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铁路运输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视察青藏线通信保障通信产业报讯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通过国家正式竣工验收之际,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青海省副省长李津成的陪同下,到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和青海铁通调研,并视察了中国铁通负责维护的青藏线GSM-R系统和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王旭东指出,信息产业必须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并强调在青藏线通信建设方面,要给予铁通最大支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原铁路运输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原铁路运输论文 篇1:

我国铁路运输业生态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 要:铁路运输业生态位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状态及发展速度,本文以生态位的态势理论为依据,在梳理生态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铁路运输业生态位的态和势,对生态位的态和势进行测算,计算出绝对生态位和相对生态位。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铁路运输业生态位及各子生态位与经济的发展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生态位;生态位态势;铁路运输业;GDP;相关关系

本文索引:李迪.<标题>[J].商展经济,2021(23):-068.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3.22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要“优化运输结构,推动联运发展,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综合运输服务的不断完善能够提高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也是促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1]。本文将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态势理论应用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中,对于分析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状态、潜力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生态学中的相关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中,也给运输产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杨世伟(2018)认为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在运输系统当中占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即生态位,合适的生态位有助于构建交通运输方式体系和交通运输系统[2]。吕晓峰等(2018)认为产业生态理论不仅强调了产业间的竞合关系,还引导了运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刘贤腾(2012)认为生态位是普遍性原理,适应于城市交通的发展[4]。刘婷等(2020)对我国运输产业生态位进行了测算[5]。从现有研究来看,多数研究将生态位理论集中于交通领域,在运输领域的应用较少。因此,本文以铁路运输为研究对象,构建铁路运输生态位,提供了运输产业研究的新视角。

1 铁路运输生态位态势阐释

1924年,“生态位”这一概念正式被Grinnell定义为“某一物种或一个亚种最终的分布单元” [6]。运输在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即运输产业有其自己的生态位。

1.1 铁路运输生态位

铁路运输生态位就是这些生态单位在不同维度上体现出来的各种属性和特征,它在铁路运输的发展中通过物流交换、信息传递和能量交互发挥作用。

1.2 铁路运输生态位态势

铁路运输生态位的“态”是在一段时间内铁路运输业的结果(即静态状态); “势”是铁路运输在发展过程中与环境的交互状态或影响程度(即动态状态)。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的“态”因子包括5个指标,分别是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TP1、铁路货物运输量TP2、铁路货物周转量TP3、铁路客运量TP4、铁路客运周转量TP5。相应地,“态”因子包括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量SP1、铁路货物运输量增加量SP2、铁路货物周转量增加量SP3、铁路客运量增加量SP4、铁路客运周转量增加量SP5。

1.3 铁路运输业生态位态势模型

借鉴生态学中生物生态位态势理论模型[7],构建铁路运输业生态位态势模型:

2 实证分析

2.1 铁路运输业生态位

根据运输产业生态位态势模型(1)和(2),选取2003—2018年铁路运输业生态位相关态势因子指标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由于数据单位不统一,本文对数据进行了消除量纲处理,并计算铁路运输业的相对生态位和绝对生态位,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来看,铁路运输业和运输产业生态位的态值和势值的发展趋势是较为平稳且总体呈上升趋势的。这说明我国运输产业和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规模在逐年增加,但运输业增加的速度在2012年出现了拐点,从2013年开始,增速明显回落,也说明了经济发展与运输产业生态位的关系密切。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转变,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8]。从相对生态位来看,铁路运输业在运输产业的地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3年运输产业生态位急剧下滑时,铁路运输业的生态位依然较为平稳,2013年对整体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铁路运输业对整体运输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

2.2 铁路运输业生态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2.1模型的建立

构建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为被解释变量,本文中指的是GDP,为常数项,为解释变量系数,为随机误差量,式中解释变量选取铁路运输业生态位及生态位的态因子和势因子。式(3)表示的是生态位对GDP的影响,式(4)表示的是各生态位态因子及势因子对GDP的影响。

2.2.2回归分析

本文应用Eviews10.0做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用OLS方法对式(3)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以下结果:

从统计量看出曲线拟合效果极好,通过检验,解释变量系数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检验,值为0,说明该回归方程的合理性,也说明铁路运输业生态位对我国GDP影响显著,铁路业生态位每增加1个单位,就会引起GDP增长0.6380个单位。

3 结语

鉴于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在交通强国的政策背景下,首先,搭建综合运输体系。要发挥各运输方式的优势,运用多式联运,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尤其要发挥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其次,提高铁路运输质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速度已经不再是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更强调质量,这里的铁路运输质量包括货运质量和客运的服务质量。在货运方面,应控制铁路运输成本,大力减少货损,简化各类手续,提升货运服务水平。在客运方面,应以人为本,从旅客需求出发,创新服务模式。尤其随着我国高铁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铁路客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不断满足旅客的需求是铁路客运发展的关键。最后,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因此,要加强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铁路运力,调配运输资源,缓解在春运或节假日铁路运输的压力。通过上述对策,不斷增加铁路运输业的生态位,发挥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吴群琪,王云龙,高原君.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运输服务综述[J].综合运输,2020(2):32-38.

杨世伟. 交通方式生态位探析[J]. 现代城市研究, 2018(12):84-88.

吕晓峰,王稼琼,肖永青. 产业生态视角下的中国货运市场规模与结构演化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8):65-71.

刘贤腾. 城市交通方式竞争态势及来自生态学的理论启示[J]. 城市规划学刊,2012(5):66-75.

刘婷,肖琦. 我国运输产业生态位测度研究[J]. 综合运输,2020,42(6):49-54.

Vandermeer J H. Niche Theory[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72, 3(1): 107-132.

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5):324-332.

中国新闻网.习近平“新常态”表述中的“新”和“常”[EB/OL].2020-07-05.http://www.chinanews.com/gn/ 2014/08-10/6477530.shtml?from=groupmessage

作者:李迪

高原铁路运输论文 篇2:

王旭东强调给铁通青藏线最大支持

视察青藏线通信保障

通信产业报讯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通过国家正式竣工验收之际,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青海省副省长李津成的陪同下,到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和青海铁通调研,并视察了中国铁通负责维护的青藏线GSM-R系统和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王旭东指出,信息产业必须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并强调在青藏线通信建设方面,要给予铁通最大支持。

王旭东部长一行到达GSM-R机房和青藏线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后,青海铁通值机人员分别介绍了青藏线GSM-R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组网和运行情况,演示了青藏线视频监控系统。王旭东一行饶有兴趣地观看了从监控系统中了解到的格拉段列车运行、现场作业以及气候状况等情况。视察结束后,王旭东部长对维护世界一流高原铁路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一是铁通公司在承担维护世界一流高原铁路通信设备中要保证安全、可靠,为铁路运输提供优质高效的通信服务,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二是青藏铁路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沿线机房对环境的要求高,要加大沿线机房的安全和管理;三是青藏铁路是一项伟大工程,相关信息产业方面的工作必须服从青藏铁路的运输安全,在青藏线无线频点、基站建设等方面要给予铁通最大的支持。

作者:刘治军 李 廉

高原铁路运输论文 篇3:

基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下铁路行车安全的探讨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铁路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经历了几次大提速,现在高速铁路、城际列车对于乘客而言已经不再陌生。然而,速度的提高势必会增加行车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性,智能交通系统也由此应运而生,它可以高效的解决交通拥挤和交通安全方面的问题。文章从智能交通系统对运输安全的作用及其实现条件,铁路行车的方法及其事故的危害预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交通;综合信息系统;铁路行车;安全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实现条件

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单独的从车辆方面考虑或单独从线路路方面考虑都是片面的,仅仅依靠他们不能够经济、高效地解决交通拥挤和交通安全方面问题,所以要把人、车、路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指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港口、机场和通信等)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并应用于地面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在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系统。

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试验和应用电子技术来改善交通情况,对交通进行管理,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利用电子计算机对路口信号灯进行协调控制、但这并不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想要实现智能运输系统要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完整的和实时的对道路上的交通信息以及与交通相关信息进行采集。

可以作到实时和高效的交换交通的参与者、交通管理者、交通工具、道路管理设施之间的信息。

交通管理中心、用户终端装备有按照智能化系统的思想研制开发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

整个系统应该是按照智能化系统和面向知识信息处理而构成的。

二、智能交通系统相比于传统运输系统的优势

传统运输系统的交通控制和管理的基本思想:

假设每一个人即每一个交通的参与者(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等)都是理性的,都不做任何违反交通规则的行动,在交通规则的指导下运动,规则引导他们这样做的话他们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时间、费用、安全)。

交通的管理者将交通系统假设某种物理系统模型:它的输入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然后利用经典数学的方法(微积分和概率论)来求解这个系统的最优解,即为引导交通参与者获得最大利益的交通规则。但是前提条件是是交通的参与者必须按照交通管理者的假定去做,这种假定通常是认为每个人都理性的基础上做出的。在这个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里管理者是主动的,而交通参与者是被动的,各种交通工程设施是迫使使用者这样做或不那样做,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人们在心理上的某些其他因素。

智能运输系统更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交通系统带有太多的社会性与人为性,它不是努力将交通系统描述成某种模型,而是向道路的使用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让道路使用者从给出的信息中得出不同的方案,然后选择自己所认同的那一种,以诱导为主,而不是以强迫为主,使人们的出行得到最大的满足。

三、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对于运输而言,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铁路运输中尤其重要。因为铁路运输的运量大,使得每一个细微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灾难,所以铁路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铁路工作人员放在首要位置的关键问题。

铁路运输保证着国家重点物资、重要工程建设、重大科研基地及军事运输的需求,保证铁路行车安全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以及实现经济利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此外,现在多种运输方式竞争激烈,安全迅速的运送旅客和货物是增强铁路运输竞争力的关键。

要想实现安全运输,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从意识上进行不断的强化,必须提高铁路工作人员和每一个旅客的安全意识,只有大家都发自内心的重视安全,想到危害的严重性,那么事故率能够降低。其次,行动上也不能落后,不能只是空喊口号,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每一个旅客遵守安全规定的行为才是铁路安全的关键。只有把握好铁路运输安全的大方向,才能切实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如今铁路的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铁路安全管理,加强铁路安全的宣传力度,切实保障铁路行车的安全。

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对铁路行车安全的意义

随着铁路运输向高速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实现铁路交通系统高效、安全、舒适的目标,就离不开高可靠、高有效性综合信息系统的支持,所以发展铁路智能交通系统是在不断提高速度的铁路运输下要保证行车安全势不可挡的趋势。

所谓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就是集成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控制与系统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等,以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为基础,通过高效利用与铁路运输相关的所有空间、时间、移动、固定和人力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保障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目的新一代铁路运输系统。

例如,卫星导航在运输系统中的运用。在铁路运输领域,通过安装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可极大縮短列车车站间隔时间、缩短区间追踪运行间隔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卫星导航系统将提供高可靠、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实现传统调度向智能交通管理的转型。

此外,我国是一个铁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我国铁路线遍布全国各地,山区、高原、盆地等灾害分布广泛,情节严重,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对自然灾害的预警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推动了智能铁路交通系统(RITS)的发展,主要应用于铁路桥梁垮塌与落石的监测预警。我国铁路运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灾害预测系统采用科学的预测手段,搜集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数据,对洪水、地震等灾害进行预测,采取相应的灾害报警并制定灾害下的行车规则,使有可能的自然灾害铁路事故防患于未然。灾害检测系统直接检测那些落石、塌方、桥梁冲毁等灾害,使运行中的列车及时停车,并将信息传给有关部门,对相应区间进行封锁、施工等。另外,关于平交道口的安全防护系统,主要采用站内道口监控系统和道口障碍物检测装置来保证平交道口的安全。

五、总结

在我国,铁路运输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由于各种新机器新设备不断引进,我国铁路运输迅速发展。很多的设备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他们的技术过硬。同时也要求他们做事认真严谨。这样就要求铁路工作人员不断的提高自己。智能交通系统在铁路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兆升.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5.

[2] 贾利民,李平.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杨兆升.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08.

[4] 姜爱林. 何谓信息化 [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3.

[5] 黄方林等. 《铁路运输新设备》[M].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 邢车. 铁路运输安全的产权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报,2006.

作者:常小倩

上一篇:食堂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干部上半年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