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制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代币法作为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强化手段,把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世界的规则应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代币法的形式比较简单,操作性强,便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代币制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代币制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1:

运用代币提升特殊儿童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近期代币已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涉及医疗、教育教学等,大量的事例可以证明代币体系对于学生课堂教学、教师行为问题等方面的干预,成效显著。本文将代币系统运用干预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学术论文和有关统计资料加以了总结和剖析,从代币系统的基本内涵、运用方案等方面做了介绍,表明代币系统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并因此总结、指出了代币实际运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代币;特殊教育;有效性

前言

過去的儿童素质教育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展示和智力发育,所以常规儿童素质教育并不接受特殊的学生。为使这种特殊的人群也能受到文化教育,因此国家教育部大力提倡了特殊校园的建立和发展,期望特殊的儿童能够从培智校园中进一步优化他们的综合素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先生就已经讲过,教育教学本质上就是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好的习性就会影响学习者的终身,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以优化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目标诉求。所以,素质教育也应当充分利用代币体系优化弱智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接下来,笔者将从促进特殊儿童形成合理的正误观、提高特殊学生对改变个人习惯的信心两个视角,仔细介绍了以代币制进行优化特殊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价值。

1代币的涵义

代币又名标记奖酬,是用象征的钞票、奖状、礼品等标记物品,作为以奖赏手段来强化人们良好行为的一个活动处理方式。代币制度是指一个用代币作为强化物品来实现的犯罪行为矫治程式。代币是代币制的主要载体,它通常是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换取物品的有价证券,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小卡子、铁牌等。目前,人们所使用的代币可以累积起来换取强化物品的塑料薄膜、五芒星、金属印章、指数点等,而作为代币所使用的则通常是有明确单位价值的物品。在行为训练的过程中,代币体系被当成一个中介物质,用一个对本身并不产生强化效果的物质的表现物品(如筹码、铜币、纸币等),让它与产生增强作用的一些刺激物(如食物、玩物、活动等)相联接,使这一个表现物品成为有强化能力的物质。在特殊教育中,代币体系也是一个心理干预方案。

2利用代币制实施特殊儿童行为的积极效果

2.1协助特殊儿童建立合理的正误价值观

因为智商严重受损,特殊儿童的做事往往是随心而发,同时也不熟悉现代社会的一般规律,因此不能建立正确的正误价值观。再加上父母总是过分怜惜自己的儿女,不舍得用法规来束缚学生,使得特殊儿童并不懂得一些行为习惯是好的,但有些习惯则是错误的。不过,在代币管理活动中,老师往往会在特殊学生做好事的时候给与相应的奖赏,而这个管理活动则能够直接使特殊学生明白做什么小事就能够得到奖赏,做什么小事就会招来老师指责,进而更自然地形成了合理的正误价值观,进而自觉优化了个性的行为。

2.2增强特殊儿童改变个人习惯的能力及决心

因为特殊儿童的智商已经受损,特殊学生也不能像一般的小学生一样,早早形成确定的学业努力目标,对外部社会反应迟缓,也很难认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特殊教育在自己人生发展路线上的积极影响。实际上,这也意味着缺乏确定人生努力志向,特殊学生往往无法在生活行为习惯中,维持长久的意志和信念,也往往因为不做事情、不感兴趣,而放弃或转变自身的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过,当代币制一般是以学生最热衷的事情或活动为奖励对象的,对心思单纯的特殊学生往往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得特殊学生主动地接受老师的生活习惯改善教育。为获得代币,特殊学生往往就会坚持着改变个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信念,一股脑儿地为获得代币而努力。这样一来,即使没有老师的督促和指导,特殊学生也可以有效矫治不好的行为习惯。

总体来看,老师运用代币优化特殊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更适合特殊儿童发展的智力特征,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裨益。因此,老师要全方位发展代币系统的启发、诱导和驱动等功能,以另一种哼优化的教育方式,使得特殊儿童能够进行更好的成长。

小学生可以在校园小商店选购一些小零食、小玩具等,从而起到奖励目的。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代币引发的某种行为习惯养成与教育改变任务、以代币鼓励特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与教育改变任务、以代币兑换提升特殊学校的效能感三种视角,分析教育改革要求以及怎样以代币制优化特色学校的教育行为。

3代币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3.1确定行为目标

所谓的确定目标就是指,对被锁定的人进行观察以及行为的了解,通过对话访谈的形式,可以判断要加以限制的目标行为。例如在课堂中,课堂纪律的相关活动就是目标行为,包括了哭闹行为、尖叫行为、走神、、砸椅子、擅自离开座位、未经老师同意就大声讲话、任意玩弄文具、造成噪声污染等等各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活动的目标行为,以及另外在课余活动、校外生活或是家庭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所出现的确定代币制的使用范围,教育与学习的过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因此在特殊教育中需要对班级管理以及特殊儿童进行案例的分析,这样能够增强一定的力度。因此,代币制贯彻于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教学、课余管理工作、生活活动的整个过程。

3.2确定代币的原则

一是,代币必须是马上就能够用到的物品或表征性强的物品。必要条件是让被训练者能够马上发现并获得,并且能够估算其价格。二是代币必须是学校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够很方便地发放,并且在良好情况发生时,学校能够及时给予强。三是代币必须是被训练者不能轻易复制,而且代币应该只在你建立的信息交换体系中可以用到,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也不宜和别的物品相混。在确定采用何种代币的时间,要充分考虑便于重复取材、能可重复使用和便于长期保存的优点,要充分考虑所用的代币数量和奖品比对学校的吸引力要小得多,不然学校宁可自身持有代币也不愿去兑换。

2.3确定代币

代币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两种层次:一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代币系统的运用;第二就是老师可以合理的利用代币系统与特殊儿童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能够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距离,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关于儿童喜欢的案例,如美食节在黑板上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还需要挑选敲打不响、不方便转动的过完塑的圆图片。因此可见,挑选的辅币也必须要遵循确定代币的原理。

2.4建立代币交换系统

在政府干预实践中建立辅币兑换体系,主要包含了行为辅币价值表和辅币兑换选择表。行为辅币价值表为政府规定的在被试发生期望事件后,可获得一定比例辅币的规定体系。辅币兑换选择表为被试达到相应金额辅币值后可兑换奖励的规定。在不同的干预阶段,兑换奖励所需要的辅币数量也有所不同。代币兑换系统建立后,在实施干预前会同被试说明兑换规则,并告诉被试以后都将以此规则实施,嘱其必须严格遵守兑换系统规则完成代币的兑换工作。在二者的形成过程中,它都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交换意识"。

4代币制在特种教育学校课程中的关注事项

代币体系在当前实践成效很显著,但也面临着若干问题。①代币体系还存在操作性方面比较难把控的不足,往往会影响到实际实践结果。②代币体系作为一个积极的精神外化产物,需要学校把传统的口头教育激励方式物质化、具体化,学生才可以直观感受。③代币体系构成教育系统,很需要对学生加以统筹设计和精细管理,如果其管理让学生形成混淆感觉,从而不利预期行为的形成。所以,代币体系的实际运用很需要学校统筹设计,需要各科教师的协调指导与研讨,代币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能够增加代币体系的重要地位与积极效果。还有在代币体系使用过程中,学校必须把代币物质数量和精神化奖励方式完美融合起来,使其更加适应于目前特殊孩子的心智能力和知识水平。比如在干预年龄大一点的特殊孩子时,就应当以内化、自发为主,同时也能够运用在不同课程、日常学校生活中,以及家庭日常生活管理中。

5总结

经过分析,对代币在特殊儿童学生课堂上正面行为培养中的探索与运用,发现了代币的实际运用中,无论是在学生正面行为目标的确立上,还是在强化物的选用,亦抑或是在整个信息交换系统的建立上,都一定要根据班级常规所建立的实际要求,以及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和动态调节,唯有这样活用的代币教学法才能切实地为特殊儿童学生教学高效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婧婧. 代币制在低年级聋生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19(4):1.

作者:毛惠慧

代币制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2:

代币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代币法作为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强化手段,把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世界的规则应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代币法的形式比较简单,操作性强,便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独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代币法;小学英语教学;应用

一、前言

笔者以外聘教师身份担任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的英语任课教师。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很有兴趣也很认真,但是,因为毕竟是儿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不能按时按量完成英语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意志力差,受到挫折容易放弃学习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都会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阻碍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更会为将来的英语学习带来麻烦。于是,再三考虑下,决定引入代币法。代币法作为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强化手段,把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世界的规则应用到教學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它的形式比较简单,操作性强,便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独特的教学方法。

“代币法”的基本原理是强化原理。它是以一种物品或一个符号等作为代币物充当条件强化物,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所期待的某种行为而获得代币物,或因为某种不良行为而失去代币物,然后再用代币物去换取其他奖励。代币物的选择需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的特点,而用其所换取的奖励物则需要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增强或避免某种行为发生的目的。代币法以逐渐培养儿童抗拒诱惑和延迟满足感的意志品质为切入点,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表现为最终目的。[1]

二、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使用某一种研究方法,而是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首先,对每个年级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还有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抽样访谈,询问喜欢什么样的强化物,都哪些行为哪些环节需要采用代币法。代币的点数定在多大范围可以接受等等。同时,为了确切的了解学生们的想法,专门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其中的一个班级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反馈。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课堂反应还有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检测代币法的成效。

三、代币实施步骤

1.制定规矩。首先,一级代币物是分数,从课堂参与,课堂纪律,作业完成,听写,目标测试和学探诊得分来计算点数,如下:课堂参与一次,可得1分;课堂纪律分组,表现好的小组,每位组员均能得到1—10分;作业得到A可得2分,B得到1分。作业前十名上交者完成可得奖励分。听写全对奖励100分,目标测试和学探诊考多少分就得相应的分数。如果有不好的表现,则扣除其相应分数。

2.设计二级代币物。一级代币物所得的分数,可以换取二级代币物(小奖品),打印出来并张贴在教室,形成刺激。如:300代币可以“给家长打表扬电话一次”或兑换一支自动笔、500代币可以“免写一次作业”或兑换一把手工剪刀、800代币可以把“英语课光盘带回家一晚”或兑换卷笔刀、1000代币可以“免背课文一篇”或兑换其他小物品等等。

四、结果与讨论

笔者刚接手其中三年级某班学生的时候,觉得这个班级的英语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作业总是收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实施了代币法以后,通过观察法和行为比较法,看到同学们有了明显的改善,课堂上,同学们开始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积极按时的上交。迟交作业率由17人,降至5人。

与此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份有关代币的调查问卷,结果反映,大多数学生对“代币法”是感兴趣的,而且他们会为了获得奖励代币物而敦促自己努力学习英语知识。有了“代币法”,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参与的欲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也会逐渐攀升,因而67.9%的学生在考试后觉得这种方法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此外,71.4%的学生喜欢教师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见,把“代币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有利于师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为了验证代币法强化下的学习效果,笔者选取两个班级,把实施代币前的目标测试成绩和实施代币后的目标测试成绩做了对比。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代币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五、总结与建议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把“代币法”作为刺激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强化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寓学于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并能强化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其课后的表现,帮助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但是,代币法仍存在一些局限。如下:1.组织及实施代币法的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每周,每个月做汇总的时候,总是花费很大体力和精力,购买二级强化物需要一定的费用;2.二级代币物过于精美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使用代币法建立起来的良好行为不能很好的迁移到自然情景中去。4.有可能“激励”出“模型化”、“功利性”学生。学生会因为渴望获得高分而刻意表现目标行为,没有强化则忽视某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变得功利。

所以,在运用代币法时,首先,要非常谨慎的选择强化物。其次,发放或者扣减代币的场所要认真的选择。再者,要尽可能及时发放。同时,要尽量设置多元化的强化物,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增设后援强化物。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增加退出机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符合目标行为后,应考虑让这些目标行为退出奖惩系统表,并针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推出新的适当的目标行为。[2]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任红亮.论“代币制”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2).

[2]吕兴祥.中小学运用代币制的利与弊[J].中小学管理,2013,(11).

作者:娄文聪

代币制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3:

无痕德育,让每个生命都成为一本好书

著名作家南航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男人是汉书,老人是史书,军人是兵书……,让我们用心血为墨写好自己,因为我们的印数都只一册,因此每个人都是绝无仅有的孤本珍籍!”

书,林林总总,形色各异,内涵不一;人,亦如此。在实验小学教育者的眼中,每个孩子也都是一本写满真诚、善良和纯净的童话书,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故事。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读懂孩子这本书,还要想尽办法去挖掘其埋藏在底层的物质,竭尽所能为学生生命之书的书写增厚添色。

2013年,受国外学校评价中的“代币制”的启发,以奖章激励体系为原型,学校全面推行“争章兑换”的学生评价方式。小到“走路靠右行”、“餐盘不剩饭”,大到“体育竞技”、“创新发明”等,每一处细节教育都被设定了相应的奖章,变“一尺量”为“五项全能”, 设计了“文明美”、“学习美”、“健康美”、“实践美”、“才艺美”五大类数十种小奖章,教师根据情况奖励不同的奖章鼓励学生,学生每集齐10张奖章后,便可得到学校的“兑换章”,凭章进入“shopping屋”兑换心仪的奖品。这一评价体系的设立,有效的克服了以往评价“三分钟热度”、“学生持续动力不足”的困难。

一、“shopping”屋,让学生于“无痕”中“习惯成自然”。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如果说在小学阶段,最难的教育是什么?十人中有九人会回答“习惯养成教育”。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限制,养成教育属于“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即便想尽办法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每日通报”,可学生依然是“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尤其因为年龄特点,想让学生把刚刚培养成形的习惯加以保持,对他们而言更是“难如登天”。“shopping”屋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我们借助“shopping屋兑换章”对学生的吸引,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好的习惯,以“奖章”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9月份学校将训练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为作为习惯养成重点,就会格外发放一批“走路美”的小奖章,还有诸如“节约章”、“美字章”、“美言章”等,都以“shopping屋”为“能量站”,吸引学生为了积攒足够的奖章,去努力、去不断的重复规定习惯。化被动为主动,化强迫训练为主动执行,在一个又一个21天的重复中,习惯逐渐被变成了一种“自然”。

二、“shopping”屋,让学生于“无痕”中提升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虽然情感可以由众多的主题活动去渗透、引领、培养,可如何让情感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让学生由学校外在控制的情感点燃变成自身的渴求?我们将这份情感的吸引点放在了“shopping屋”的奖品设置上。

比如我们认为“爱祖国,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祖国”,所以“shopping屋”里特意为学生准备了“中国地图”这一奖品,其意义在于通过学生的动手拼摆,自然而然的了解祖国的疆域,认识自己的祖国;还有“护卫舰”等3D拼图,学生在动手拼搭中,了解国防科技,引发创新意识;奖品“绿色植物小盆栽”,让学生亲近绿色、爱惜绿色。同时,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接受这种“无痕”的教育,学校还特别推出“凡是作品拼搭、种植等动手操作成功者,‘shopping屋’半价回收”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鼓动下,许多学生主动的加入到“动手大军”中,爱国主义等情感教育于“无痕”中内化于心。

三、“shopping”屋,于“无痕”中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校最美的特色。

步入shopping屋,你会发现一处不一样的区域设置,那就是“作品风景线”即学生作品专区。很久以来我们就发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书法、文学等特长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创作了大批诸如国画、书法、自编书等优秀作品,可这些优秀作品的生命力似乎只局限在完成的那一刻,作品一旦完成,它所承載的教育使命也随之终止,最终的去处要么是被学生拿回家,要么是放在学校展室。如何改变这些学生作品的结局?让它们在精彩自己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人受益?学校大胆创新,将学生作品引进“shopping”屋,将其摆上货架,成为可供学生兑换的商品。从“作品”到“商品”,一字之差,却激发了学生巨大的热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境界,也是愿景。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这“无痕”的德育教育中,让学生在“知书达礼、美行成习”的氛围里,启蒙思想,解锁心灵,“做最美的自己”;我们将倾心施教,用智慧,同学生一起与美丽相约,为成长助力,让每个生命都能成为一本独具魅力的、最美的书卷!

作者:宋丽

上一篇:区经贸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县职业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