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得到了信息化的发展,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方法,能够完善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探究学习教学方法,指导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语文课堂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教学方法和形式,巧妙应用多媒体、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工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让学生能够完成语文知识的有效理解认识,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1:

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瓶颈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教学媒介不断更新升级,电子白板或类似教学器材普及率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标配,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的发展,不但不意味着教学变得容易,反而还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精修内功,将多媒体之“技”真正融入自己的教学之“道”,才能在课堂教学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高中语文;瓶颈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144

一、参考多,内化少

传统教学时代,因为可供参考的资源相对较少,逼迫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自搜集或查阅原始资料。同时,缺少展示工具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对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和重组,使其以更精练或更简易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这一过程既是传道授业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过程。但在技术发展的当下,网络上充斥着无数的教学参考资源,这些数量庞大的“第二手”资源,极大地降低了备课的难度。以课件制作为例,按传统教学时代的思维,课件的制作应是课堂准备的最后一步,其功能是将经过内化后的资源和内容变成技术化的成果,无论有无课件,对本课教学都已做到胸有成竹;然而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课件制作反而“后来居上”,成为第一步,部分教师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个或者数个课件,然后进行修改拼接,以此作为自己上课的最终版本,更有甚者,网上下载的版本,就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版本。备课从一个思考内化的过程,变成一个处理课件的过程。并且,由于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的展示功能,不少教师就直接将相关教学内容输入PPT,课堂上照本宣科即可。传统教学课堂中,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眼睛离不开备课本往往要被人诟病,认为其教学功底或能力不足,然而在新技术时代中,照着PPT念却成为常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退步。长此以往,教师不但难以在备课过程中获得自我的显著提升,还容易产生对教学的懈怠感和对PPT的依赖感,出现所谓“电子白板坏了就讲不好课”的情况,这对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二、展示多,交流少

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更多的趣味,能极大地调动课堂气氛。但我们始终要认识到,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不能喧宾夺主地成为课堂的主体。语文课程自身的特性,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方式丰富多彩,但花团锦簇的展示并不能全然取代学生和教师的自主性。以诗歌的朗读教学为例,不少教师选择利用课本自带的光盘或下载的名家朗读音频进行朗读指导,这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展示方式,但是当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选择用这种方式示范朗读时,我们也要看到这背后让人忧虑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主动的示范,不仅是引导学生的方式,也是展示教师魅力、促成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一次次或成功或失败的自我展示,语文教师不断完成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构建。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长大的新一代学生,相对于多媒体展示,教师有个性特点的亲身示范反而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教学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的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应该有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这些都不是技术手段可以取代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地被技术手段取代,那么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又该从何谈起呢?

三、使用多,原创少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呈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为教师打造更立体生动的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们也要警惕的是,便利的技术正在不知不觉地扼杀语文课堂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教师而言,教师习惯了参考或者下载网上的教学资源,最后修改形成的课件,看似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包含在PPT背后的深层的教学过程其实是别人的思考,看似是自己精心的设计,实则是落入他人的窠臼,多媒体技术这一“新瓶”里,装的却是别人的“旧酒”。如果习惯了每遇一新篇目,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去网上下个课件看看”,那最终丧失的,是教师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学生学习层面,高中语文课堂上,很多多媒体课件会选择将文本中创设的情境或虚构的人物以图片或者音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固然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语文课堂上,对文本的理解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也并不要求整齐划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寻找和发现属于自己的“哈姆莱特”,而不是给定一个样本让學生看见或者记住。

四、信息技术教学阻碍了师生对语言的推敲

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恰当用词,准确组织句子和段落的过程,古人贾岛在文字推敲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现今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使很多描述都可以通过演示直观、方便地表达,这就使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语言的组织与推敲,总以为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授知识,而在没有信息技术教学的时代,教师总会精心设计、深入思考如何用一句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个合适的比喻,一句有启发的笑话等等,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事实上比单纯的演示更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娜.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J].语文学刊,2013(18).

[2]季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13(3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柏小武(1972.2— ),男,汉族,甘肃临洮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作者:柏小武

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2:

立足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得到了信息化的发展,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方法,能够完善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探究学习教学方法,指导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语文课堂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教学方法和形式,巧妙应用多媒体、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工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让学生能够完成语文知识的有效理解认识,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前言: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实践教学的应用,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经验,造成信息化教学有形式化的问题,很多时候只有简单的书写板书的作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被利用。对于此,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优化教学的过程,以此让高中生可以在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准指导,能够获得综合性的成长和发展。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情境创设

语文课程教学需要让学生有人文情感的认识,这是知识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新课改下的教学难点。很多高中生没有生活经历,文化厚度也不高,所以在语文知识的理解中就容易陷入浅层阅读分析的情况,不能做人文情感的理解,对于其中的思想认知不够深刻。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都采取情境教学,将文字描述转变情境的感受,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也能让阅读理解中有情感上的认知思考。在情境创设中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用视频、图片的方式展示与知识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有具体的感受和感知,能够做情感和思想的阅读理解认识。

比如在《故都的秋》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在阅读中都将之作为一篇写景的文章,无法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文化。而简单地做背景说明,学生也很难完成文章中文化的理解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应用多媒体技术,用图片、视频来介绍郁达夫写出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能够建立历史认识,形成情感共鸣。这样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就能去探究文中的隐喻,体会作者的情感。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有更丰富的内容呈现,利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可以让情境体会与课文内容一致[1]。

二、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精准教学

在生本教育思想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开展精准教学,针对到学生的差异做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能够完成知识的理解认识,有学习能力、语言思维的发展。课堂精准教学开展的核心是了解学情,只有从学情出发才能保证教学的精准性[2]。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往年知识学习情况做数据分析,以此设计精准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比如在《离骚》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利用大数据分析以往学生在这篇诗词学习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难以理解的内容有哪些,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精准地开展知识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完成全面、正确的阅读理解。之后再依据大数据分析班级中学生阅读理解的情况,布置精准的作业内容,巩固知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应用互联网环境指导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保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但是高中生中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无法做深度学习理解[3]。对于此,教师需要应用互联网环境,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设置课前自主,组织课堂互动,让学生的深度学习始终得到教学指导,弥补能力上的不足,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赤壁赋》教学中,教师制作教学视频,以教学视频指导课前自主学习,明确阅读理解的目标,之后在课堂上则组织自主学习成果分享,设置归纳总结,让深度学习形成一个具体的过程。可以说互联网环境让课堂教学有了拉伸,突出了自主探究学习理解的过程,保证了深度学习的有效进行。

四、应用信息化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工具主要有电子交互白板、电子教室、教育软件等,这些教育工具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学生语文探究学习的成功感受,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电子交互白板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同时发言,在线上讨论区做语文知识的语言分析;电子教室可以让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实时开展,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做自主探究,利于转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教育软件则能让线上与线下语文教学结合,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自主学习当中。

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要以学生自主探究深度学习为主,保证教学过程与学习理解有机结合,把握课堂中知识理解的需求,在方法、方式、模式、效率上做完善,让语文知识学习理解能够得到完善,学生有全面发展。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要做教学反思,以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为依据作为依据,逐渐建立信息化高效课堂,让高中生能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有自主发展,养成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秦薇.融合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高中语文课堂[J].科幻画报,2021(03):103-104.

[2]于洋.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77-178.

[3]陈亚平.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结合策略[J].名師在线,2020(33):69-70.

作者:葛志春

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篇3:

高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探索

摘要:教育一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乎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跟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在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属于一门基础学科,更好的培养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提高高中语文德育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现状,接着阐述了高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最后就高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提出了一定的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整合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学科教学发展过程当中,改变了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和谐互动且开放的综合学习活动氛围;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综合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我国高中语文基础学科教学中,教师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打破了当前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师生、学生家长的青睐。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目前大部分教师仍将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大部分教师在语文课上没有为学生充分预留出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教学空间,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课堂互动,学生往往无法真正领略到语文的本质和灵魂。

2、拓展资料选择不当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材涉及的教学主体范围非常广泛,教学资源也非常多元化,以适应现代教学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然而,在利用和选择语文资源方面,仍有大量语文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艺术,不能根据语文课堂整体教学发展目标和语文教学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有效开展语文拓展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能力,但同时也占用了课堂活动和教学思维的多余空间。

二、高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1、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校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育相融合,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还可以适当拓展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教学知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化能力的水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

2、实现创新教学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对高中语文基础学科教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鉴于此,教师必须积极实施语文教学技术创新。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视频、音频、图片的形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并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教学互动,让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进度,降低学生以往学习语文时的难度,更好的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满足语文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实现创新性教学的发展需要。

三、高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

1、重视并加强教材的基础性作用

与信息教学技术相比,教材经过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具有更好的教学全面性和准确性。无论多媒体信息教学有什么教学优势,都不能取代传统教材。课堂教学还需要以与语文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为研究中心,突出其具体特点和教学规律。因此,在具體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仍需注重与教材内容的衔接,明确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应用信息教学技术,而不是将信息教学技术充分应用于所有课程教学内容中。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讲解中,为了让全班同学深刻理解林教头的形象,老师可以在语文课上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描述,引导全班同学掌握文章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微信公共平台,组织全班同学对林教头的形象进行讨论。总之,在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时,仍然需要注重与教材相符的内容,重视并充分发挥与教材相符的基础教学知识的作用。

2、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为目标

实际上,教学的最终和根本目的是真正地服务于学生,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大量的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促进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不能过多依赖信息技术,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各种逻辑思维和情感表达活动的创新体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和发展。所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将高中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是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也是实现创新模式教学的必然需要,还是加强学科联系的必然需要。鉴于此,在实际的整合中,加强教材的教学基础性作用,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汉东. 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8, 000(021):618.

[2]苏荣华.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9, 000(002):55.

作者:陈幼萍 刘攀

上一篇:银行个人工作总结范文范文2下一篇:地级市社保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