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出口贸易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國苹果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唯有扩大我国的苹果出口贸易,而现阶段我国苹果贸易的主要出口国家多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故本文从信用证实务出发,分析了苹果信用证特征及其背后的条款背景,进一步研究了我国苹果出口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关应对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苹果出口贸易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苹果出口贸易论文 篇1:

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分析

摘要:利用1992~2011年20年间我国鲜苹果出口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对中国20年间苹果贸易规模数量和金额进行分析,20年间中国鲜苹果出口规模呈波动式增长,受价格因素影响,出口金额呈上升趋势。利用2007~2011年5年苹果对外贸易数据,分别从贸易国类别、出口地区、贸易方式和出口企业性质等多个角度研究了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结构,从贸易国类别和出口地区来看,我国出口鲜苹果以低端市场为主;从贸易方式来看,以易货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从出口企业来看,私营企业和外商企业增长速度较快。并从苹果主要出口市场、国内销售形式和国内供给等三个方面对我国鲜苹果出口贸易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

关键词:鲜苹果;出口贸易;市场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苹果产业迅速发展,到2011年苹果种植面积达217.7万公顷,约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42%左右,总产量达到3 598.48万吨,占世界总量50%以上。2000 年以后,中国苹果出口贸易发展迅速,2000 年出口量不到30 万吨,到2011 年达103.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额达9.1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在世界苹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苹果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因此,研究中国当前的鲜苹果出口贸易规模、结构和未来的出口趋势对于促进我国苹果产业提档升级和果农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苹果贸易问题进行了研究。McKenna,M.K.L.&Murray,W.E.对全球范围内苹果市场结构和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1]。庞守林、田志宏对中国苹果贸易的产品结构、规模结构和市场结构进行了研究[2]。徐海晶、于冷采用计量模型对我国苹果出口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3]。Soltesz,M.基于苹果产业的产量、市场和消费量三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对苹果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4]。张永良、侯铁珊通过对中国苹果的出口流量、主要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及进口价格等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苹果贸易流向的影响因素[5]。刘婧、王征兵考察了中国苹果国际竞争力情况[6]。陈晓钰、霍学喜从出口规模、周期性变动、市场集中程度以及比较优势等方面对中国鲜苹果出口增长特征进行了分析[7]。张兴、霍学喜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了我国各地区苹果出口贸易的空间相关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8]。张复宏等利用引力模型和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对影响中国苹果出口贸易流向的主要因素和目标市场的市场势力进行了实证分析[9]。孙佳佳、霍学喜通过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鲜苹果出口市场与苹果生产结构进行了研究[10]。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苹果贸易的研究主要从国际竞争力视角进行比较分析和从影响因素角度进行实证分析,而对我国鲜苹果的出口贸易规模,特别是对贸易结构详细分析较少。本文利用海关统计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在分析我国鲜苹果出口贸易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影响我国鲜苹果出口贸易结构。

一、出口贸易规模分析

(一)出口贸易规模数量分析

从图1可看出,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数量在1992~2011年20年间,大致经历了稳定增长、快速增长和缓慢下降三个阶段。一是稳定增长阶段(1993~2001年),1992年我国鲜苹果出口只有3.83万吨,此后出口总量由1993年的 11.94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30.36万吨,8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12.37%;二是快速增长阶段(2001~2009年),我国加入WTO后,鲜苹果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总量从2001年30.36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17.18万吨,8年间平均年增长率达18.39%;三是缓慢下降阶段(2009~2011年),该阶段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鲜苹果出口受阻,出口总量从2009年最高出口量下降到2011年的103.46万吨,平均年减少率为6.04%。总的来说,中国鲜苹果出口总量是在波动中增长,从1992年到2011年20年间增幅达27倍多,占我国苹果产量的比重从0.58%增加到2.88%。占世界苹果出口总量比重由1992年的1.03%增加到2010年的13.2%,增长了12个百分点。

(二)出口贸易规模价值分析

从图1也可以看出,中国鲜苹果出口金额按照贸易发展速度的不同, 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2~2001 年, 该阶段中国的鲜苹果出口额在小幅波动中平稳增长, 从1992年的出口额2 042.9万美元增加至2001 年的1.01 亿美元, 年均增幅约19.38% 。第二阶段, 也即中国加入WTO 以后, 中国鲜苹果的出口势头较上一阶段更为强劲。出口金额从2002年1.49 亿美元增加至2011 年的9.14亿美元, 年均增幅高达22.30%。在此阶段,虽然从2009~2011年,中国鲜苹果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鲜苹果出口价格增长速度高于数量下降速度,故出口金额呈上升趋势。

二、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一)贸易国结构

按照各国和地区鲜苹果进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中国鲜苹果出口世界各地的市场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4国为代表的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欧盟为代表的中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俄罗斯、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为低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鲜苹果出口仍然以低端市场为主。

2007~2011年,从我国进口鲜苹果排名在前10位国家主要是俄罗斯和东南亚邻国,这说明5年来,俄罗斯等10国累计从我国进口鲜苹果429.25万吨,占我国鲜苹果5年出口累计总量的78.02%,其中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越南排前3位,出口总量分别为95.12万吨、63.59万吨和53.64万吨,分别占我国鲜苹果5年出口累计总量的17.29%、11.56%和9.75%。5年间,累计出口到以欧盟27国为代表的中高端市场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4国为代表的高端市场的总量分别为10.68万吨和2.1万吨,分别占我国鲜苹果5年出口累计总量的1.94%和0.40%。

从图2可以看出,2007~2011年,我国鲜苹果出口到低端市场的比重逐年递增,相比出口到中高端市场和高端市场的比重却逐年递减。5年间,出口到俄罗斯等10国的比重由2007年的70.11%增加到2011年的81.84%。出口到欧盟27国的比重由2007年的3.90%下降到2011年的0.54%。出口到美国等4国的比重由2007年的0.48%下降到2011年的0.30%。

(二)出口地区结构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鲜苹果主要出口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易货贸易占一半以上,其他基本为边境小额贸易,所以鲜苹果出口主要集中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广西等省(区)。主产省直接出口数量少,主要为出口供货。随着果品质量不断提高及市场不断扩大, 我国鲜苹果出口的主要省( 区)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99年以后山东省成为我国鲜苹果出口第一大省。

表2表明,2007~2011年,鲜苹果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山东、黑龙江、新疆、辽宁和广西。5年间,这5个地区累计出口鲜苹果456.01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2.88%。2011年,鲜苹果出口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山东、新疆、黑龙江、广西和辽宁,这5个地区出口总量82.8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80.89%。其中,排名第一的山东省,出口数量为52.56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80%;第二位是新疆,数量为10.37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0.02%;第三位是黑龙江,数量为7.22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99%。陕西省虽然是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地缘和出口渠道关系,直接出口量仍然很少,2011年出口数量1.96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89%, 多为边贸供货。今后,山东、新疆、黑龙江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为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省份,陕西省鲜苹果出口的地位也将会有大幅提升。

(三)贸易方式结构

1996年以前,我国鲜苹果出口以易货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边境小额贸易为辅。以1995年为例,易货贸易占57%,主要为对俄罗斯出口; 一般贸易占38%,边境小额贸易占4%。1996年后,易货贸易逐步萎缩, 逐步变化为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从2000年开始,我国鲜苹果出口一般贸易的比例超过边境小额贸易,并且比例逐步增加。

从表3可以看出,2007~2011年,我国鲜苹果出口贸易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为主。5年间,以一般贸易方式累计出口358.80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5.21%;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累计出口190.03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4.54%。其中,2011年,以一般贸易方式累计出口73.71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1.24%;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累计出口29.72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8.73%。

(四)出口企业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鲜苹果出口企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90年代初,国有企业出口鲜苹果占我国鲜苹果出口总量的88%以上,外商投资企业仅占2%,私营企业还没有参与到苹果出口经营中。从1998年开始,私营企业开始进入,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到2004年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经营队伍。

从表5可以看出,2007~2011年,我国鲜苹果出口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5年间,私营企业出口量从2007年的62.71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82.77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由2007年的61.53%上升到2011年的80.00%,出口比重逐年上升,5年间累计出口397.89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2.32%;5年间,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出口113.2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0.57%,但其出口量从2007年的27.50万下降到2011年的15.35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由2007年的26.98%下降到2011年的14.84%,出口量和出口比重逐年下降。这说明我国从事苹果贸易企业发展较快。

三、出口贸易前景预测分析

从近五年的出口贸易数据可见,我国鲜食苹果出口数量虽在各个年度有所增减,但其整体波动幅度比较稳定,大体在5%以内。从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规模、贸易方式、贸易出口国的结构等贸易现状、贸易形势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判断:未来几年,中国鲜食苹果出口数量与目标市场结构依旧平稳,不会产生较大变化,年出口数量将会维持在110~120 万吨左右,出口结构亦与当前基本相当。

第一,国内销售形势好,鲜果出口的相对效益优势减弱,国际市场开拓受限。前些年,因为国内鲜食苹果销售形势低靡,而鲜果出口效益相对较好,因此果商对于苹果出口有较高的积极性,愿意开拓国际贸易市场。但近三年来,中国鲜食苹果销售形势发生了变化,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产地价格高,生产效益好,销售速度快,鲜果内销效益已经不低于出口销售效益,部分等级果品的内销效益甚至高于出口效益。同时,鲜食苹果的出口易受国际贸易政策与环境的影响,出口要办理一系列繁杂的外贸手续,如认证、分级、包装、运输、检验检疫、报关等,在鲜食苹果出口的相对销售效益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国内销售形势较好的大背景下,经销商更为关注国内市场,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内在积极性。

第二,我国鲜食苹果主要出口市场进口数量趋稳,增长潜力受限。近年,俄罗斯一直是中国鲜食苹果的第一进口国,但俄罗斯从我国进口鲜食苹果的份额并不大,中国鲜食苹果出口俄罗斯市场的增长潜力亦很有限。其主要原因为,俄罗斯消费者偏好高酸味苹果,而我国鲜食苹果偏甘甜,不符合其口感喜好。同时,受地缘贸易影响,波兰、土耳其一直是俄罗斯的主要苹果供应地,他们生产的高酸味苹果,对我国鲜食苹果出口俄罗斯市场也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近几年的贸易数据表明,俄罗斯从波兰、土耳其等欧洲国家进口鲜食苹果数量的平均增长率要高于我国。除俄罗斯外,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印度、越南、孟加拉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也是中国鲜食苹果的主要出口市场,但这些国家从中国进口的鲜食苹果每年仅为几千吨到几万吨,所占比例较小。

尽管从单一出口市场分析,以上各个国家各年的鲜食苹果进口量会随市场的需求变化而略有波动,但整体而言,不足以对中国鲜食苹果的出口格局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多数地处低纬度地区,热带水果是当地的主要消费品,当地苹果消费增长潜力较小,大量进口中国鲜食苹果的市场潜力也会非常有限。

第三,国内供给角度,成本上涨导致比较优势丧失,成为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近年我国苹果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化肥等大量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投入,逐步成为高成本产业。我国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方式难以消化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同时,随着非农产业对资源竞争的加剧,国际农业物资价格的持续上涨也进一步造成国内生产成本上涨,生产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又会推动出口价格上涨,致使我国苹果生产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同时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对鲜食苹果的出口形成不利影响。总的来说,成本和价格上涨对苹果出口会产生负面影响。

整体而言,要素价格的全面持续上涨,即成本上涨推动出口价格上涨,使得出口竞争加剧,导致我国苹果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年下降,鲜食苹果出口市场拓展潜力受限,前景不容乐观。在果业竞争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应该持续关注、评估中国苹果产业的市场及贸易竞争态势变化,从保持竞争优势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并从综合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趋势方面进行研判,进一步开发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这是保证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McKenna M K L,Murray W E.Jungle Law in the Orchard:Comparing Globalization in the New Zealand and Chilean Apple Industries[J].Economic Geography,2002,78(4):495-514.

[2]庞守林,田志宏.中国苹果国际贸易结构比较分析与优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4(2):38-43.

[3]徐海晶,于冷.我国苹果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2):43-47.

[4]Soltesz,M.Tendencyes in the Apple Production of the World[J].Kertgazdasag-Horticulture,2007,39:76-85.

[5]张永良,侯铁珊.中国苹果出口竞争力评价及国际比较分析[J].中国物价,2007(2):34-37.

[6]刘婧,王征兵.我国苹果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与提升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08(3):86-87.

[7]陈晓钰, 霍学喜.中国鲜苹果出口增长特征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1(3):174-178.

[8]张兴,霍学喜.我国苹果出口贸易的决定因素[J].农业技术经济,2012(5):114-120.

[9]张复宏.中国苹果出口的贸易流向及其国际市场势力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10):77-83.

[10]孙佳佳,霍学喜.中国鲜苹果出口市场分析与苹果生产结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67.

作者:苏蓉 霍学喜

中国苹果出口贸易论文 篇2:

我国苹果出口贸易的特点及风险应对

摘 要:我國苹果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唯有扩大我国的苹果出口贸易,而现阶段我国苹果贸易的主要出口国家多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故本文从信用证实务出发,分析了苹果信用证特征及其背后的条款背景,进一步研究了我国苹果出口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关键词:苹果贸易;出口;信用证;风险应对;风险分析

1 我国苹果贸易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苹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苹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至今,我国苹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2013—2017年的五年时间,我国的苹果产量持续呈上涨势头,且每年苹果产量均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但在2018年,我国苹果产量大幅下滑,主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期间苹果主要产地遭受了严重霜冻,随后又遇到暴雨和冰雹等极端天气,部分产地受灾严重,苹果产量锐减。总体而言,近几年我国不断上涨的苹果产量,早已超过我国国内的苹果消费量,苹果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虽然我国苹果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甚至比世界第二的欧盟多出一倍有余,但出口量却落后于欧盟,仅居世界第二。出口比重远远落后欧盟,而且近年来该指标呈下降趋势。我国苹果平均出口单价虽有所提高,但仍低于美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一直以来无法解决的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阻碍我国苹果售价上涨,造成销售不畅。

目前我国苹果的销售仍主要依靠国内消费,相比我国的苹果产量,我国苹果出口量比重仍较低。2017年我国苹果出口量133万吨,为近几年最高值。但这与我国庞大的苹果产量相对比,仍然微不足道。为了鼓励苹果出口贸易继续发展,自2018年11月开始,我国苹果出口退税率从5%提升到10%。但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的苹果出口量从2018年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如图1所示)。原因在于俄罗斯和东南亚地区等主要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并且受价格接受水平和技术壁垒加严的影响,价格空间难于突破。长远来看,解决我国苹果产量过剩的根本途径唯有大力发展我国的苹果出口贸易,促进苹果产业国际化。

2019年我国共向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苹果,其中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占绝大多数,能够销往美国、欧盟及加拿大等传统苹果消费大国的数量有限。其中出口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3个国家的数量在10万吨以上,合计达40.88万吨,占我国出口苹果总量的42.10%;出口菲律宾、朝鲜和斯里兰卡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在1万~10万吨,合计达52.00万吨,占我国出口苹果总量的53.55%;出口其他国家合计占我国出口苹果总量的4.36%。其中,出口孟加拉国的数量最多,为17.61万吨,出口额1.52亿美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了18.82%和27.35%,占我国出口苹果总量与总额的比重分别达18.13%和12.20%(如图2所示)。而我国出口孟加拉国的苹果贸易多采用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故下文将着眼于苹果贸易中涉及的信用证条款特征进行分析。

2 苹果信用证条款特点

2.1 付款期限

付款期限一般为即期。苹果属于生鲜产品,金额一般较小,运输时效性较高,整个交易的流转周期较短,基本不涉及融资。

2.2 货物描述

(1)规定具体品种、大小和等级

信用证通常会在货物描述中规定苹果的具体品种、颜色、规格大小和品级等,对于包装细节也会进行较为具体的规定,比如规定每箱的重量。

(2)具体细节参照形式发票或合同

由于对苹果这种商品的要求项目较多,且每项要求很细,所以一般会在信用证中规定与基础贸易合同相关联,以确保出口商严格按照合同备货和发货。

(3)贸易一般属于CFR

苹果贸易一般由卖方负责运输,而保险一般由申请人在合同和信用证之外自行投保,因此需要受益人提前将装船细节通过邮件等方式提供给申请人,所以在信用证表面贸易术语一般显示为CFR,并在单据要求中另行要求装船通知。

2.3 单据要求

(1)要求提交放射性测试证书(RADIOACTIVITY TEST CERTIFICATE)。

由于苹果属于在自然界中生长的食用产品,因此有可能吸收到自然界中铯-137这种放射性元素,如果这个元素含量过高,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甚至致死,因此在无法确定苹果产地是否安全的情况下,要求提交放射性检测证书可以帮助进口商了解苹果的铯-137含量,以确保进口商品的安全。

(2)要求提交植物检验证明(PHYTOSANITARY CERTIFICATE)。

植物检验证是一种农产品贸易中常见的单据,主要作为出口国履行国际植检义务,防止国内危害较高的病、虫、杂草等传入国外。植检证明一般要求由国家农林部门或其他具有检疫资质的官方机构来出具。

(3)要求提交商品检验报告(TEST REPORT)。

检验报告需由权威机构出具,证实苹果表面的农药残留和福尔马林含量不高于相关标准。

2.4 附加条款

(1)规定运输温度

苹果的适宜运输温度是0~2℃,因此部分信用证会要求提单显示具体的运输温度。

(2)规定集装箱规格

苹果一般以箱为单位运输,对于一定数量的商品是可以确定具体空间的,因此有些信用证会具体规定集装箱的规格,以与装运货物的数量相匹配,比如40英尺柜(40GP)。

(3)孟加拉条款

由于我国出口苹果信用证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到孟加拉国,因此苹果信用证往往具有孟加拉信用证的一些独有特点,比如单据要求繁多复杂、要求单据上显示各类税号等信息、规定申请人投保并要求受益人提交装船通知等。

3 苹果贸易风险分析

3.1 结算风险

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苹果出口商,经常碰到信誉不佳的进口商和开证行,无视信用证和国际惯例,借故挑剔单据中的不符点进行无理拒付,严重削弱了信用证的付款保障功能,大大增加了出口单据被拒付的风险。我国苹果出口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孟加拉尤为典型,因为信用证条款复杂,经常挑剔单据不符点进行无理拒付,该国的某些开证行经常无视国际惯例,对交单行的往来报文不予回复,对于催收或催承报文置之不理,这种现象与孟加拉国的经济形势和贸易结构密切相关。该国企业经常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制成品出口欧美等地,待出口完成收汇后再在进口信用证项下付款,当出口方向收汇遇到问题,企业便有可能要求开证行恶意挑剔进口信用证项下交单的不符点,进行无理拒付。曾有一苹果交单业务,开证行以放射证出具方不符合信用证规定进行拒付,经分析,信用证条款并未明确放射证出具实体,因此属于无理拒付,交单行进行积极反驳并催收,不断给开证行施加压力,开证行迫于诸方压力,在扣除不符点费和电报费用后付款。

3.2 检验风险

苹果属于可食用的农作物,因此进口国多对这类商品有着较为严格和繁琐的检疫检验标准。除了上述信用证条款特征中提到的放射性测试证书、植物检验证明、商品检验报告等单据外,不同国家还有着符合自身国情的检验程序和标准。例如,孟加拉国对进口商品实施“装船前检验制度”(PSI),由与政府签约的国际商检机构,对输往孟加拉国的货物在装船前实施货值评估及散装状态检验(CKD或SKD检验),这对孟加拉国的进口贸易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某项检验报告签发不及时而影响清关进度。这些检验检疫制度的存在,均增加了我国苹果出口贸易的检验风险。

3.3 国别风险

我国苹果出口80%输往印尼、菲律宾、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的低端市场,这些传统市场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动荡、自然灾害频发,客观上制约着我国苹果的出口;但是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加深,国际贸易的银行和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孟加拉国是中国在南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苹果出口贸易中孟加拉国的市场占比较高,但是该国的外贸政策存在诸多不利于我国出口商的因素,例如货物滞港三个月(水果蔬菜45天)将被海关拍卖,买方具有优先购买权,拍卖收入将上缴国库。此外,2012年以来,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主要苹果进口国密集出台水果安全管理新规,限制中国苹果进入。俄罗斯、加拿大等高端市场也受到新冠疫情全球扩散的影响,我国苹果出口市场短期内不乐观。

3.4 市场风险

与其他大宗商品一样,苹果贸易也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汇率不稳定等市场风险,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局部地区冲突的影响下,进口国银行和企业还有可能产生资金流动性问题,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企业无法顺利收回款项。

此外,在国际市场层面,我国苹果出口企业缺乏竞争力。一方面,受我国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国内苹果出口企业众多,导致各企业呈散兵游勇态势,内部竞争严重,缺乏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我国苹果市场供过于求,且品种集中、口感风味单一,低端果占主导,品牌价值不明显,各企业经常以低价争取国外客户订单,进一步致使苹果出口利润微薄。究其根本,在于我国苹果加工机械化水平不高,苹果加工水平要比发达国家低20%,且加工量和商品化处理比率较低。在此种情形下,无疑使我国苹果出口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显得较为脆弱。

4 苹果贸易企业风险应对建议

苹果出口企业在贸易链条中处于明显的劣势端,这一方面由于初级的食品果蔬贸易行业本身的经济附加值低,难以获得可观利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苹果在贸易远洋运输过程中的易变质、难保存等自身缺陷,使其产品仓储成本高的同时,品质却难以保证,这也就为后续进口商变相降价埋下伏笔。与此同时由于苹果出口属于食品贸易行业,一般而言进口国当地的各类检验检疫要求严格、品类繁多。当进出口地产生贸易摩擦、变相限制本国进口时,苹果出口企业往往也首当其冲,在各类检疫检验标准变相升级加码下沦为贸易摩擦的牺牲者。

通过对苹果贸易若干特点的分析、总结以及对其在信用证结算的贸易方式下信用证条款的研究,联系当前我国的苹果出口贸易环境,我们对苹果出口企业提出以下风险应对的建议。

4.1 审慎研究来证条款,降低单证结算风险

出口商在按照合同备货发运、缮制单据之前需要认真研究分析收到的信用证条款,比如但不限于全面考虑下列情形。

(1)确认来证条款是否要求独立的第三方检疫检验机构或申请人指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相关的证明报告;如果有要求,出口商能否保证提交满足要求的证明报告等结算单据。

(2)确认是否能在信用证规定的最迟发运日前发运货物,以及是否能在信用证规定的最迟交单日前将结算单据提交兑用行的柜台。

(3)确认信用证规定的转运港、卸货港或目的地是否受到进口地诸如新冠疫情等特殊情形下管控措施的影响,能否正常驳船,是否有需要与进口商联系确定新的替代运输方式和运输路径。

(4)交单地点是否需要做修改,交单期或者信用证有效期是否通过改证来延展。

对上述出口商无法满足要求的信用证条款,须在交单前洽进口商和开证行改证,以降低后续的结算拒付风险。与此同时对于贸易对手国家或开证银行存在较高信誉风险的,必要时出口商可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目前我国在财税、金融、出口信保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帮扶外贸企业的政策,涉及国内多省市地区,并给予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的支持,补助一定数额的保费,关于此类政策细节苹果贸易商可咨询所在地商务部门或贸促机构。

4.2 关注进口国家(地区)检疫检验政策变化,主动规避贸易风险

以当前的情形为例,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世界主要国家的海关都对其清关和政策和进口货物的检疫检验环节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比如疫情爆发初期个别国家的海关要求中国出口商必须提供其产品未受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检疫证明文件等。考虑到食品果蔬出口的特殊性,出口企业必须与国外进口商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关注进口地的政策变化,做好有关的应对措施。

4.3 关注国际金融市场行情,防范外汇市场风险

对出口商而言,短期内人民币贬值利好出口,但诸如疫情、地震、恐怖袭击等“黑天鹅”事件引发的境外进口国货币贬值和经济衰退,将导致进口商或进口地银行的外汇流动性紧张和外汇储备不足,进而使消费需求下降、订单萎缩,后续可能出现付匯拖延、胁迫降价甚至毁约退单等情形。

4.4 提升产品品牌形象,拓展出口目标市场

我国苹果产量大、出口企业较多,但普遍缺乏差异化的竞争方式,没有特色产品和品牌,就出口地区来看出口苹果的大多数输往印尼、菲律宾、孟加拉等欠发达的南亚国家和地区,贸易结算方式也以信用证结算为主,不仅出口利润低而且这些地区的企业和银行信誉度普遍偏低,其国内物流效率偏低、清关手续繁琐、政策环境摇摆,严重制约了我国苹果出口贸易的发展。苹果出口企业应该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将出口目标市场拓展到更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也可以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更多其他新兴市场,通过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风险,提高利润。

参考文献

王田利.2019年苹果产销形势分析与建议[J].西北园艺,2019(04):40-41.

张放.2019年我国进出口苹果与梨鲜果统计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20,37(06):21-31.

姚心省,杨杰.我国苹果出口现状及未来趋势[J].中国果树,2019(03):110-112.

任碧峰.中国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9):8-15.

作者:陈瑞升 刘萃军 张治瑞 董南

中国苹果出口贸易论文 篇3:

刍议中国苹果产业现代化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苹果生产与市场的比较,认为中国苹果产业现代化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不同地区实现现代化速度也会有所不同。工业对农业的装备与支持力度、果农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完善是主要的影响因子,较高的果农文化素质是实现苹果产业现代化的基础。中国生产的苹果市场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主要在国内,但苹果外销却是现代化的拉动力。当前,种植业发展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是:(1)努力提高单产,而不是依靠扩大面积增产。(2)增加总产量中的鲜果销售比例,并促进加工产品多样化。(3)重视发展有机苹果生产。(4)尽量保持苹果单价大体稳定。

关键词:苹果;现代化;中国

我国苹果产业经过1985~1995年的快速发展,到2006年栽培面积达到190.0万hm2,产量2400万t,其中2大优势产区一黄土高原与渤海湾的面积与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7%和89%,2产区的出口鲜苹果与浓缩汁已占全国的90%与95%。我国苹果栽培面积、总产量、人均占有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并且仍有增加的趋势。因此,不能不引起各主要生产国关注,一些专门的研究报告也频频出现在有关刊物上。

农業现代化就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与装备农业,也就是农业工业化。形式可能多种多样,但都使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与科学技术转化率大大提高。总体上看,中国是一个生产大国,而不是一个强国,苹果产业的现代化远没有完成,例如出口加工品单一;冷藏与CA贮藏比例较低,冷链系统极不完备:贮前预冷基本没有实行:科学研究没有较大的突破;推广体系尚不够完备等等。

即便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产量,单产也只有世界平均产量的77%,出口单价只有世界均价的65%。这些差距反映了中国苹果产业现代化的紧迫性,我们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为苹果产业现代化提供参考意见。

1 对中国苹果产业现代化初步估计

1.1 现代化的实现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实现苹果产业的现代化要做的事情很多,认真分析,作者认为中国工业装备与支持农业力度的增强、果农素质的提高、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完善是最关键的因子。这3个问题解决。特别是果农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全实现的,这就决定了现代化的实现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1.2 国内各地区苹果产业现代化的实现不会同步

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同时又要以提高产品质量与单位面积效益为主要目标。各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与市场的发展并不平衡,所以实现现代化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不仅黄土高原与渤海湾有较大差异,而且这2大优势区内的次区域之间也有很多不同。这些差异都会影响现代化进程,以山东与陕西2省为代表列出2个优势区之间在农业气候、社会、市场一些方面的特点(表1)。各地区只能依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加速苹果产业现代化。

渤海湾地区苹果生产的自然条件也许稍逊于黄土高原,与黄土高原相比,渤海湾地区的非农业发展较快,农业劳动力转移也较多,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初步基础,例如山东金海公司建设的一体化苹果基地已超过2000 hm2。黄土高原地处中国内陆。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有的地方果农素质较低,在自愿条件下建立合作组织较为困难,如果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就会使现代化的步伐放慢。

1.3 关于苹果产业转移问题

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是一种规律。因此人们推断,渤海湾相对发达地区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可能带来农业萎缩,苹果产业向西部黄土高原转移的现象将会发生。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发生。我们已经看到东部与苹果产业有关的龙头企业已在西部立足,在西部产区收购鲜果进行出口贸易也屡见不鲜。

部分转移已经发生,转移加速。也有可能,从世界的经验看,这种转移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完全转移将不会发生,原因如下:1)从世界范围看,不论是人多地少(如日本、荷兰、以色列),还是地广人稀(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或是人口少人均拥有土地中等(法国、意大利)的国家都已实现苹果产业的现代化,并没有放弃苹果产业,而且具有相当的竞争力。2)转移的动力是低成本与高利润,黄土高原劳动力相对便宜,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果实品质相对较好,这是优势,但自然灾害较多,产地与多数目标市场或距出海口岸较远,则是不足。3)苹果产业的发展土地是根本,但土地是不能转移的,我们不能不承认。即使在渤海湾地区种植苹果仍是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经济效益的较好选择之一。

2 苹果产业的发展应该立足国内,积极走向世界

2.1 中国苹果市场不论现在或将来都主要在国内

2005年,中国苹果出口已居世界第一,达到82.4万t,已远远超过了原来的长期独居榜首的法国(77万t)。我们从历年的统计可以知道,世界对苹果需求总量是一个较缓慢变化的过程,年际间变化较小。大体维持在600万t左右,如果近几年中国出口量维持在90万t左右,也只占国内总产量2 400万t(2005年)的3.8%,这个数量已占世界总出口量15%,如果以国内总产量10%用于出口,则占世界总出口的40%,如果提高至20%,则占世界总出口量的80%。我们认为,出口量达到国内总产量的10%是困难的,达到总产量20%几乎不可能,更何况国外专家估计,2010年中国苹果产量可能达到3400万t,以此计算,10%的产量已占世界出口量的55%。中国苹果市场主要在国内。其依据为:1)中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23%的大国。至少20 a内数量仍呈增长趋势,生活水平处于不断提升阶段,当然对苹果(包括加工品)需求也会增加。2)南北半球鲜果供应有互补效应:土耳其、东欧诸国苹果生产增加与加入欧盟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竞争力,并抑制中国出口。3)所谓的“绿色壁垒”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4)国内对苹果商品性需求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有较大差异,使中国苹果竞争力降低。

2.2 苹果出口是产业现代化的最大拉动力

出口量与总产量的比例高低并不能完全表示苹果产业现代化的程度,但苹果出口,特别是向发达国家出口是拉动产业现代化的动力。要在国际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得不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优质安全的产业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操作管理体系(ChinaGAP),在贸易中建立健全中国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法规(SPS)。对外贸易也是了解世界市场、提高科研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5年中国的苹果出口,单价由371.7美元/t

提升至463美元/t,但仍低于发达国家,大体只及法国的60%,新西兰的65%。说明我国仍没有摆脱以低价取胜的基本状况。另一方面,我国目标市场仍以发展中国家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国家为主,如东南亚和俄罗斯。这种状况也许会持续相当长时间,不完全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短缺、逐步提高果农收入的要求,如何逐渐摆脱依靠低价提升世界市场占有率是一个较长时期的任务。

3 对中国苹果产业现代化过程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3.1 提高果农素质是实行现代化的基础

任何产业的竞争,最终都会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果农素质太低是苹果产业现代化最主要的瓶颈,丹麦85%的农民是大学毕业;实行精准农业较好的荷兰2005年各类农业院校的在校学生6万余人,相当于当年农业劳动力的29%:日本共有52所以农业为主的大学:在法国有继承权的小农场主在接受9 a基础教育后,要上5 a农业学校,再经过3 a实习,考察合格后才能获得农业经营权。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却能大幅增长的原因。如果仔细考查那些“农村能人”、较早致富的果农,或第一批进人流通领域的农民,不难发现他们多半在当地相对文化素质较高。虽然提高果农素质已引起国家的重视,但依然任重道远。

3.2 大力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横观世界上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不论其人均土地面积多少,都有不同形式的合作组织,共同特点是以农户经营为基础,农民自愿参加。联合经营,促进产业链延伸。增加获得更高利润的机会。

我国是世界上农户经营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有利果园标准化的管理,保证产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一致性:有利于与龙头企业对接,有利于产业的壮大。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合作组织法》体现了国家在资金与政策方面的强力支持。但截止到2005年底。农民合作组织仅占全国农户的10%左右。所以强化果农的合作意识。树立样板。探索适合不同条件下的组织形式。仍有待完成。

3.3 当前种植业发展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3.3.1 提高鲜果出售率与出口率少,加速加工产品多样化苹果加工对于种植业和市场都是不可缺少的,对栽培者来说鲜果的利润远比加工成浓缩汁高许多(表2)。特别是对于人均土地面积很少,劳动成本便宜的中国说来。增加国内外2个市场鲜果上市比率对提高果农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出口鲜果的单价是加工果的3.8~4.5倍,这里尚未计算加工业的利润,如果加工业获得50%利润,鲜果单价是加工果的6.1~7.3倍。

众所周知,世界上多数国家苹果浓缩汁的原料是等外果和伤残果。只要栽培苹果这种现象就会出现,浓缩汁工业存在有其必然性。作为果农,也应知道增加优质果的比率对自己更有利。

其实浓缩汁只是初级加工品,我们应大力开发速冻苹果、馅饼(apple pie)、苹果酒(cider)、果冻、膨化苹果及苹果微加工(light processing),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浓缩汁原料,一部分高品质的鲜食果也可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加工品。

3.3.2 努力提高单产,摆脱依靠增加面积提高产量的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苹果单位面积产量依然很低,只有法国、意大利或南非的1/3~1/2,居世界第39位。很多专家已认识到我国一定要摆脱那种仅仅依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思维模式。新栽苹果一定要重视精选苗木,提倡栽壮苗,要摆脱20世纪90年代那种栽后3~5 a仍不结果的局面。当前,先进国家(如荷兰)已做到当年栽树当年结果与四季定植。

3.3.3 重视有机果品的生产 近年来,中国苹果及其加工品屡屡受到以“质量安全”为由的绿色壁垒,其原因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制定了不利于我国食品出口的标准。但也要认识到。由于小生产方式限制了安全生产的推行,我国也存在着某些安全标准较低或更新较慢的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我们必须认识到食品安全是国内外2个市场的要求,在欧洲市场上有机食品往往是普通食品的3~4倍,有机果品生产可能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中国的果农应该把困难当作机遇,努力发展有机苹果生产,已经认证的果园要保持诚信,按要求去做,才能获得社会承认与更高经济效益。

3.3.4 保持草果价格的基本稳定 苹果供需不平衡与价格波动是市场条件下必然发生的现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热带、亚热带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对苹果的需求量增加,表明世界苹果市场依然看好,但这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年际间差异不会太大。水果是一种弹性较小的商品。每年供给量与需求量弹性都很小,因此苹果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从宏观上讲,苹果的发展与更新都应采用“小步快跑”的策略,以避免单价大幅下滑,吸取20世纪90年代曾出现的“果贱伤农”教训,请记住北美果农的一句谚语“苹果便宜,快栽苹果”,我国的果农常常是“苹果贵了就栽苹果”。统计的准确、信息交流的顺畅与保险政策的完善是保证苹果价格稳定的基本条件。

作者:李嘉瑞 邹养军 任小林

上一篇:市科协工作报告下一篇:公司上半年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