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思考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村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大板块。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投资逐渐增加,但是目前农村的教育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农村家庭的教育问题仍是目前教育事业十分关注的一部分,而农村家庭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问题;措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思考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思考论文 篇1: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几年来,在党和国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妇联等政府单位和机构的重视之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及水平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家长及家庭教育的观念、教育方式、能力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是不容置否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怎样?还潜存着哪些问题?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社会经济、教育也随着国家的整体改革开放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家庭的结构、经济、教育、文化的状况及家长的素质水平也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性支撑,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经济快速发展.为教育孩子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取得巨大成效,使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发生较大变化和增加,家庭及家长手头富裕了,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小康社会的家庭目标已基本实现,农村家庭过去因为穷供不起孩子读书的现象基本消除,加之国家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大幅投入和减免税收,农民的创收渠道不断拓展,使农村家庭普遍富足起来,不少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等项目上投人大幅增加。不少家庭不惜投资让孩子到城里选择高质量的学校读书。

2.家长素质普遍提升,为教育孩子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家长的文化程度明显提升,大都在高中以上水平,这些家长改变了他们的父辈由于文化程度太低而无法教育指导孩子的状况。不少70后、80后、90后的家长,不仅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而且生活观、价值观、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他(她)们大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孩子的未来发展,尤其重视对孩子文化课的指导,不少家长也重视发挥社会教育机构的功能,把孩子送到辅导机构,强化孩子的各种兴趣特长,也为孩子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这是前所未有的。

3.重视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为教育孩子提供了有力帮助。孩子成长中主要教育责任在家庭、家长,但学校教育也是家庭无法取代且发挥着更重要作用的。现在,农村家庭家长也在学习城市家庭家长,不仅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更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发挥教育作用,而且绝大数农村家庭家长也理解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自觉主动地接受学校及教师的指导,经常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为教育孩子献计献策,使家校合作正在变成让人欣喜的现实。

4.倾注爱心不图回报,为孩子未来勇于舍弃自我。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和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不惜牺牲自己的追求、兴趣和工作,大有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舍弃一切之态势。有的家庭、家长,为孩子能上好学校,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学校,他(她)们宁愿举家迁到城里,成为孩子的“保姆”“陪读”,不管自己多艰辛,也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改变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集中时间和精力为孩子服务。虽然生活辛苦些,但内心却毫无怨言,始终坚持,让人非常感动。

5.培养孩子日趋理性。为孩子未来成长着想。农村家长教育培养孩子的理念也正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生改变,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在大部分家庭家长十分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较重视孩子个性特长的培养,让孩子参加音乐、美术、体育等多种技能特长的培训学习,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支持孩子,不再只重视文化课与成绩,这是前几年少见的现象和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问题

在充分肯定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发生可喜变化、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社会、教育及家长观念等原因,农村家庭教育同时也潜存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1.家训家风建设滞后倾向。现今的农村许多家庭不像家庭,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追求学校化,特别是随着城乡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少家庭因为生活原因,父母进城务工,出现了留守儿童家庭,或由爷爷、奶奶充当父母的角色,孩子从小缺少了父母之爱。由于家庭的变化,家训、家风建设更不规范不完整,本应发挥家庭教育个性化特点的教育,现时也无法实现,使农村的孩子从小未能接受良好的家训家风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出现了一些孩子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礼规。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现在农村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他们全然忘却家庭教育的职能,把家庭变为第二课堂,不少父母成为老师的助教,并且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任务,孩子放学回家,家长一般不允许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业余活动,大都让孩子写作业、做练习册、复习文化课。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成绩好了不惜物质奖励,成绩不理想严加指责,使孩子完全失去了欢乐,学习负担压力不断加大。相当部分家长并未真正重视,没有把孩子的人格健康放在应有的位置,使家庭教育过早地涂抹上了功利主义色彩,不能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推责依赖学校倾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重要場所,这些道理农村家长也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现在不少家长忙于务农,发展经济或务工,顾不上对孩子的教育,他(她)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万事大吉,全部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似乎家长没有责任。孩子学业、品德等出现问题,不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责怪学校老师没尽责、没关心、没做好。有的家长一听到老师联系,常常大讲客观原因或干脆找借口不予理会,往往使家庭监护教育的主体责任落空,人为造成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隔断。

4.对孩子指手画脚倾向。孩子也是人,也是有个性,有人格尊严的,尽管他(她)们还未成年。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的发展,必然使家长的绝对权威地位出现动摇。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不少家长自以为是,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沟通,而是以家长自居,不尊重孩子,不讲家庭民主,不听孩子诉述,而是以自己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要求来对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良好品质或优点,不去鼓励、鼓掌,而是挖苦,或不屑一顾,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进取之心。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不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老是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受到压抑。

5.教育简单粗暴倾向。现在农村有一部分家庭家长。由于受自身素质、不注重学习等因素的影响,不了解教育的发展,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特别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或错误时,不能做到先询问,先了解、先调查,不听孩子解释,任意剥夺孩子的权利,对孩子简单粗暴地进行伤害。这些家长缺少法律常识和法制意识,常常出现教育孩子时做出违法行为,有的造成严重后果而后悔莫及。

三、建议

通过对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尽管农村家庭教育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称道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妇联等组织机构,要加大对家庭教育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宣传和教育,尽快完善家庭教育协调领导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办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并发挥其作用,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的指导功能,采取措施,加强学习培训,尽快帮助农村家庭及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责任,提高素质。建议广大农村家庭及家长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为孩子作出榜样,主动与学校加强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教育孩子使他们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的历史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杨永厚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思考论文 篇2: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农村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大板块。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投资逐渐增加,但是目前农村的教育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农村家庭的教育问题仍是目前教育事业十分关注的一部分,而农村家庭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问题;措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性以及言谈举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完整的教育与家庭、社会、学校三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农村的教育投资不断加大,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家庭教育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始终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1. 家庭方面

众所周知,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特征,甚至许多家长没有读过书。而对于农村家长来说大部分都抱有着“读书无用”的理论,因为根据这些家长现有的知识水平来说,他们不读书也可以赚钱养家,维持生活,所以孩子也可以不读书,最好早些赚钱贴补家用。而农村赚钱难的特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对于农村家长来说,看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这个人可以创造多少利益。这也就使得农村很多学生辍学,选择出去打工赚钱。父母这样的思维方式,深深的影响着未成年人,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认同“读书无用”论。还有一部分家长,选择外出打工,见识到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便想让孩子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发展,而出农门的最好方式便是考试,因此给孩子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

2. 学校方面

学校也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有的农村学校管理制度差,对于学生上学与否的问题漠不关心,而对于有些不能上学的学生也不会究其原因,同时对于辍学在家的学生并不能进行一个督促复学的谈话。同时农村的师资力量差,许多考出去的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并不会选择回到农村,同样更多的老师也不会选择去农村教学。因此,学校的不良管理制度,没有過强的师资力量,都是导致农村学生不上学或者学习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而对于想要走出农村的学生,积极好学的学生来说,师资力量并不够学习所需,老师并不能很好的提供学习上得帮助,因此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扰和压力。

3. 社会方面

随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思想也随之改变,对金钱也越来越重视。并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同时因为教育不断的改革,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就业难的现象就十分突出。所以大部分农村家长和学生受到此现象的影响,认为上学读书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随时代进步,新兴产业的崛起,更是影响着许多青少年价值观、三观的养成。因此,许多学生选择辍学打工、甚至是思想上有所偏差。同时更多的网络游戏进入到未成年人的世界,一旦接触就无法自拔,终究选择放弃学业。

二、改整措施

1. 改变农村教育环境

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从而改变农村的教育环境的现状。将对农村的教育投资落实,成立相关的监督小组,尽快的促进农村学校相关条件设施的改造工程以及对于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多加鼓励各大城市中的教师积极的投入到农村的教育行业当中,用自身的知识水平来帮助更多生在农村却想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们。还应该相对应的延长学校正规化的教育时间,这样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对于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同时也能很好的督促学生学习。

2. 强化学校制度

对于学校要加强制度管理。对旷课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了解,就其旷课原因进行解决和改善。对于无法上学的学生进行家访,并与其父母进行教育谈话。使其改变现有的读书无用论,进行思想上的改变。对于上课不积极的学生,学校要及时进行督促和监管,并成立相应的惩罚奖赏制度,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动力和敬畏感,从而达到驱使学生学习的目的。对于学生接触的网络游戏等,进行合理的监管和制止,合理的运用网络的确可以很好的进行学习,但是青少年往往没有过多的制止力,所以大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对此现象,学校要对于这样的情况进行制约,可以选择一周某一节课进行网络上学习资料的查询。

3. 建立家长培训机构

在学校建立家长培训班,通过专业人员的教授、学校教育到达家庭等多方面的文明建设。使学校成立相关工作小组,小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方式展开教育工作,主要目的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长期的培训来提升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评比活动,从活动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4. 示范性教育

学校可以邀请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进行分享教育成功的经验。同时学校要不断地规范家访制度,改变以往班主任承担一切的模式,学校成立相关的小组,对家长进行帮助,同时建立家庭档案,以便于进行定期的回访,还可以开通教育咨询热线,便于家长与小组人员及时进行教育方面的沟通。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进一步进行家庭教育的提升,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农村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培养出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景鲜丽.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学周刊,2020,(18):191-19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8.095.

[2]文彦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J].新一代,2020,25(13):71. DOI:10.12242/j.issn.1003-2851.2020.13.063.

[3]柴永鑫.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20,(13):110.

作者:周云鹏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思考论文 篇3: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文章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农村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人们面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对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中学,长铺中学,响堂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的随机调研结果。此次调研的326个样本中,家长102人,学生224人。学生中男女比例为5:4,其中高中阶段的平均年龄为15.4岁,初中阶段为12.2岁,小学阶段为9.3岁,学生样本在个教育阶段即高中、初中、小学的所占比例分别是2:3:3,在访谈的家长样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员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标——跳出农门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农村生活太苦,农民太累”,“考大学,赚大钱”,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机遇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调查显示,92.1%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城市最优化”成为不变的主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城市的优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学校。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是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首应解决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现阶段农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有将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无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而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识以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日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有89.2%的家长确定不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农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辅导班,37.2%的学生曾经有过或现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师,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

根据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英国医学杂志等权威媒体及学术期刊的最新报道推知,母亲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胎教问题。首先,文盲的母亲无从得知胎教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亲不能给与胎儿良好的语言环境,须知母亲说话的语气和内容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语言教养。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双方对子女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许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母亲对孩子有着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十二项主要心理品质能够产生全面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为67%,调查的所有母亲样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总人数的80.8%,而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部分比例。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在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占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顾家庭、干农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负担一下子全落到她们的身上。母亲还须面对强大的压力,一方面必然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妇女对自身所属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许多女性的重男轻女观念比男性更加强烈,这样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认同的理念必然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对新事物的认知落差

现代社会报刊、网络铺天盖地,新文化、新知识层出不穷,易于接受外部新鲜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对于外部新鲜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较慢的农村父母们,他们也难以帮助孩子真确认清它们的本质,不免在家庭成员的之间双向学习过程之中出现子女对长辈们的误导,从而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失误。以网络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网络但并没有亲自用过,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经接触过网络,对一般的网络知识略有所知,还有13.3%的父母竟对网络一无所知。

(五)攀比——学习方向误导动力

家长相聚,谈话的主题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把分数和在班级或学校之中的排名作为判断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这不仅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会误导孩子的学习方向,扼制孩子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有65.1%的家长对孩子考试的成绩非常重视或重视,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有许多的家长用经济手段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六)农村学校无奈的双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个体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犯错误后有46.8%的家长选择了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帮助父母教育孩子这是老师的职责,许多老师反映有些农村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时好像将孩子的教育权全部移交给了老师,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有利于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对孩子因材施教,但农村家长对老师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打工浪潮的不断兴起,许多的农村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又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许多家长还认为“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交了学费学校应该对孩子的全部负责”,“管孩子这是老师的义务”。

农村学校作为遍布城乡基层的公共机构,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任务。向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学会做人,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着其它教育形态无法弥补的内容,学校如何通过提高家长的文化认识水平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实质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不应该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应尝试着将两者结合,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二、改进农村家庭教育对策

目前中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地区许多父母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已亲身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尊重知识,注重德行,试图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德才兼备,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及主观因素——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以至他们蹊径难寻。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及我国部分地区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文章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1993年全国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元,农村为250.4元,差距为1.9倍。到1999年,两者的差距扩大到3.1倍,绝对金额分1492.2元:476.1元。李岚清曾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关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时指出。从1995年开始到‘十五’期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了8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共198亿元,实施了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30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今后还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在4年内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中央财政还拨款3.64亿元,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试点项目”,2002年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二)鼓励农村兴办儿童教育机构

相对延长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但现存农村幼儿园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职责不清、管理不顺。先进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建立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办园新体制,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质量,为农村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展开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应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并且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比;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让学生对家长的不良行有正确认识,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家长认清现在的教育及就业现状;对孩子加强“三农”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不利为动力。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来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施教与受教育者之间应冲破传统的“家长改造制”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调查显示(见表3),有77%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的父母与他们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释或与父母商讨,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与“规范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学校可邀请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与其他家长分享教育成功的经验;学校不断规范家访制度,改变以往班主任负责制的固定模式,由专业的学校社工人员对学生家长进行帮助,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定期回访,及时评估;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进行随时咨询。

三、结论

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当前教育永远不变的口号。

参考文献:

1、张健鹏.都是爸爸妈妈的错[M].学苑出版社,2001.

2、赵石屏.家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国煽.现代社会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4、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刘中华.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N].中国教育报,2004-04-14.

6、仲原.关于农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网,2003-06-12.

7、苏欣.教育专家妙谈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网,2003-11-19.

8、张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EB/OL].新华网,2004-02-05.

9、姚颖.让孩子自己选择——坐圆凳面还是小板凳[N].新民晚报,2003-12-12.

10、王红飞.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国青年报,2004-09-20.

11、毛丽利.农村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J].教研与进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 in Poor Areas.An Educational System Grappling with Poverty[M].China 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 Report on the Child Development in China(2003-2004).

14、镇江句容市农村教育工作调查研究[EB/OL].中国妇女网,2003-03-23.

15、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角色要正确[EB/OL].教育互联网,2004-09-18.

16、国外关于婴儿智力发展的最新研究[EB/OL].学前教育网,2002-12-25.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姜家生 高婷婷

上一篇:财务总监理财观念分析论文下一篇:电大辅导教师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