强调,现代教育很需要通过体育训练加强学生身心磨练,让学生吃点苦头,强壮筋骨,增强体质。与此同时,现代心理学认为,优秀的意志品质是构成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要素之一。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必须从意志品质的培养入手。体育是一种动的教育,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效。因此,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场所,也是推进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有待提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常把体育与智育分割开来,习惯上认为体育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或锻炼就会耽误其文化学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校体育课常常被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班主任等视为“活动课”和“游戏课”,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体育教学观念和思想也出现了偏差。体育教师关于培养意志品质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意志品质可以直接在体育运动的参与中自发形成,教师在课中没有必要强调和过多地关注学生意志品质要素;第二,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意志品质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中得到培养,而完全忽视了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差别;第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只要在体育课堂上灌输意志品质的理论知识就能实现意志品质培养的目标。

2.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意志品质教育的内容挖掘不够

从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领域目标上看,体育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学校体育教学不是一种单纯而简单的身体运动,学生参与体育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耐力跑和快速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跳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果断等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意志和合作精神;技巧项目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果断、互助的品质;武术项目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机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和健美操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和文明的行为,等等。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靠挖掘运动项目中的意志品质要素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体育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所隐含的意志品质的教育因素理解和挖掘不够。比如,队列队形培养自律自制的品质,体育比赛、拔河比赛等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品质。

3.忽视和弱化了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但它和其他的活动一样,有赖于一定的情境和条件才能开展,这些情境和条件被称为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不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其本身也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教育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身体发展和身体健康。体育教学环境相对于其他文化课教学环境而言是开放和变化的,这种开放和变化的环境易受到的干扰较多,有的环境因素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有的则起着阻碍作用。体育课教学中常以情换情,以情育情,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要物尽其用,精心设计,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环境,否则,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就会受到客观教学环境的影响。

4.学校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教学的方法落后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管教或说教的方式为主。体育教师在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上,主要采用说理、鼓励、示范等方法来进行。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更多地强调学生要做什么和必须怎样做,很大程度上在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强迫性的教育方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策略

1.体育教师要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因素和策略的挖掘和钻研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其实施过程受场地、器材、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内容作了很大的改进,体育教师要注意挖掘各类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意志品质教育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比如,挖掘在耐力跑中培养果断性和坚韧性品质的教学策略。在耐力跑的准备阶段,采用情绪调节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消除学生的害怕和胆怯心理。而在学生耐力跑的过程中,用目标激励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果断地坚持。在耐力跑结束后,体育教师可采取语言激励法加以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对于体能较差的同学,要肯定其坚持跑完全程的坚韧精神。

2.体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学校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主导者。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前提。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打破传统的育人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正确把握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功能。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更应在“育体”的基础上学会“育人”,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注重体育教学中隐性意志品质要素的挖掘和开发。

3.学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方法与手段

体育教学方法是个复杂和多层次的概念,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等三个主要层次。由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所以体育教学方法又不可能一成不变,更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其育人作用也各有所长,因此,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过程中要抛弃传统的“说教”模式和单纯的理论教育方式,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教育的直接参与性和体育运动项目的育人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各种体育运动中,从而实现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

除此之外,还要优化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教学环境和体育器材设备等教学条件。这些教学环境都关系到体育教学效果和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效果。比如教师可利用严寒、酷暑、风雨等恶劣的天气环境,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高平.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3]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季浏.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闫晓军等.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01(2).

(该文为成都大学教学改革项目(CDU-JD-2010013)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白文军)

作者:刘武

上一篇:部门活动总结3篇下一篇:竞聘公司经理演讲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