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机流通是指从农业机械出厂到它在其最终用户处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包括该过程中涉及的营销、物流、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现代农机流通是农业机械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1我国农机流通业现状和问题目前,农机流通业正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机流通模式转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机企业文化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机企业文化论文 篇1:

基于农机制造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分析

【摘 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农机制造企业要想加快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文章从企业文化建设基础理论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机制造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主要特点、存在问题,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农机制造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的关键在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凝聚和激励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内驱动力。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威廉·A·哈维兰博士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农机制造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企业文化是基于各种文化系统之上的,企业文化基石模型包括五大层次:世界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区域文化、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行业影响、行业特征密不可分,农业制造行业有着鲜明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行业文化。2010年,山东时风、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常发集团、五征集团等成为农机制造企业“百亿俱乐部”成员,在保持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为农机制造行业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建立完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企业文化中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无疑是企业核心理念。2007年,中国一拖正式发布“出第一的产品、育第一的人才、创第一的业绩”核心价值观等核心理念,以及服务理念、质量理念等单项理念,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逐步完善。福田雷沃重工建立了“热情、创新、永不止步”的核心价值观及使命、愿景等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时风集团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发展宗旨、战略目标、时风精神、管理理念等为内容的时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常发集团形成了企业精神、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五征集团建立了企业精神、企业愿景、经营宗旨等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2.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独特方式。农机制造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推进企业文化先进理念落地生根。中国一拖建立了包括“五大载体”、“五大推进机制”、“两个关键环节”、“十二纬度评价体系”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体系,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发布企业文化典型案例、评选职业化员工等方式,形成了实践过程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福田雷沃重工以“六个培养”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了“科学发展、共享和谐”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举办员工集体婚礼、运动会、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时风集团开展了“八荣八耻”教育、“天南地北时风情”活动及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编发《时风企业文化手册》以及《鹿与狼》、《压力生存》等70余则寓言故事,让每位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追求。

3.突出服务文化创造客户价值。如何通过服务创造更大顾客价值,成就企业价值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农机制造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福田雷沃重工坚持“以人为本,感动用户”服务宗旨,从跟踪服务到规模服务、亲情服务,再到信息化服务、品牌化服务模式,相继完成了服务模式5次飞跃,在业内首家推出了“全心为你”服务品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领了农机服务模式更新和变革。中国一拖确立了“体贴、快捷、专业、增值”的服务理念,通过改善服务模式、规范服务流程、明确服务标准、提高服务形象、完善服务测评方法,不断促进“金色服务”品牌工程深入持久地发展。

4.注重品牌文化创建知名品牌。我国农机制造企业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逐步认识到品牌的份量,想方设法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涌现出了一批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福田雷沃重工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品牌战略放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首位。2006年9月,福田雷沃重工启动品牌国际化工程,企业品牌标识由“钻石标”升级为“LOVOL标”,在国内行业首家导入BIS(品牌识别系统),对“雷沃”品牌的培育成长和价值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5.建设人才文化打造人才队伍。做百年企业,立品牌根基,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具有相同文化价值理念凝聚起来的员工队伍。中国一拖建立了多通道人才成长机制,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各得其所,找到生存价值和发展空间。福田雷沃重工建立了高科技人才发展基金,积极创新薪酬体系、优化中长期激励机制,合理调整薪酬结构,搭建配套的全球绩效管理体系和岗位测评体系,为员工创造“隐性福利”,促进了人才开发。时风集团树立“人人是人才”的用人观念,彻底打破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只要业绩突出,就大胆任用。推行末位淘汰机制和退出机制,采用“能力+努力=业绩”考核办法,锻炼了一大批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人才。五征集团制定了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提倡“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的理念,及时确定“引进急需的,用好现在的,培育后备的”人才工作思路,对成绩突出人才,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对专业人才实施期权激励制度,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农机制造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农机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发展方式粗放、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纵然有科技、管理及产业政策等层面原因,但文化建設的差异也绝不能忽视。

1.弱势文化特征比较明显。表现为企业文化特点不鲜明,主题不突出;渗透力不强,生命力不足。有些企业陷入了主流价值观的迷失,内部现有的价值观念严重缺乏一致性,把利润最大化当作企业的核心任务、根本宗旨,为追求高额的利润而不择手段,抄袭、侵犯知识产权事件时有发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山寨文化”标榜成主流文化。企业文化缺乏鲜明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

2.企业文化理念期待落地。表现为不重视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建设表象化,重形式轻内涵,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甚至仅以MIS(理念识别)或VIS(视觉识别)导入代替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要么似曾相识,缺乏自身特色,要么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企业文化与管理相脱离,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与企业核心理念未形成统一体系;企业标识、环境等未成为统一企业文化物质载体;文化仅仅停留企业文体活动等较低水平层次。

3.品牌文化建设需要提升。我国还没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机知名企业和世界农机知名品牌。目前,国内收获机市场,外资品牌以29%的收入份额获得了49%的利润份额;拖拉机市场,外资品牌以26%的收入份额获得了32%的利润份额,国产品牌在盈利能力上与外资品牌存在较大差距。农机制造企业品牌缺少广度、深度与力度,构筑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高质量的企业品牌,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机制造企业的当务之急。

4.文化整合已成为新课题。近年来,农机制造行业并购重组浪潮风起云涌,杭州东华链条集团收购常州东风农机,五征集团收购山拖农装,常发集团和江苏锋陵的合作等,都为我国农机制造业注入了新活力。2011年3月,中国一拖成功收购了意大利ARGO公司旗下位于法国的McCormick工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机企业首次收购世界级农机企业。并购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冲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不同企业文化包括体制文化、区域文化、管理文化等要素相互融合。

三、农机制造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选择

“十二五”是农机制造业战略转型重要机遇期,要发挥企业文化引领作用,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

1.找准定位,打造企业主流文化。许多农机制造企业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积淀了比较丰厚文化财富,应深入挖掘、提炼与总结优秀文化元素,形成先进的、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还应学习行业标杆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努力打造具备风格突出、主题鲜明,核心价值观比较一致、行为方式趋同,渗透力强、生命力强,具有极强影响力、形成之后生命力持久,与其它组织差异性强、不易模仿等特征的强势企业文化。

2.突出重点,推进核心理念落地。农机制造企业要着力抓住关键点,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愿景,定义企业使命,提炼核心价值观,培育企业精神。特别注重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将企业文化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和价值链(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等环节)融为一体,文化链带动价值链发挥作用,使先进的文化理念成为各项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的灵魂,推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真正落地。

3.择机突破,增强企业文化实效。要抓住当前部分农机制造企业产品质量不高、盈利水平较低、核心竞争力差、服务意识不强、技术力量薄弱等作为突破口来塑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文化实际效果。做好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强强联合等过程中的企业文化整合,推进农机制造企业战略重组。加强农机制造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品牌文化管理,力求在国际市场进一步突破。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文化,完善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人才流动机制,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加入我国农机行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团队,提高农机产品开发、制造和管理水平。

4.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企业领导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明确企业文化建设主管部门,加强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全体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丰富和优化企业载体,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构建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估体系,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明确考核评价方式方法,把核心理念管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预算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吴宏彪.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灵魂的组织[M].新华出版社,2006

[2]威廉oAo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10版)[M].瞿铁鹏、张钰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叶生.企业灵魂——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赵慧.建设特色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8.8(6):2

[5]李勇.10年雷沃:打造行业服务第一品牌[J].农机市场.2008.10(10):35~36

[6]唐懿.福田雷沃重工新标识启动品牌国际化通路[J].工程機械与维修.2006.10(10):80~81

[7]王秀英.实践“三个代表”建设时风文化[J].企业文明.2003(8):8

[8]许静.五征集团:志存高远,追求卓越[N].日照日报.2011(9):28

[9]孙金燕.雷沃农业装备靠科技与服务撬动市场[N].农民日报.2011(7):15

作者:李俊杰 谢佳

农机企业文化论文 篇2:

环境优则企业强则行业兴

农机流通是指从农业机械出厂到它在其最终用户处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包括该过程中涉及的营销、物流、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现代农机流通是农业机械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1 我国农机流通业现状和问题

目前,农机流通业正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机流通模式转变。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流通企业以民营农机流通企业为主体,以农机生产企业自设的农机流通网点为补充,再加上农资经销企业和其他经销企业等多种企业主体并存。从具体规模上来看,有初具规模和实力的农机流通企业,也有规模较小和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从具体业态上来看,有连锁经营的农机流通企业、有区域性的农机大市场、有中型的农机销售门店和农机生产企业自建的4S店,也有散落在广大农村的小型农机经销点。但越来越大的农机产品的销量、保有量与日趋繁重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缓慢相矛盾。

2 环境原因分析

2.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从制度和机制方面来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虽已经深入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确立,但必然要经历逐步完善的过程,合理地加速和推进才是外部环境发展所需要的;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具体情况与特点也构成农机流通企业的特殊外部环境;我国农民数量众多、农机需求量大;对于业内多数农机流通企业来说,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易形成:价格竞争→利润锐减→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竞争手段单一→价格竞争。此外,业内中小农机流通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困难和物流效率较低也是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2.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从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1)企业文化。(2)科学决策机制。(3)建立企业内部基本管理系统。(4)建立完善的基本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

3 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

3.1 营造适合农机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的业内大环境

从宏观来看,努力营造一个鼓励创新、鼓励把公司做强做大的市场环境刻不容缓。其次,在资金引导方面,着力考虑为符合条件(农民投诉率低等)的农机流通企业提供整机和配件库存无息或低息贷款等。

3.2 加强管理苦练内功,积极营造优良的企业内部环境

农机流通企业通过相互联合兼并与自主创新及标准化的相互促进,积极发展农机流通。

首先,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基础性的管理系统。再次,建立科學决策机制。最后,农机流通企业应该积极建立标准化管理子系统。

目前我国农机流通行业的情况错综复杂,面前的困难也十分严峻。但是只要我们能为农机流通企业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农机化蓬勃发展将会迎来美好明天。

作者:穆 松 唐明辉

农机企业文化论文 篇3:

破解影响农机流通因素 营造现代农机流通环境

农机流通是指从农业机械出厂到最终用户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包括该过程中涉及的营销、物流、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现代农机流通是农业机械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因此,农机流通是农机化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农机流通一端连着农机生产企业,一端连着亿万农机用户,如果农机流通环节不能理顺,势必会阻碍我国农机化发展进程。

1.我国农机流通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机流通业正在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机流通模式转变。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流通企业以民营农机流通企业为主体(其中包括经过上世纪90年代改制重组的国有农机公司,以及近10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大批民营企业),以农机生产企业自设的农机流通网点为补充,农资经销企业和其他经销企业等多种企业主体并存。从具体规模上来看,有初具规模和实力的农机流通企业,也有规模较小和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2008年全国农机销售总额在1800亿元以上,其中以连锁方式销售规模12亿元,其市场总额的提升空间为99%。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从具体业态上来看,有连锁经营的农机流通企业、有区域性的农机大市场、有中型的农机销售门店和农机生产企业自建的4S店,也有散落在广大农村的小型农机经销点。但越来越大的农机产品的销量、保有量与日趋繁重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缓慢相矛盾。

2.影响农机流通的环境因素

内外部环境是造成当前农机流通业问题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目前农机流通法律法规尚处于健全过程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另一方面,在各个农机流通企业内部,包括企业文化氛围、科学决策机制及基础管理体系和专业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进行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之前,认真研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把解决当前我国农机行业种种问题的原则、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系统性地总结、归纳其中。此外,《意见》中对农机流通问题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在22个二级标题中共有14次直接提到农机流通,所占比例达到63.6%。针对农机流通问题,文件做出了系统性的界定和要求。

2.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1.1从制度和机制角度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虽已经深入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确立,但必然要经历逐步完善的过程,合理加速和推进才是外部环境发展所需要的。

2.1.2从“三农”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分析 农业生产从时间上来讲,耕、种、收、储等环节各有其特定且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农机流通和生产企业所面对的是其服务对象在空间上的广泛分布。 农机流通过程中生产企业和经营者的经营理念、服务和培训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和技巧应更加适应时代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

2.1.3从价格竞争分析 对于业内多数农机流通企业来说,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它导致业内多数农机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在物流、销售、演示、培训、维修和配件供应等环节的投入不足,无法精耕细作,进而出现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容易形成:价格竞争→利润锐减→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竞争手段单一→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另外, 业内中小农机流通企业在融资方面有困难;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过高,对于备件供应这一重要的农机流通环节不利。

2.2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2.2.1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 即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组织的价值观念。目前大多数农机流通企业内部的价值观是以销售和利润为本的结果导向。这种组织文化会直接导致组织成员对所在组织的归属感减弱,对工作没有热情,只是应付了事,这无疑会使整个组织效率大大降低。

2.2.2企业内部的科学决策机制 此机制是否建立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科学决策机制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企业方向选择和战略管理的基本机制。当前农机流通企业的决策存在随意性,影响了农机的流通。

2.2.3企业内部的基本管理系统 此管理系统是否建立并能够规范运行是衡量组织竞争力的又一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部分。企业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实力,还应该在上述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基本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

没有充分研究和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农机流通企业是缺少发展后劲的。衡量某个行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行业内部是否有优势企业存在。优势企业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即在行业内部数量上占20%的企业应该拥有80%的市场份额。没有强势的企业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强大工业和服务业。

3.解决措施

3.1深入领会、切实执行国发[2010]22号文件

《意见》针对农机化和农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地对各相关方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因此可以将系统性解决农机流通问题的首要任务,看作是为农机流通企业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2营造适合农机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的业内大环境

从宏观来看,努力营造一个鼓励创新,鼓励把公司做强做大的市场环境刻不容缓,如制定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机流通企业兼并联合、做大做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再促成建立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机连锁流通企业,或者使其他符合市场规律和商业模式的农机流通企业在中小板甚至主板上市,从而最终形成农机流通业内的有序、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资金引导方面,着力考虑为符合条件(农民投诉率低等)的农机流通企业提供整机和配件库存无息或低息贷款等。

3.3加强管理、苦练内功,积极营造优良的企业内部环境

农机流通企业通过相互联合兼并与自主创新及标准化的相互促进,积极发展农机流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是营造农机流通企业内部环境至关重要的环节;企业应该建立基础性的管理系统,这是农机流通企业进一步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在企业内建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彼此之间存在大量反馈流和信息流的管理环节,从而形成科学决策、令行禁止、反应敏捷的、开放的基础性管理系统;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农机流通企业应该积极建立标准化管理子系统。

在上述基础性管理体系和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的基础上,企业要想具体抓好售前服务、演示及安全相关使用培训、维修和三包以及零配件供应等服务工作,就必须把工作做细。其中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管理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企业行为。标准化管理之中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会分别对如何服务、如何评价服务质量和服务相关的工作程序做出详细和量化的规定,这显然可以大大提高农机流通服务的工作质量。

作者:穆 松 唐明辉

上一篇:幼儿科学教学论文下一篇:科级成本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