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国内医院建筑的色彩设计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部分医院还没有引入色彩设计的概念,即使是已经引入的色彩设计也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地方。反观国外医疗建筑的色彩设计,对我国有很多启示。本文就以国外医疗建筑为例谈其对我国的启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外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国外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篇1:

浅析色彩设计教学

摘要:本文从色彩设计的体系、课程、观念和市场等方面对我国色彩设计教学进行一番浅析。

关键词:色彩设计;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色彩理念逐渐进入中国,以广告设计、服饰设计、包装设计和家具设计等方式出现于国内市场。这些设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色彩设计教育的发展。本文笔者将从色彩设计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一番浅析。

1.更新教育观念,开创民族特色色彩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经济环境的大变革,为我国色彩设计教育带来了发展空间。然而,环视当前我国色彩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色彩设计教育跟不上市场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更新色彩设计教育的观念。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色彩教育思想和色彩设计应用思想体系,许多色彩设计人员与教育人员盲目崇拜西方色彩科学,“拿来主义”导致色彩设计研究与教育没有突破。因此,在色彩设计教育上,我们需要有属于自己的色彩教育思想和色彩设计应用思想体系。其中,高质量的色彩设计课是色彩设计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对于中西色彩学及色彩教育的认识,应持科学的态度。只有色彩观念正确,才能在色彩研究、色彩设计应用和色彩教育上有所发展。学习色彩设计应该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通过新的思维方法使色彩呈现新的作用,为以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学中,要经常分析及研究优秀色彩案例,感悟色彩的本质、情感与规律,以培养学生表现与应用色彩的能力。

2.重视课程研究,开拓色彩课题化教学。

多年来,我国的色彩课程教学着重于课堂的灌输与课后作业的训练,显得过于单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应该开拓色彩课题化教学。如以课题的形式对色彩计划、色彩心理、色彩科学、色彩工程学和色彩构思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色彩各知识模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色彩的主动性。

在课题化教学中,教师可提出具体条件下的各种主题,由学生在此基础上再细化出小主题,收集有关素材,进行色彩研究,然后根据需要进行色彩搭配。在德国,色彩设计课程一般都是教师给学生定一个课题,师生共同研究,是互动性的主题设计。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引入主题性的设计作业。如看完一部电影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来自电影音乐的感受色彩” “分析电影艺术与色彩”等,让学生思考和练习。通过具体色彩到抽象色彩的转换练习,学生可以掌握多种色彩表现形式,从而在模仿与借鉴、夸张与变形、分解与重构中得到新的形象。

3.改善教材教育方法,开拓数字化色彩新观念。

目前,我国色彩设计方面的教材过于泛滥,重复内容多, 有新建树的教材少。现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材知识的有限性得到了突破。所以,在色彩设计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在传统的教学中,色彩一般都是用颜料调色来完成的,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更有兴趣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完成其中的部分作业。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电脑来完成色彩设计,节省绘画时间。数字化的发展,也势必要求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例如,设定了主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运用网络寻找大量的信息,运用photoshop软件,轻松完成色彩搭配的更换,等等。传统示范式、多媒体教学和电脑教学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4.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开拓色彩工作室。

在商业市场中,色彩已成为了新的卖点。一项调查表明,现在,人们购物时,只需7秒种就能确定是否对商品有兴趣,其中色彩发挥了67%的作用。

在将色彩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色彩工作室的开拓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色彩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很广,小到领带和袜子的色彩搭配,大到一个城市的色彩规划。学校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可与企业合作建立与商业市场关系紧密的工作室。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设计是否合乎市场的需求,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同。色彩工作室的创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色彩教学中,只有在外,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内,创新观念,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色彩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时代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使我们的色彩教学走向市场,才能使我们的色彩教学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贾京生.关于中国色彩设计教育的思考[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

[2]帅民风.基础造型学教育课题初探[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见习编辑陈敏

作者:黄春岚 余 鹏

国外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篇2:

国外医疗建筑色彩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国内医院建筑的色彩设计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部分医院还没有引入色彩设计的概念,即使是已经引入的色彩设计也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地方。反观国外医疗建筑的色彩设计,对我国有很多启示。本文就以国外医疗建筑为例谈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医院建筑;色彩;系统设计;功能;启示

引言:医院是人类维护身体健康、恢复劳动机能的场所,是人类生存繁衍、与疾病抗争的重要阵地。现在医疗建筑又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建筑的发展水平是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

一、医疗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一)医疗建筑的发展史。医疗建筑从古至今一路走来从最早的寺庙、教堂建筑到现在的大型医疗中心,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古代,一般病人多往寺庙寻医拜佛,如唐朝开元年间由僧人主持的“悲田坊”。除寺庙和官办医院外还有私人开办的药房诊所,如宋代的苏轼等人在杭州创立的“安济坊”等。西方医学则是以古罗马、希腊医学为基础,约在公元前四到六世纪就已经形成了经验医学。国外古代的医院多为传播宗教的慈善机构,如公元前473年印度的锡兰医院、公元452年法国的里昂医院等。

到了近代,也就是公元十五到十六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和发展,意大利“文艺复兴”、德国的“宗教改革”推动了医学的复兴运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成就也为医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近代医学促进了专业分科和医护分工,形成了人员、设备按专业归口集中各科室间分工合作的近代医院的雏形。如1867年伦敦的圣汤姆斯医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突飞猛进,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建筑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医学开始从近代的实验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演便。并相继产生了一系列新兴边缘学科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使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进入了现代医院的发展时期。

(二)我国医疗建筑的现状。我国在解放后医疗建筑在数量和质量才有了很大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大中城市的医院开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或重建工作,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京津沪和一些省会城市相继建成了一些大型的现代化医院。这标志着我国医院建设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人们对医院环境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医院的建筑不但要满足医疗建筑规范的要求,还要符合现代化医院的标准,同时更加体现环保、节能和人性化设计。所以就我国医院发展的整体水平而论,还处于从近代医院向现代医院发展的变革时期。

二、色彩与色彩设计

(一)色彩: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息,而视觉是认识世界的窗口,它担负着80%~90%以上的信息接收任务。色彩则是一种视觉符号,它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有趣的色彩信息功能的经典案例来回顾。在远古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相距甚远但都有着相同的行为和方式方法表达色彩信息。到了现代,人们对色彩理论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色彩的应用就不是简单的符号功能了。

(二)色彩设计:在欧洲色彩设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现在比较知名的有法国的让·飞利浦·朗科多教授,他创立了色彩地理学说,1978年创建“3D色彩工作室”。在亚洲则是日本的色彩设走在前列,日本色彩研究所(简称“NCD”)创立于1966年,NCD致力于色彩设计与心理以及色彩形象企划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我国的色彩设计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而且以上这些色彩设计的先驱者对我国的色彩设计的起步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在色彩设计已经在多个领域内得到应用,包括日常可以见到的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等,在环境设计领域也早有成果:在居住建筑领域内,如法国南部的AIX-EN-PROVENCE的“CHATEAUXDOUBLE”公寓的色彩设计,在公共建筑领域内如巴黎地区的AGA天然气工厂设计方案。在医疗建筑当中最早的色彩应用实例源于1925年,在美匡的外科医院里医生们手术时常在白色墙壁上产生若隐若现的血红色视觉残像使视觉处于疲劳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他们接受了著名的色彩学家别林提出建议在白墙上涂红色的补色——浅绿灰色.从而有效缓解了手术医生的视觉疲劳。

三、国内医疗建筑普遍的色彩问题

(一)大面积的白色的问题

长期以来,以白色为基调的条板形房子,带着消毒水的气味,成为人们心中的医院的印象。但是这种印象成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回忆却是有着历史的必然性的。从心理学的需求角度来说,人类的需求是有层级的,而且人们总是先满足低级需求才会去追求高一级的需求。而追求什么级别的需求取决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水平制约着我们只能满足基本需求,无法追求享受型需求,而医院的基本需求就是洁净。而白色通常能更好的体现洁净的特点。所以医院建筑在色彩上就通常就用白色来强调这种特征。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白色是最好的选择。

(二)色彩设计混乱或不系统的问题

其实我们的医院色彩设计其实展开,向西方的学习也已经开始。比如病室多采用偏暖的浅灰调子,手术室手术室的墙面、顶棚等采用与血液红色互为补色的绿色等。但是像这样的色彩设计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并且各个医院之间也没有标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但是具有相当实力的医疗机构的数量有限,所以医院的就诊压力非常的大,导致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不仅规模在增大,所包含的功能也越来越多。除门诊、急诊、住院、办公之外,诸如商店、咖啡厅等许多非医疗功能的空间正在逐渐增多。如此一来,将本就很复杂的医院功能分区变得更加复杂。可以说一个大型医疗机构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由于国内医疗空间的色彩设计零散、不系统。所以非常混乱,亟待整合。我国的医疗建筑色彩急需引入色彩系统设计。

四、学习国外色彩设计的系统性

(一)何为色彩系统设计及其优势。色彩系统设计是针对的是一个整体性的开放式的系统,包括目的、元素、结构、形式等内容。这个结论是建立在色彩系统整体性和目的性认识的基础上的,具体解释为:明确设计目的,价值优先排序,融合各項元素,形成最优结构,形式服从内容。我个人认为色彩系统设计首先是对象的系统性,它的设计对象是一个统一的综合体,就医疗空间来说不是只包括病房,或者手术室等单一性空间,而是整个医疗空间的所有功能区间;其次是设计的系统性,各个功能区间的色彩设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色彩有机体;最后是环境色彩设计与其他方面的设计相协调统一,如室内色彩与导视系统、VI系统、家具设计、员工着装等相关联。总之是让色彩设计参与到整个空间的各个方面,甚至是以色彩设计为导向。

(二)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应用

1、认清中西方国情的差异

虽然要学习西方,但是也不能照搬西方理论,因为西方的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的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文化等。所以我们要认清中西方的差异并区别对待。

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累积的水平普遍高于我国,所以西方国家可以更多的追求享受型需求,而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对于西方优秀设计中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能一味强求,过分追求高标准。我们的重点是研究当前医患关系,把准病人的脉,找到基本需求与享受型需求的最佳结合点。

更主要是中西方的文化之间巨大的差异,我们所有的色彩设计都会考虑到文化背景,然而背景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就不同,比如黄色在我国古代史帝王的象征,而在英国封建时期确实卑微的象征,简直是天壤之别。西方国家的色彩设计必定是建立在西方世界的文化与认知的基础上的,我们不可不假思索的套用,应该在分析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2、结合国情将国外设计本土化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需求,医院因其独特的功能而有着强烈的社会属性。所以医院在设计时应考虑尽可能的为社会服务。其次是结合我国文化,或者称设计本土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本民族对色彩的认识与使用更是有着自己的体系,不论是古代官方还是民间,对色彩的使用都是有着深厚的底蕴。我们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考虑到国人的使用习惯与接受能力,将国外的理论本土化利用。

结束语:医院环境色彩设计是一项视觉形象设计工程,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包括人的视觉与心理、工作与生活、地区与习俗、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表现形式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去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一套适合于我国医疗工作环境的色彩体系,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节约与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作者:杨贝贝

国外城市色彩设计论文 篇3:

用色彩学的视野解析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新校区的校园绿地景观设计

摘 要:通过对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新校区中景观设计元素的色彩进行分析,提出从色彩学的角度对高校校园景观进行设计。本论文从校园景观色彩设计要素中的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入手,论述了怎样将这三种色较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在进行高校校园设计时,遵循色彩设计原则,通过合理地运用色彩创造适宜使用群体的校园景观,在实际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背景;色彩理论;设计要素;色彩设计方法

一、研究背景

随着对教育的重视,高校扩招,很多高校有了新校区,但是在校园面积不断增大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破坏性的景观建设。明显的问题如高校校园绿地景观中缺乏色彩设计,这个问题一直未受到重视,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在国外,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中色彩学的应用研究才刚起步;在国内,色彩在校园中的应用也紧限于建筑色,出于国内一直缺乏有关色彩方面的专项规划与管理制度的原因,导致了校园色彩环境变得越发混乱和无序,使很多的高校校园失去了鲜明的个性和丧失了文脉,这些视觉污染给校园使用者的身心造成了负面影响。伴随对这种现象的认识,一些地方开始重视高校校园环境色彩的建设问题,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新校区的校园景观色彩设计就是不仅停留在呼吁的声音上,而是落实在实处的案例。

二、色彩理论

生活中随处可见色彩,万物都有颜色。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

分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色彩三属性为色相、明度、纯度;原色又分为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二)色彩设计新理论

色彩地理学理论。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生栖着不同的人种与习俗,文化传统也不同。

色彩四季理论。

三、高校校园景观色彩的设计要素

高校校园景观的色彩分为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三类。

(一)天空的色彩属自然色,有阴、晴和清晨、黄昏之分

色彩随气候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是人类无法控制的非恒定因素。天空作为高校校园景观的背景色出现时,在大多数时间里是明色调的,所以在设置中景和前景色时,宜采用稍暗的色调,在明度上找到差别后形成空间感,或选用白、橙色作为中、前景,与天空的颜色形成和谐的对比。秋季的建大,学生坐在千亩稻田中读书、休息,明色调的天空是背景,中景是微风吹拂下金橙色的麦浪,前景是读书的学生,明暗的对比使得空间层次分明,有深远感,形成了一幅色彩和谐、永不退色的风景画画面。这是由景观设计师俞孔坚设计的稻田景观,位于体育场西侧,当几十万米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的时候,建大保留了这块神圣的稻田地。设计师将稻田做成景观,这在全国高校属首例,独具匠心地妙用水稻,既经济,又收到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自然材料是取于自然,可直接应用的材料。如石材、木材、水体和上述的植物等都属于自然色。在设计时,尽量选用当地盛产的石材,既可体现地方石材特色,又可节约运输成本。校区内入口处的休闲区漫步甬路,就是对老校区中废弃红砖的再利用。建筑红砖以地面铺装的形式出现,细看时,每块砖石的色彩倾向略有不同,符合人眼在视觉上希望看到全色相的要求,与周边大面积的绿色草坪在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补色对比。

(二)人工材料是通过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可调配出各种色,分玻璃色、涂料色、路面色、人工光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善用人工光,可改变夜晚灯光的色彩,彩色的灯光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冬季夜晚的色彩;景观小品色彩的运用,可以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或者是万暗里面一点亮,这是利用补色和对比色做出的反衬,使两种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高纯度色彩强烈,虽能很好地引起校园使用者的注意和停留,但对视觉刺激大,易引起视疲劳,所以在设计中要注意色相不宜过多和景观小品尺度的把握。

四、高校校园景观的色彩设计方法

整体色调统一,整体感觉和谐;色彩的主、次明确,重视焦点色彩的设计;色彩的对比可增加视觉冲击力,色彩的调和可柔化空间环境。运用这些方法力求设计后的高校校园景观具有审美、功能及可持续性,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园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田勇《城市广场及商业街景观设计》.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吴红岩(1975–),女,辽宁铁岭人,就职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李岩(1983–),女,辽宁葫芦岛人,就职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吴红岩 李岩

上一篇:复读学习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学习经验演讲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