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分析

摘要:高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仍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同时,更需要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塑造、人格的健全,这样才可以真正满足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着重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心理教学;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除了传统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外,还增设了情感价值观目标内容,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在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发展的同时,树立正确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深入分析与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极为重要。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的关系分析

新课改后,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始终坚持以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唯有如此,才能逐渐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而对于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此时期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教育,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智发展,为后续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心理教育的现实意义是十分明显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合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的具体途径

1. 以人物分析为途径,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对于高中语文教材而言,课文中的主人公基本都是以正面人物形象来进行展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春园·长沙》时,文中各句子都展示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伟人魄力及远大理想抱负。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个句子进行分析与研究,并让学生对此词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毛泽东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积极心态,这样必能深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学习、生活树立自信,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自信的面对未来。

2. 以课堂活动为途径,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在以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高中语文实际(上接第54页)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增加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及心理差异,这样才能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类型,开展演讲比赛活动,让每位学生对作者马丁·路德·金进行模仿,在整个演讲比赛中,教师可以对每位学生的情绪、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观察,对每位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进行掌握。随后将话题延伸至生活层面中,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以此为依据来列举各行各业精英的成长奋斗故事,相信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与引导,学生会勇敢的插上寻梦的翅膀,越来越敢于拼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及价值观。

此外,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还要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发散思维与畅所欲言的机会,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课文时,设计家人遇见矛盾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回忆之后进行矛盾与解决方法介绍,然后让每位学生谈下自己将来想成为怎样的父母,此過程中学生必然会感受到父母爱的伟大与深沉,从而愿意去关心和体谅父母,当与其出现矛盾时,能够想方设法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3. 以课外实践为途径,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课时比较有限,如果仅靠课堂教学时间,那么必然会出现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情况,所以想要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第二课堂”,即设计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确保学生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同时,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式。比如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各小组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来探寻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如写作背景、作者事迹等。之后,将全文不同的部分分给不同小组,让他们对部分的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以小教师的身份进行详细讲解。此过程中,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能让各小组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学生思想与情感交流沟通的机会,顺利达成心理教育目的,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终身的发展情况。因此,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意识到自己所教课程的重要性,并从人物分析、课堂活动及课外实践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促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艳秋.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学生的健美心理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1).

[2] 简 娟.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1).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 134000)

作者:张丹

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篇2:

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

通过调查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常受到下列问题的困扰:①来自自身的困扰,如学习压力、考试焦虑、抗挫折能力以及青春期问题等;②来自他人的困扰,如人际关系问题,与老师、同学及家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来自社会的困扰,如志向理想问题,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将来就业所做的心理准备等。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要求全体教师广泛参与。

针对以上学生面临的困扰和教育部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努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努力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语文教师的心理教育任务主要表现为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心理指导。如当遇到学生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心理指导:

1.首先从试卷(或作业)分析入手,查找出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清还是马虎原因、是理解不深刻还是表述不周到、是方法不得当还是书写太潦草等,从分析中查找不足,定出下一段学习目标。

2.查找出问题不应只是批评,而应是耐心指出不足,用鼓励的话语点亮希望。

3.做知心朋友,分析学生自身特点(包括各方面的信息),通过交谈打动学生、激励学生,使之上进。

二、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1.通过介绍作家、作品进行心理教育

鲁迅爱人民、忧国家的情怀,史铁生身残志坚,司马迁遇逆境而始志不渝都可作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载体。

2.通过分析教材中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心理教育

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虽是一篇游记,但作者的感受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正是高中生的必修课。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通过记叙日常琐事,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的。我们可以由亲情推及师生情、同学情、家国情,使学生成为富有情感、爱憎分明的人。

3.通过评价教材中作品的艺术手法进行心理教育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的方法来进谏,巧妙地劝说齐王,使得具体的事物说明了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再如,《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用对比的方法,使赵太后明白了父母应为子女作长期打算的的道理,进而使太后最终同意以长安君为人质。委婉劝谏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批评也要像太阳那样,用温和的态度、暖心的话语,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应用强制的手段,生硬的话语使人不愿意接受。

4.通过把握教材中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心理教育

如《祝福》中祥林嫂之死、《雷雨》中鲁侍萍的悲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选择跳江,推究这三位女性悲剧的根源是由封建伦理制度和封建礼教、旧的文化观念和旧的世俗观念导致的。而生活在现在的女同学则沐浴着新社会、新思想的阳光,是“半边天”,应摒弃歧视,自信而坚强,努力争取早日投入到祖国建设中。

三、充分利用课余活动及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充分利用生活作为大课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的健康人格。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报告、参观、写影评或读后感、演讲、辩论等活动,充分利用活动本身的特点进行心理教育。

四、充分利用学生自身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评选标兵等方式来利用学生自身进行心理教育。如利用作业标兵、诵读标兵、演讲标兵、书法标兵、最佳辩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信、向上的拼搏精神。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我们应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努力开创“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天地。

作者:白小军

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篇3:

心理教育对塑造高中生良好行为的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进步,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接触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便捷,现代社会的高中生接触世界和社会的机会比以往要多,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加强高中的心理教育对高中生的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对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鉴于此,本文就心理教育对塑造高中生良好行为的作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中;心理教育;行为;塑造

一、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的重要性

1.中国有句话叫“相由心生”,良好的行为举止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体现,是通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出来的。高中生正处于性格以及行为举止发展塑造的阶段,他们的身心都不成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指引,为其塑造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举止。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高中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现代高中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宠爱的偏多使他们存在着怕苦怕累的心理,不能够面对一点点的挫折和失败,甚至是有一点点的失败都会被他们自己无限放大,导致他们出现自卑的心理,在行事做人方面有的高傲不可一世,有的自卑受不起一点指责,稍有不当的地方就会出现学生过激的行为。

2.通过高中心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指导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正确应对,在自己的言行举止方面能够准确表达自己。高中生的行为表现是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内在表现,而真正对他们行为表现有影响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行为举止的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那么其中最严重的影响就可能导致高中生出现人格以及道德方面的缺失,对高中生的良好性格的养成以及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健全等造成一定的阻碍,从而导致他们的行为偏离社会的正确发展轨迹。从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塑造,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高中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教育对塑造高中生良好行为的作用

1.营造高中心理教育的氛围

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他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引导全体教师重视心理教育,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十分重要。

在具体学科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时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心理教育氛围建设不仅能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还能够推动更多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2.心理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时期,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不健康的心理会危害学生人格的养成,使学生做出有失风范的行为,侵蚀学生的道德观念。开展心理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应对。

3.心理教育有助于学生自我矫正

外因是影响学生的次要因素,内因才是影响学生的决定因素。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的看法非常敏感,心理上存在很大的波动,有时候行为也不太规范。在高中开展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建构强大的内心。在对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时,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转变消极思想,主动进行自我矫正。

4.心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一个人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性格的形成中具有非重要的作用。当前的高中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既怕苦又怕累,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打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他们的内心强大起来,让他们具有非常强大的抗压能力,对挫折和困难能够正确认识,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阴影。

三、心理教育塑造高中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融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把德育考虑进去,让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二者有很多的地方是相通的。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把德育贯穿进去,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日常活动中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同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存在于自身的生活学习中。

3.心理健康与道德建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些年常常听说心理健康这样的一个词,多年以前,人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我们需要构建的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幸福”。其实兴趣的生活就是每个人都能为其他的人多想一想,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究其根本,其实这就是道德建设,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心存阳光,当他人身处黑暗之际,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心存善念,有健康陽光的心理状态的人才会遵守社会道德,社会道德的构建是和学历学识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重要的是心理状态阳光健康。高中生作为社会的预备者,直接关系着下一代,着重培养其阳光的健康心理状态,势在必行。

四、结束语

高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年龄阶段的人群,他们正处于性格和行为塑造的成长期,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及时的掌握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提高高中心理教育的氛围、将高中心理教育与德育紧密结合以及丰富高中心理教育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来塑造高中生的行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他们的良好性格和行为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娟.心理社团活动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7,(02):34.

[2]张海宝,朱晓芸,魏红斌.教育资源整合下普通高中学生心理状况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220-221.

[3]简娟.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7,(11):48.

[4]薛丹,姚兰.论高中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塑造[J].成功(教育),2016,(02):273.

作者:韦芳雪

上一篇:媒介学习中素养教育论文下一篇:度综合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