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能促进企业发展,而落后的审计制度则对企业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本文对钢铁企业中内部审计和内部制度进行简要阐述,并对目前企业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作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探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但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人手,结合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对其实施及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及特点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客观的签证和咨询活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独立审计所关注的风险性质不同。现代风险导向独立审计仅仅是从审计角度出发,强调的是与审计主体有关的风险;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所关注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与现代风险导向独立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关注风险的范围更加宽泛,并且与企业的目标、战略、经营等紧密关联。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西方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新范式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从二十世纪90年代末开始,企业内部审计进人了风险导向阶段。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基础,顺应国际大趋势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但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际应用仍不多,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一是施工生产协作关系复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协调难度大,建筑施工涉及面广,协作关系多。在企业内部,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产品上组织多工种综合作业;在企业外部,要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地方单位等协作配合,面临关系较为复杂。内部审计部门发现企业内、外部风险时,面临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包括对外部单位协调难度大,对内部各经营管理部门协调难度大。二是施工生产管理层次及其组织结构不易保持固定的形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容、程序和方法更新快。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层次和组织结构需要根据工程对象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设置,在施工的不同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还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象涉及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由于施工生产管理层次及其组织结构不易保持固定的形式,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也会不断变化,因而内部审计也要不断更新审计内容、程序和方法。三是施工企业产品具有非重复性、单件性的特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可控环节多,审计侧重点变动快。建筑产品由于种类繁多,功能和要求各异,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每一件产品都必须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单独的设计和施工,即使采用标准设计,也会因为地质、气候以及各种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需要对基础、材料、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做修改,从而带来一系列单件性生产的特点。因而在对这种单件性、非重复性生产施工项目进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时,要注意生产经营可控环节的风险内部控制,审计侧重点要根据项目施工的特点来确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法都要因项目而异。

二、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

(一)内部审计计划阶段 运用风险导向方法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从其第一步就应该关注各种风险,并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贯穿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各环节中。施工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很重要的一步是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以风险大小作为选择审计对象的基础,并制定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年度内部审计计划主要包括确定可供审计项目与风险因素、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确定审计工程项目的审计次序、编制工程项目审计计划等四个阶段。在年度计划的制定和项目计划编制中,以工程项目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对高风险工程项目和重要工程项目优先安排审计资源。

(二)内部审计实施阶段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围绕各个工程项目展开,按项目实施过程将工程项目分为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竣工交付决算等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在获取招标信息时,重点审查中间人、代理人等可靠性,社会公开招标信息来源的真实性、项目的确定性、竞争对手的数量及强弱态势。在项目投标报价时,审查项目业主资信好坏,业主资金到位情况、项目相关信息的充分性,分析政治、经济、自然、社会风险性,审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报价方法的不当性。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审查合同内容,重点审查强制性条款、合同表达不清楚、条款遗漏等。在办理开工手续时,业主自行办理开工手续的,审查办理周期是否过长;施工企业协助办理开工手续的,审查业主强制分担费用的风险。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与企业管理层及时沟通、现场纠正、提出审计建议等方式,促使企业管理层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规范运作,严格管理。项目施工阶段。在合同管理方面,审查劳务分包商选择恰当性、外部条件考虑的周全性、合同条款遗漏、合同表达的错误等;在质量管理方面,审查施工设计的安全性、缺陷性、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规范、标准选择的适当性、施工准备、新技术论证的充分性。在进度管理方面,审查进度计划的到位、材料进场的及时性、施工人的组织、施工工艺的熟练程度、工序衔接合理性等。在成本管理方面,审查工期超过合同规定的业主索赔、材料浪费、金融风险等。在安全管理方面,审查是否出现人身伤亡事故、结构出现质量隐患、设备出现安全问题等。通过审查,提出在施工过程中增加风险控制功能的意见,拟订分级预警方案,提出完善内控平台建设的建议,不断提高控制风险能力。竣工交付决算。在资金回收时,审查是否存在变更款项回收困难、工程款拖欠、索赔困难等风险。在保修期限内,审查业主承诺的奖励是否有保证、业主的使用责任、施工中存在的失误等,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内部审计评价阶段 以促进工程项目改善控制缺陷为主要目标,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流程。在评价阶段,对施工企业面临及潜在的风险归类,鉴定其风险性质,并加以判断,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预测风險发生的后果和损失额。通过审查评估,确定可接受审计风险,并量化固有风险。可接受风险主要根据审计项目对整个施工企业的重要程度及高级管理层的要求来确定。内部审计部门还应针对风险整合、风险完善和风险管理方案提出审计建议,寻找可行性方案,并根据已识别风险及其风险分析,评价所采取应对风险措施的有效性。针对业务部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业务管理部门共同分析问题成因,找出漏洞,促进工程项目改善控制缺陷,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加强关键业务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杜绝风险隐患。

三、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能抛开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不仅要了解行业风险、相关法律、外部环境等,还要了解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内部情况,对风险因素要进行全丽的考虑。针对我国当前施工企业发展实际,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推行并不能抛开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因为账项和制度基础审计仍然在企业查错纠弊、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企业应针对实际经营情况。将三种审计模式结合使用。在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既不能缺乏风险导向的审计意识,又不能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于账项基础内部审计、制度基础内部审计,而认为内部审计应排斥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内部审计,单纯崇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做好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工作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施工企业从上至下全体员工都能充分意识到防控风险的理念,尤其是企业管理层各部门要做好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工作,才能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真正实现为企业价值增值。从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特点和实施中我们不难看出,风险导向审计涉及到施工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投标报价、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多个部门,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在发现问题后能上行下达,充分与领导和各管理部门沟通,督促其自觉防控企业风险。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企业建立快速的反应机制 施工企业风险形式多样,而且风险程度变化快。内审人员一旦发现险就需要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企业管理层应针对风险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第244款指明“为使公认风险范围以外的‘例外’情况受到重视。风险得到管理和控制,审计执行主管应负责将发现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方面的问题,报告给那些能保证对审计结果进行应有考虑的人员”。内审人员识别、发现、及时处理和解决企业风险。企业必须建立起快速的风险反应机制,才能有效地回避、接受、降低和分担风险,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注重风险识别后评估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内审人员更加关心的问题是:控制风险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控制是否先进有效,控制风险有多大,是否影响管理当局的决策等。关注的重点是评估当前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能力,评估风险影响与企业经營目标期望值之间的差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应通过与施工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采用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更加注重风险识别后的评估,为施工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作者:赵国强

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 篇2:

浅谈钢铁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

摘 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能促进企业发展,而落后的审计制度则对企业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本文对钢铁企业中内部审计和内部制度进行简要阐述,并对目前企业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作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 钢铁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金融体制经历巨大变化,钢铁企业也面临机遇与挑战,且风险不断增加,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而在企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内部审计显得至关重要,对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及制约起着决定作用,但时代的不断变化,导致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和发展需求[1]。为此,新定义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应运而生,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内部审计对钢铁企业的作用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结构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使用记述法及调查表法等审计方法测评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控制点,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结构是否合理规范。对于企业控制中所存在的薄弱点及失控点加以改善处理,并在企业后期发展中引以为戒,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结构,确保企业正常发展。

2.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性

企业审计人员通过测试关键控制点,判断该点的制约作用及控制作用是否合理正常,进而可以检验出在其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效果,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内部审计进行科学性测试,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行有效调试,并判断及作用,检查出实际效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合理的使用能使两者之间起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

3.审核钢铁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从初始形成到最终影响结果,对于企业内部会造成严重影响。若企业部门忽视风险管理控制,易导致企业形成受到致命打击。例如,采购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只注重成本节约,忽略材料质量,认为只需节约成本,可使公司利益最大化。这种思想是一种潜在风险,易使钢铁加工中出现安全事故及不可逆转损失,致使企业遭受严重影响。因此,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可使审计人员根据企业的整体风险与实际情况进行审核,以加强对风险的重视,从而确保企业安全稳定的运营。

4.引导钢铁企业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内部审计在企业控制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根据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和自身发展需求制定适合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而审计人员则对评估重点的风险进行再次评估,对其风险管理活动再细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核心,其部门处于总经理、各职能部门及董事会之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平台,因此,审计人员可通过全局把控及风险评估,适当调节长短期计划,从而为企业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钢铁企业内部审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滞后

大多数钢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滞后,需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不断完善发展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否则会对内部控制制度起到制约作用。此外,针对于内部制度中比较薄弱的层面,若领导人对其内部控制范畴过大,会使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其实质性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将大量时间及精力用于测试复合型控制,导致无法量化评估企业的整体风险,降低实际效果。

2.形式大于内容

随着新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在《审计准则》中引入新型的风险导向审计,但受传统审计模式影响,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仍采用制度导向审计。但由于实务与新准则之间差距较大,致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容易忽略风险评估,只凭借主管因素评估被审计部门,使风险导向的设计理论逐渐形式化。

3.传统审计模式制约

内部审计中主要包括制度基础审计与账项基础审计两种,此种模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强调以风险控制为主,但在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开展中无法真正体现[2]。传统审计中常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及固有风险的综合体,而在实际工作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常受内外因素影响,难以分辨。此外,传统风险审计仅依照内部控制测试结果对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及性质起决定。而此时判断重大错误的可能性会由于审计人员无法良好掌控内外环境,且视野范围相对狭窄,导致审计失败。新定义的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风险评估,将控制风险转移至重大错报风险中。但由于审计人员的操作水平及独立性等因素制约,难以适应。且该模式成本较高、数据不全,致使内部审计受限。

三、提高钢铁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策略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相关信息质量,使审计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管理部门应科学合理的进行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营及监督,改进相应的评价环节。明确企业各部门职业职责,不同部门工作人员要相互监督、相互检查,严格履行企业监督机制,以最大程度确保内部控制顺利实施。此外,可对企业建立考核机制,使内部审核作用最大化,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风险导向审计对于审计人员具有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其专业技能知识,还要有能够分析复杂且多变的国际形势的综合能力。而现阶段的审计人员多数从事财务工作,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且管理知识缺乏。因此,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审计团队技能知识与综合素质。同时,适当的引起专业高尖人才,以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团队的整体水平,使企业在激励竞争中能够生存与发展,提高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

3.将审计理念与实务相结合

针对于当前内部审计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重视企业对于风险导向的具体理念,重点强调审计风险和经营风险,在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风险理念。企业需充分认识风险导向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理论与实务完整结合,在內部审计中重点发挥风险导向设计的长处,使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

四、结束语

总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钢铁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重要位置。加强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不要惧怕风险,在风险中稳抓机遇,使企业得到有效发展。同时,提升企业整体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处于风险环境之中的适应能力,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薛燕.浅析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J].财会学习,2016(17):127-128.

[2]齐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中国经贸,2016(12):278-279.

作者:乔亮云

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 篇3:

论出口型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

摘要:我国出口型企业受外部影响很大,经营风险较大。因此出口企业因此必须要更新审计理念,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力度。本文以S公司为例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出口型企业;风险导向审计;应用

一、引言

我国出口型企业众多。与其他内销企业相比,出口型企业的经营风险显然较大审计是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及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若出口企业审计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观念和方法,不利于有效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也不能满足企业对风险管理日益加强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更新审计理念,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升出口企业风险管理的力度。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S公司应用的案例

(一)S公司概述

S公司创建于1990年,是集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印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欧美、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但S公司成立以来,较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一直未将风险管理纳入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公司虽然有审计部门,但发挥作用极弱,只能够做到事后审计,未能发挥其事前及事中的作用。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公司开始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于2013年将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开始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二)S公司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做法

1.重新定位内部审计模式。公司内部审计积极转变服务理念,选择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并着手构建全新审计模型。第一步,将内部审计的职责转变为帮助公司控制各种可能影响其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要求内审人员服务观念转变为全局把控。第二步,审前风险识别、评估成为必要程序。第三步,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包括货币资金、物资管理、固定资产、营销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并加强对以上控制的测评。

2.制定内部审计目标和计划。审计人员关注的焦点不应仅是会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的若干风险因素,进一步延伸拓展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若干风险,其目标定位是: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结合起来,从宏观到微观,自上而下的全面分析业务与经营中的若干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经营及业务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以实现审计参与管理、差错纠正、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目标。

3.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识别。S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成立专门的审计小组,根据S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内部控制流程找出风险点,并从财务的角度分别从报表层面和认定层面找出重大错报漏报风险。公司审计部门识别出的风险点如下:

(1)商业信用风险大。S公司主要出口市场包括美国和欧盟以及东南亚市场,2008年以来,公司出口单价大幅下降,出口量大幅减少,为了保住国际市场占有率,公司不得不进一步扩大了赊销幅度。同时,一些主要客户的付款速度也明显降低,致使公司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公司应收账款偏大,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较大。

(2)供应商管理存在缺陷。当前公司供应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容易引起货物供给不足或难以供给的问题,因此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货物供应商的选择。

(3)物流风险依旧存在。当前公司与物流公司的合同管理还存在一定缺陷,特别是责任明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保障公司物流的畅通。

(4)汇率风险管理问题突出。近几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国际汇率剧烈震荡,影响出口企业收汇安全。公司作为一家纺织品出口加工企业,汇率的剧烈波动影响公司的整体利润水平,同时可能涉及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而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也成为目前公司的主要问题。

(5)信用管理混乱,市场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而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部门之间人员效率低下,相互推诿。公司的信用管理工作重点是对应收账款的处理,由于公司应收账款监管不力,难以根据账款收回情况对客户的信用政策和信用条件进行适当调查和调整,难以对信用风险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难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坏账发生的规模和概率增加。

(6)会计账本不符合国际要求。S公司会计账簿虽符合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但与国际要求的通用性及清晰性还存在一定差距,成本数据、成本信息以及企业基本情况还较模糊。公司因财务人员不熟悉国际贸易和反倾销的相关会计法规,加之公司在日常管理中没有收集国际竞争对手的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如果公司遇到反倾销诉讼时,不能完整及时填答反倾销调査问卷,必然会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

(7)公司对国外贸易壁垒的动态信息掌握不充分,了解不及时。频繁遭遇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是现阶段我服装纺织品产品出口的主要特征。公司未建立有效的绿色壁垒信息收集机制,未选派专门的人才从事绿色壁垒信息收集工作。

(8)对国际政策风险重视不够。随着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衰退,各主要贸易国的出口增速下滑较大,欧美等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频发,这给公司的出口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公司对反倾销风险也不够重视,未建立起有效的反倾销运营体系。

4.编制具体审计方案。S公司审计小组按照上述风险点,逐一对公司的风险进行评级,对风险系数高且发生频率高的风险事项进行全面审计;对风险系数一般且发生频率中等的风险事项进行重点审计;对风险系数低且发生频率也低的风险事项实施抽样审计。并根据风险评级编制具体的审计方案。

5.风险导向实施环节。审计小组根据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确定了公司存在特别风险的领域集中在汇率风险领域和信用风险领域,进而对相关项目实施全面重点审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物流风险、财务风险等实施专项审计。

6.出具审计报告。审计项目组组长需要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对企业风险进行再评估,从企业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角度寻找问题的原因,提请被审计单位针对风险管控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的改进。

7.后续审计。审计组出具审计报告后,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中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安排后续审计。同时,针对共性的问题和风险,应按照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纳入风险库。选择后续审计对象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三、结束语

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给S公司带来了如下变化:切实降低了企业风险;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促使公司发生了许多改变。但公司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规范的风险导向内审体系,风险评估工作开展困难,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协同方面存在不足,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等。为此,S公司采取了诸多措施,如优化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环境;转变企业全员观念,促使企业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夯实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础等,对风险导向审计进一步予以完善。(作者单位:国网山西朔州供电公司审计部)

作者:苏莉萍

上一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下一篇:区林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