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对于我国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族文化和陶艺的相互融合,既是现代文明的表现,也是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陶艺作为工艺美术之一,既是民族艺术,同时也和民族文化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中职陶艺艺术设计课程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篇1:

萨克斯与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

摘 要: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壮大,基于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我国开始不断引进国外的艺术文化。萨克斯,是一种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完美结合的西洋乐器,在流入到我国之后,经过艰难的发展历程,终于被我国音乐家及群众所接受,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有效融合,对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萨克斯的简单介绍,了解萨克斯在我国发展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分析萨克斯对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且针对萨克斯与我国文化产业的融合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萨克斯;民族文化产业;有效融合

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經历了漫长的历程,作为来自于国外的西洋乐器,其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艰难,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逐渐接受了这一西洋乐器,开启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之路,萨克斯开始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从稚嫩的枝芽发展成结实的树干,开花结果到硕果累累,深受人们的喜爱。萨克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非常流行,对中国的民族文化产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充分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历史缩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萨克斯的简单概述

萨克斯由道夫·萨克斯研制而成,始源于1840年的欧洲,在萨克斯发明之后,迅速地得到法国音乐界的喜爱。萨克斯所发出的音乐处于木管乐器和金属乐器之间,其声音同时具备金属乐器的明亮又具备木管乐器的轻柔唯美。萨克斯的外观漂亮,非常精致,音色迷人,其演奏声音使人回味无穷,荡气回肠,是一种既古典又时尚的经典乐器,可以适用于多种音乐类型。萨克斯的问世受到许多音乐家的认可,萨克斯是由单簧管逐渐演变而来,在使用萨克斯演奏时,低音浑厚深沉,中音高贵优雅,高音婉转嘹亮。通过萨克斯的演奏,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缓解人们生活及工作中的压力。

自19世纪以来,法国政府正式把萨克斯列入到军乐队,促进了萨克斯在古典演奏中的发展与应用。音乐文化的发展主要要依托当时的经济环境,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自从爵士乐的产生,以爵士乐为基础的萨克斯演奏,更加促进了萨克斯的发展逐渐多元化。我国许多演奏家在努力地研究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相融合,使得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稳定且完善。

二、萨克斯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自萨克斯流传到我国之后,其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在我国的艺术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艺术价值。

1.普遍受到人们认可。目前,萨克斯已经运用在军乐队中,艺术魅力彰显无遗,萨克斯音乐受到人们一致的爱好和好评,国内许多音乐家都比较支持萨克斯在国内的流传与发展,萨克斯在爵士乐中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世界上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萨克斯,被萨克斯完美的外观以及悠扬的旋律所吸引。当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已经开展萨克斯专业,充分地体现了萨克斯在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的价值所在。

2.从作品方面体现艺术价值。《回家》这首世界萨克斯名曲,是萨克斯曲目中经典的代表,清亮优雅的旋律在国内迅速地流行起来。由于受到旋律的渲染,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萨克斯,《西班牙主题与变奏》《原创主题幻想曲》等曲目的流传,情感饱满,非常具有感染力,通过萨克斯作品的不断推广,充分体现了萨克斯的艺术价值。

3.在娱乐性方面价值的体现。萨克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其社会影响力也比较强,萨克斯乐曲也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起来,尤其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萨克斯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最热门的乐器之一。萨克斯的演奏在娱乐场所、酒吧以及夜店中普遍运用,声音宛转悠扬,发挥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艺术与发展的角度看,萨克斯除了要进一步拓展娱乐市场外,还要承担起自身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承载着艺术的传承,要充分体现出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使萨克斯艺术在我国健康稳定地发展与传播。

4.教学方面的价值。在我国,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萨克斯,除了高校以及艺术院校开展萨克斯教学专业以外,各种规模的培训班逐渐兴起,为萨克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人们在学习萨克斯的同时,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缩小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从爱好或是专业方面来讲,萨克斯教学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艺术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充分体现出萨克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三、萨克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

自19世纪30年代,萨克斯正式引进中国。刚进入我国之后,由于当时国家初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以及国家发展状况不佳等多方面原因,不能够接受新鲜的音乐元素,萨克斯的发展遭到排斥,经过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地接受了萨克斯这一西洋乐器,体验到了萨克斯的优美旋律,渐渐地喜爱上萨克斯,萨克斯在中国开始流传开来。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中,也逐渐地融入了萨克斯的元素,许多国外的演奏家来到我国进行演奏表演,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萨克斯的完美体现让人们折服、陶醉在完美的音乐中,从而使萨克斯得以长远的发展,我国音乐家对萨克斯的演奏体现出了人们对萨克斯的肯定。目前我国已经自行生产萨克斯,在技术上不断完善,艺术上不断创新,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萨克斯在中国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有效结合,使我国民族文化向世界发展,带动着我国全民经济的提高,所以萨克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人们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属性的探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达成共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比较好,其中,音像、娱乐、影视以及演出等行业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许多文化产业正在向着市场化方向进展,我国国内的企业也在以各种方式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的支柱,与城市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国媒体管理体制在不断地创新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发展体制。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历程中提出来的,人民群众的需求与选择包含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体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国意识形态及文化建设的传统和模式,其文化体制的试点改革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文化力量的格局与文化生产力的形态。

五、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之间的有效融合

萨克斯在传入我国以后,给我国音乐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非常迅速地融入到了我国的音乐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著名的民族乐曲已经被改变成为萨克斯曲,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国外的音乐家也在时刻关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时我国的音乐家也在学习与研究国外的音乐艺术,在互相学习中,体验音乐的精华。音乐本无国界,我国音乐家们通过对西方音乐的借鉴,对自身的艺术创新进行改革,萨克斯这种乐器能够被人们所接受,除了外形的美观,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通过萨克斯的演奏可以心情愉悦,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许多中国的演奏家把我国民族特色的曲目改编成萨克斯曲,充分发挥中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有效地把中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的形式完美地体现出来,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统一,通过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相结合,在音乐的编排,形式的改革方面进行研究,促使薩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茉莉花》中萨克斯的质感光可照人,铜味十足,回味无穷的音效性毫无保留地再现出来,一种真实感直冲而来,美丽、清秀、无杂的超空间立体感,尤其是里面的莎鼓和金锤等重金属的敲击声,萨克斯本身的声音悠扬清亮,把乐曲中缥缈缠绵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音质柔和不显刺耳,急剧富有穿透力。《茉莉花》自古以来一直流行于全国,有各种各样的版本,通过《茉莉花》改编为萨克斯曲,完美地把中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其中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为广泛,比较具有代表性,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表现了男女之间淳朴柔美的感情。180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出来,所以《茉莉花》是以出版物的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我国北京奥运会申办时,张艺谋导演在导致申奥、申博的宣传片中,也用《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背景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隆重揭晓,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在《茉莉花》的乐声中,委婉中带着刚劲,在细腻中蕴含着激情,飘动中包含着坚定,在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中国的古老文化正在向世界传播,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有效融合,中国民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与西方文化柔和的特点,二者能够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我国宽阔的胸怀与对艺术的追求,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长处。萨克斯的流传,只有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力。所以,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中,与多种音乐形式相结合,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也待于进一步扩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熊康.浅析萨克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6,(13).

[2] 李.萨克斯的多元艺术属性与艺术价值探析[J].音乐时空,2014,(12).

[3] 金永星.浅析多元艺术属性的萨克斯艺术及其价值[J].戏剧之家,2015,(22).

[4] 陈骏.萨克斯管在爵士乐中演奏风格的构架和实践[J].艺术科技,2015,(4).

[责任编辑 吴高君]

作者:沙勇

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篇2:

民族文化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影响

【摘 要】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对于我国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族文化和陶艺的相互融合,既是现代文明的表现,也是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陶艺作为工艺美术之一,既是民族艺术,同时也和民族文化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中职陶艺艺术设计课程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笔者从研究民族文化对我国中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入手,重点分析民族文化对于我国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民族文化;中职院校;陶艺设计专业;教学方式

引 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国家中职陶艺教育也要进行有效地调整,以此适应陶瓷产业得实际发展规律要求。从我国成立陶艺委员会后,明确了陶瓷艺术的学术地位。国家部分中职院校更加重视陶艺设计专业。中职院校在设立陶艺设计专业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普及民族文化的特点,明确民族文化对于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加大研究力度,探讨民族文化为我国中职陶瓷艺术教育所带来的影响。

一、民族文化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民族文化和陶瓷艺术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陶瓷艺术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世态人情、社会生活等,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审美价值、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情趣。

1、民族文化对现代陶瓷艺术的重要性

中国地域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民族文化体现的是中国上下文千多年的文化经验,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劳动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寄托,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将民族文化表现出来,尤其是陶瓷艺术[1]。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精神价值,反映的是我国民族的美好品德与性格。陶艺设计作品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利用陶瓷艺术设计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我国的文化特征,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全新艺术魅力。

2、中职陶艺设计专业中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结合

陶瓷艺术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表现的是我国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我国中职院校的陶艺设计专业所研究的陶瓷艺术具有特殊的艺术语言,完美地诠释了中职学生对艺术美的理解,中职教师理解我国民间艺术美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辨以及感性冲动,利用陶艺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进行改造与加工,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再现民族艺术。在中职陶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将民族精神元素融入到陶瓷艺术设计中,将民族文化以及国际设计语言作为陶艺设计的主流,以此保证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的文化性和社会性[2]。此外,民族文化对于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影响,既是科技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延伸。

二、民族文化对于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主要影响

1、对教学材料方面产生的影响

以往的中职陶艺设计专业课程是以美术基础练习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而将民族文化融入到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中后,对教学材料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学内容朝着陶瓷艺术学的方向转变。例如:《立体构成》以及《平面构成》等课程,由点、线、面等法则以及肌理内容的教学,转变成陶艺艺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教学。又如:在《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民族文化的影响,要求教师多讲解剪纸、银饰、刺绣以及像雕刻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艺,为中职学生进行陶瓷艺术设计创造艺术灵感。再如:《图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民族文化后,加强了对传统手工艺中的吉祥图案以及装饰纹样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将“学”与“用”有机结合,借鉴民族文化的元素和符号语言,巧妙运用陶艺构成方法,设计陶瓷。

2、对人才培养方面产生的影响

民族文化在中职陶艺设计专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1)以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在陶艺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详细讲解陶艺技艺,使得学生能够掌握陶瓷艺术的基本设计方法。在陶艺设计专业中融入民族文化,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转变。现代中职院校注重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此外,陶艺设计专业教学还需要充分注意对现代设计方法学的讲解,让中职学生能够把现代设计创意与设计方法融入到陶艺设计中,帮助中职学生完全理解艺术设计的规律性,同时还能够解放创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于学生民族文化传承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前进以及时代的进步,手工文明逐渐被工业物质文明所取代,利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对传统手工艺产品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国的多数民族民间工艺逐渐走向衰败。因此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工艺能力,成为了现代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带头作用,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掌握我国民族手工艺操作技能、工艺流程等,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现代设计方式、手绘方式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将陶艺设计图呈现出来[3]。

3、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陶艺设计专业属于技能,以实践教学为基础,提倡的是学生的探究学习、实际操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画室、本土地域的特色风景资源、雕塑工作室、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资源等,采取集体讲解、讨论示范与个别辅导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在中职陶艺设计专业上,融入民族文化将会对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从教师讲授至师生交流的改变。在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民族文化融入到中职陶艺设计专业后,教师利用现代设计教学模式,要求中职学生将所学陶艺设计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设计知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方式与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敢于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活跃学生的设计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2)从课堂教学至课外时间的改变。中职陶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仅利用课堂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及时掌握市场的最新信息与动态,让学生加深对我国陶艺市场的认识,为陶艺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创造基础。此外,民族文化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方法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课外调研这一方面。教师要带领中职学生走进我国民族村寨,以此完整地反映民族工艺特征。学生要亲身感受我国民族艺术的色彩、材质以及造型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学生在创作中充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资源,调动自身的创作积极性,以此达到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4]。

三、结语

陶艺具备了边缘交叉性、兼容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而民族文化对于我国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这使得陶艺设计课程具有了本土文化特征。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中职陶艺设计专业的研究,探讨民族文化对其的影响,为改进中职陶艺设计专业教学提供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杨冰,周燕.浅谈民俗文化在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应用[J].景德镇陶瓷,2008(02):21-22.

[2]饶爱君.民族师范院校陶艺教学探究[J].大众文艺,2010(24):299-300.

[3]李应军.基于旅游人类学视野透视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创新[J].企业家天地,2007(09):119-120.

[4]沈鸿晶.基于地域性民族文化的民族陶艺课程教学思考[J].文山学院学报,2012(02):84-86.

作者:赵洁

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 篇3:

我国新时期民歌审美特性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民族文化迅速崛起,使得当代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歌不仅带来民族的发展,同时也促使我国音乐朝着多样化以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民族文化中,民歌反映出了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价值观、人生观,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给人们美的享受,在民族文化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就我国新时期民歌审美特性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民歌 审美特性 作用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国民族文化已经得到深入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歌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越来越受欢迎,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民歌的追求也越来越自由,我国新时期民歌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具有时代性,并呈现出与传统民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它具有时代的烙印,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应当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一、民歌概述

在众多民族文化中,民歌有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歌曲,而且这些歌曲大多数都不知道作者是谁,都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的。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当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民歌逐渐朝着其独特的特性发展。我国传统民歌大都是反映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形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真实反应。新时期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的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我国新时期的民歌具有时代印象,同样也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新时期民歌与传统民歌的区别

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传统的民族文化伴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演变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民歌,有的民歌体现出了中华儿女的壮志豪情,有的民歌展现了田园风光……我国民歌的流派很多,不同的民歌种类反映出了不同的民族风情。在我国民歌当中,许多歌曲都是以赞扬先辈人为主,以追求美为理想状态,故而民歌中“典雅、崇高、喜乐”的美学广为流传。在传统的民歌中,由于生产力较为落后,我国民众的一切活动主要出于生存的目的而非审美的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与传统美学意义相反的审美的异态,民间音乐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审美。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歌得到空前的发展,民族声乐作品发展集原始民歌、民歌改编、戏曲说唱、古典、民歌艺术歌曲、民族歌剧等方面内容,体裁组成的集成概念,在音乐风格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创新,以及注入一些与时代接轨的风格特征,对民歌有了全新的注释,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在创作中民歌自由流变,并在流变中再发展、再流变,使得我国民歌得到了更好地传承。

三、我国新时期民歌的审美特性

(一)传统美

在我国民歌当中,许多歌曲都是以赞扬先辈人为主,以追求美为理想状态,故而民歌中“典雅、崇高、喜乐”的美学广为流传。在传统的民歌中,由于生产力较为落后,我国民众的一切活动主要出于生存的目的而非审美的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与传统美学意义相反的审美的异态,民间音乐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审美,比如针对土家族的音乐是依据丧事而跳的舞蹈,在丧事上进行歌舞表演,特别具有当地的风格,由音符不同长短进行交流,能够表现出悲喜的特性。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歌颂传统美的歌曲也不断出现,展现给人们一幅别样的视觉及听觉盛宴。

(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在我国当前民歌中,许多歌者喜欢用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民歌中独特的美,如比兴、夸张、谐音等。在新时期民歌中,歌者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突出民歌中的特色,让听众能够置身于一种想象的境界,带动听众跟着歌者一起感受民歌的魅力。

(三)现代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歌逐渐呈现出时代性,新时期的民歌通过悠扬的旋律、畅快的语言来展现我国民歌的特点,新时期的民歌展现了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从而具有广泛性。另外,新时期民歌给当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提供了一种娱乐的方式,丰富了当代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代表着现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四)娱乐性

娱乐作为新时期我国人民群众追求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生活,我国新时期的民歌也呈现出广泛的娱乐性,如卡拉OK、音乐电视等,这些表现有效地丰富了当代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四、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民歌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新时期民歌作为我国传统民歌的一种传承和载体,它是我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对后代人也有着激励作用。同时,我国新时期民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挖掘我国新时期民歌的审美特性有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更好传承。

参考文献:

[1]钱中文.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生成[J].文学评论,2007,(01).

[2]朱立元,孙士聪,刘凯.试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的大发展[J].湖南文理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3]李湘. 浅析湘中东部几首民歌的文化背景、审美与演唱技巧——以《放风筝》《洗菜心》和《思情鬼歌》为例[J].中国音乐,2009,(03).

作者:胡晨婕

上一篇:财务业绩报告下一篇:车站造价轨道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