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情境教学实验情境情境教学法是借助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进行生动描绘,利用学生的多重感官和想象力,使其融入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点和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 篇1:

项目管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摘要]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已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信息化管理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不强、信息化管理体系亟待健全、信息化管理队伍有待加强以及安全防范与预警机制不尽完善。为此,基于项目管理理论视角,高职院校应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完善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优化安全防范与预警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理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

[作者简介]杨晶(1982- ),女,山东金乡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江苏 徐州 221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智慧校园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精准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a/2018/18)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也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全面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个别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的工作,而是全体高职院校都应全力落实的改革重点。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各高职院校唯有紧紧跟随信息化发展步伐,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职教育市场中谋得先机。其中,推进学生信息化管理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基于项目管理理论,加快推进学生信息化管理建设步伐,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早期的项目管理侧重于强调项目的执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的含义日益丰富。目前,项目管理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如需要在后续的项目经营中处理相关的设备设施等成为管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定义,认为项目管理就是整个项目中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系统的观点、独特的方法和有据可依的理论基础,对项目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工作展开有效管理的过程。这里的过程涉及项目开展的计划、调度、协商、调控和评估反馈等多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项目管理并非仅仅针对执行项目的某个部门或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而是面向项目全过程,涉及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每个要素,是集成性管理,遵循统一、最优化和协调性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涉及多个部门,要求各组织间能跨部门协调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互通。第二,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创造性,需要完善的制度提供保障,实现过程的高效运转。第三,管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先进性,能够与时俱进地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现实困境

开展高效的学生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然而就现阶段情况而言,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还面临着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不强、信息化管理体系亟待健全、信息化管理队伍有待加强以及防范与预警机制不尽完善等诸多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为保证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质量,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高职院校的数据存储量有限,不同高职院校间相关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网络信息维护并非由专业团队来进行,所以信息共享缺乏安全性。第二,各高职院校内部存在严重的数据资源垄断现象,不同用途的各系统间难以实现连接式互通服务,资源对接不足。第三,高职院校内部的硬件和软件开发缺乏规范性,开发数据等信息难以共享,利用率严重不足。第四,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需基于“服务师生”这一前提,但实际上因为硬件无法满足软件运行需求等原因,相关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严重受限。

2.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不强。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项目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实现对项目管理数据的多维度规划。但是现阶段,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的欠缺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内部的学生信息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相关数据的利用率严重不足,因此学生信息的整合分析受到限制。第二,大量统计研究表明,大多数高职院校仅采用“学年制”对学生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效率低,即学生信息数据的整合在结构上明显缺乏完善性,直接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信息整理不科学、归纳缺乏严谨性和信息完整度不足等。第三,从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人员层面上来讲,存在相关人员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分析能力欠缺,难以实现对现有复杂数据的条理化分析。

3.信息化管理体系亟待健全。项目管理过程涉及多部门,因此建立起专门的管理部门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是十分必要的。当前,信息化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许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施信息化管理,学生信息化管理相关建设工作的开展停滞不前。第二,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学生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模糊了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界限,导致高职院校网络信息中心既要负责项目规划、项目监督和项目进度的把控,又要对总结、培训工作负责。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势必难以达到预设的高度和期望。第三,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决断过于片面、主观的问题。许多管理人员向相关领导汇报工作后,便完全遵循領导个人的决断,导致部分指令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不足。

4.信息化管理队伍有待加强。项目管理的最终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高水平且主观能动性强的队伍能够高效地开展相关工作,从而获得符合预期的结果。现阶段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迫在眉睫:第一,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人员在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且相关管理也缺乏规范性。除了网络信息中心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主要是专业人员外,其他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第二,部分部门的员工流动性大,固定班底缺乏稳定性。同时,因员工编制和其他福利政策的不完善,导致员工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人员流失严重,这使得低效率的工作状态成为必然结果。第三,大量调查分析表明,在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层面上,存在职业化缺失的问题。

5.安全防范与预警机制不尽完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互联网,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第一,在管理层面上,部分项目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严重不足,在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无法对实施状态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第二,在信息化工作开展的直接实施者层面上,存在应变能力不足、工作作风不严谨、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第三,在技术层面上,相关软件设备等难以匹配不断进步的网络科学技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风险也随之而生。

三、项目管理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的路径选择

基于项目管理理论视角,为化解学生信息化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第一,高职院校应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是信息化管理平台需使用大容量硬盘,用于存储学生信息化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数据。二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过程中,应考虑为操作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可视化操作环境,从而弱化非专业人员不能操作的限制。三是尽可能节约投入成本,并且能维持长周期高适用度,以减少设备间的不匹配度,提升兼容度。

第二,高职院校应积极应用云计算技术,切实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及选择优化,即在充分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捕获相关资源的前提下,将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软件和硬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动态配置。

第三,高职院校在应用云计算技术后,还应切实完善保障体系。对此,高职院校应确保云计算的全面覆盖,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与此同时,在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兼顾时下流行的PC和手机端应用,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摆脱时间、空间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在管理人员层面上,高职院校要合理分配内部人员,实现操作管理与巨大虚拟资源的匹配。

2.加快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第一,高职院校应不断改进学生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的运用,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着存储数据资源急剧上升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应选择商务智能来开展相关工作。所谓商务智能,指的是一类技术和软件的集合。商务智能能够显著提升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充分剖析数据间的联系,实现大数据的优化和共享,有利于高职院校不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间的资源共享,长此以往,信息处理效率也自然提升。高职院校应不断优化自身的数据挖掘技术,推进接下来的数据整合分析步骤,充分发掘巨大的数据资源中存在的模式和规则。

第二,高职院校应建立起多维数据集,并不断优化现存学生信息化数据的框架,即将数据库中需要分析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信息的重新组合和进一步剖析。基于此,高职院校相关部门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工作。

3.完善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第一,高职院校在加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项目管理层人员的基本素质,对不同管理部门的人员选取和管理构架进行全面规范。一是对于处于高层的项目管理负责人,要求其具备项目监控和项目把控的能力,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给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对于项目小组负责人,要求其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能妥善协调和沟通各项工作,取得优秀工作成果。三是要求每个项目组组员都能在组长的领导下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切实推进项目各环节协同联动、高效运转。

第二,高职院校可以引进CIO学生信息化管理的框架体系。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强调的是项目负责人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组建信息化领导小组,确保在学生信息化管理项目开展过程中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总体发展规划,以及更加安全的信息化环境。此外,信息化小组办公室这样一个载体的成立也会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事实依据,为跨部门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4.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项目开展的水平和进度,因此,为保质保量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项目,团队建设极为重要。对此,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第一,高职院校应有明确的组织规划。所谓明确的组织规划,即在强调项目管理中每位成员都应具备与自身所处岗位相匹配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强调每位成员都应具备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此外,良好的组织规划还有利于信息化管理队伍在思想、行为及原则上的统一性,增强各成员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二,高职院校应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每位项目管理成员的业务水平,实现相关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高职院校根据项目管理成员在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交叉组合训练,使得每位成员得到全面提升。二是高职院校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三是高职院校邀请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学者来校开展培训工作,从技术层面提升每位成员的业务能力。

5.优化安全防范与预警机制。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项目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安全的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安全防范与预警机制:第一,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项目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确保其能够及时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危险,了解相关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制定出相关问题的有效预防策略与监督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入更加现代化的新技术,并应用到相关的管理项目中。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能够更加及时且全面地感应潜在的风险,形成风险预警,有利于预备方案的提前制订,降低风险系数。第二,高职院校应引导项目管理者熟练掌握项目管理技术,确保其能够在风险产生时快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更好地预防和解决问题。此外,项目管理者还应处理好风险管理和项目开展过程中各环节的关系,避免其中某一部分成为孤立的存在。

[参考文献]

[1]邓逢光,张子石.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校园行为分析预警管理平台建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60-64.

[2]王鑫家.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支撐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47-50.

[3]邓如涛.制度化与人性化融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7(6):56-60.

[4]张永春,高永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9):34-36.

[5]王大泉.聚焦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管理新规修订的背景、原则与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7(9):4-7.

[6]王开淮,聂文俊.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7(10):53-56.

[7]陈文,蒲清平,邹放鸣.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17(1):67-69.

作者:杨晶

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 篇2: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 情境教学 实验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借助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进行生动描绘,利用学生的多重感官和想象力,使其融入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点和知识点。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生产和生活中的诸多情境均可以用作教学素材。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提高技能学习水平。

一、创设多媒体直观情境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在此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相关调查显示,人类对听觉和视觉的感官刺激比较敏感,多感官刺激可以让人们的印象更加深刻。多媒体技术借助模拟动画、音频、视频、仿真、图片等方式,能够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呈现电子专业中晦涩难懂的知识,同时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能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以磁场和电磁感应相关知识为例,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很难直观呈现相关知识内容。这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展现相关教学内容,或利用互联网共享资源,为学生直观地呈现不同形态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等内容。教师借助为学生创设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直观情境中展开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磁场相关知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此方式操作简单,有利于提升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中职电子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向学生提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迅速融入学习情境。

以电动机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问学生:“电动机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呢?我们又是怎么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的呢?”如此,教师立足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向学生提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同时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可能有疑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三、创设生活情境

所有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来,生活是学生获得和应用知识的重要阵地。教师若是在课堂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讲述生活故事,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主动对教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关注,同时试着回答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灵活运用,为学生创设相应生活情境。如选择一些涉及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和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对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以此加深学生对电子专业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的认识,充分感受到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生活中交通技术的发展现象进行情境设置,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当下高铁已成为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铁的发明涉及电子专业中的磁场知识。一些中职学生在生活中乘坐过高铁,或在电视中看到过高铁,对其较为熟悉。基于此,教师可以从高铁入手对磁场知识进行讲解,以此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電子知识,加深其对知识应用价值的了解。

四、创设实验情境

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验实训、动手操作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凸显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活动的专业性。电子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大部分电子知识的定理和概念都是从实验中而来。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活动,实验活动的综合性和直观性较强,对此,教师可以用实验活动的方式直观呈现各种各样的电子知识。中职电子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力度,从实验入手,积极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利用实验活动,生动、具体地讲解抽象的电子专业知识。借助实验把电子专业学科的规律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电子专业知识,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设备维修相关的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主机组织学生开展设备故障测试实验。把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告诉学生,同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其用个性化的方法检测主机,借助测试实验现象对主机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高效的维修方法。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创设实验情境的主角,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电子知识学习体验。

五、小结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应大力研究情境教学法,积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同时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和其他先进的教学形式,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美良."情境教学法"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

[2]蒲业.浅谈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课堂改革措施[J].信息周刊,2019(19).

[3]张凤琴.中职电子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9(8).

(作者单位:宣城市工业学校)

作者:佘臬刚

高职院校项目管理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 要]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深入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中,任何大型的项目建设都离不开项目管理,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亦不例外,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体现出了其管理能力的实际水准。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为高职院校未来更好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风险分析;对策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6.023

0 引 言

项目管理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作为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受到广泛应用。具体含义指在某一项目的生命周期内,通过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有效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项目整体实施过程的管理活动,依据项目实际的质量、成本、时间、人力资源、沟通、风险等多方面的要求,确保项目目标得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具有较广的涉及范围,因此工作内容也较为复杂。而工程项目风险则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的、对项目目标的实现和生产运营可能产生干扰的不确定性影响,或可能导致项目受到损失或损害的事件。自1931年美国提出项目风险管理理念以来,风险管理已经渐渐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中。此后,又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宣传,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项目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因此,本文选择以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为例,结合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对其风险管理工作展开分析,在提出具体问题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能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发展现状

科研项目属于创造性活动的一种,指某一科研团体或组织,以实现某一既定科研目标为基础,在一定时间内,整合相关人员与其他资源条件,凭借科学方法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具有独特性与一次性的特征。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工作往往无法一次取得成功,允许其存在失败,但也正因如此,科研项目存在风险,具体可以表现在科研项目中的主观因素、时间控制、成员变动、经费控制等多个方面。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我国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科研管理的相关工作起步都比较晚,两者之间的差距十分显著,一方面体现在科研人员的实际能力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机构、水平、制度等。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仍有近40%尚未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更没有形成普通高校的浓厚科研氛围,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在发展科研项目时,具体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风险。因此,认真研究高职院校科研项目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并着力予以规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2.1 主观因素方面存在的风险

主观因素风险主要来源于人本身,主要包括3个方面:申请人在申请项目时存在不良动机、项目负责人的相关能力不足、科研管理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管。首先,申请人在申请项目时存在不良动机。在高职院校中,科研项目往往与职称评定相挂钩,导致一些项目申报人进行项目申报的初衷并非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与能力,仅仅是出于实现个人职称晋升的目标,或确保自身硬性科研工作量完成。这也导致一些申报人实际并未权衡自身精力、能力,夸大项目预期成果,最终使项目未能达成预期成果,甚至出现无法结题的风险。其次,项目负责人的相关能力不足。这里的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与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是保证项目得以完成的首要基础,后者则是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保障。但在实践情况中,对此两方面的能力常常都没有做到精准考量,这样的科研项目立项就如同投资,背后的风险很难避免。最后,科研管理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管。部分院校在职称评定和发放业绩津贴时,简单地将主持参与项目的多少作为唯一指标,对项目的实际完成质量却不予考虑。那么这势必会导致管理部门方面“重数量,轻质量”、教师方面“重申请、轻执行”的严重问题。如果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地监管项目进度,直到项目临近结题时才发现毫无进展,那么由于时间浪费,该项目也不具备弥补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这些科研项目实际成果大减甚至直接作废。

2.2 成员变动导致的风险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组大多采用矩阵式的组织形式,即项目的核心负责人与完成人为一位或若干位技术骨干,一般都不会为项目设置固定的办公室,且这些项目组成员基本也都有自身的教学任务,使项目组的集中研讨难度较大、次数有限。此外,还存在部分项目负责人在替换和删减原有项目成员时较随意,部分高职院校因为人员编制方面的问题使教师的流动性较大,自然也就使项目组的成员缺乏稳定性,给科研项目带来很大风险。

2.3 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政府投入是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一些课题负责人以确保争取到项目为第一目标,因此在具体申请过程中往往就会选择性地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般而言,会由课题组来编制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且基本都秉承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原则,而并没有做到从实际执行需要出发。对于财务部门而言,控制经费使用的基准就是项目的经费预算,导致使用的科研项目经费金额较大,经常出现经费实际支出同预算脱节的问题。一方面,可能出现项目尚未结题,但项目经费已经全部用完的情况;另一方面,可能出現经费仍有大量结余,但项目却已经结题的情况。

3 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监管对策

3.1 主观因素方面风险的应对策略

3.1.1 针对项目负责人项目申请不良动机的应对策略

科研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完备的不良记录档案,如果存在无故拖延与尚未结题的校级项目,在其申请新项目以及更高一级项目时都应不予批准。如果自身承担省级项目且并未结题,那么在申请新项目时也应不予批准。此外,如果存在由于主观因素导致项目被撤销或追回的,则应限制其申请课题的资格3年。在审核职称评审的过程中,考核标准不应仅仅为项目立项的数量,更要注重申请的项目是否存在故意拖延结题的行为以及项目预期目标是否实现。

3.1.2 认真评估项目负责人是否具备相关技术

项目负责人是否具备相关技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最终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因此,在对项目的可行性予以评审的同时,更应对项目负责人及成员组承担项目的实际能力进行评审。可以参考的要素包括申请人的学历、专业、研究领域、做过的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等。对于项目的领头人,即项目负责人予以认真审核,实际具备的科研及管理能力是确保项目完成的首要保障。

3.1.3 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完成质量

学校可以在立项之前同项目的负责人签订相应协议,以此发挥一定的约束与监督作用,负责人必须按照协议的各项要求确保预期目标实现。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也应实施定期督查,或定期报告进度,对项目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形式,确保项目正在依照协议书事先定好的进度和经费预算执行。最终以答辩或专家评议的形式来完成项目结题,严格审核工程的各项预期目标、结题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是否均能

切实达到要求。

3.2 成员不稳定风险的应对策略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人员流动频繁,导致项目组的成员稳定性较差。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项目流产的情况,在申请项目立项时应更多地鼓励、资助以科研团队作为申请人的科研项目。作为牵头部门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对学校的优势力量予以整合,积极构建创新团队,培育并依靠团队力量,实现对更高一级科研项目的申请。同时,应对高级职称人员参与项目的名额予以严格限制,不管是作为负责人还是参与者的项目均不得超过两项,不允许科研项目存在挂名的情况,一旦发现应立刻取消项目主持人的资格。

3.3 经费管理方面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制定项目预算时,除项目负责人自身外,还可以让项目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责任人一起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依照项目的具体内容与实际需要给出更加精细化的经费预算。项目在具体实施后,科研管理部门则需要依照既定的项目预算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实际开支符合预算。当项目结题时,应仔细检查、评估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实际情况。对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不仅对控制科研经费支出范围的有效性、优化支出结构有重要意义,也是确保项目开展更加有序的重要保障。

4 结 语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关注,因此风险管理的实际水平也确实有了相当大的提升。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学校科研项目数量势必进一步增加,规模将继续变大,将面临更多风险。与此同时,由于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然也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责任人必须进一步强化自身相关学习,这不仅是确保科研项目成果得到保障的基础,更是高职院校未来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尔瑞,郝一沁,吕霞,等.科研項目实施中期质量管理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6.

[2]罗飞云.探讨我国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7(11):246.

[3]彭丽花,董佳.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转换教师角色[J].高教学刊,2019(14):35-37.

[4]陈金伟,孔萍,徐百平.将科研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入科研——利用科研项目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新法初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6-50.

[5]杨聪,孙宾宾.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8(13):202-203.

[6]罗淑云.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探究[J].高教论坛,2017(3):96-99.

作者:黄怡佳

上一篇:竞选部长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专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