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物理教学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我国有了新的教学目标,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拥有自觉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能力物理教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创新能力物理教学论文 篇1: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方法等,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基础教育阶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与能力。

当前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其根源在于: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接收而忽视对知识的转化;过于注重物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个体内在潜能的开发;过于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建立而忽视实践活动的参与;过于注重思维的敏捷性而忽视思维的深刻性。由于传统教学重掌握知识的系统性,重继承,重模仿而缺乏对新知识进行质疑和批判的能力,因而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多数并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学物理教育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营造开展创新教育的土壤和氛围

我个人认为:创造力人皆有之。中学物理教学迫切需要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教育民主氛围,一种轻松活泼的具有心理安全感的教学气氛。这要求教师首先应当转换“师道尊严”的传统心态,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要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和信息的处理者。

同时要淡化课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批评、争议的习惯;其次要克服思维的求同性,鼓励个性的独创,允许思维多元化的合理存在,宽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培养敢为人先的勇气。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由原来的“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转变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新教学模式,强调突出能力、突出结构、授以方法。所以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采用相应的合理教学模式来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楞次定律”概念教学中采用“演示实验——归纳”模式;在“胡克定律”规律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模式;在“牛顿第三定律”习题教学中采用“讨论——引导式”模式等,另外注意通過归纳、演绎和类比掌握逻辑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思维训练的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过程我们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此外,整体法、隔离法、等效法、模型化法、极值法、假设法等都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用它们解决问题时,都要给学生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使用条件,针对不同的方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逐步掌握这些方法,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随着知识和方法的增多,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一些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想与预测;某些综合性大、思维过程复杂的习题也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直觉猜测、再求解,能够培养思维的跨越性。以习题教学为例,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可以有效地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连动性。例:一辆小客车从静止出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s末的速度为8m/s,那么,求它在第4s内的位移大小的解法可能有多少种?

法1:由匀变速运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求得

由v=at得 a=2m/s2

△S4=V3t+at2=7m

法2:由△S4=S4-S3=7m

法3:由△S1∶△S2∶ △S3∶ △S4∶ …=1∶3∶5∶7∶…(2n-1)得

△s1=1m,△s4=7△s1=7m

法4:△s4=vt=(v1+v4)×t=7m

法5:由Vt2-V02=2aS得△S4=(V42-V32)/2a=7m

法6:由V--t图得△S4=(V3+V4)×△t=7m

一题多解就是要求扩展思路,选用不同的物理规律按不同的途径去处理同一物理问题,使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

四、加大实验的探索和设计,改进和加强实验教学

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角度看,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改进和加强。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决不是只让学生会做几个实验和学会一些简单的仪器使用方法,或者加深一下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领会方法、体验过程,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物理实验对于创新教育培养的独特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

1、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把部分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下放给学生作为随堂实验独立完成。

2、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3、把实验教学扩展到课外,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加物理实验的内容。

总之,创新是人的综合智慧的产物,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撑,当前物理学科面对高考升学率的巨大压力,省略或舍弃了许多这些追求的东西,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找回对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所必需的条件和基础。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杨锡玉

创新能力物理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新经济时代,我国有了新的教学目标,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拥有自觉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为了适应现代新课程的改革,应当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生学好物理就要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学中常说的实践能力就是动手能力,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等。这就要求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融洽的师生环境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地位,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应改多让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只要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老师还要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参加讨论,多提出自己的建议,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问题。

其次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这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鼓励学生把所有的精神都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实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最后,老师应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与同学合作,自己去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达到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学生能在其中体验成功,更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次的成功体验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成功的欲望会让学生更想去体验成功的感觉,不断地努力和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培养创新意识

1.问题来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让人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和新信息产生一种渴求知晓的欲望,努力去发现问题并追求答案,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开始创新活动。在很多客观环境下,其实隐藏着一种精神和动力。

2.问题来源于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对现有情况的疑问,是提出问题的动力,怀疑精神会让人提出质疑,为了发掘问题的所在,由质疑进而求异,并另辟蹊径。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观念,为问题的解决而不断的努力,展开主动思维,实践并解决问题。创新源于提出问题,而问题则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是实践,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门。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要有熟练的试验能力和正确的试验方式,便于学生在观察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因为人的感官认识是很感性的,没有深入到其中,是不会真正的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要深入认识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去操作整个试验过程。

2.开展实践活动。除了老师和学生要努力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之外,学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些小实验或者小发明,有的同学在学了奥斯特实验后,就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到的实验能力去制作了一个“电流检测仪”,用来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这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努力,保持信心,实施创新教育,完成新课程下的教学任务,最后一定能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新年.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2009,(01)

2.李应平.浅谈初中物理设疑教学法[J].新课程,2009,(02)

3.戴志行.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9,(03)

4.熊春.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2009,(02)

作者单位:景泰县第三中学

作者:王建祖

创新能力物理教学论文 篇3:

浅议如何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一定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效教学活动。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强调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取,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忽视学生在生活、社会中亲身体验的价值,而物理的核心素养要求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生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是这一质变过程的体现。下面粗略介绍本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创新教育做法。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更是一门带有方法论的科学。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是从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经过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等构建而成,又是心理的自我体悟过程。许多学生认为物理知识太难,又与日常生活没有多大联系,所以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物理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实用性。那么,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架起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桥梁。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在实验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克服观察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善于发现问题,从而认识这些现象与条件、原因之间的内部联系,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创新思维。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一实验教学,引起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彩虹是怎样产生的,也使学生知道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从而对实验产生兴趣,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每做完一个实验都应该做到:了解实验的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探究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证据或记录数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辩证原则。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老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验证压力作用效果及压强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密度大小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仅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运用现有的知识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冰融化的实验过程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推翻课本的大胆相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碎冰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探讨新知识新方法,让学生在探讨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实验教学评价的新意识

教学评价是教育系统中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并对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过程,因此,评价是一个落实、审查并修正教学目标的完整过程,能有效改变教育过程。这也是一个学科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再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以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富于创新意识的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实验教学的评价必然成为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处于起步當中,在实验操作时就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富于创新、善于动手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伯军霖

上一篇:大班个人工作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科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2篇)