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机械化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农业机械化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绿色农业机械化论文 篇1:

绿色农业理念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系及结合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要求被提出,需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从而加快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有机、环保、无公害农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目前市场上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量很少。因此,需将绿色农业理念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相结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1绿色农业理念与农业机械化概述

1.1绿色农业理念

绿色农业理念是从农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修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被提出的。绿色农业理念要求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农业理念主要解决了农产品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市场中的农产品与人们所需求的农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因此,需发展绿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满足市场上对绿色农产品与日俱增的需求。

1.2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合适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的统一化,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过程。农业机械化贯穿农产品种植、养护、收获、加工的各个阶段,推行农业机械化主要在于提升农业劳动效率,减少农民体力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种植成本,增加农业种植收益。当前还将农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结合起来,获得生产信息,提升农业生产决策的精准度,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溯源信息,提升产品附加值[1]。

2绿色农业理念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系

2.1推行绿色农业理念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绿色农业要求在农业生产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及农业生产资料资源的充分利用。例如在降低农业生产碳排放量时,可采用水稻间歇灌溉技术控制甲烷排放量,提高肥效;设计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模式,畜禽废弃物可以作为各类作物(包括畜禽饲料原料)的种植基肥,通过设计合理的资源循环体系,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最大化,不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上述这些农业措施对当前农业机械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农业机械多样化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发展从代替人工体力劳动向协调农业资源利用这一方向转变,加速农业机械产业机构升级[2]。

2.2兩者与农产品供需的紧密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市场上大多供给的是低质或普通农产品,优质农产品供给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绿色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效益远远大于低质或普通农产品,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量会减少,更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绿色农业理念是从农业需求端衍生的,农业机械化则推动了农业供给端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农业经济附加值较低,农业生产较为分散,各类生产资料投入大,农产品收益较低,造成各类资源的浪费。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能够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统一采用机械化进行农业生产,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规范了农业种植模式,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统一化[3]。

2.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速了绿色农业理念落实

农业生产通过利用各种农业机械解放了劳动力,机械高精度作业可快速高效完成相关工作,准确把握肥料施洒、农药用量、灌溉用水量等,在节约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避免了对土地的进一步污染,提高了农民对绿色农业理念的接受度。通过推广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的开展,可实现农业土地集中管理,有利于绿色农业理念的落实。绿色农业的高效开展需要农业生产达到一定规模,规模化生产能极大节约各类资源,同时使各生产环节成本效益最大化。

3绿色农业理念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结合优势

3.1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使用机械代替人工劳动,将土地资源整合,规模开展机械化作业(种植、施肥、灌溉、监测、防护、深加工),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绿色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结合发展,能最大程度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节约生产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机械化生产来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优质农产品产量,增加农业收益[4]。

3.2促进农业机械的创新发展

农业机械设计时融入绿色农业理念,能促进农机创新多样化,在设计农业机械时注重能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节约农业生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绿色农业理念的推行,农业生产中对农业机械的要求日益增加,由于添置各类单一功能的农业机械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农业机械将很可能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将使农业生产更便捷。另外,当前农业机械侧重于代替体力劳动,绿色农业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标准的严格要求亟待满足,这需要在农业机械研发中结合互联网、物联网,通过监测、传递、分析农产品生长、成熟等信息,来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绿色农业理念可以加速农业机械朝信息化方向发展,农机信息化能够提供农产品信息,帮助农业生产人员及时做出各种决策,有利于统筹调度各类资源,应对农业生产突发情况[5]。

3.3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

绿色农业理念中保护生态环境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保护农业生产环境需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同时要通过轮耕保持土壤肥力,加强对种植区域的监管来保护土地不受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能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提升农产品产量。绿色农业理念的推行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能从种植环境、种植方式和规模、病虫害防治、土壤污染防范、产品品质等方面保障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满足日益增长的有机农产品需求,促进绿色有机农产品行业的蓬勃发展。与互联网、物联网结合的农业机械能通过提供农产品各类信息,有利于农产品有机认证,方便消费者溯源,进一步开拓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常江雪,白学峰,鲁植雄.中国农业机械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2):213-220,226.

[2]何得生.新常态下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9):29-30.

[3]李琼.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协调路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6):70.

[4]杨平,张加松.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绿色发展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8(10):6.

[5]王发明.精确农业环境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J].时代农机,2018,45(8):55.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宋移峰)

绿色农业机械化论文 篇2:

农业农村部: 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

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

《规划》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时期。“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为迫切的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规划》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政策扶持、市场主导,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進,强化支持发展政策举措,着力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积极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绿色农业机械化论文 篇3:

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标志,农业现代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动力和基础,推进二者协调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要以推进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分阶段实现农业机械化;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机械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以培养创新型综合性复合人才为重点,实施农业机械化人才战略。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

(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标志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农产品品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为农产品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是首先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二)农业现代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动力和基础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生产手段要实现工厂化、信息化、自动化,农产品要实现标准化、无公害化,农民要实现职业化。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农业科技的现代化。我们现在进行着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的科技革命。今后,还必须在高新技术基础上创立更加先进的新型农业。在这一个过程中,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为农业机械化提供动力和基础。

(三)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能力是整个农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常规式的现代农业就会陷入困境之中。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投入水平较低,经营粗放,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5,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3,人均农业总产值只有发达国家的1/4。在这种形势下,只有从我国的国情需要出发,把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放在突出地位,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协调发展,才能顺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现实判断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出于实际应用的考虑,我们在研究、设计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考虑了如下因素:(1)在科学的基础上,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应用水平;(2)指标体系应能体现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3)评价标准和方法要有统一尺度;(4)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系统的总体特征,符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内涵,同时又要避免指标之间信息的重叠;(5)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性与稳定性。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时空差异大,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将这些因素大致分为三类:作业水平、综合效益和保障能力。我们所得到的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总体评价

本研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408.1——2007《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系列标准,采用加权指数综合评分法,给出3个一级指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B1、农业机械化保障能力B2、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B3)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A的计算公式为:

B1=0.4D1+0.3D2+0.3D3

B2=0.3×D4D4C+D5D5C×100+0.4D6

式中:D4C為农业劳均农机原值参照值,单位为元/人;

D5C为单位面积农机动力参照值,单位为Kw/hm2。

B3=0.25×D7D7C+D8D8C+D9D9C+1-D100.8×100

式中:D7,D8,D9实际值大于参照值时,按参照值计算;

D1020%时,达标程度为100%;

D10〉20%时,达标程度按1-D100.8×100%计算;

D7C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参照值,单位为元/人;

D8C为农业劳均播种面积参照值,单位为Kw/hm2;

D9C为农机原值利润率参照值,单位为%。

A=0.5B1+0.25B2+0.25B3

将各单项指标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综合评价指数。通过表1可以看出,2006—2008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由40.77上升到46.03,有了较大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进入一个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发展新阶段。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农业经营组织购买与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使农机结构与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的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以及土地规模经营都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调整、转移和开展,使得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综合保障能力和效益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提高。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但是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表1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综合评价值

年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业机械化保障能力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200620072008

39.2942.3644.97

35.1536.9038.93

49.3453.0955.24

40.7743.7346.03

三、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发展。2006—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为3 587元、4 140元、4 761元,呈现渐增的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相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销售价格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农民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而农民合伙购买农机或者委托农机中介组织雇佣农机进行联合生产作业又必须以农村合作组织职能的高度发展和完善为前提,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尚没有得到适度发展。虽然从长远来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的前期投入问题如何解决,是农业机械化大发展首先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2.耕地经营规模小是制约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因素。农户家庭耕地经营规模相对狭小是影响我国农村土地规模生产的重要瓶颈。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农业生产很难实现标准化,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然在很多地方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美国、日本的机械化发展历程表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是以农村劳动力的相对稀缺为前提。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面临着就业岗位总量绝对少于劳动力总量和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我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仍然持续大量过剩,或者说劳动力与资本对比的结果为资本稀缺,使得采用机器和其他科学技术相对显得昂贵,必然阻碍机器和其他科技在我国的推广使用。

4.农机服务社会化水平和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约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的供应、修理与技术服务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是农业机械化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我国尚未构建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农机服务社会化水平低,农业机械的生产者与广大使用者之间无法顺利对接,导致机械使用成本增加,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难以涉足专业技术领域,从而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四、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1.以推进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分阶段实现农业机械化。从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采取分阶段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小麦、玉米、水稻的收获机械化问题是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瓶颈”和重大制约因素。小麦主产区以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突出解决小麦机收问题。玉米主产区重点解决机械收获,以及青贮玉米联合收获和青贮加工机械化;水稻主产区重点解决机械收获和机械插秧。以加快收获机械化为突破口,以推进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全面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2.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机械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要把加快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支柱产业。围绕生猪和家禽生产的规模化,大力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对饲料加工、玉米青贮及收获、秸秆制粒制块加工机械、机械化集中挤奶设备以及畜禽废弃物综合加工设备加大研发力度,走节约型、环保型畜牧机械化之路。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小麦、玉米和水稻,推广高效节能干燥技术。围绕各种经济作物,以及其他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制成品的工业附加值,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

3.以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装备水平。要稳步推进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构建起以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农机生产、流通企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功能齐全的农机推广服务网络。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大力研发精确农业机械、智能化机械,自动化机械,不断提升高新技术在农业装备上的应用水平,率先实现高新技术在农机产品研发上的突破,加快实现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新研究技术含量高的保持性耕作配套机具,通过少耕免耕,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实现秸秆合理还田和有效地表覆盖,全面改善土壤生态条件,控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實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节水、节药、节能、节材的农机化技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效益。积极开展农机科技入户工作,大力发展农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鉴定。鼓励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等建立农机推广应用示范点,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鼓励支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农机技术推广服务。

4.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以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为核心,完善运行机制,按照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集体与个人谁投资谁持股的原则,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如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机股份合作公司、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利用率。鼓励、支持、引导农机大户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发挥其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农机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承包作业,订单作业,电话预约作业等服务方式。强化农机销售批发市场建设,打造名牌市场,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繁荣农机流通市场。强化信息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全国、省、市、县四级农机信息互联网络,构筑农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农机作业需求、产品供应、维修服务等市场信息,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5.以培养创新型综合性复合人才为重点,实施农业机械化人才战略。加强农机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培训教学基础设施和手段,增强农机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能力。加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重视农业工程等专业的学科建设,改革教育方法,改进教材内容,把创新型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农业机械化人才战略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敏丽,白人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2):167—170.

[2]杨敏丽,白人朴,刘敏,涂志强.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7):68—72.

[3]王利民,钱生越,杨建平,凌小燕.论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中国农机化,2003,(3):9—11.

[4]李岳峰,刘汶.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518—521.

[5]李兴国.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6,(6):4—6.

责任编辑:伊 人

作者:罗小锋 刘清民

上一篇:法制建设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和谐保险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